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孔屏  柴之芳 《地质科学》1993,28(1):87-92
通过对地质样品中铱的赋存状态研究及对残渣相中微粒的透射电镜分析,得出:在K-T界线样品中铱主要存在于残渣相中,不利于地球化学过程富集铱;铱在残渣相的富集与有机不溶物的存在没有必然联系;白垩-第三纪的生物绝灭事件中有火山活动参与;K-T界线事件的触发物为地外物质撞击。最后提出了K-T界线样品异常铱来源于地外物质撞击和火山喷发的混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地质样品中铱的赋存状态研究及对残渣相中微粒的透射电镜分析,得出:在K-T界线样品中铱主要存在于残渣相中,不利于地球化学过程富集铱;铱在残渣相的富集与有机不溶物的存在没有必然联系;白垩-第三纪的生物绝灭事件中有火山活动参与;K-T界线事件的触发物为地外物质撞击。最后提出了K-T界线样品异常铱来源于地外物质撞击和火山喷发的混合模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煤山剖面P/T界线附近几类铁质颗粒物的发现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山剖面已被确定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笔者在其界线粘土层发现了几类含铁质颗粒物,包括:类黄铁矿,纯铁球粒和针铁矿。从前期宏观矿物研究可知较为富集的铁元素是从常规的地球化学事件层底部开始出现于煤山剖面的。亦即其本身可能就是当时发生的地球化学事件的残留物。因此搞清楚这几类铁质颗粒物的来源及其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对地外物体碰撞说或碰撞火山说可能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对P/T转折时期的灾变事件也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本文着重对分离出的这几类相关铁质颗粒物进行了表征;结合观察结果讨论了他们…  相似文献   

5.
地球化学元素在剖面上的变化能够反映当时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环境。通过对陕西蓝田段家坡剖面的24件样品进行系统分析,段家坡剖面中各元素含量存在一个明显的变化点。0.57~0.37 Ma的元素含量波动较大,0.37 Ma以来的各元素含量变化较小,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古气候变化趋势不同。0.57~0.37 Ma的黄土剖面总体上反映了冷暖间或的古气候特征,0.37~0.13 Ma的黄土剖面总体上反映了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环境,0.13 Ma以来至马兰黄土沉积结束时期(10ka BP)的气候变得较为干冷。这一变化规律与深海氧同位素、古植被、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符合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The Meishan section of China has been confirmed as 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of the P/T boundary. In the section, the authors found several types of iron grains, including pyrite, pure iron grains and goethite. From the research of macro minerals, it is easy to find that the grains rich in iron appear from the bottom of the event layer of the section. In other words, it is probably residue of the geochemical catastrophe of that tim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trace the source of these iron grai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hich probably provides evidence for volcanic eruption or impact-volcanoes and has direc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crisis during the P/T transitional perio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se iron grains, the authors mak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P/T mass extinction.  相似文献   

7.
刘疆  白志强 《地质论评》2008,54(5):683-693
广西横县六景泥盆系剖面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界线(Eifelian-Givetian界线)附近的Polygnathus xylus ensensis至下varcus带之间.出现了一系列Ce/La值、Ni/La值和δ13 Ccarb值重大组合性异常,分别代表缺氧事件、Ni事件和生物灾变等地质历史事件.紧邻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界线的生物事件与全球性ka(c)ák-otomari事件有较好的响应.该地区所处华南地块南侧、古特提斯洋离散边界附近的古陆缘浅海为上述事件的古地理、古大地构造背景.该系列事件的原始诱因为系列构造运动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表现方式:断裂和火山热液活动造成Ni事件;挤压变形和抬升运动耦合相对海平面变化造成缺氧事件.Ni事件和缺氧事件均可独立造成生物灾变事件,而前二者的叠加将使生物灾变加剧,因灾变机制的区域性而未造成生物的大规模灭绝.Ni事件是由洋源性构造、热液和火山活动所主导的.  相似文献   

8.
南雄盆地武台岗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剖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上湖洞、武台岗一带是上湖组命名的典型地区,富产哺乳动物化石,又是古新世早、中期哺乳动物群研究最早最详细的地区,但微体化石面貌不清,近年来在武台岗剖面浈水组上部至上湖组下部发现丰富的介形虫、腹足类和轮藻化石,介形虫属于扣星介动物群,可以划分出Porpocypris orbiculata带和P.sphaeroidalis带,并且P.sphaeroidalis与Bemalambda的始现点几乎一致,与大塘E/K界线剖面所见相同.建议以介形虫P.sphaeroidalis始现点来限定古近系的底界,把E/K界线划在  相似文献   

9.
土-水特征曲线是反映非饱和土基本特性的本构曲线,是土质斜坡非饱和渗流和力学机制分析中的重要参数。但受限于实验设备和测试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耗时长、难度大,且多数测试方法难以实现全吸力范围内(0~106 kPa)的曲线测定,间接获取土-水特性曲线的模型拟合法,通常又存在因参数多解性而导致的结果失真等问题。现有的黄土高原非饱和特征曲线测试结果多集中于马兰黄土(L1),而其下的几十层黄土、古土壤的测试尚基本属于空白。笔者基于TRIM试验测试技术,对洛川黄土剖面的29层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测试,获取了土-水特征曲线、吸应力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函数等系列参数,建立了黄土高原非饱和黄土工程特性标准剖面。通过对各参数综合分析发现,各物性参数在垂向上随深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且均在黄土-古土壤的接触带参数变化较大;粘土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非饱和土-水特征曲线的重要参数,且与曲线参数α、n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姜红霞  吴亚生 《地质论评》2007,53(3):323-328,I0002
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有一段特殊构造的地层,下部为灰色部分和红色部分组成的斑状构造,上部为灰色部分和黄色部分组成的树枝状构造。这种树枝状构造的岩石与前人报道自重庆老龙洞剖面的微生物岩非常相似。岩石薄片观察表明,树枝状构造的暗色部分为残留的灰泥岩;浅色部分为灰岩经过重结晶、白云石化去白云石化作用改造而成。在暗色的残留灰岩里有保存很好的丰富的球状微生物化石。研究认为,岩石中暗色部分和浅色部分的原始组分是同时沉积的;是成岩作用控制了浅色部分的形成。这一成果应当对认识老龙洞剖面树枝状微生物岩的成因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亚昭苏黄土剖面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处于西风区的中亚昭苏黄土进行了粒度分析,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粒度分析表明,昭苏黄土粉砂粒级含量最高,平均含量接近78%,黏土粒级次之,砂粒含量最低,具有典型的风尘堆积特征。剖面粒径〉63μm含量变化能与格陵兰冰芯进行良好对比,记录了Heinrich事件和Younger Dryas冷事件及D-O旋回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广西柳桥地区东攀剖面有机碳同位素的组成,并和浙江煤山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东攀剖面在1δ3Corg变化趋势上,既具有全球PTB剖面普遍存在的共性,又具有其独特性。在东攀剖面一个显著的1δ3Corg负漂移出现在事件界线(EB)之上和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之下,这与煤山剖面具有相似性。显著的1δ3Corg负漂移指示了P/T之交生物绝灭后海水表层水原始生产率的降低以及大气和海水中CO2含量的增加,并得到放射虫绝灭事件、火山事件和海退事件的响应。煤山剖面1δ3Corg负漂移从第27层就开始向13C富集的方向恢复,而东攀剖面1δ3Corg在下Induan阶仍持续亏损,表明东攀剖面早三叠世的生物复苏明显滞后于煤山剖面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P/T界线附近粘土矿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二叠系-三叠系 (P/T)界线附近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分析,显示粘土矿物的组合及含量的变化同粘土矿物的结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同地层组段的变化相一致,粘土矿物组合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物源及地理条件的变化;同时,伊利石的结晶度也不具有地层梯度的特征。但是,无论是粘土矿物组合还是伊利石结晶度,在P/T界线附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本区当时海洋酸碱度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这可能导致了二叠纪末期海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  相似文献   

14.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nd its correlation in the Daxian-Xuanhan area because of lacking typical lithological symbols and fossil criterions. Especially, it is very hard to determine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the Daxian-Xuanhan buried areas. This brings many difficulties to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tudies of well cores, newly found fossils,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ll log analyses,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the Daxian-Xuanhan area and brought forward a specific scheme for its determination and regional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