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药物依赖者的典型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强迫性觅药和摄药。戒断后数月乃至数年,虽然躯体症状已经消失,但当再次接触与药物相关的环境时,仍然表现为对行为的选择和控制能力下降,在行为上显得冲动而不考虑后果,最终导致不断地觅药和摄药。药物相关环境线索暴露能引起药物依赖者的渴求增加而导致复吸已经被多数研究者证实,但是药物相关环境线索暴露对戒断不同时间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尚无相关的研究。本研究从认知行为学的角度研究药物相关的环境线索对戒断不同时间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冲动性选择的实验室评价方法IGT(IowaGamblingTask)对药物相关的环境线索暴露前后海洛因依赖者的冲动性选择进行评估。选择年龄在20-45a之间,选择戒断时间30d、3m、12m、24m,符合DSM-Ⅳ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的男性受试者签定知情同意书;然后进行基本人口学资料的采集以及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BDI)、Barratt冲动量表(BIS)等量表的评分,并且同时进行注意力、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的测试;在给予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以及自然场景前后进行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的监测和分化情绪量表评分,以及心理渴求评分以确定所给干预的有效性;在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和自然场景前后分别用IGT对其冲动性选择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发现,给予有效的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暴露之后,短期戒断和长期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的冲动性选择增加,与干预之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药物相关的环境线索暴露强化海洛因依赖者的冲动性选择,为解决药物依赖者强迫用药和复吸问题奠定了基础,但对于药物相关线索暴露后冲动行为增加的神经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线索暴露对戒断期男女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程度及相关指标影响的差异。方法:222名男性和98名女性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暴露于相关环境线索,根据被试者的自我报告,采用Likert分级评价线索诱发的渴求程度,填写主观戒断反应问卷、毒品使用情况和一般社会学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线索暴露诱发男女被试者渴求反应的差异。结果:线索暴露后,女性被试者诱发的渴求分值和主观戒断反应分值均高于男性(P<0·05,P<0·01),心率和瞳孔变化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环境线索诱发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的渴求反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渴求反应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应激对戒断不同时间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药物依赖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强迫性觅药和摄药行为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复发性脑病。临床发现海洛因依赖者停药后数月乃至数年,虽然戒断症状早已消失,但对曾经用药所引起的欣快感或奖赏效应的顽固记忆却持续存在,当脱毒者再次受到应激事件时,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冲动行为增加,使脱毒者在康复期出现极高的复吸率。应激能引起药物依赖者的渴求增加而导致复吸已经被多数研究者证实,但是应激对戒断不同时间的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尚无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环境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心理渴求及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处于戒断60-90d的海洛因依赖者及28例健康志愿者暴露于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中,测量暴露前后视觉模拟尺记录的渴求程度,以及心率、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并完成自编海洛因依赖受试者基本情况登记表等社会学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暴露前后的渴求程度、心率及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暴露后海洛因戒断者的心理渴求和心率明显高于暴露前,差别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和抑郁评分在暴露后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环境线索可以使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和心率明显增加,但同时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在躯体脱毒后对毒品的慢性渴求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戒毒者线索敏感问卷、强迫性毒品使用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人口学调查表,对武汉市两所强制戒毒所躯体脱毒3个月以上的134名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强迫性毒品使用量表平均得分为(35.90±7.54)。53.7%的依赖者存在焦虑,67.9%存在抑郁。对慢性渴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吸毒年限、平均每次毒品用量、毒品相关线索敏感、焦虑、抑郁状况与慢性渴求程度有关(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在去除混杂后,平均每次毒品使用量、焦虑状况和毒品相关线索敏感与慢性渴求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在躯体脱毒后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较普遍的焦虑、抑郁及对吸毒相关情景敏感,这些因素都与慢性渴求有关。在新型毒品依赖者常规戒毒教育中,应将吸毒史长、用量大、存在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及对毒品线索敏感的依赖者作为心理康复和预防复吸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6.
药物依赖者的重要临床症状是对行为的选择和控制能力下降,在行为上冲动而不考虑药物依赖带来的严重后果.已有研究证明,冲动程度和药物依赖的严重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冲动行为与可卡因使用量、渴求程度以及戒断症状呈正相关[1],冲动行为的增加与尼古丁的高复吸率有重要的关系[2-3].药物依赖者受药物、药物相关环境线索以及应激等因素的影响,陷入反复戒断和复吸的恶性循环.长期的药物滥用损伤与冲动控制相关的神经系统,从而导致药物依赖者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冲动行为增加.  相似文献   

7.
药物依赖者的重要临床症状是对行为的选择和控制能力下降,在行为上冲动而不考虑药物依赖带来的严重后果。已有研究证明,冲动程度和药物依赖的严重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冲动行为与可卡因使用量、渴求程度以及戒断症状呈正相关,冲动行为的增加与尼古丁的高复吸率有重要的关系旧。药物依赖者受药物、药物相关环境线索以及应激等因素的影响,陷人反复戒断和复吸的恶性循环。长期的药物滥用损伤与冲动控制相关的神经系统,从而导致药物依赖者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冲动行为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度洛西丁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情绪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3例甲基苯丙胺依赖戒断者在成功脱瘾后的一周内,测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药物处理组(n=52),对照组仅给予简单的言语解释和支持,药物处理组给度洛西丁60 mg.d-1治疗。6周后复查HAMA和HAMD量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甲基苯丙胺依赖戒断者均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连续给予度洛西丁治疗6周后,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獉论獉:对甲基苯丙胺依赖戒断者脱瘾后早期使用度洛西丁干预,可缓解其情绪障碍,可能有利于防止复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快速动眼脱敏疗法对甲基苯丙胺患者吸毒相关线索敏感和渴求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00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共接受5次*5分钟吸毒相关视频短片暴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每次暴露后接受1小时快速动眼脱敏治疗,随访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依赖者线索敏感问卷及视觉模拟量表(VAS)得分变化。结果: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线索敏感和VA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试验组的线索敏感和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线索敏感和VAS得分上存在分组效应(P<0.05)。结论:快速动眼脱敏治疗有助于降低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对吸毒线索的敏感和对毒品的急性渴求。  相似文献   

10.
甲基苯丙胺(MA)依赖是一种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高复发性脑病,其依赖者常常对MA的再次摄入表现出强烈的心理渴求感,这种心理渴求感会诱导其患者出现强迫性觅药行为及戒断后的复吸。经颅磁(TMS)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MA依赖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TMS治疗MA依赖者心理渴求感的治疗方案及机制等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TMS治疗MA依赖者心理渴求感的规范化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系统的功能状态及环境线索诱发心理渴求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血浆中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比较19例脱毒后期海洛因依赖者与21正常对照者血清ACTH和CORT水平,分析19例海洛因依赖者环境线索诱发前后的心理渴求程度、血压、心率、瞳孔直径等生理指标、ACTH和CORT水平的变化特点。结果:戒断后期海洛因依赖者血清ACTH呈现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趋势(t=1·663,P=0·104),COR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142,P=0·003);环境线索可诱发海洛因依赖者出现心理渴求,引其心律加快、血压上升、瞳孔变大,但血清ACTH和CORT水平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戒断后期海洛因依赖者HPA系统功能升高,环境线索可诱发海洛因依赖者产生心理渴求和某些生理指标改变,提示降低海洛因依赖者对环境线索的敏感性及调整HPA功能可能有助于降低心理渴求及预防复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真实环境中酒依赖患者戒断后心理渴求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临床上酒依赖维持治疗时间和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DSM-Ⅳ酒依赖诊断标准且操守1个月以上的76例酒依赖患者,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戒酒后1年内不同时间点的心理渴求程度,并采用自编调查表调查戒酒后心理渴求增加时的原因、症状表现、应对方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跟戒断第1天相比,酒依赖患者在戒断第3天、7天、14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VAS评分先增加后下降,在第3个月时达最高,在第12个月时降至与第1天相当水平,总体呈倒U字型,其中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4、0.001、0.002)。酒依赖患者戒断后心理渴求增加的常见原因为自身心理渴求及负性情绪,常见症状表现为心烦,常见应对方式为强忍不喝。结论:真实环境中酒依赖患者戒断后存在心理渴求的潜伏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毒品相关n-back任务测量甲基苯丙胺戒断者是否存在记忆障碍。方法:利用NuAmps 40导事件相关电位系统,记录并比较甲基苯丙胺戒断者(研究组)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12例)对3类汉字(包括毒品主要相关词、毒品次要相关词、无关词)的反应。结果:正常对照组的P300波幅随着记忆负荷逐步增加而逐渐下降(1-back>2-back),而甲基苯丙胺戒断组没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与甲基苯丙胺戒断组P300峰值有显著性差异。在顶区(PZ电极)P300峰值有显著性的组间差异。结论:甲基苯丙胺戒断者存在记忆功能障碍,毒品相关n-back任务可成为检测甲基苯丙胺戒断者记忆功能障碍较好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急性有氧运动对甲基苯丙胺类(methamphetamine,MA)戒断者药物渴求度的影响,并探索认知功能的改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5名MA戒断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35 min中等或高等强度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评估其药物渴求度、抑制和工作记忆等认知功能(Stroop任务、2-back任务)。结果:(1)高等强度组在干预后药物渴求度明显下降、工作记忆能力(2-back反应时)显著提升,而中等强度组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2)两组干预后的抑制功能(Stroop效应反应时)均显著提升;(3)抑制功能的变化在有氧运动影响药物渴求度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解释率为16%。结论:相比中等强度,35min的高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MA戒断者的药物渴求度;其中抑制功能的改善对有氧运动降低药物渴求度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JY-1低频戒毒治疗仪控制阿片类物质依赖患者戒断症状的效果。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开放、对照试验。试验组使用JY-1低频戒毒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使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HANS-200 A);共72例阿片类物质依赖患者进行躯体脱毒治疗,每组36例,疗程10 d。观察指标:(1)生命体征、体重;(2)渴求量表评定;(3)戒断症状量表评定;(4)焦虑量表(HAMA)评定;(5)不良反应、合并用药。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0 d脱毒治疗,戒断量表、焦虑量表(HAMA)、渴求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尿检吗啡均为阴性,睡眠时间延长(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JY-1低频戒毒治疗仪在控制阿片类物质依赖患者的戒断症状、焦虑情绪以及渴求等效果与HANS-200 A类似。  相似文献   

16.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与渴求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造成复吸的重要因素。方法··:采用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自评量表对封闭式戒毒病房的151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调查,了解稽延性戒断症状与渴求等因素的关系。结果··:稽延性戒断症状与渴求、脱毒时间及吸毒方式有密切关系,与渴求关系最密切的是稽延性戒断症状的睡眠障碍及焦虑项目。结论··:稽延性戒断症状与渴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海洛因依赖:一种慢性脑病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海洛因依赖(Heroin dependence)是一种以复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脑病,病人使用毒品具有强迫性、失控性和冲动性,而停止使用可以出现典型的戒断症状。海洛因依赖的治疗不仅要减少和停止毒品使用,控制停用海洛因出现的戒断综合症,更重要的是减少病人戒断后的心理渴求以及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对吸毒相关环境线索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在环境线索诱发下生理指标变化特点。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指导382名戒断康复期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放松训练后观看吸毒相关视频并展示海洛因模拟物及吸毒用具,用多导联生物反馈仪记录环境线索暴露前后的生理指标,并评估暴露前后的心理渴求程度,分析心理渴求程度与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暴露后受试者的心理渴求程度增加(17.6 mm±s21.7 mm vs 28.7 mm±s28.9mm,t=11.6,P<0.001);与诱发前比较,诱发后瞳孔变大(2.6 mm±s0.6 mm vs 2.8 mm±s0.6 mm,P<0.001)、心率加快(74.4次.min-1±s9.5次.min-1vs 77.1次.min-1±s10.4次.min-1,P<0.001)、血容搏动增加(74.2次.min-1±s9.4次.min-1vs 76.5次.min-1±s9.6次.min-1,P<0.001)、收缩压(131.7 mmHg±s15.2 mmHgvs 137.0 mmHg±s17.0 mmHg,P<0.001)和舒张压(84.6 mmHg±s10.1 mmHg vs 88.6 mmHg±s10.6 mmHg,P<0.001)升高,而呼吸频率减慢(14.6次.min-1±s1.8次.min-1vs 14.2次.min-1±s1.7次.min-1,P<0.001)、皮肤温度降低(32.3℃±s2.7℃vs 32.2℃±s2.8℃,P<0.001)。结论: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暴露在吸毒相关线索下导致心理渴求增加,并出现心理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19.
甲基苯丙胺(MA)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和致欣快作用,已成为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头号毒品".长期滥用会损伤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MA依赖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MA依赖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增加其对MA的渴求,导致戒断治疗的失败.故针对MA依赖所致的认知障碍,探索制订切实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的二醋吗啡(海洛因)戒断时间对于环境线索(CC)或条件性线索(CS)诱导的大鼠复吸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伏隔核胆碱能神经元可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进行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每天4 h, 连续14 d,建立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随后置饲养笼自然戒断,随机分为第1天CC(d 1CC)组、d 14 CC组、d 1 CC+CS组和d 14 CC+CS组。测定有效鼻触次数,免疫组化双标法检测伏隔核(NAc)壳部和NAc核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c-Fos共表达的水平。结果 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随着戒断时间延长,CC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即d 14 CC组与d 1 CC组比较,有效鼻触数明显增加(P<0.05);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相同时间戒断后,不同线索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即d 1 CC+CS组与d 1 CC组比较,以及d 14 CC+CS组与d 14 CC组比较,有效鼻触数均明显增加(P<0.05)。同时,在NAc壳部,与d 1 CC组比较,d 14 CC组大鼠的ChAT, c-Fos, ChAT+c-Fos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4±9,15±6,(13±5)个,ChAT+c-Fos占ChAT百分比为(11±4)%,明显增加(P<0.05);在NAc壳部和NAc核部,与d 1 CC组比较,d 1 CC+CS组大鼠的上述表达没有差异;在NAc壳部和NAc核部,与d 14 CC组比较,d 14 CC+CS组的ChAT, ChAT+c-Fos免疫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CC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增加,可能与NAc壳部胆碱能神经元的激活增多有关;而CS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增加,可能与NAc壳部和核部胆碱能神经元的激活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