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支架植入术后晚期血栓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有报道证明,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术后未服用或不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较易发生极晚期血栓。目前,我院有1例DES置入术后7年且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发现血栓形成。据我们所知,这是DES植入后,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最晚期的报道[1]。  相似文献   

2.
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术后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广受关注。支架内血栓形成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患者、病变、操作及支架本身等。现对药物涂层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临床证据和病理生理机制,特别是药物涂层支架本身在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例1,男,65岁,反复胸闷5年,因胸痛伴大汗2 h入院.体检:R 24/min,P 60/min,BP 95/55 mmHg(1 mmHg=0.133 kPa),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底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界正常,HR 60/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4.
Park  DW  Park  SW  Park  KH  苗丽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1):154-155
本研究通过一项大规模的冠状动脉介入临床试验,旨在明确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韩国首尔“亚洲医学中心”2003年2月~2004年10月成功行DES置入术的1911例病人。其中1545例病人(2045处病变)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366例病入(563处病变)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支架内血栓形成指术后存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血管造影证实支架闭塞;无法解释的心源性猝死;不能归因于其他冠状动脉病变的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分为急性(术后24h内)、亚急性(1~30d)、迟发性(>30d)。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指随访…  相似文献   

5.
药物洗脱支架(DES)较裸金属支架(BMS)明显降低了靶血管的再狭窄率和再次血运重建。因此,DES的应用被认为是继单纯球囊扩张术和BMS置入术后,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然而,随着DES的广泛使用,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发现与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明确相关的因素有:①DES内的化疗药物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了支架内皮化;②第1代DES的聚合物不可降解,血管壁对持续存在的聚合物过敏产生局部的慢性炎症反应;③支架贴壁不良,即支架与血管壁…  相似文献   

6.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但血栓形成仍是目前关注的主要问题。现就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原因、防治对策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是继单纯球囊扩张术、裸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它似乎成为了跨越血管再狭窄历史长河的诺亚方舟,使"告别再狭窄"的梦想得以实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DES并不完美,尤其是晚期支架血栓形成(LST)问题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早期(≤1年)、晚期(>1年)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ISR接受DES置入治疗并完成临床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DES术后发生ISR的时间是否大于1年分为早期ISR组与晚期组。比较两组组患者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结果 早期ISR组入选患者80例,晚期ISR组入选患者124例。早期ISR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对63.7%,P<0.01);其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变部位、病变类型、病变长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ISR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晚期ISR组(30%对15.3%,P<0.01),其中早期ISR组TLR明显高于晚期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对12.1%,P<0.01)。结论 DES治疗ISR患者安全有效,但治疗早期ISR组病变TLR发生率高于晚期ISR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6例,其中332例(观察组)冠状动脉DES植入术后予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324例(对照组)仅行DES植入术,记录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血管病变情况、血管病变数量、植入DES数量、支架植入后管腔狭窄程度、术中并发症比较,P均〉0.05。对照组支架植入后管腔最小直径为(2.74±0.32)mm、绝对内径获得为(2.25±0.40)mm,观察组分别为(3.13±0.34)、(2.63±0.47)mm,P均〈0.05;对照组术后随访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54%、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85%,观察组分别为0.30%、0.30%,P均〈0.05。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9%、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6.10%、支架最小内径为(2.37±0.38)mm、支架绝对内径丢失为(0.38±0.19)mm、管腔狭窄程度为18.70%±9.28%,观察组分别为2.41%、2.28%、(2.78±0.42)mm、(0.23±0.13)mm、13.50%±8.67%,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DES植入术后行球囊高压后扩张治疗可明显减轻管腔狭窄、减少绝对内径丢失,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自1987年支架置入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领域以来,成功解决了单纯PTCA术的急性血管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的问题,但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仍然有约30%的再狭窄率,而药物洗脱支架,特别是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支架的出现,将再狭窄率进一步降至10%以内,随后关于DES与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研究显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作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在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甚至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本文将对DES再狭窄与支架血栓可能存在的原因和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药物洗脱支架(DES)因其显著的低支架再狭窄(ISR)发生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广泛应用。但是,大量研究发现,置入DES的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支架血管内皮损伤紧密相连。损伤的内皮层可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支架梁异位或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因此,本文就DES引起的内皮损伤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具体相关机制以及目前研究的生物可降解支架对防御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作用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药物涂层支架较金属裸支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但随着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药物支架术后亦有10%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具体机制不明,主要与介入手术操作和涂层药物、支架本身等有关,多发生支架内局限性狭窄,亦有弥漫病变,最佳治疗手段尚存在争议,再次药物支架置入及血管内放射治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晚期血栓形成,这种不常见的并发症给我们提出了这些问题:到底谁需要药物涂层支架?植人药物支架后需要服用多久的抗凝药物? 医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也是一种斡旋,在各种防治疾病疗法的好处与危险之间摇摆中取得平衡。说到新药、新装置或者新手术,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的治疗能力,而副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接受DES置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ST的8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并按年龄、性别匹配同期未出现ST的患者243例(1∶3)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ES置入术后S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OR=120.078,95%CI=1.386~10404.459,P=0.035)、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OR=14.085,95%CI=2.215~89.573,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OR=19.985,95%CI=2.945~135.630,P=0.002)、空腹血糖(OR=1.977,95%CI=1.281~3.053,P=0.002)。结论:研究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LVEF<50%、空腹血糖升高是DES置入术后发生S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形成二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的临床应用使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因而有望提高PCI的长期疗效[1],但是DES置入术后急性/亚急性和后期血栓形成已陆续有报道[2]。我们报告2例DES置入后的亚急性和后期血栓形成病例,以引起临床注意。2002年11月至2004年1月选择符合下列标准的患者置入DES。选择标准除了PCI的一般适应证及患者本人同意外,至少还包括下列一项:①同时合并糖尿病;②多支病变,或长段病变,或弥漫性病变,或小血管(直径<3mm)病变;③仅存单支血管的病变;④慢性闭塞性病变;⑤再狭窄病变。15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老龄和非老龄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晚期支架内再狭窄(L-ISR)患者的临床特征,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短期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入选218例在我院初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并于2016年因L-ISR而需要再次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龄组(年龄≥65岁,n=77)和非老龄组(年龄<65岁,n=141)。患者的入院特征、临床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特点和手术结果等被纳入分析评估,并随访患者PCI后12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果:L-ISR患者中75.7%的患者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64.7%的患者再次置入支架。与非老龄组相比,老龄组有更高比例的脑卒中、心房颤动、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且支架置入至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时间更长,体重指数(BMI)更小、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更低(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老龄组患者相比,非老龄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vs 3.9%,P=0.546)。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OR=6.317,95%CI:1.145~34.843, P=0.034)是L-ISR患者介入治疗后短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与L-ISR患者短期MACE发生相关。在临床实践中,识别该类人群可能更有助于L-ISR患者的危险分层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8.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的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志卿  何奔 《心脏杂志》2008,20(3):366-369
药物洗脱支架(DES)有效地降低了再狭窄(RS)发生率,扩大了冠脉介入治疗的领域,然而,随着介入治疗的病变越来越复杂,病例越来越多,其本身的再狭窄问题也变得令人瞩目,如何处理DES后的支架内再狭窄,已经成为心脏病学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就DES的RS类型特点、出现RS的原因及预测因素、RS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田恒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991-399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术后3~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高达20%~30%〔1〕。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主要包括阻止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患者男,65岁,因反复胸闷2月入院。既往有吸烟史、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入院后控制血压、血糖,予规范阿司匹林及氯比格雷抗血小板治疗3d后行冠脉造影术示:左主干(LM)远端狭窄50%,左前降支(LAD)中段第一对角支(D1)发出前狭窄75%,回旋支(LCX)开口处狭窄90%,前向血流均为TIMI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