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侧脑室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8例;年龄11~62岁,平均43.6岁。病程1个月~12年。2.临床表现: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首发症状:头痛8例,癫痫发作2例,反应迟钝、精神障碍各1例;11例不同程度眼底水肿和同向偏盲。3.辅助检查:CT显示肿瘤均位于侧脑室三角部,右侧10例,左侧2例。病变侧脉络丛组织增生明显。MR显示短T1短T2改变。4例脑血管造影,病变侧脉络膜前动脉增粗、迂曲,2例脉络膜后动脉亦参与供血。4.手术及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理检查:纤维型9例,砂样瘤型、合体细胞型、软骨化生型各1例。9例病人随访1个月~12年,6例恢复正常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所有病例均行CT和MRI检查,9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CT和MRI检查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最可靠的方法,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肿瘤的血供,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侧脑室内脑膜瘤位置深、体积大、血运丰富、质地坚硬,手术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总结了我科自1990年6月至2001年9月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14例侧脑室脑膜瘤的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11例。年龄:14~63岁,平均41岁。症状:头痛12例,恶心呕吐7例,视力减退6例,强迫头位3例,肢体活动障碍2例,癫痫2例,精神症状1例。体征:锥体束征3例,视乳头水肿8例,同向偏盲2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面神经麻痹1例,感觉障碍1例,感觉性失语1例。病程为3个月至5年。2.影像学检查:14例均单发,行头部CT检查可见侧脑室三角区高密度影,类圆8…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治疗的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和疗效。结果:侧脑室脑膜瘤患者16例,发病年龄25~56岁,其中女9例,男7例。全组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结论:侧脑室脑膜瘤临床表现为颅高压及局部压迫症状体征等。CT、MRI检查可以定位或定性,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至2006年手术治疗的16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部位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特点以及手术方法。结果16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并获得肿瘤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的11例,轻度功能障碍的4例,偏瘫1例,无手术死亡。9例术后获随访5个月至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全切除可获较好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生存时间,结合导航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对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8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全部在全麻下行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顶枕入路18例,颞中回入路7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3例。结果 2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5例,次全切3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24例恢复良好,3例复发后给予再次手术切除;1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示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可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部CT及MRI是其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配合术中B超,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1 侧脑室脑膜瘤的一般特点 1854年,Shaw首次报道了1例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1881年,Mac Dowell报告了1例左侧三角区脑膜瘤;到1986年为止,报道的侧脑室脑膜瘤大约为360例。脑膜瘤是颅内的良性肿瘤,一般占颅内肿瘤的15%~19%,侧脑室脑膜瘤大约占脑膜瘤的0.5%~4.5%。侧脑室脑膜瘤起源于脑室内的脉络膜组织或脉络膜基质,由于三角区  相似文献   

8.
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技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全切除,术后16例恢复良好,4例预后较差,1例死亡。结论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神经导航对手术切口、入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侧脑室内脑膜瘤发病率较低。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术前诊断率和手术全切率不断提高。本文回顾分析了我科自1992年至今的14例侧脑室内脑膜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2例,女12例。年龄23~50岁,平均36.5岁。病程2个月至10年。1.2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早期均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头痛13例,呕吐12例,视力障碍8例,病变对侧肢体偏瘫、麻木5例,共济运动障碍2例,对侧同向偏盲4例,癫痫发作1例。13例首发症状均为头痛,其中1例有典型的Brun征,视乳头水肿12例,其中1例眼底出血。1.3影像学检查4例仅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5年8月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47例,采用经皮层入路25例、经脑沟入路22例。结果 47例肿瘤按SimpsonⅠ级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经脑沟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7%)明显低于经皮层入路(60.%;P<0.05)。47例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为6个月。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复查ct、mri未见肿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经脑沟入路手术的患者中,5分12例(54.5%),4分7例,3分2例,2分1例;经皮层入路手术的患者中,5分2例(8.0%),4分4例,3分8例,2分11例;两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脑沟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符合微侵袭手术理念,术中辅助超声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也较好,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但是对于肿瘤较大、颅内压明显增高的患者,采用经皮层入路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MRI检查、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神经鞘瘤47例(42.0%),脊膜瘤21例(18.7%),星形细胞瘤9例(8.0%),室管膜瘤8例(7.1%),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各2例(1.8%),脂肪瘤和血管瘤各5例(4.5%),转移瘤3例(2.7%),蛛网膜囊肿7例(6.3%),另有其它少见的神经节细胞瘤、结核瘤和囊虫病各1例。其中颈段肿瘤占29.5%,胸段占48.2%,腰段占14.3%,骶段占8.0%。肿瘤全切除率82.1%,其中髓外肿瘤全切除率达94.3%,髓内肿瘤全切除率40.0%。术后86.6%的病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疼痛症状缓解最明显。有9.8%的病例症状较术前无变化,另有3.5%的病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椎管内肿瘤大多为良性,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熟练应用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尽可能以微创方法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51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方法。结果本组病例82.3%存在头痛与视乳头水肿,17.6%表现为阵发性头痛加重,27.4%出现内囊、丘脑、视放射、Wemiche区受压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采用颞间沟后部入路20例(39%),顶枕入路31例(61%)。肿瘤全切48例,新出现偏盲或视野缺损扩大6例,术后出现感觉性失语2例。3例肿瘤大部切除辅助伽马刀治疗。死亡3例(5.9%)。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少数伴有阵发性头痛加重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入路主要有经颞部与顶枕部两种,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注重微创原则,可得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06月至2014年06月17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和随访资料。结果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共济失调和肢体功能障碍。17例行MRI检查,6例行CT检查,3例行DSA检查,1例行MRA检查,大囊小结节型10例,均为单发,实质性7例,6例多发。13例显微镜下一期全切,1例显微镜下二期全切,3例显微镜下切除大的病变,小的病变随访。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月-5年,神经功能改善15例,无明显变化2例,肿瘤全切者无肿瘤复发,3例未切除的小的病变随访未增大。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显微外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后颅窝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0例成人后颅窝巨大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10例全部采取开颅囊壁切除造口粘连松解术,并使之与第四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交通,1例同期行颅内多发性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症状改善6例,无变化4例.术后1周常规复查头部MRI,囊肿缩小、小脑部分复位6例.3个月后随访复查头部CT,无囊肿复发.其中小脑完全复位4例,大部分复位6例;脑积水消失、脑室恢复正常4例,脑积水减轻6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好转3例.结论 开颅在显微镜下获得囊肿腔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交通是避免后颅窝巨大蛛网膜囊肿复发和治疗脑积水的关键,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椎管内脓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椎管内脓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MRI明确诊断,采用手术及早切除病变部位椎板,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结果本组随访11例,优8例(72.7%),良2例(18.2%),可1例(9.1%);优良率90.9%。结论对于椎管内脓肿,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HB)的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54例颅内HB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中,44例为囊伴结节型肿瘤,8例实质型,2例单纯囊性。肿瘤全切除 52 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无再出血,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5年,肿瘤复发4例。结论 MRI是诊断HB的主要方法,影像学分型对于指导手术有帮助,应根据瘤结节位置,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36例,均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随访8~12个月,平均(10.3±0.3)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结局、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动脉瘤夹闭29例,动脉瘤夹闭结合包裹处理6例,仅单侧动脉瘤夹闭处理1例;随访结果:癫(癎)1例,失语4例,偏瘫8例;根据哥斯拉量表评分,重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5例,恢复良好27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按影像学资料分型:前内侧型(Ⅰ型)、前外侧型(Ⅱ型)、内中型(Ⅲ型)、后内侧型(Ⅳ型)、后外侧型(Ⅴ型);根据肿瘤生长方向分为幕上型、幕下型、幕上下型。依据肿瘤分型选择合适手术入路。结果 31例中,Ⅰ型3例 ,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8例,Ⅴ型12例;幕上型6例,幕下型19例,幕上下型6例;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3例,Ⅱ级5例,Ⅳ级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31例术后随访3~18个月;2例部分切除术后行伽玛刀治疗,复查MRI未见肿瘤增长;1例部分切除术后1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进展,但无新发症状,动态复查MRI随访观察;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KPS评分≥70分。结论 天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生长方向综合分析,个体化设计。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掌握运用局部显微解剖关系、术中尽量避免过度牵拉造成肿瘤周围组织及血管损伤、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