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食品级大豆油W/O徽乳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水/Span80-Tween80/醇/大豆油食品级微乳。选用助乳化剂浓度法制备微乳液。用改良三角相图法筛选得到了能形成大豆油微乳的食品乳化剂。考察了助乳化剂及其浓度对增溶水量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油包水(W/O)、双连续(B.C.)和水包油(O/W)类型。结果表明,大多单一食品乳化剂不能形成W/O大豆油微乳,Span80和Tween80复配后HLB值在9.7~12.9之间时能获得相对大面积的可转相微乳区域。乳化剂与油的相对比例不同,助乳化剂助溶效果不同。甘油是低乳化剂含量下效果相对较佳的助乳化剂,其浓度为25%时的增溶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花生油为油相、无水乙醇为助乳化剂,吐温80作为乳化剂制备空白微乳,通过伪三元相图的比较对配方进行最佳空白微乳选择,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微乳体系对蜂胶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微乳体系中蜂胶的溶解度为19.24 mg/mL,是水中溶解度的33倍,油中溶解度的14倍,达到微乳体系对蜂胶的增溶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番茄红素微乳液,利用伪三元相图优化番茄红素微乳液配方。探讨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Km值)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通过计算并比较伪三元相图微乳液区域面积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并对微乳液的类型、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微乳液最佳配方为油相为亚麻籽油、乳化剂为吐温80、助乳化剂为无水乙醇、Km值为2∶1,采用最佳配方得到的番茄红素微乳液为O/W型,微乳液液滴呈规则球形,粒径为(167.70±0.45)nm, PDI为0.179±0.006,Zeta电位为(-7.71±0.53) mV。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番茄红素微乳液均一稳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滴加水法制备甘油解猪油微乳液,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制备温度及制备方式等因素对微乳液形成过程中最大增容水量的影响,并鉴别该微乳液的类型及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甘油解猪油为油相,在60℃的条件下通过磁力搅拌的方式制得的微乳液增溶效果最好,该微乳液呈油...  相似文献   

5.
将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了油包水型紫甘薯色素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相质量为指标,通过绘制三元相图确定微乳体系中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最佳比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色素含量、水相p H对最大增溶水相质量的影响。采用电导率法鉴别微乳液的类型。结果表明,将表面活性剂复配后更有利于形成微乳液的形成。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及它的浓度都能影响最大增溶水相质量。制备的油包水型微乳液在贮藏期间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鲢鱼鱼糜加工副产物鲢鱼油为油相,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热聚集颗粒为稳定剂,构建SPI颗粒稳定的鲢鱼油Pickering 乳液体系,研究SPI 颗粒浓度(1.0%、1.5%、2.0%、2.5%、3.0%)、油相体积分数(0.1、0.2、0.3、0.4、0.5)、离子强度(0、0.1、0.2、0.3、0.4 mol/L)对Pickering 乳液的粒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乳化特性、冻融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SPI-鲢鱼油Pickering 乳液粒径呈多峰分布,当SPI 颗粒浓度增加,液滴粒径逐渐减小,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EAI)逐渐降低;当SPI 颗粒浓度为2.5%时,乳化稳定性(emulsifying stability,ESI)最高,乳析指数(creaming index,CI)最低。当油相体积分数增高,液滴粒径变大,EAI 逐渐升高,ESI 逐渐降低;油相体积分数为0.3~0.5 时,冻融后的乳液CI 升高且伴有液态油析出。体系中加入氯化钠后,液滴粒径减小,粒度分布更加集中,液滴絮凝度升高,乳液稳定性增强;氯化钠浓度升高,粒径变大、EAI 先降低后升高,ESI 无明显差异。流变学特性分析表明,乳液的弹性模量大于黏性模量,乳液是以弹性为主的体系。结果表明,当SPI 颗粒浓度2.5%、鲢鱼油体积分数0.2及离子强度0.4 mol/L 时,SPI 颗粒稳定的鲢鱼油Pickering 乳液体系分布更加均匀,冻融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原乳液滴定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甜橙油乳液分散体系,通过对乳液体系粒径、浊度等的考察,研究甜橙油的种类及表面活性剂和油相比例(剂油比)对乳液分散体系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甜橙油的种类、表面活性的类型(吐温20、吐温60和吐温80)和质量分数对甜橙油油滴增溶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剂油比高的乳液体系中,所有的甜橙油油滴均溶于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形成微乳;增溶能力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吐温60的增溶量最大,增溶效果最好;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取决于剂油比和贮存温度,温度升高,增溶作用增加,若温度过高,则乳液体系发生液滴聚集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稳定性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溶血磷脂比磷脂的HLB大,易形成O/W型乳化剂,可制备热力学稳定的微乳化体系.利用溶血磷脂作乳化剂,制备含沙棘油的微乳液,以沙棘油为油相,溶血磷脂为乳化剂,正丙醇为共表面活性剂,制成微乳液.最终产品呈透明、稳定的均相混合物.  相似文献   

9.
以果胶和樟树籽油为反应底物,以改性果胶的取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脂肪酶RMIM添加量、底物质量比(果胶与樟树籽油)、油浴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以果胶及其衍生物为乳化剂制备水飞蓟素微乳,以乳化后的粒径、zeta电位、水飞蓟素饱和溶解度为指标,筛选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比较果胶及果胶酯的助微乳化效果。结果表明:其最佳条件为脂肪酶RMIM添加量15%,底物质量比(果胶与樟树籽油)1︰2(g/g),油浴温度60℃,反应时间24 h,得到的产物取代度为62.4%;含5%水飞蓟素、油相樟树籽油、果胶/果胶酯水溶液与1,2-丙二醇形成混合乳化剂的质量比2︰1(g/g),油相、混合乳化剂与水飞蓟素质量比1︰8.5︰0.5时可获得较好的微乳效果。2种微乳制品(果胶与果胶酯)平均粒径分别为502.67±14.63 nm,462.67±14.63 nm,zeta电位分别为-45.3±0.1,-46.8±0.3,水飞蓟素的饱和溶解度分别为53.84±0.81 mg/mL,56.89±1.33 mg/mL。此外,2种微乳与市售水飞蓟素胶囊在12 h的释放百分率分别为46.67%±1.71%,55.80%±2.67%,32.28%±0.20%,由此可见,改性后的果胶酯微乳效果比原果胶要好。  相似文献   

10.
D相乳化法制备D_4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观察了D相法乳化过程电导率与乳液状态的变化,测定乳液的粒径和稳定性,对D相法乳化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解释.考察了助乳化剂(丙三醇)、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水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与乳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三醇0.4 g、SDBS 0.4 g、OP-10 0.4 g、D4 40 g、水20 g时,可以制备稳定性能优异的D4乳液.水的用量对体系电导率及稳定性的影响符合斯泰恩双电层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11.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过程的关键酶,通过测定酱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来确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酱油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抑制率达到50%时(IC50)酱油固形物含量浓度为19.8g/L。酱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动力学行为表现为可逆混合性抑制类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鼻和乙醇传感器判别草莓新鲜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赵秀洁  孙柯  王卓  屠康 《食品与机械》2016,32(5):117-121
以红颜草莓果实为试材,在4℃(低温组),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研究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方法。分别运用电子鼻和单一乙醇传感器采集草莓贮藏期间的气味。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定将草莓的新鲜度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4℃贮藏0~3,6,9~12,15d。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分类型支持向量机(SVM-C)构建了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模型;应用电子鼻和PLS-DA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4.2%,88.3%;而基于SVM-C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9.2%,96.7%。应用乙醇传感器技术和PLSDA法、SVM-C法构建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3.3%(PLS-DA法建模组),86.7%(PLS-DA法验证组),90.8%(SVM-C建模组),90.0%(SVM-C验证组)。该研究可为建立草莓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新鲜度实时监测的方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吸附法固定果胶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固定化主要因素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优化固定条件。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氯化钙为1%、戊二醛浓度为3%的条件下,采用酶浓度为0.2mg/mL、pH值3.0、温度为40℃、固定时间为45min。固定化果胶酶活力最高,酶活回收率达到84.4%。  相似文献   

14.
以臭氧活化后的聚丙烯微孔膜为载体,并以丙烯酸为单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转谷氨酰胺酶。研究了臭氧活化时间、接枝反应时间、温度、单体浓度、莫尔盐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己二胺浓度15%,胺烷基化温度50℃、时间120min,戊二醛浓度3%,交联温度30℃、45min,酶浓度10mg/mL,固定化时间20h。此条件下载酶量为30.23mg/g膜,酶活力可达16.9U/g膜。  相似文献   

15.
明建  曾凯芳  李洪军 《食品科学》2009,30(7):210-214
采用TA-XT2i质构仪,研究木瓜蛋白酶处理对牛肉嫩度的影响,对酶活力、pH值、处理温度、处理时间进行实验,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选择出最佳嫩化工艺。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液的酶活、pH值、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牛肉的持水力、烹饪失水率、剪切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木瓜蛋白酶最佳嫩化条件:酶用量20U/g(0.01%)、pH7.0、处理温度37℃、处理时间1.5h;或酶用量40u/g (0.02%)、pH7.0、处理温度20℃、处理时间1.5h。因素的显著性次序为: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酶活>pH值。  相似文献   

16.
以取代度及特性粘度为指标,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醛及NaBH4的用量等对壳聚糖的N-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取代度和特性粘度有较大的影响。要得到高粘度、高取代度的衍生物,反应时间以20~24h为宜。为了制备高取代度和高粘度的衍生物,反应温度不超过40℃为宜。醛的用量应为壳聚糖所含-NH2的物质的量的4~5倍较适。NaBH4加入量为壳聚糖所含-NH2的6倍为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γ射线在常温下对生理盐水和玉米中不同浓度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miliforme)孢子的辐照杀灭效果,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对生理盐水和玉米中高、低2种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进行辐照,采用PDA培养基平板稀释法计数孢子数。γ射线辐照剂量与存活串珠镰刀菌数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生理盐水中高、低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试样中D10值为0.57、0.60kGy,最小杀灭剂量为4.0、3.0kGy;玉米中高、低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试样中D10值为0.66、0.81kGy,最小杀灭剂量为4.0、3.0kGy。γ射线对串珠镰刀菌孢子有明显的杀灭作用,4.0kGy可全部杀灭实验浓度的串珠镰刀菌孢子。  相似文献   

18.
焙炒条件对咖啡风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产的两种咖啡豆为分析对象.研究了焙烤过程中咖啡抽提液一些成分的变化以及对咖啡香气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在焙烤过程中葫芦巴碱、绿原酸、烟酸、咖啡因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绿原酸/咖啡因比率与色度值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秦贞俊 《纺织器材》2009,36(Z1):64-65
基于络筒工序细纱管纱高速退绕因自身摩擦、纱线张力的影响使纱线毛羽增加的现状,提出在自动络筒机上加装气圈控制器或加装PERLA-A型涡流毛羽减少装置,不仅将使毛羽明显减少,还可提高纱线强力,并具有其它积极效果。通过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自动络筒机加工同号数紧密纱与普通纱的不同毛羽增加情况对比,分析认为产生毛羽的根源是细纱工序,并非是自动络筒机加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鲜鸡肉在-18℃下冷冻保鲜过程中的肉品质的变化。通过对肉样色差值、菌落总数、理化指标(pH值、TVB-N)的测定和比较分析,探讨鲜鸡肉在冻藏条件下肉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各项理化指标和细菌总数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储藏期的延长,色差L*值呈下降趋势,而a*值呈上升趋势;经过90d冻藏,鸡肉还是二级鲜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