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美国式教学方法,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化、社会背景,已对法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应当积极借鉴这种教学方法,但不能照抄照搬,应当结合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2.
法学是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的学科,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脱节。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案例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经过考验的有益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美国式教学方法,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社会背景,已对法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应当积极借鉴这种教学方法,但不能照抄照搬,应当结合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法最早在美国被运用于法学教育之中,以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作为其存在的基础。由于案例教学法有独特的实践优势,我国法学教育领域也将其引入,出现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与其相融合的趋势,并形成一种新的案例教学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历史渊源,接着对案例教学法的本土化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较详细地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环节和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判例教学法,在国外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国的法学教育有必要借鉴这种方法,但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宜采用,在具体实施中要经过精选案例、课堂讨论、课后评析及成绩考核等步骤。  相似文献   

6.
论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判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因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闻名于世.在我国当今的法学教育中是可以借鉴该教学方法的理念和方法的,但是必须探索适合我国目前法律体系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其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法学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价值及其具体操作过程,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国法学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案例教学法对法学教育改革的促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面临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中国必须改革其包括现有的法律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体制,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因而,由学历教育向岗位培训的转变,由基础法律教育向高层次法律教育的转变,由知识型法律教育向能力型、素质型法律教育的转变,已成为中国法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也是国家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必然要求。应用案例教学法,我们先要精心选择案例,组织好案例教学四个环节,并且处理好与传授理论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经济全球化为法学教育带来影响,此背景下我国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目标宜定位为:了解并熟悉国际经济法律规则,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以维护国家正当权益、促进全球和谐共赢发展。具体路径设计如下:外文教材选用时应结合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考量;教学方法层面采用多媒体课件将中、外文教材、权威英文资料、司考和考研考点等各方内容有机结合,运用丰富教学手段,并酌情以实验课时进行模拟法庭训练。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历史积淀,它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教育法律文化是教育法制扎根的土壤,也是一切教育法律制度和思想不断创新的源泉.在当前的教育法律文化建设中,在不断完善以教育法律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法律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心理的培育,从而使观念性法律文化与制度性法律文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高等法学教育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法律诊所教育本土化是改革和完善中国法学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在法律诊所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应更新法学教育理念,加强法律诊所教育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4.
和偏重实证主义认识论和实验方法的"证据为本的教育研究"相比,既强调证据为本、又重视方法多元的实证研究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来说尤为必要。它提倡教育研究者依据严谨的量化或质性探究所得的证据,抽象出经得起逻辑检验的关于特定对象的论断。对中国内地教师情绪劳动的量化与质性探究的介绍展示了教育实证研究的一般路径,即由回顾、反复搜寻和再概念化组成的3R之旅。教育实证研究者应注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理念与经验的平稳转换中丰富我们的理解,并促进知识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对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基于商谈理论的双向案例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利于道德观念的创新,具有道德自我教育功能,有利于学生真诚、尊重和合作品质的培养,也有利于道德践行。通过构建"类赛博空间",师生在平等、开放、自由的商谈空间中达成道德共识,形成道德习惯,这对于我们社会转型时期在更广阔领域"新道德"的构建和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超越现代主义的新思想或新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思想理论是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对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教育观包括个性化、多样化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非线性、复杂性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关注个体、回归生活的后现代主义教学指向,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丰富性、差异性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评价,人性化、民主化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变革思维范式,强调对人的关注,倡导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注重平等对话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角度分析俄汉多义词产生的原因,以汉语的“打”和“意思”二词为语料,指出汉语多义词在俄语翻译时要考虑的诸语境因素——语义和搭配、文化背景及上下文,以期对学习者避免俄语汉化现象,提高俄语言语能力,以及对教师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promise of achieving bilingualism, biliteracy, and cultural pluralism, 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s for students from kindergarten to 12th grade (K-12) in North America, especially the US, have been proliferating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Research on this rapidly growing population of non-native Chinese learners is also growing. This research synthesis focuses on 35 selected studies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on Chinese immersion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journals and books. The review found that researchers are exploring a wide range of issues with respect to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s, includ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cy acquisition in Chines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classroom interaction, as well as learners’ language use and its 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s. These studies reflect a growing interest in and demand for learning more about the lesser-researched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CFL) learner population, and this review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Chinese immersion based on its curricular features as well as specific consideration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with young, emergent bilingual and biliterate learners.  相似文献   

19.
法律社会化是法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亦是国家法律运行的最高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通过五次“普法”运动力图推进法律社会化的进程。然基于其仅限法律条文层面的社会化,而致该法律社会化路径的选择具有先天的不足。因此,确立民众现代的法治理念,并加大对其法律信仰的启蒙与教育,才是中国语境下法律社会化实现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