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津津  张秀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28(4):F003-F003,F004
输血是传播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的重要途径。为预防输血传播HCMV,有人主张对供血者检测HCMVIgM抗体[1]或HCMVIgG抗体[2]。Tokimatsu发现血清HCMVDNA含量与HCMV感染的活动性相关[3]。为探讨供血者体检的有效筛选试验,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检测了128例供血者的血清HCMVDNA、HCMVIgM抗体、HCMVIgG抗体及21例白细胞HCMVDNA。1 材料与方法1997年5月我院输血科供血者12…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母乳HBV—DNA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取50例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产后2-3d人的初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初乳中HBV-DNA。结果:抗原阳性组乙肝病毒(HBV-DNA)的检出率为50%,抗体阳性组HBV-DNA检出率为7.7%。抗原阳性组中,HBsAg,HBeAg及抗-HBc3项阳性乾和HBsAg,HBeAg2基阳性者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为100%,说明该类乳汁具有极强传染性,抗体阳性组中单纯抗-HBs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e抗原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酶标法(ELISA)检测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血清HBV-DNA含量与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HBV-M)。结果显示,e抗原阳性组与e抗原阴性血清HBV-DNA含量分别为10^7.91±4.16copy/ml和10^5.82±3.28copy/ml,二组相比具有显性差异(P〈0.05),此结果进一步证实,e抗原阳性是乙肝病毒体内复制的指标,但同时也有32.9%(2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前S_1抗原及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合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肽及其免疫抗体制备的试剂,检测19例急性、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前S1抗原和抗体。结果:前S1抗原及抗体的阳性率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84.2%和89.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25.0%和84.2%。前S1抗原在血清学表达上与HBV DNA、HBeAg的阳性符合率分别高达89.3%和87.5%。前S1抗体与抗 HBs在体内有明显相伴随关系。提示:前S1蛋白是HBV在体内复制的可靠标志,而前S1抗体反映疾病的恢复和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5.
定量PCR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荧光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45例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结果 HBeAg阳性患者HBV-DNA含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抗-HBe阳性患者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DNA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HBVDNA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2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20例健康人进行了PBMC及血清中HBVDNA检测。③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PBMC中HBV DNA的感染率为64.2%,和血清HBVDNA的感染率具有一致性倾向(X^2-0.63,P〉0.05),慢性肝病病  相似文献   

7.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53.3%的病人用PCR可从血清和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HBeAg阳性和抗-HBc-IgM阳性的患者100%可以检出HBV-DNA,而仅抗-HBcIgM阳性的患者HBV-DNA的检出率为66.7%。13例乙肝血清学复制标志阴性的病人中有5例(38.5%)也可检测出HBV-DNA。在HBsAg转阴的3例病人中有1例可从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  相似文献   

8.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53.3%的病人用PCR可从清和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HBeAg阳性和抗-NBc-IgM阳性的患者100%可以检出HBV-DNA,而仅抗-HBc-IgM阳性的患者HBV-DNA的检出率为66.7%。13例乙肝血清学复制标志阴性的病人中有5例(38.5%)也可检测出HBV-DNA。在HBsAg转阴的3例病人中有1例可从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  相似文献   

9.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机体可产生3对抗原抗体,其阳性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由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使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阴性的血清和其他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提高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率,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PCR检测HBV DNA对乙肝疫苗应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应答反应率高(为96%)[1];而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比较低(为65.12%)。本文对成人组接种乙肝疫苗无应答反应15例(34.88%),进一步探索了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5例正常成人经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反应者和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结果发现15例不产生抗-HBs者,经PCR扩增HBVDNA均为阴性;仅3例为阳性。本文作者在PCR检测指导下,对15例成人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30微克乙肝疫苗联合应用105天后,有12例产生抗-HBs。提示对于接种乙肝疫苗的正常人群,凡经PCR扩增HBVDNA阴性者,经过重复大剂量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绝大多数得到可靠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素标记的乙肝病毒DNA探针(HBVDNA-Dig)杂交技术检测了49份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和46份血清标本中的HBVDNA。结果表明:PCR检出乙肝病人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比斑点杂交高(P<0.05)。在21例同时检测了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的病人中,肝组织HBVDNA阳性率为57.1%(12/21);血清阳性率为61.3%(13/21);两者总阳性率为80.9%(17/21),说明用PCR同时检测肝组织和血中HBVDNA,可明显提高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核酸分子杂交和病毒分离技术检测了7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及10例其他神经疾病对照组患者的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DNA。结果PCR检出5例脑炎患者CSF中HSVDNA阳性,其中HSV1型2例,HSV2型3例,而核酸杂交方法仅检出2例,其中HSV-1和HSV-2各1例,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技术检测了1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HBVDNA,并与PCR结合Southern印迹杂交(PCR-SBH)的方法作了比较。2种方法灵敏度均可达10 ̄(-5)pg。套式PCR无需制备探针,试验周期短,更适于推广。16例HCC患者检出HBVDNA9例(56.25%)。HBsAg阳性组9例检出4例,HBsAg阴性组4例检出2例。3例未测HBV血清标记物均检出HBVDNA。结果表明HCC患者血清中仍有HBVDNA低水平复制,仍具传染性。  相似文献   

14.
用PCR法检测16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结果显示:HBsAg、HBeAg、抗-HBc阳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Eb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2%、28.6%、93.5%、HBsAg单项阳性者中,检出HBV-DNA阳性78例(孕妇占19.2%),阳性率81.3%。另外,在20例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对照组中发现HBV-DNA阳性1例,阳性率5.  相似文献   

15.
PCR检测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的HBVDNA潘修成吴文漪(附属医院传染科)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中图法分类号R512.62作者采用PCR技术检测抗-HBe阳性各型HBV感染者血请的HBVDNA,并探讨其临...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的HBV-DN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胃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检测60例胃癌中的HBV-DNA存在的情况。结果:60例胃癌中2例可见HBV-DNA阳性,阳性率3.3%。结论HBV感染可能在某些胃癌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防止角膜移植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角膜有无HBV-DNA,防止角膜移植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应用PCR技术对29例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和10例健康人角膜的HBV-DNA进行了检测。同时对1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结膜和2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泪液也进行了检测。结果HBsAg阳性的16例角膜有11例(68.7%)检测到HBV-DNA,13例HBsAg阴性的角膜有4只(36.6%)HBV-DNA阳性,10例健康人角膜无1例HBV-DNA阳性。1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结膜中,有7例(63.6%)HBV-DNA阳性,2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泪液中,有14例(53.8%)检测到HBV-DNA。说明角膜也是HBV的贮存场地,临床不能应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角膜作供体行角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多重多聚酶链反应(PCR)在慢性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选用HBVDNA的S区、C区及X区的3对引物S1/S2,C1/C2和X1/X2,同时扩增DNA。结果发现,3个基因区的表达情况不同。7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DNA的检出率分别是S区610%,C区455%,X区390%;且三区联合检出率为753%,与单独C区检出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多重PCR能对HBVDNA同一模板的各基因区同时扩增,从而可以得到C区以外的其它保守基因区特异性的扩增片段,提高了对乙型肝炎病毒患者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14例传梁科门诊病人血清HBV-DNA,并与HBV有关的血清学标志(HBVM)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PCR法检测HBV-DNA较用ELISA法检测抗原-抗体更加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20.
郑辉  陈健勇  阮光强 《广东医学》2000,21(2):151-152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简称 FQ-PCR)检测 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11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进行乙肝两对半、ALT、AST及HBV-DNA测定。结果大三阳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 100%,平均含量为 107.23±1.64拷贝/ml;小三阳患者血清 HBV-DNA阳性率为 59.6%,平均含量为 106.21±1.51拷贝/ml;两组之间的 HBV- DNA含量差异有显著性。乙肝两对半全阴性 22例,有 6例 HBV- DNA阳性,其平均浓度为104.12±1.38拷贝/ml与大、小三阳患者的浓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FQ-PCR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等优点,它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