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患者 男,56岁.刺激性干咳2个月.行CT扫描显示右侧胸壁约8.3 cm×6.2 cm类圆形肿物(图1).2008年12月行右胸壁肿物切除术.右胸壁肿物病理示间皮瘤,双相分化(图2),大小约9 cm×6 cm,肺门和第11组淋巴结均未见肿瘤转移.免疫组化:CR(+)、CK(+)、CK8/18(+)、Vim(+)、MC(局部+)、CEA(-)、TTF-1(-).术后未行放化疗.8个月后患者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行颅脑MRI示左颞顶6.4 cm ×4.7 cm肿物(图3),结合病史考虑肿瘤转移.2009年9月行左颞顶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转移性间皮瘤,肉瘤型(图4).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脂肪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1男,41岁,体重68 kg.咳嗽、胸闷1月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见左肺门影增大,左上肺见片状实变影.腹部B超示脂肪肝.纤维支气管镜(BF)见左上肺支气管开口处见圆形赘生物,表面光滑、色淡黄、无分叶,肿物边缘有淡黄色分泌物溢出(图1).实验室检查血甘油三酯(TG)2.64.2008年3月在全麻下行左上肺切除,肿瘤位于左上肺支气管腔内,2.5 cm×1.7 cm×1.7 cm.病理报告:左上肺支气管脂肪瘤(图2).随访1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右侧胸痛伴咳嗽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右上肺呼吸音减弱,余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右肺门有不规则肿块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图1).胸部CT示:右肺上叶类圆形块状密度不均匀增高影,边界清楚,最大截面积约7.5 cm×6.0 cm,病灶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有脂肪成分及钙化,增强扫描后边缘不均质轻度强化(图2).考虑右肺上叶占位病变,畸胎瘤可能性大. 2012年2月8日在全身麻醉下经右侧第5肋间后外侧切口入胸探查.术中见右上肺组织与胸壁粘连,分离粘连后见病灶位于右肺上叶前段,大小约8 cm×7 cm×7 cm,质韧,局部与心包及纵隔紧密粘连.行右肺上叶和部分心包切除.切开肿物呈囊实性,内有毛发、皮脂样物及骨性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右肺上叶成熟性畸胎瘤伴囊性变.  相似文献   

4.
以胸腔包裹性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68岁.胸痛、胸闷、气促8个月.既往健康.查体:左肺呼吸音消失,右肺正常.X线胸片示左胸腔包裹性积液,左肺受压不张.胸部CT示左胸腔内积液厚壁包裹(图1);MRI检查示左侧胸腔缩小,左肺体积变小,左肺门下移,可见长T1、T2信号20 cm×15 cm×10 cm(图2).胸腔穿刺液常规为血色胸水,浑浊,比重1.025,李凡他试验(+),细胞满视野,白细胞500×106 /L,多核43%,单核57%,乳酸脱氢酶2488 U/L;胸水脱落细胞检查未见肿瘤细胞.术前诊断:左胸腔包裹性积液,疑诊胸膜间皮瘤.  相似文献   

5.
病人 男,42岁.体检发现上纵隔包块.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28层胸部增强CT显示双肺野清晰,右后纵隔旁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27 cm×6.73cm×3.69 cm,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渐进性强化(图1).三维重建显示病变与邻近上腔静脉关系密切(图2).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内见较多浓痰.心电图正常.腹腔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4月全麻下经右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5.0 cm×6.5 cm×4.0 cm暗紫色囊性包块,囊壁与奇静脉弓相连.游离奇静脉弓近、远心端,分别结扎、缝扎后切断,切除肿瘤.术后剖视囊性包块,内为暗红色静脉血,未见血栓.病理检查符合静脉瘤病理改变(图3).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55岁.3年前因食管癌行食管拔脱、胃食管左颁部吻合术.仪术后1个月放疗1疗程后未再治疗.1个月前出现进食呛咳.胸部CT及胃镜示胸胃气管瘘(图1),胃痿口距门齿约26 cm,气管瘘几位于降凸膜部约3.5 cm大小,累及部分右侧主支气管膜部.瘘口组织病理活检未见肿瘤复发.双肺炎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66岁.间歇性咳嗽伴进食后恶心、呕吐2月余.胸部X线示右肺下叶团块影(图1).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7 cm×3 cm大小不规则肿块,累及右肺下叶静脉、左心房侵犯可能性大(图2).支气管镜检示右肺下叶开口可见新生物;活检病理报告恶性肿瘤组织呈肉瘤样,符合肉瘤样癌.头颅CT及ECT全身骨扫描未见转移.  相似文献   

8.
病人男,55岁.3年前因食管癌行食管拔脱、胃食管左颁部吻合术.仪术后1个月放疗1疗程后未再治疗.1个月前出现进食呛咳.胸部CT及胃镜示胸胃气管瘘(图1),胃痿口距门齿约26 cm,气管瘘几位于降凸膜部约3.5 cm大小,累及部分右侧主支气管膜部.瘘口组织病理活检未见肿瘤复发.双肺炎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55岁.3年前因食管癌行食管拔脱、胃食管左颁部吻合术.仪术后1个月放疗1疗程后未再治疗.1个月前出现进食呛咳.胸部CT及胃镜示胸胃气管瘘(图1),胃痿口距门齿约26 cm,气管瘘几位于降凸膜部约3.5 cm大小,累及部分右侧主支气管膜部.瘘口组织病理活检未见肿瘤复发.双肺炎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62岁.胸闷、憋气1周.CT示右肺上叶边界清楚的圆形软组织块影,最大截面积约1.8 cm×1.5 cm(图1).2007年7月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见图2.特殊染色示,PAS阳性.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4岁。咯血2天。胸部CT提示两上肺巨大肺大疱,两肺可疑结节影(图1)。纤维支气管镜及多次痰检无阳性发现。经对症治疗咯血好转。2010年5月行右侧剖胸探查。术中见右肺上叶巨大肺大疱,极少上叶正常组织,上叶前段肿块约1.5 cm×1.O cm×1.0 cm,快速冰冻示腺癌,遂行右上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右上肺中分化腺癌,淋巴结无转移。3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提示左肺小结节无缩小,再次左侧剖胸行左上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示左上肺中分化鳞癌,淋巴结无转移。随访7个月肿瘤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9岁.因咳嗽1个月,发热7天就诊.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血肿瘤标志物结果正常.胸部X线片示上纵隔一巨大肿物,大小8cm ×7cm×8cm,壁光滑(图1).胸部CT示上纵隔巨大肿物,呈分叶状,8 cm×9 cm×10 cm大小,凸向左侧胸腔,密度欠均匀,其内未见钙化,纵隔内血管受压,向右、向下移位,见图2.主支气管受压狭窄.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双侧胸腔内少量积液,心包无积液.  相似文献   

13.
病人 男,45岁.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0余日.查体:仅右下肺呼吸音稍低,余未闻及阳性体征.血常规示:WBC8.4×109/L,N 0.632,RBC 5.18×1012/L,HGB 156 g/L,HCT0.47,PLT 139×109/L.胸部CT示右肺中叶支气管阻塞,右中叶支气管分叉处结节影(图1).支气管镜检示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新生物,完全阻塞管腔(图2).活检病理报告右肺中叶黏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38岁.活动后气促伴间断发热4年.查体:体温36.4℃,心率80次/min,血压120/68 mm Hg(1 mm Hg =0.133 kPa).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肺呼吸音清,左肺可闻及哮鸣音.胸部CT示左主支气管肿物,堵塞管腔,左肺部分肺不张(图1).纤维支气管镜示左主支气管距隆凸1~1.5 cm处可见新生物突出,表面不光滑,管腔阻塞,镜身不能通过(图2).  相似文献   

15.
肺间叶性囊性错构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43岁.7个月前因右侧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但症状未见明显好转.X线胸片及CT检查示双肺多发结节,右侧液气胸(图1).2010年7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探查术,术中见右肺上叶及下叶多发囊肿,最大6cm×5cm,中叶可及2个结节(图2),以切割缝合器行部分肺囊肿和结节切除术.切开叶囊肿其内可见暗红色囊液.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5岁.右侧胸闷不适2月余.查体:无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右下心缘旁类圆形致密影(图1).胸部CT示前纵隔心右缘椭圆形占位影,边缘光整,大小约7.6 cm×4.5 cm,与心包关系密切,CT值-5~3 HU,注射造影剂后强化不明显(图2).各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2010年10月在全麻胸腔镜辅助下行剖胸探查.术中见病变位于右前下纵隔,椭圆形,约8 cm×5 cm×5 cm大小,囊性,包膜完整,与心包关系致密.完整摘除送检.手术标本为壁薄光滑的单房囊性肿物,其内为无色透明液体.光镜下见纤维性囊壁组织内衬单层立方上皮,囊壁内可见巢状分布的甲状旁腺细胞(图3).诊断:(下纵隔)甲状旁腺囊肿.术后查血钙、磷浓度、血PTH均正常.术后6天出院.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31岁.间断咯血7年,反复口腔及生殖器溃疡史11年.因突发大咯血约1000 ml,行右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仍持续咯血,急诊转入我院.CT 血管成像示右下肺基底干动脉及右中叶动脉起始部直径2.3 cm及1.9cm瘤样扩张,强化值均大于100 Hu,右上腔静脉缺如,多根迂曲静脉沿左侧膈静脉穿至膈下汇入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图1).查体:胸壁浅表静脉曲张,流向自上向下,未闻及肺血流杂音.余无异常.超声心动提示肺动脉高压50mmHg(6.67 kPa).临床诊断:右中下肺外周型肺动脉瘤,白塞病,上腔静脉缺如,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8.
患儿 女,9岁.2周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初为鲜红色,约100 ml/天;后减少到10~20 ml,色暗红.当地X线胸片示右上肺类圆形病灶,周围渗出,实变影像(图1).CT示右肺尖后段约4.5 cm ×5.0cm团块状影,其内密度略欠均匀,边缘毛糙并有少量渗出(图2).查体:右上肺呼吸音弱,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率10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纤维支气管镜检示右主支气管、右上叶尖段充血、出血,后段轻度狭窄,前段及右中叶、右下叶黏膜轻度发红,表面光滑,管腔通畅,少量稀薄分泌物,未见新生物及出血.反复细胞学检查均未检出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9.
肺内巨大支气管囊肿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者女,50岁.因反复咳嗽、发热10年,加重伴右侧胸痛、咳咖啡样脓痰、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查体:右侧卧位,右侧颈静脉怒张,气管左偏,呼吸急促,右侧胸腔叩诊呈实音,右侧呼吸音消失;腹胀,肝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及低位皮下水肿明显.血常规: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0.90;囊液培养为铜绿假单孢菌感染;胸部X线片示右肺囊性占位性病变(图1); CT:右侧胸腔囊肿,18 cm×15 cm×15 cm,CT值12~15(图2).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背部疼痛1个月于2019年11月28日就诊于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被收入院。患者主诉:右胸背部疼痛不适1个月。体格检查:胸廓正常,双侧呼吸动度相等,双侧肋间隙对称、语颤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影像学检查:胸部CT见右侧第4肋骨膨胀性骨质破坏,大小4.0 cm×1.8 cm,边界清晰,考虑为骨肿瘤性病变(图1);肝脾未见肿大(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