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豆油经过脱胶、碱炼、脱色、脱臭的加工过程,能除去99.8%的磷脂、90.7%的铁、100%的叶绿素,97.3%的游离脂肪酸和31.8%的生育酚。加工过程中豆油磷和铁的含量变化相关系数为r=0.99;在毛油、脱胶油、碱炼油、脱色油和脱臭油中α-、β-、γ-和δ-生育酚的相对比例几乎是恒定不变的。在豆油中γ-和δ-生育酚占豆油中生育酚总量的94%。豆油的氧化稳定性顺序为:毛油>脱臭油>脱胶油>碱炼油>脱色油。  相似文献   

2.
毛糠油中富含天然抗氧化成分——维生素E和谷维素及其抗氧化增效成分——磷脂.毛糠油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V_E和谷维素含量降低,而且不同的精炼过程,V_E与谷维素损失比例差别很大,分别考察毛油、脱胶油、脱酸油、脱色和脱臭油在贮存期间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精炼过程中V_E与谷维素含量降低越多,其氧化稳定性越差.这几种油的氧化稳定性顺序如下:毛油≥脱胶油>脱色油=脱臭油>脱酸油、本文简要介绍国外油脂工作者对不同精炼阶段的米糠油V_E和谷维素含量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油脂加工过程中重金属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脂加工工序中毛油、脱胶油、碱炼油、脱色油、脱臭油中铜、铁、铅、砷4种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可知,油脂中的重金属总含量在加工工艺过程中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一些加工辅料的使用及设备的锈损有可能会将少量重金属带入油中,但总量较少,不会对食用油的安全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制油过程对大花黄牡丹籽油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对大花黄牡丹籽油理化特性,氧化稳定性和脂肪酸成分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精炼过程对大花黄牡丹籽油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碘价在脱色后为140 g I/100 g,酸价脱酸后为0.36 mgKOH/g,过氧化值脱酸后为1.89 mmol/kg,再经脱色后为0.76 mmol/kg,皂化值在脱臭后为182 mg/g,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折光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不存在显著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顺序为:脱胶油>毛油>脱臭油>脱酸油>脱色油;脱胶和脱臭这两个工序分别对牡丹籽油的硬脂酸和棕榈酸两种成分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成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在超级脱胶结合白土预脱色-复脱色以及双塔脱臭脱酸工艺生产线上取样的玉米毛油、脱胶油、脱蜡油、脱色油、脱臭油为研究对象,对其游离脂肪酸、磷、金属离子、色素、生育酚含量及过氧化值进行测定,考察精炼工艺对玉米油微量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塔脱臭脱酸工艺可以明显降低玉米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超级脱胶工艺可去除玉米油中约95%的磷脂;脱胶和脱色可明显降低金属离子含量;大部分色素在脱色工段被去除;经脱臭后,成品油中总生育酚损失19. 9%;脱胶使玉米油过氧化值升高,脱色和脱臭可使过氧化值明显降低。说明应根据玉米毛油品质选择合适的精炼工艺,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有益微量成分,去除有害成分,做到适度精炼。  相似文献   

6.
针对毛油直接碱炼工艺酸碱消耗高、皂脚量大、中性油损失大等问题,对现有毛油直接碱炼工艺进行了改造,增加磷脂酶C(PLC)脱胶工艺,将毛油直接碱炼工艺改造为PLC脱胶-碱炼工艺。以大豆毛油为原料,添加PLC进行酶法脱胶,脱胶油经碱炼、脱色、脱臭后得到一级大豆油。生产实践表明,与毛油直接碱炼工艺比较,应用PLC脱胶工艺后,一级大豆油得率增加1.3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以冷榨的胭脂萝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与加热真空脱臭等过程精炼效果的影响,并对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化脱胶的条件为温度75℃、磷酸添加量0.4%、加水量5%,脱胶率为90.1%;碱炼脱酸的参数为碱炼初温40℃、碱液浓度16 °Bé、超碱量0.3%,脱酸率为93.7%;活性白土为脱色吸附剂,在添加量0.3%、温度80℃、时间50 min时,脱色率为83.5%;在170℃下加热真空脱臭1.5 h得到无气味的精炼油;精炼油的折光指数1.468±0.001、碘值(98.5±0.6)g/100 g、酸值0.28 mg KOH·g-1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二级菜籽油和萝卜籽油标准。  相似文献   

8.
茶叶籽油溶剂浸提及精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对甲醇-石油醚-水混合溶剂体系浸提茶叶籽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毛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及脱臭等精炼处理.结果表明,混合溶剂浸提茶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1.2:1,甲醇溶料比3:1,石油醚溶料比5:1,浸提温度40 ℃,浸提时间16 min,在此条件下浸提率可达94.46%.毛油精炼工艺条件为:采用酸法脱胶,磷脂的去除率可达到88.89%;碱炼脱酸可将酸价由3.553 mg KOH/g降至0.158 mg KOH/g;使用活性炭脱色最高脱色率可达到81.3%;真空度0.01 MPa通入水蒸气,脱臭90 min,可有效除去毛油的收敛性苦涩味,无异味产生,精炼澄清、透明,呈淡黄色.  相似文献   

9.
一、油脂生产过程 二、油脂产品介绍 1. 大豆精炼油:大豆精炼油是将大豆毛油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制得的油脂产品,具有清澄、色泽好、无异味、热稳定性好等特性,主要应用特点如下: ①在烹调食品、制作菜肴方面,能使其具有本产品的味道和色泽,在制造高级点心和蛋糕方面,便于调色、调味。 ②在油炸食品时,不易产生泡沫、发烟、发粘等,而且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10.
在自行设计的脱臭装置上对微藻DHA脱色油进行脱臭处理.在脱臭温度180℃、脱臭时间5h、脱臭压力-0.1 MPa的条件下,通过调节脱臭过程中的蒸汽量,考察了不同蒸汽量对微藻DHA油脂酸值、过氧化值、含皂量、不皂化物、DHA含量、甾醇含量以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汽提蒸汽量的增加,DHA油脂的过氧化值、酸值、含皂量、不皂化物、甾醇含量以及色泽均随之降低,DHA油脂的损耗随之增加,但不同的汽提蒸汽量对DHA含量影响却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