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试验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市低浓度城市污水,分析不同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探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反应实质。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一种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深度集成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相同加药量条件下,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总水力停留时间2h,污泥回流比33%,聚丙烯酰胺(PAM)投加质量浓度0.5mg/L,化学生物絮凝池各廊道的DO值分别为1.9.3.2mg/L、1.3~2.5mg/L和0.3-1.5mg/L的条件下,液体PAFC投加质量浓度为70mg/L(Al2O3 10.8%.Fe2O31.8%)时,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出水CODcrTP、SS和NH3浓度满足城市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平  夏四清  杨殿海 《水处理技术》2004,30(5):310-314,299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絮凝剂、加药量、加药点、温度、污泥回流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化学生物絮凝与化学絮凝两种工艺进行比较,两套工艺处理同一城市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出水CODcr的去除率比化学絮凝工艺要高约10%,TP平均去除率高约6%,SS平均去除率高约6%.而两工艺对NH3-N的去除能力均较小。从试验结果分析,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化学絮凝工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氧化偶合絮凝技术强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药剂投加量为14 mg/L,沉淀时间为60min,进水COD、BOD5、TP、SS、NH3-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6、113、3.7、134、26 mg/L时,经氧化偶合絮凝强化处理工艺出水CODCr、BOD5、TP、SS、NH3-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5、18、0.3、16、12 mg/L,其去除率分别为73.2%、84.4%、92%、89%、55%,处理效果优于一般化学强化一级工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前置悬浮填料床-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化学和生物作用对污染物的协同去除机理。工艺对COD的去除规律表明,化学和生物对有机物的协同去除作用缓解了生物单元的压力,增加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进出水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和生物对有机物的协同去除作用使得工艺对小粒径(1~40μm)颗粒物的去除率较单纯的化学絮凝一级强化或生物二级处理高。工艺进出水和反应池中氮、磷营养物质分布规律表明,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增加了工艺除磷脱氮效果,提高了工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复合聚硅酸镁盐絮凝剂( CSM),探讨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影响因素及最佳运行条件,考察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pH、水温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污水水温为14~16℃情况下,化学-絮凝工艺最佳运行条件为:污泥活化时间2.0h,MLSS/COD =1.5~2.0,曝气强度为0.04m3·h-1,反应时间为40 min,絮凝剂投量为60 mg·L-1.在利用CSM为絮凝剂的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原水pH适应范围较宽.原水水温对SS和PO43--p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而COD和NH4+-N的去除率则随着水温的下降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悬浮填料床、流砂微絮凝过滤、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对化学生物絮凝一级强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为65.39 mg/L、氨氮13.04mg/L、总磷(TP)0.89 mg/L、浊度19.8 NTU时,出水COD下降到31.51 mg/L,氨氮为5.11mg/L,TP和浊度分别下降到0.33 mg/L和1.7 NTU,出水指标均优于回用水水质标准,经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出水总大肠菌群≤3L-1.出水可用于企业的办公和生活杂用、绿化、景观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膜污染问题一直阻碍着膜工艺的商业化推广,而影响膜污染的关键因素是活性污泥的生物絮凝行为.本文探究了生物絮凝的机理,并总结了强化生物絮凝行为的一些方法.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东莞运河河水的处理采用一级强化混凝处理工艺.在设计和运行上,由于对化学混凝沉淀工艺未能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造成了很大的失误;针对这一存在的问题,利用烧杯试验的原理,具体介绍了化学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速度梯度值、反应时间、聚合碱式氯化铝铁的投药量以及最佳沉淀时间.  相似文献   

10.
长兴县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属于太湖流域治理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尾水排放标准由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提高为一级A标准.该工程结合该厂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以气水冲洗石英砂过滤技术为核心的强化生物处理-微絮凝过滤-消毒工艺,强化了脱氮除磷效果,使污水厂出水稳定达到G...  相似文献   

11.
CEPT法处理上海城市污水的试验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对上海 12座污水厂和 3条污水输送干线的污水进行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法 (CEPT)的试验结果 ,结合CEPT法在国外的应用 ,阐明了在我国实施CEPT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气动絮凝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阐述了其压缩空气搅拌的机理、目前的应用现状和特点等,并对气动絮凝动力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地区低温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德生  程国栋 《化工学报》2008,59(4):1001-1007
针对青藏铁路沿线列车站段生活污水在低温(≤4℃)、缺氧条件下的处理要求及特点,研究了强化混凝、催化电氧化技术深度处理高原地区低温生活污水的机理,提出了青藏高原地区低温生活污水处理的最佳工艺组合。深度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混凝处理技术即在投加无机絮凝剂PAC 50 mg•L-1后,再投加有机絮凝剂PAM 0.5 mg•L-1,可对COD一次性去除50%以上,之后再施以催化电氧化技术,通过电场与催化活性填料协同作用,低温生活污水的COD一次性去除率可达95%,NH3-N去除率80%左右;经此组合工艺处理,可使低温生活污水达到地面水源水质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用普通的混凝剂(聚铝,硫酸铝)和改性聚合氯化铝铁对城市污水进行化学一级强化处理的对比,通过静态和动态的实验,分析了COD和磷酸盐的去除效果。实验的结果表明,添加微量阳离子聚合物的改性聚合氯化铝铁对于强化一级处理具有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混凝剂。  相似文献   

15.
絮凝剂的种类之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絮凝剂技术是国家“863”和“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污泥固液分离中絮凝工艺对污泥分离的前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絮凝效果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后续流程的运行状况、最终出水水质和费用。按其化学成分,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盐类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相似文献   

16.
磁絮凝强化技术处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固体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磁絮凝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本文考察了混凝水力条件、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及药剂投加顺序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强化技术在快搅300r/min(2min)、慢搅100r/min(15min)、静置10min时,依次投加磁粉(40mg/L)、PAC(30mg/L)、PAM(4mg/L)时处理效果最好。在此运行条件下,SS和Fe3+去除率分别为97.61%、98.24%、絮凝指数(FI值)取得最大值、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絮凝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磁絮凝强化技术对SS和Fe3+去除率分别可提高3.70%和10.82%,同时絮体最大沉降速度可提高33%。磁絮凝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SS和铁浓度的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磁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减小沉淀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述了水处理中絮凝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絮凝机理基础上,分别回顾了异向絮凝动力学、差速沉降絮凝动力学和同向絮凝动力学的研究历程,从絮凝机理的认识过程到模拟模型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应用情况,并揭示了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