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菲立磁肝脏增强扫描在诊断肝硬化大结节及其早期癌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肝硬化大结节患者 9例 ,共11个结节 ,行菲立磁肝脏增强扫描 ,其中 4例 1d前注射Gd -DTPA行动态门静脉脉造影 (DCE -MRP)。结果  6例 8个再生大结节平扫T1WI表现为高信号 ,T2 WI表现为低信号 ,菲立磁增强后肝脏实质T2 WI明显下降 ,再生大结节信号随肝脏实质同步下降表现为等信号。其中 2例行动态门脉造影均未见结节动脉期强化。 2例 2个结节平扫T1WI表现为高信号 ,T2 WI也表现为高信号 ,菲立磁增强后结节信号仍表现为高信号。该 2例均行动态门静脉造影 ,1例可见结节动脉期强化 ,实质期强化减低 ,另 1例未见动脉期强化。 1例 1个结节平扫T2 WI低信号中可见小的结节样高信号 ,呈“结中结”表现 ,菲立磁增强可见病灶中心的T2 WI高信号部分信号无降低 ,而周围的T1WI低信号部分信号降低。结论 菲立磁增强肝脏扫描在诊断肝硬化大结节及其有无早期癌变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11例中有5例加做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生长方式、分布特点、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情况.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根据生长方式分为三型:结节型(5例),匍匐生长型(1例)和混合型(5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直径>2 cm的病灶内见类圆形更低密度.MRI平扫: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直径>2 cm的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内见更低信号,T2WI内见更高信号).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棒棒糖征”(6例)、包膜退缩征(6例).增强扫描:病灶直径<1 cm的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为1~2 cm主要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2 cm的多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 HEHE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3.
孟令平  周宁明  李扬  邹彪  吴强  韩芳   《放射学实践》2013,28(7):774-778
目的:探讨肝退变结节癌变及超声下微波治疗后MRI的随访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16例肝退变结节(DN)和其中5例小癌变结节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前后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常规横轴面梯度回波序列,同、反相位T1WI、抑脂T2WI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16例DN中,同、反相位T1WI上呈等信号者4个,呈稍高信号者12个,抑脂T2WI上均呈相对等信号-低信号;增强方式呈"缓升速降"型14例(88%),15例可见不规则网状纤维分隔强化;5例肝退变结节癌变,均表现为T1WI上等、高信号基础上出现低、等信号,T2WI低信号基础上出现等、高信号,强化方式呈"速升速降"型3例,呈"缓升速降"型2例。所有癌变结节经微波治疗后1周内MRI平扫显示结节区信号范围扩大,在T1WI和T2WI上均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检查病灶不强化4例,病灶局部呈"速升速降"型1例。结论:肝退变结节定期MRI随访能够早期检测和观察肝退变结节癌变,并有助于癌变结节微创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CT、MRI表现及其分型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肝孤立性坏死结节29例(所有病例均行MR检查,其中15例行CT检查),探讨SNN的CT、MRI表现及其分型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结果:①单纯凝固性坏死型(14例),T1WI、T2WI上均呈低或低-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凝固性坏死无强化,周围包膜呈延迟强化.其中8例行CT检查,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5例可见包膜呈延迟期环形强化.②伴液化性坏死型(5例),T1WI上呈低信号,较大病灶内可见更低信号;T2WI上病灶呈低-等信号,其内液化性坏死呈点片状更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CT检查3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周围包膜呈延迟期环形强化.CT不能反映病灶内液化性坏死.③多结节融合型(10例),T1WI呈低信号,其内可见低-等信号分隔;T2WI病灶以等-稍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等或略高信号分隔,其中6例合并液化性坏死还可见裂隙状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其内分隔及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CT检查4例,其中3例为低或等密度融合结节,增强扫描内部分隔及周围包膜呈延迟期强化.CT不能显示内部液化性坏死和病灶全部分隔.结论:CT、MRI能较好反映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分型及各型的病理特征,MRI在多结节融合型和伴液化坏死型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间共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PXA 病人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影像学资料.12例病人均行 MRI 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行 CT 平扫,2例行 CT 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2例病人病理组织学均可见不同程度囊变,瘤细胞呈明显多形性,肿瘤中有淋巴组织浸润,少有坏死,核分裂少或无.其中10例表达 CD34.12例病人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幕上.MRI 平扫时实性部分 T1WI 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 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 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MR 增强扫描时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5例病人进行 CT 平扫,3例表现为低密度囊性病变伴等密度结节,2例呈低密度囊性病变,未见明显结节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的强化结节.结论 PXA具有一定的影像和病理学特征,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1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结果 5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均为单发,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直径1.2~6.5 cm。发生于颞叶1例,鞍内1例,桥小脑角区1例,中后颅窝三叉神经走行区1例,顶叶1例。CT平扫病灶均为高密度,增强扫描均匀强化。MR T1WI上3例病灶为等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低信号。T2WI上3例病灶表现为等、低混杂信号,病灶内见少量斑片状高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高信号。MRI增强所有病灶实质部分显著强化,T2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 T2WI上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较具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再生性结节(RN)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的表现,以与其它结节进行鉴别.方法:搜集行Gd-DTPA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的RN病例共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MRI均行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结节的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结果:肝再生性结节包括弥漫分布的小结节18例(铁质沉着性结节6例和非铁质沉着性结节12例)和大结节12例17个病灶.铁质沉着性结节在增强各期均无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较平直;大部分非铁质沉着性结节在T1WI上和T2WI上均为中等信号,周围纤维间隔为偏低信号,动态及延迟增强扫描结节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类似.本组所选大结节为直径大于0.5 cm、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的病灶,其中10个病灶(占58.8%)在T1W/WATS上信号高于T1W/IP.动态增强各期病灶无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病灶的曲线为缓慢上升型.结论:肝再生性结节有不同类型及表现形式,其中孤立的大结节型RN需与肝内其它结节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肝脏发育不良结节癌变的CT、MRI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求肝脏发育不良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癌变的CT、MRI特点,提高对:DN癌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1例13个经病理证实的DN癌变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接受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MR平扫及MR动态增加扫描,2例接受枯否细胞特异性对比剂菲立磁增强扫描,1例接受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贝酸葡甲胺(Gd-BOPTA)增强扫描。结果 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出10个DN癌变病灶,而螺旋CT增强扫描仅检出6个病灶。在T1WI上,6个病灶表现为略高信号,2个病灶为略低信号,5个病灶因等信号未检出;在T2WI上,3个病灶为略高信号,4个病灶表现为“结节中结节”,3个病灶为略低信号,3个病灶因等信号而未检出。在MR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有明显动脉血供增加。2个病灶摄取菲立磁的能力降低,1个病灶摄取对比剂的能力降低。结论 对于DN癌变灶的检出,MR优于螺旋CT。MR可以作为DN癌变检出和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 分析肝内再生性结节(RN)、增生性结节(DN)和小肝癌(SHCC)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RN中大结节17个病灶, DN 16个病灶及SHCC 45个病灶,观察病灶的大小、信号强度、强化的方式和时间、包膜等,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1)RN: 平扫呈T1W高、T2W低的信号,10个病灶压脂后信号增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为缓慢上升型.(2)DN: 4个病灶表现为"结中结",中央结节为T1W低、T2W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周围为T1W高、T2W等或低信号,动态增强为缓慢上升型;余12个病灶T2W为等和稍高信号,动态增强为速升缓降型.(3)SHCC: T1W低信号(35/45)、T2W高信号(42/45)为主,动态增强为速升速降型占71.1%;62.2%病灶可见包膜,3个病灶压脂后信号减低,3个病灶可见镶嵌征.结论 磁共振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可对肝内不同性质的结节(RN,DN和SHCC)鉴别.  相似文献   

15.
肺部非实性结节及部分实性结节的CT普查与随访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总结肺癌CT普查中发现的非实性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的诊断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2例及长期CT随访的 6例非实性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的HRCT征象 ,并与病理分级对照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肺泡癌、肺泡癌 浸润成分 ) ,统计其生存期。结果  18例均于首次CT扫描中发现病灶 ,单发 15例 ,多发 3例 ( 2~ 5个 )。非实性结节 8例 16个 ,大小( 7.2± 2 .2 0 )mm ,2例单发 >10mm和 1例增大者手术切除 ,肺泡癌 2例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AAH) 1例 ,5例 ( 13个 ) 4~ 8年CT随访无变化。部分实性结节 10例 10个 ,大小 ( 13 .65± 2 .96)mm ,9例手术切除 ,其中肺癌 7例 (肺泡癌 浸润成分 5例 ,肺泡癌 2例 ) ,炎性肉芽肿 1例 ,新型隐球菌肉芽肿伴出血 1例 ,1例CT随访增大但未手术。除 1例双肺肺泡癌手术后 3年死亡外 ,其余 9例肺癌均存活平均 6年以上。结论 肺癌CT普查中发现的非实性结节中 2 5 %、部分实性结节 70 %为肺癌 ,且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10mm的非实性结节或任何部分实性结节均应警惕恶性病灶可能  相似文献   

16.
17.
肺结节CT影像评价   总被引:73,自引:5,他引:68  
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是肺部疾病诊断难点之一,如何有效地显示其特征是准确诊断的前提。用于肺结节检查的CT应用技术有多种,关键是薄层,特别以靶扫描技术最佳。应该主要从三方面显示肺结节的特征:(1)内部特征,包括形态、密度等;(2)结节-肺界面;(3)邻近结构改变。肺结节中以肺癌诊断最重要,肺癌的重要征象有分叶、毛刺和胸膜凹陷征等,动态增强扫描有其特征的时间-密度曲线。其他病变也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数字化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肺结节及结节内钙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Revolution DR-XR/d数字化摄影系统,为80例患者行胸部双能量摄片,将所获得的3幅图像(肺组织像、肋骨像、原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CT证实的186个结节中,减影像共检出肺内结节126个(其中含钙化结节32个,无钙化结节94个);原像共检出肺内结节109个(其中钙化结节26个,无钙化结节83个);两者相比较,减影像对病灶显示更敏感。结论减影像在检出肺内结节及结节内钙化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原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20.
SSD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SSD(shadedsurfacedisplay)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7例患者、50个肺结节性病变增强后行结节处血管的SSD成像,分析结节处血管表现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50个肺结节中, 38个SSD重建后图像显示清晰,其中 31个为恶性结节, 7个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中, 20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粗、增多, 4例仅见单根血管增粗, 1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多、未见增粗, 6例可见血管穿过结节(3例同时发现合并血管增多、增粗 ), 3例结节处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良性结节中, 1例见血管增粗、增多, 1例仅见血管增粗, 3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多、未见增粗, 2例结节处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①SSD重建后示结节处血管增粗或穿过结节提示恶性结节可能性大。②SSD血管成像对位于中外带肺野的肺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