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癌(HCC)等不同肝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6例肝穿刺活检标本(包括13例极早期HCC、44例早期HCC、16例不典型增生、29例肝硬化和24例肝炎)及57例中晚期HCC手术标本中GPC3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肝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甲胎蛋白是目前最有特异性的肝癌肿瘤标志物之一,但其敏感性欠佳,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现就近年有可能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的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微小RNA(miRNA)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肝癌、7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血清和肝组织GPC3、AFP表达水平,根据不同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肝癌患者、肝炎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GPC3水平分别为(212.6±137.5)、(60.9±27.8)、(39.5±18.7)ng/ml;肝癌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4.503,P〈0.05;t=6.045,P〈0.05);血清GPC3、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4.2%和95.7%,均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t=4.132,P〈0.05;t=6.514,P〈0.05);(2)GPC3在肝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t=3.724,P〈0.05;t=15.799,P〈0.05);GPC3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HBsAg及AFP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3)AFP阳性肝癌血清GPC3阳性率为91.4%,而在AFP阴性肝癌中GPC3阳性率为59.1%。结论 GPC3联合AFP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检测GPC3有助于提高AFP阴性患者肝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肝癌治疗方法各自存在局限性。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过程,是一种肝癌特异性癌胚抗原。GPC3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GPC3不仅在肝癌诊断方面有独特价值,在肝癌治疗方面更有重要作用。介绍了应用GPC3瘤苗、GPC3抗体、GPC3基因及靶向等治疗手段,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主要应用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然而对于AFP的灵敏度报道不一,作为肝癌的诊断手段并不理想。据报道,磷脂酰肌醇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有望成为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1]。为进一步确认GPC3和HSP70在乙肝相关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GPC3、HSP70以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了系统研究。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PLC患者107例,普通肝病患者49例,其他肿瘤患者45例,健康对照60例,AFP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定量检测;GPC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PLC组血清GPC3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肝病组、其他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GPC3、AFP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诊断PLC的灵敏度分别为58.88%、62.62%、91.59%,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73、0.92。结论GPC3和AFP联合检测能提高PLC诊断的灵敏度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是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肝癌标志物,其在肝癌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传统治疗肝癌的方法,如手术、放化疗等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来联合治疗。基于GPC3的免疫治疗或偶联化疗药物的靶向治疗将为肝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肿瘤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Hepatocyte、CD,。蛋白检测对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癌细胞AFP阴性的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PC3、Hepatocyte、CD。蛋白表达特点。结果48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GPC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1.7%(44/48)、2.1%(1/48),两者比较P〈0.01;Hepatocyte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5.8%(46/48)、100.0%(48/48),两者比较P〉0.05;CD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0%(48/48)、4.2%(2/48),两者比较P〈0.01。HCC组织中GPC3与Hepmo—cyte表达呈正相关(r=0.314,P〈0.05)。结论检测肿瘤组织中GPC3、Hepatocyte和CD。蛋白有助于AFP阴性原发性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DC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肝硬化患者、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67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DCP、GP73、AFP、AFPL3、GPC-3含量,计算AFP-L3占总AFP的比率。结果肝癌组DCP、GP73、AFP、AFP-L3及GPC-3血清浓度均明显高于其它非肝癌组(P0.05)。单项检测中AF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21),GP73灵敏度最高(78.5%),AFP-L3特异度最高(95.5%),DCP准确度最高(85.4%)。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5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最高(98.5%)。结论 DCP、GP73、AFP、AFP-L3、GPC3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华大学附属医院HCC患者4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FP、GPC3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分离法检测GGTⅡ。结果 HCC组GGTⅡ、GPC-3、AFP水平分别为(21.65±11.05)U/L、165.00(118.37-503.92)ng/ml、63.26(15.3-279.54)μg/L,均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3±1.96)U/L、96.37(61.19-261.29)ng/ml、10.37(4.89-17.6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确定GGTⅡ、GPC3、AFP诊断肝癌的临界值分别为5.8U/L,180.10ng/ml,79.36μg/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776、0.817。在单项检测中GGTⅡ的敏感度为86.9%,高于GPC-3、AFP(54.3%、52.1%),AFP的特异度最高为93.4%,GPC-3和GGTⅡ的特异度分别为83.6%、90.2%。联合检测中AFP/GGTⅡ诊断肝癌的准确率91.6%,特异度为88.5%。AFP/GPC3/GGTⅡ诊断的敏感度100%,特异度75.4%。结论 GGTⅡ、GPC3、AFP能有效鉴别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联合检测能弥补单项血清标志物的不足,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HCC)预后极差,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是早期(小肝癌)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HCC通过肝癌标记和影像检查建立诊断.甲胎蛋白(AFP)是主要肝癌标记,但有假阳性和假阴性;AFP异质体(AFP.L3)、AFP基因标志(AFP-mRNA)以及GGT-Ⅱ、PIVKA Ⅱ、AFU等其它肝癌标记可与AFP互补诊断,尤其对AFP假阴性肝癌和小肝癌的诊断甚有帮助.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与肝癌密切相关.本文就GPC-3分子构成、表达机制、与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关系及对肝癌早期诊断价值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Glypican-3(GPC3)和AFP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其诊断价值,分析血清GPC3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查HCC30例,其他肝脏肿瘤8例,其他肝脏疾病13例,正常人25例血清标本中GPC3及AFP的表达。结果血清GPC3蛋白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0%和92.O%,联合AFP蛋白检测使诊断敏感性由50.0%提高至73.3%。GPC3蛋白水平升高提示HCC患者临床分期晚、肿瘤分化程度低、肝硬化明显。结论GPC3蛋白是具有前景的特异性HCC血清标志物,可用于HCC的诊断,并可能与肿瘤侵袭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内及体外细胞培养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HCC组织中GPC3的表达,并对比其与Ki-67标记指数及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使用shRNA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系中GPC3的表达,MTT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在HCC组织中,GPC3与Ki-67指数有关(r=0.521,P=0.000),也与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情况具有相关性(r=0.287,0.289;P=0.035,0.034).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抑制GPC3表达后,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F=45.38,P=0.000).结论:GPC3在HCC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与影响肝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4.
血清肿瘤标志物DR-70^TM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DR-70^TM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检出率。方法应用美国AMDL公司的DR-70^TMELISA试剂盒,对20例正常人和60例AFP阳性原发性肝癌、43例AFP阴性原发性肝癌及30例肝硬化病人血清进行检测DR-70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DR-70^TM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01),AFP阳性原发性肝癌DR-70的阳性率为81.67%,AFP阴性原发性肝癌为93.02%,差异有显著性(P〈0.05)。DR-70^TM诊断肝癌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94%;肝硬化组阳性率10%,特异性90%。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R-70^TM与癌肿(直径)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血清DR-70和AFP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特别是AFP阴性的肝癌的有价值的标志物。也有利于PHC与肝硬化(LC)的鉴别诊断。对非恶性肿瘤病人特异性较高,对人群筛选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 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别采用放免法和显色多肽基质法对93例原发性肝癌、45例恶性肿瘤,98例良性肝病、46名孕产妇及2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水平和AFU活性进行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水平及AFU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各疾病组。AFU和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3%和74.2%,在AFP阴性肝癌患者中AFU阳性率为75.0%。AFU,AFP两者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可提高到93.5%。  相似文献   

16.
SHIP2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SH2结构域的Ⅱ型肌醇5’磷酸酶(SHIP2)通过其5’磷酸酶特异性水解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产生磷脂酰肌醇3,4二磷酸,负向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依赖性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使胰岛素诱发的蛋白激酶B、非典型蛋白激酶C及3-磷酸肌醇依赖的蛋白激酶1活性减弱,抑制骨骼肌及脂肪组织糖摄取和糖原合成,促进糖异生,抑制肝脏糖酵解,加重胰岛素抵抗。抑制内源性SHIP2蛋白表达,可能成为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治疗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ncer,PHC)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中心的复杂过程,他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在PHC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G P C-3呈进行性升高表达;人肝癌G P C-3阳性率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TNM分期、门脉癌栓及肝外转移显著相关.GPC-3及m RNA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对PHC诊断阳性率可提高至94.3%;沉默GPC-3可改变肝癌细胞迁移、转移和侵袭的生物学行为,伴随β-catenin、p-糖原合成激酶3β(p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p-GSK3β)和cyclin D1表达明显减少,提示癌胚性GPC-3不仅是PHC特异诊断标志物,而且有可能成为PHC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AFP与AFU测定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FP(甲胎蛋白)、AFU(α-L-岩灌糖苷酶)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AFP用酶联免疫法;AFU用比色法。结果:检测患者血清AFP与AFU。来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和845,身份者联合检测其诊断符合率高达96%。结论:联合测定患者血清AFP与AFU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AFP阴性和早期小肝癌有较大意义。其方法简单,适于基层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116-112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AU结合因子1(AUF1)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LCI-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GSE14520,最终纳入214例有随访信息的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35例HCC及配对癌旁样本选取自2009年—2013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常规根治性手术的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检测GPC3和AUF1蛋白在H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在HCC细胞系中敲减或者过表达AUF1后,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C3表达;利用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和RNA稳定性检测研究AUF1调控GPC3表达的机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库中,肝癌组织GPC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TCGA数据库中,GPC3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C3和AUF1蛋白均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27/35)和74.3%(26/3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中敲减AUF1明显降低了GPC3表达(P值均0.05),而过表达AUF1则上调GPC3表达(P0.05)。AUF1蛋白可与GPC3 mRNA结合,敲减AUF1导致GPC3 mRNA稳定性降低。结论 AUF1是调控GPC3基因转录后修饰的重要调节因子,AUF1和GPC3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谷氨酰转移酶GGTmRNA—H亚型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6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108例良性肝病肝组织、6例正常对照肝组织的GGTmRNA—H亚型,观察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65例原发性肝癌中,癌组织GGTmRNA—H亚型的阳性例数为61例(93.8%),肝组织血清AFP阳性40例(61,5%)(P〈0.05);GGTmRNA—H亚型在20例小肝癌癌组织阳性表达例数为18例(阳性率为9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GTmRNAH亚型阳性表达率虽明显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如TmRNA—H亚型与血AFP联合分析可弥补AFP检测的不足,对提高肝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GGTmRNA—H亚型基因检测的结果比AFP的检测更敏感、特异性更高,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