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炎肝硬变的必经阶段,能否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是控制肝炎肝硬变形成的关键[1]。近年研究表明Ⅲ型胶原氨基肽(PⅢP)、载脂蛋白A1(ApoA1)与各种肝脏疾病的纤维化形成相关,提出PGA(凝血酶原时间,PT;α谷氨酰转肽酶,GGT;载脂蛋白A1,ApoA1)指数是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一项指标[2]。现对9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活检患者进行血清透明质酸(HA)、PⅢP、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蛋白(LN)和PGA指数检测,探讨上述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一、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78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指标进行了联合检测。结果:HA、Ⅳ-C和PCⅢ3项指标在慢性肝炎轻度、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和重型肝炎之间依次升高,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组HA、PCⅢ和Ⅳ-C显著高于原发性肝癌(HCC)组和肝炎肝硬变(HLC)组(P<0.05)。而LN在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P<0.05),在重型肝炎组、HLN组和HCC组LN水平则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中、重度组(P<0.01),说明LN可作为区分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的辅助指标之一。4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结果中,2项和3项以上阳性在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和肝炎肝硬变、重型肝炎之间依次升高,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极大增加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为肝组织慢性炎症、纤维化,终末期形成肝硬变,部分患者发生癌变[1].明确诊断各种慢性肝病的不同阶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肝病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不少,但多缺乏特异性[2].我们观察肝病患者55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Ⅳ型胶原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联合检测HA及Ⅳ胶原在肝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为肝组织慢性炎症、纤维化,终末期形成肝硬变,部分患者发生癌变[1].明确诊断各种慢性肝病的不同阶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肝病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不少,但多缺乏特异性[2].我们观察肝病患者55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Ⅳ型胶原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联合检测HA及Ⅳ胶原在肝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缺氧对肝星状细胞产生胶原及胶原降解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多种致病因子长期作用均可致肝纤维化,其形成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产生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1].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2].缺氧是最常见的致病或伴随因素之一,其对HSC产生胶原及胶原降解酶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作者对原代HSC行缺氧培养,用ELISA方法测培养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MMP-2)、Ⅳ型胶原(collagenaseⅣ,ColⅣ)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相对含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变的血清学诊断指标。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经病理诊断酒精性肝病13例和各种慢性肝病患者73例的血清脯氨酸肽酶[PLD(Brosset法)]、Ⅲ型前胶原(PCⅢ)和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PLD活性变化与ALT显著相关(r=0.4495,P<0.05),与肝纤维化无相关;PCⅢ和HA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高,在酒精性肝硬变、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变及肝癌伴肝硬变组显著高于慢迁肝、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正常对照组(P<0.01),酒精性肝硬变组PCⅢ和HA水平亦显著高于慢活肝组(P<0.05)。结论:测定血清PCⅢ和HA水平对酒精性肝硬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检测了90例慢性肝炎、48例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L-Ⅳ),透明质酸(HA)和层连蛋白(LN)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CL-Ⅳ、HA、LN水平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以CL-Ⅳ≥350ng/ml、HA≥300ng/ml、LN≥150ng/ml分别为诊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标准,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8%、82%、72%;特异度分别为98%、98%、100%。说明三者不失为诊断肝纤维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其中CL-Ⅳ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优于HA及L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肢原(PCⅢ),层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Ⅳ-C)等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潮103例慢性乙型肝炎,42例肝细胞癌和64例肝炎肝硬变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HA、PCⅢ、LN和Ⅳ-C的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病人此4项血清学指标依次升高;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变、肝细胞癌患者4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HA、PCⅢ、LN和Ⅳ-C 4项指标,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PGA指数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肝纤维化的重要方法 ,但难以推广与重复。近十余年来 ,已有不少血清学指标用于临床辅助诊断肝纤维化 ,如透明质酸 (HA)、层黏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肽 (PⅢP)与Ⅳ型胶原 (C Ⅳ )等 ,与病理检查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1 3 ] 。但存在不能自动化检测、难以每日常规测定、需放射免疫检测设备、检测价格较高等问题 ,后人们发现由凝血酶原时间 (PT)、谷氨酰转肽酶 (GGT)与载脂蛋白A1(ApoA1)组成的PGA指数是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4] 。我们的临床病理对照研究证明 ,PGA指数也是诊断慢性乙型肝…  相似文献   

10.
林利静  徐列明 《肝脏》2012,17(6):433-435
肝纤维化时当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大于降解和吸收,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失衡,在肝脏中过多积聚和沉积,肝内胶原纤维增加进而逐渐形成肝纤维化,尤其是后期的降解减少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1].肝纤维化四项包括:(1)Ⅲ型前胶原( PCⅢ)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PⅢNP);(2)Ⅳ型胶原(CIV);(3)层粘连蛋白(LN);(4)透明质酸(HA).  相似文献   

11.
层粘连蛋白(LM)是一种大分子非胶原性糖蛋白,属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当肝脏发生慢性损伤和纤维化时,在肝窦内可见明显LM沉积,它与Ⅳ型胶原等共同构成肝窦毛细血管样变,这是肝纤维化的一个特征性改变。本文对慢性肝炎、肝硬变及门脉高压需手术病人(术前1~2周)分组进行LM及Ⅳ胶原测定,观察它们在肝脏疾病时的变化,探讨其同肝硬变所致的门脉高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变的血清学诊断指标,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经病理诊断酒精性肝病13例和各种慢性肝病患者73例的血清脯氨酸肽酶、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PLD活性变化与ALT显著相关,与肝纤维化无相关;PCⅢ和HA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高,在酒精肝硬变、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变及肝癌伴肝硬变组同于慢迁肝、酒精肝炎、脂肪肝和正常对照组,酒精性肝硬变及肝癌伴肝硬变组显著高于慢迁肝、酒精  相似文献   

13.
比较慢性肝炎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与Ⅲ型胶原的前胶原氨端肽原(PⅢNP)对诊断肝纤维化的实用价值。对114例肝穿病理诊断的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同时进行血清PCⅢ及PⅢNP的检测,均用放射免疫法。肝穿刺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作肝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慢性肝炎病理组织学分度,探讨PCⅢ及PⅢNP与它们关系。114例轻、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PCⅢ及PⅢNP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这2项指标均与肝脏炎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慢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学分度有关。相关系数PCⅢ0.446、0.412和0.343;PⅢNP为0.463、0.403和0.308。PCⅢ及PⅢNP检测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均有意义,PⅢNPO在早期肝纤维化方面比PCⅢ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络软坚胶囊改善肝硬变患者肝脏功能、抑制肝纤维化、缓解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通络软坚胶囊治疗肝炎肝硬变365例,另设对照组125例,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变化,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IP)、Ⅳ型胶原(ⅣC)],以及观察肝脾声像图的改变。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1.2%,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丙氨酸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肝脏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不断增多,其中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等颇受重视。我们检测293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A、C-Ⅳ、PⅢP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对于诊断肝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经肝穿刺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透明质酸)、LN(层粘连蛋白)、PCⅢ(Ⅲ型前胶原)、CⅣ(Ⅳ型胶原)水平。结果: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分级与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有显著相关性,组间对比部分有统计学意义,炎症分级组较为明显。结论:检测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对于判断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检测9例急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2例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和17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的水平,并与2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CⅢ、C一Ⅳ和LN均显著高于正常人,HA水平在慢性肝炎患者(中重度)和肝炎肝硬变组明显高于正常人,且PCⅢ、C—Ⅳ和HA随病倩的进展而升高.因此,血清PCⅢ、C一Ⅳ、HA和LN水平有助于判定肝纤维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联合检测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hpc,Ⅲ,Ⅳc含量与肝细胞功能指标,肝纤维化严重程度(Child分级)进行比较,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9.
PGA指数在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 ,是可逆转阶段。肝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肝纤维化的唯一方法 ,但难以推广与重复。十余年来 ,已有不少血清学指标用于临床辅助诊断肝纤维化 ,如透明质酶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肽 (PⅢP)与Ⅳ型胶原(C -Ⅳ )等 ,与病理检查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1~ 6] 。但在临床应用中多有限制 ,如不能自动化检测、难以每日常规测定、需放射免疫检测设备、检测价格较高等。最近 ,Poynard等[7] 发现 ,由凝血酶原时间 (PT)、谷氨酰转肽酶 (GGT)与载脂蛋白A1(ApoAl)组成的PGA指数是诊断酒精性肝纤…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肝硬变的病理学基础,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变的可逆阶段。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阻止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变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血清HA、LN、C-Ⅳ水平可以反映胶原合成状态,是临床诊断肝纤维化较可靠的指标。但其异常程度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A、LN、C-Ⅳ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以期了解肝纤维化指标与临床的关系。探讨其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