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骨折内固定的早期稳定性可通过改进内固定物的设计和材料,完善手术操作以及加强骨基质是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明  陈强 《颈腰痛杂志》2002,23(4):343-345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 ,骨质疏松症正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目前有关脊柱骨质疏松性患者手术治疗内固定的适应证 ,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 ,内固定物的设计、选择、操作技术的改进 ,骨基质的加强 ,及内固定治疗并发症的处理等进行综述 ,认为可通过改进内固定材料、设计和操作技术以分散固定界面应力 ,或直接用骨水泥加强固定界面骨基质 ,从而减少固定界面骨破坏 ,改善和维持早期内固定强度 ,以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接骨板内固定和局部骨质疏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硬接骨板加压内固定可使骨折发生一期愈合,并有利于肢体早期功能活动。然而,接骨板内固定也可诱发骨局部血供紊乱和应力刺激下降,从而导致固定骨段,特别是板下骨的骨质疏松。它是固定骨段发生再骨折的潜在原因。早期的暂时性骨丧失可能与血供紊乱有关,而持久存在的骨质疏松则主要因应力遮挡作用所致。接骨板刚度越高,应力遮挡作用越大,因而局部骨质疏松也就越严重。取出接骨板后,局部骨质疏松可以完全逆转,但需二次手术。因此,减少血供紊乱,避免长期的应力遮挡作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177例经手术内固定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分析了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致伤原因、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处理、以及其与予后结果和并发症的关系。作者认为对老年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除早期手术、术式力求简便、固定确实外,术后应积极给予各种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措施,术前应作必要检查以除外潜在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5.
角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本文报告采用角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7例,无1例死亡。随访6个月~6年,有83例骨折愈合,其中74例股骨颈干角恢复正常;有9例颈干角小于对侧,其中有2例小于120°。83例中76例恢复正常行走,另7例则需借助拐杖或他人搀扶。另4例钢板穿破股骨头进入髋臼,其中2例骨折于内翻位畸形愈合,2例骨折未愈合者经再次手术后基本恢复正常。作者认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应于复位后采取积极的内固定治疗,而无论应用何种内固定器械,骨折的良好整复以及内固定后骨折稳定性的满意维持将始终是获得手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使包括股骨小粗隆在内的后内侧骨皮质达到满意的整复并予以坚固固定尤为关键,而老年性骨质疏松则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分级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选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分级与老年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接受内固定手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总结患者术后内固定的失败率,分析骨质疏松分级和内固定失败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内固定失败23例,包括:钢板断裂松动,螺钉拔出松动,骨皮质劈裂,股骨干劈裂骨折等,失败率为15.3%.Singh分级越高,失败率越高.结论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选择应与Singh骨质疏松分级相结合,在确保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的前提下选择合适、有效的内固定,必要时植骨,填充骨水泥,可降低内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为髋部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这类骨折手术治疗后,由于疏松的骨质不能给内固定器械提供足够的把持力,易发生内固定松动、退出及切割骨质,导致内固定失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33例骨质疏松性C3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及前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EPS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手术时间80~120(93.5±11.6)min。术后3~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线模糊,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提示骨折均愈合。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折复位丢失、骨折畸形愈合以及尺神经炎等并发症发生,4例发生骨化性肌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屈曲100°~140°,伸直5°~30°;前臂旋转活动度:旋前60°~80°,旋后55°~75°;肘关节MEPS评分为55~95分,其中优10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78.8%(26/33)。结论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能够为骨质疏松性C3型肱骨远端骨折双钢板固定提供良好的手术显露,避免尺骨鹰嘴截骨所带来的二次损伤,术后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老年患者,常由低能量损伤引起,其发生明显与骨质疏松有关。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传统手术治疗如克氏针、张力带固定、“T”型钢板内固定等在功能锻炼时易发生骨折移位和内固定失效。我院从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35例,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22例,MIPPO技术微创复位内固定10例,经皮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3例.结果 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功能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1.42%;解剖学评定:优23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4.29%.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应进行全面健康评估,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结合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采用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按照AO骨折内固定方法进行骨折内固定,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围手术期并发症,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结果:共随访52例,内固定物松动2例,无骨不连及髋内翻畸形病例。优41例,良8例,可3例。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比较接近生物固定的内固定方式,可以有效恢复股骨近端桁架结构,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消除骨质疏松对内固定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髋部外伤容易导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粗隆间骨折的不稳定和骨质疏松常使内固定治疗失败。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适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应该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合并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治疗骨质疏松合并腰椎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随访24例骨质疏松合并腰椎骨折采用AF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病人,其中8伴有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者同时行椎板切开减压术,总结分析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评价术后的伤椎高度、脊柱生理弯曲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本组24例采用AF内固定术后12~16周腰椎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术后摄片复查20例椎体高度恢复正常,22例脊柱后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引起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也难以获得较稳定的骨折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概率较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往往采用锁定钢板、骨水泥或自体植骨等方法增强螺钉的把持力,以减少内固定失败,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是以坚强固定、早期下床活动为目的,内固定方式往往选择相对稳定的术式或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物选择多采用改善把持力的螺钉、锁定钢板及髓内钉,以减少内固定失败,但各个具体部位又有其特殊性。该文综述近年来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肢骨质疏松性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01—2013-06收治的四肢骨质疏松性关节周围骨折4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明显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根据四肢骨质疏松性关节周围骨折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9例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折,术后继续药物治疗,利用影像学检查、SFMPQ和ODI评分随访。结果 29例患者均获12~38个月随访,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患者伤椎SI值和Cobb角无明显丢失。结论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完备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处理对策。方法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36例,总结骨折类型、内固定器材和骨折复位的质量,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及探讨再次治疗的方法。结果手术失败23例,其中松质骨螺钉松动、退出9例,股骨头切割4例,钢板、螺钉折断3例,髋内翻7例。再次手术19例,非手术治疗4例,功能恢复良好17例。结论高龄、骨质疏松、骨折严重粉碎等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败的内在原因;术前骨折类型的诊断不准确及内固定器材选择和操作技术不当是手术失败的外在原因。充分认识其病理特点,准确地掌握各内固定器材适应证,合理运用内固定技术是防止手术失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4例。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相比,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及老年人活动增多,骨折疏松性上肢骨折的临床发生率逐步增高。我们在治疗中不能单纯满足于骨折的解剖复位,应力求恢复其原有功能,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所具有的骨折粉碎程度高、手术复位困难、术后内固定易松动等特点,骨质疏松性上肢脆性骨折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内固定物在疏松骨质中把持力降低及老年及骨质疏松患者骨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是制约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瓶颈。应把增强骨折端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及进行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作为治疗的关键。笔者回顾了相关文献,对上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内固定的理念及改良与临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31例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应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经9~18个月随访,平均12.9个月.PFNA组较DHS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方面均有优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术后PFNA组和DHS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对比PFNA组较DHS组少,而PFNA组易于发生术中股骨干骨折.结论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抗旋转、抗切割等优点,是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