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晨  岳梨蓉  刘德洪  毛崇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806-1808,1832
目的 探讨平山病的颈髓磁共振(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平山病的颈髓MRI特点.结果 2例均为青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局限于手和前臂肌萎缩.肌电图均示神经源性损害.自然位MRI扫描,2例均有C4~C7段脊髓轻度萎缩,前后径变短.屈颈位MRI平扫2例均可见下段颈髓前移、变扁平加剧,硬脊膜外间隙增宽,其内可见蚓状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增强MRI2例均可见增宽的硬膜外间隙内异常增粗并明显强化的静脉丛.结论 平山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屈颈位平扫及增强MRI对平山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虹膜睫状体肿瘤的MRI表现,评价虹膜睫状体肿瘤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例虹膜睫状体肿瘤MRI表现;8例均行MRI平扫,4例行MRI增强.结果 3例睫状体上皮腺瘤MRI均表现为与晶状体相连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T1WI和T2WI呈中等信号,MRI增强结节强化.2例睫状体黑色素瘤MRI表现为虹膜睫状体区不规则软组织结节,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或中等信号.1例虹膜淋巴瘤表现为晶状体、虹膜睫状体和前房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WI和T2WI均呈中等信号.1例虹膜血管平滑肌瘤表现为眼环前部类圆形结节,T1WI和T2WI均呈中等信号,MRI增强结节强化,同时合并视网膜脱离.1例睫状体神经纤维瘤MRI表现为晶状体附近类圆形结节,形状规则、边缘光滑,T1WI和T2WI呈均匀中等信号.结论 MRI可以显示虹膜睫状体肿瘤的大小、部位和种类,可以作为虹膜睫状体肿瘤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19例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右侧12例和左侧7例。CT示病灶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囊性,MRI显示病灶圆形或类圆形,长T1、T2信号,在各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CT和MRI复查均未见病灶形态和信号发生变化。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脑脉络膜裂囊肿,但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颞叶癫痫致痫灶3 T和7 T MR成像差异,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以确定7 T MRI在呈现、检测病变以及精确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共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确诊的34例颞叶癫痫病人[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27±8)岁]及5名正常对照(男3名,女2名;平均年龄27岁),均行术前3 T和7 T MR扫描,全部病人均获术后病理结果。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术前影像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病理为海马硬化(HS)者的海马内部结构进行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对3 T和7 T MRI上双侧海马内部结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诊断为HS者24例,其中20例在3 T及7 T MRI上诊断明确,4例MRI术前诊断欠明确。3 T 和7 T MRI上,患侧海马内部结构评分均低于正常侧(P<0.001)。7 T MRI上海马内部结构评分均高于3 T MRI(P<0.05)。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6例(FCD Ia 2例、FCDIIIa 3例、FCDIIId 1例)。颞叶FCD Ia在3 T 及7 T MRI上均未发现,FCDIIIa及FCDIIId海马区病灶在3 T MRI及7 T MRI上均清楚显示。海马、颞叶占位4例(节细胞胶质瘤2例,脑膜瘤1例,左侧杏仁体部分区域胶质细胞增生1例)在3 T和7 T MRI均清楚显示。对5例正常对照脑部结构的显示,7 T MRI优于3 T MRI。结论 典型病灶在3 T及7 T MRI均可发现,7 T MRI对海马内部精细结构的显示优于3T MRI;不典型病灶7 T 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解剖精细结构,但有些病灶如FCD Ia提高场强后仍无法分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椎管内硬膜外血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例患者首诊均常规行螺旋CT机轴位扫描,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均进行了MRI T1WI、T2WI多层面扫描。并对CT、MRI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2例CT疑诊为椎管内占位,10例CT未见异常征象;MRI检查12例均清晰显示血肿形态、大小、分布和位置;12例中8例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证实,4例经多次复查MRI确诊,MRI诊断正确率100%。结论 MRI能明显提高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诊断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立性垂体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孤立性垂体柄LCH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LCH,均行垂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临床特点:13例患儿均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且均为孤立性垂体柄LCH,临床及影像检查提示未累及其他系统。MRI表现:初次MRI及复查MRI,13例患儿垂体后叶T1WI正常高信号均消失。初次MRI显示,垂体柄呈结节状增粗7例,均匀增粗4例,漏斗部呈结节状增粗2例,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直至明显强化。4例行MRI随访,3例分别于治疗后第6个月、第9个月、第10个月随访MRI基本正常;1例病情反复,治疗后第11个月随访MRI显示病变基本消失,第25个月随访MRI显示病变较第一次明显。结论儿童孤立性垂体柄LCH常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垂体后叶T1WI正常高信号消失,同时有垂体柄增粗,应该考虑本病。MRI随访能很好地监测病灶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13例临床证实的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表现,13例均行CT检查,4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13例CT均可见室管膜下结节,大部分以钙化为主.4例MRI检查同样均发现室管膜下结节,且数目较CT多.CT只发现3例脑实质结节,4例MRI均发现脑实质结节.脑实质内斑片状病灶,CT及MR T1WI均未见明确显示,4例T2WI均有显示.结论 结合CT及MRI能对结节性硬化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7例,7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变均为单发.7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颈动脉分叉扩大.CT平扫病变均呈等密度.MRI示T1WI呈等信号1例,略高信号2例,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肿瘤边缘清晰;增强后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结论 CT和MRI可对颈动脉体瘤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ET/MRI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癫痫患者16例,脑电图均异常,均行PET/MRI检查。检查前避免声光刺激,注射FDG休息30min后行PET显像,时间8min,再行MRI检查,并加扫海马序列,时间共约12min。检查结束后对结果进行视觉及半定量分析,结果实行双盲阅片,将PET与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例患者PET表现为一处或多处低代谢灶,2例PET显示为正常。5例MRI表现为异常信号灶,余11例均正常。PET检出14例,占87. 5%,MRI正确诊断5例,占31. 3%,PET检出率高于MRI,二者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信息互补,对癫痫灶定位可达100%。结论 PET/MRI二者具有信息互补作用,对癫痫检出及定位价值高。PET较MRI有更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MRI可以显示更多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结节性硬化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成德 《放射学实践》2006,21(7):657-659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表现,10例均行头部CT平扫,CT增强1例,膝关节CT平扫1例,2例行头部MRI平扫。结果:CT表现中,所有病例均见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高密度钙化结节,1例并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有皮肤血管纤维瘤。2例MRI均见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结节,T1WI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2WI则为低信号。结论:CT和MRI检查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MRI诊断脑转移瘤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分析36例脑转移瘤患的临床及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非增强及增强MRI检查。结果 多发颅脑转移瘤29例,其中3例为弥漫性脑转移瘤。单发脑转移瘤7例。脑转移瘤发生在幕上21例,幕下4例,幕上及幕下均有11例。4例伴有邻近脑膜受累。非增强MRI病灶上多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MRI上病灶均有强化,以环状强化为多见。增强MRI比非增强MRI发现转移瘤病灶将近高1倍。结论 增强扫描是MRI诊断脑转移瘤所必须的。结合临床病史和MRI特征,对大多数病例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颞叶癫致灶3 T和7 T MR成像差异,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以确定7 T MRI在呈现、检测病变中的意义。方法共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确诊的34例颞叶癫病人[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27±8)岁]及5名正常对照(男3名,女2名;平均年龄27岁),均行术前3 T和7 T MR扫描,全部病人均获术后病理结果。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术前影像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病理为海马硬化(HS)者的海马内部结构进行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对3 T和7 T MRI上双侧海马内部结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4例病人中,病理诊断为HS者24例,其中20例在3 T及7 T MRI上诊断明确,4例MRI术前诊断欠明确。3 T和7 T MRI上,患侧海马内部结构评分均低于正常侧(P0.001)。7 T MRI上海马内部结构评分均高于3 T MRI(P0.05)。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6例(FCDⅠ_a2例、FCDⅢ_a3例、FCDⅢ_d1例)。颞叶FCDⅠa在3 T及7 T MRI上均未发现,FCDⅢa及FCDⅢd海马区病灶在3 T MRI及7 T MRI上均清楚显示。海马占位4例(节细胞胶质瘤2例,脑膜瘤1例,左侧杏仁体部分区域胶质细胞增生1例)在3 T和7 T MRI均清楚显示。对5例正常对照脑部结构的显示,7 T MRI优于3T MRI。结论典型病灶在3 T及7 T MRI均可发现,7 T MRI对海马内部精细结构的显示优于3 T MRI;不典型病灶7 T 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解剖精细结构,但有些病灶如FCDⅠ_a仍无法分辨。  相似文献   

13.
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及文献复习(附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结果MRI阳性表现4例,CT、MRI均未见异常2例.4例MRI显示第三、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斑片状长T2异常信号,T2 Flair及D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增强.其中伴乳头体受累2例,T2WI信号增高,增强明显1例,萎缩1例.结论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有其特异性,结合临床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CDI、CT及MRI在腹腔镜切除卵巢肿物术前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12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物患者CDI、CT及MRI检查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χ2检验比较术前CDI、CT、MRI检查、CDI联合CT及CDI联合MRI检查病灶检出率、肿瘤定位准确度、良恶性判定准确率及肿瘤分期准确率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方法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结果:MRI及CDI联合MRI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DI(P<0.01)。MRI及CDI联合MRI定位准确度均高于CDI、CT及CDI联合CT(P<0.01)。CT、MRI及CDI联合CT良恶性判定准确率及恶性肿瘤分期准确率均高于CDI(P<0.01)。CDI联合MRI良恶性判定准确率及恶性肿瘤分期准确率均高于CDI、CT、MRI及CDI联合CT(P<0.01)。CDI、CT、MRI、CDI联合CT及CDI联合MRI检查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敏感度分别为42.9%、50%、75.0%、87.5%、83.8%,特异度分别为34.5%、57.0%、68.4%、57.0%、91.2%,约登指数分别为-0.23、0.07、0.43、0.45、0.75。结论:MRI在卵巢肿瘤病灶检出、定位、良恶性判定及恶性肿瘤分期评估方法均具有较高准确性,CDI联合MRI在腹腔镜切除卵巢肿物术前评估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经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患者23例。CT轴位扫描18例,其中增强扫描4例,CT冠状扫描2例,MRI进一步检查14例;单独MRI检查5例。结果:23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发生于右侧15例,发生于左侧8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2mm×28mm,最小者直径5mm。轴位CT上病灶呈长卵圆形、圆形,与环池相连14例,CT值6~26HU,平均为11.4HU。MRI表现:冠状面呈“双凸透镜”形、卵圆形,矢状面呈卵圆形、“箭头样”表现;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示囊肿信号呈低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表现。其中CT首次诊断而误诊为其他疾病10例,MRI误诊2例。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但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内真菌感染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诊断为脑真菌感染患者的MRI形态及信号表现特征。结果6例脑内真菌感染MRI均有清晰显示,其中2例为单发,位于额叶皮层和皮层下;4例为多发病变,位于半球脑皮层、皮层下、深部白质和基底节区,呈多发斑片状。MRI T 1WI均呈等低信号,T 2WI均呈周围高中间稍低信号,DWI呈等和稍高信号;MRI增强检查病灶表现为斑片状、不规则环状或脑回样较明显强化,病灶中心坏死区均无强化。结论脑内真菌感染临床和影像缺少特异性,但部分患者MRI如果表现为多发,累及范围较大,T 2WI呈周围高中间低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MRI增强检查表现为斑片状、不规则环状或脑回样较明显强化,应考虑到本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管外皮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及MRI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HPC患者21例及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23例,均行MRI检查,分析HPC患者、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进一步分析MRI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21例HPC患者中,MRI诊断17例,...  相似文献   

18.
章宏  鲁国卫  程平章  孙世介  胡丽春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201-1203
目的:探讨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嵌入伤MRI检出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患者分别行X线及MRI检查,对照分析MRI影像特征及手术结果.结果:6例患者X线检查均为阴性,MRI发现6处异物(6个)均经手术证实,异物发现率100%.6例异物于T1WI上呈略高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STIR像上均呈低信号,其周围可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MRI特点,提高对RESLES的认识及影像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例RESLES儿童的临床表现、MRI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MRI特点。结果首次检查18例患儿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椭圆形或斑片状病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DWI(b=1 000)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所有患儿治疗5~19天后进行MRI复查,原有病灶均完全消失。10例3~6个月后再次复查MRI,头颅MRI均表现为正常。结论儿童RESLES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常表现为抽搐,诊断以MRI检查为主,其特征性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RESLES通过治疗后复查病灶均消失,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GCA)的CT和MRI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SGCA的CT和MRI表现.7例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SGCA均位于室间孔附近,突向脑室,形态不规则.CT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周边可见高密度钙化结节,MRI平扫示肿瘤信号不均匀,T1 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可见多发室管膜下结节,1例见皮层下钙化结节.结论:SGCA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CT和MRI可明确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