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甜叶悬钩子苷(RUB)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改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RUB对BV-2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神经炎症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RUB进行干预,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模型组及LPS+RUB(25、50和100μmol/L)干预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RTqPCR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环加氧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中p6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后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的分泌量增加(P<0.01),促炎细胞因子COX-2、iNOS、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且p65出现荧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半胱氨酰白三烯2(CysLT2)受体拮抗剂HAMI3379对LPS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V-2,将BV-2分为对照组、LPS(100 ng/mL)组、HAMI3379(0.01、0.1和1μmol/mL)组和LPS+HAMI3379组。CCK-8法检测BV-2细胞的增殖;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IL-10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PKCα、IKBα、NF-κB p50和p65蛋白的表达。结果LPS能够激活BV-2细胞,促进其细胞的增殖(P<0.05);显著增加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减少IL-10的分泌(P<0.05);且显著上调PKCα、IKBα、p65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CysLT2受体拮抗剂HAMI3379能够显著减轻上述变化(P<0.05)。结论CysLT2受体拮抗剂HAMI3379能够抑制LPS激活BV-2细胞,抑制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KCα/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原花青素二聚体的2种同分异构体——原花青素B1和B2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MTT法检测原花青素B1与B2对BV-2细胞活力的影响;以1 mg/L的LPS刺激BV-2细胞12 h建立的细胞炎症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LISA法、Transwell趋化实验和Western blot法比较原花青素B1和B2对LPS诱导的BV-2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趋化行为及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原花青素B1和B2对BV-2细胞没有毒性。与LPS组比较,原花青素B1和B2均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TNF-α和IL-1β的释放及BV-2细胞的趋化作用,并抑制NF-κB的磷酸化。结论:原花青素B1和B2均能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强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PA)诱发HAPI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API小胶质细胞,分别给予(0、 0.25、 0.5、 1、 2.5、 5)mmol/L VPA处理24 h。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以2.5 mmol/L VPA作为最适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抑制物(IκB)激酶α/β(IKKα/β)、磷酸化的IκB激酶(pIKKα/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NF-κB p65蛋白核转位情况。结果随着VPA浓度增高,HAPI细胞逐渐伸出丝状伪足,并最终激活形成阿米巴样形态,且HAPI细胞的存活率不断降低;当VPA的浓度增高至1 mmol/L后,小胶质HAPI细胞分泌的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 mmol/L VPA处理的HAPI细胞NF-κB通路相关蛋白IKKα/β、 pIKKα/β、 TNF-α、 IL-1β表达明显增高,同时伴随HAPI细胞中NF-κB p65蛋白表达由胞质中高表达转为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结论高浓度VPA通过激活HAPI小胶质细胞NF-κB通路,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刺激退变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前后,锌指蛋白A20(A20)、NF-κB及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获取正常和退变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分为正常组、退变组、LPS刺激组和NF-κB抑制剂组,HE染色观察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的形态,免疫组化检测椎间盘A20、NF-κB p65蛋白及Ⅱ型胶原(COL-Ⅱ)的表达。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各组A20、IL-1β、TNF-α、NF-κB和COL-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观察A20、p65和COL-Ⅱ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的表达。结果退变组髓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髓核细胞聚集成团,COL-Ⅱ表达下降,A20和p65蛋白表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退变组A20、TNF-α、IL-1β和p65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COL-Ⅱ表达降低(P0.05);LPS刺激组中A20、TNF-α、IL-1β和p65表达较退变组更显著,COL-Ⅱ降低明显(P0.05);NF-κB抑制剂组较LPS刺激组A20、TNF-α、IL-1β和p65表达回降,COL-Ⅱ表达回升(P0.05)。结论髓核细胞炎性反应与兔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中A20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对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μg/ml的LPS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用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20、40、80、160μmol/L)处理细胞3 h,MTT法测细胞活性,荧光定量PCR测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测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测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5μg/ml的LPS和不同浓度的NF-κB抑制剂PDTC(1、5、10μg/ml)共同处理巨噬细胞24 h,Western blot测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荧光定量PCR、ELISA测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比较LPS+PDTC组和LPS+PDTC+β-胡萝卜素组炎症因子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的变化。结果: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的细胞活性有提升作用,对炎症因子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抑制NF-κB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LPS+PDTC+β-胡萝卜素组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比LPS+PDTC组明显,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对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不明显。结论:β-胡萝卜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且此通路不是唯一相关的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姜黄素(Cur)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炎症反应及微小RNA-124(miR-124)的影响。方法:将HGFs分为对照(control)组、LPS组(10 mg/L LPS)及LPS+Cur(20、40和80μmol/L)组(10 mg/L LPS+对应剂量Cur)。各组处理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RT-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124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胞浆和胞核中核因子κB(NF-κB)p-p65蛋白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NF-κB p-p65蛋白的入核情况。转染mimic-NC和miR-124 mimic,检测细胞中miR-124及胞浆和胞核中NF-κB p-p65蛋白水平。结果:LPS组细胞活力、miR-124水平和胞浆NF-κB p-p65蛋白水平低于control组(P0.05),上清液IL-1β和TNF-α水平及胞核NF-κB p-p65蛋白水平高于control组(P0.05)。LPS+Cur(40和80μmol/L)组细胞活力、miR-124水平及胞浆NF-κB p-p65蛋白水平高于LPS组(P0.05),上清液TNF-α水平和胞核NF-κB p-p65蛋白水平低于LPS组(P0.05)。LPS+80μmol/L Cur组细胞上清液IL-1β水平低于LPS组(P0.05)。miR-124 mimic组细胞miR-124和胞浆中NF-κB p-p65蛋白水平高于LPS组和mimic-NC组(P0.05),胞核NF-κB p-p65蛋白水平低于LPS组和mimic-NC组(P0.05)。结论:Cur可抑制Pg LPS诱导的HGFs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上调miR-124进而抑制NF-κB p-p65入核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技术在抑制NF-κB p65表达、调控LPS活化后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表达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NF-κB p65小干扰RNA(siRNA)瞬时转染入Ana-1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沉默效率,ELISA法检测LPS(1 mg/L)刺激下0 h、4 h、12 h和24 h Ana-1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结果:NF-κB p65 siRNA转染24 h后,NF-κB p65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被明显抑制(P<0.05).RNA干扰组Ana-1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在相应时点内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L-10表达显著升高,在12 h和24 h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实验初步证实RNAi技术能有效沉默小鼠巨噬细胞NF-κB p65基因的表达,下调其下游调控的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及上调抑炎症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Notch1和TLR4信号交叉调控NF-κB激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检测Notch1信号激活以及Notch1信号抑制剂DAPT对TNF-α、IL-6和IL-1β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DAPT对IKKα/β磷酸化以及NF-κB p65活化的影响,并检测DAPT对TLR4信号通路IKKα/β上游信号My D88和TRAF6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能显著提高Notch1信号蛋白NICD和目的蛋白Hes1表达,DAPT能明显抑制NICD和Hes1的表达。LPS诱导TNF-α、IL-6和IL-1β表达和释放能被DAPT抑制但被Notch1信号激动剂jagged1增强。DAPT能够抑制LPS介导的TRAF6表达和IKKα/β磷酸化,促进NF-κB p65核转位,但DAPT对LPS诱导My D88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Notch1和TLR4信号存在交叉对话,Notch1通过TRAF6调控NF-κB活化参与TLR4介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绞股蓝皂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LPS处理PC12细胞建立神经元炎性损伤模型;实时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蛋白印迹检测NF-κB蛋白。结果 不同剂量(0、100、300和1 000 ng/mL)的LPS刺激PC12细胞12 h后,TNF-α、IL-6和IL-1βmRNA水平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LPS导致细胞活力下降到85.7%,不同浓度绞股蓝皂苷(30, 100μg/mL)预处理细胞6 h后,30和100μg/mL绞股蓝皂苷能够使细胞活力分别恢复至96.2%和97.9%。绞股蓝皂苷预处理后,LPS诱导的TNF-α、IL-6和IL-1β的mRNA水平升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LPS刺激导致NF-κB通路信号蛋白p65的磷酸化(p-p65)水平上调,但绞股蓝皂苷预处理能够使升高的p-p65下调。结论 绞股蓝皂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LPS诱导的PC12细胞炎性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小RNA-155-5p(miR-155-5p)对脂多糖(LPS)诱导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神经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SH-SY5Y细胞,设立miR-155-5p过表达及其阴性对照(miR-155-5p mimic组、mimic-NC组)和miR-155-5p低表达及其阴性对照(miR-155-5p inhibitor组、inhibitor-NC组),将LPS处理上述各组转染成功细胞24 h,并设置未转染SH-SY5Y细胞的对照组和LPS处理组(LPS组)。噻唑蓝(MTT)法检测SH-SY5Y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反转录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 mRNA水平和miR-155-5p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miR-410-3p通过介导HMGB1的表达调控NF-κB信号通路调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进行PC12细胞培养并分组:Normal组(正常PC12细胞)、NC组(缺血性处理的PC12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质粒)、Model组(缺血性处理的PC12细胞)、miR-410-3p mimic组(缺血性处理的PC12细胞,转染miR-410-3p过表达质粒)、HMGB1 vector组(缺血性处理的PC12细胞,转染HMGB1过表达质粒)、miR-410-3p mimic+HMGB1 vector组(缺血性处理的PC12细胞,共染miR-410-3p过表达和HMGB1过表达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410-3p和HMGB1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HMGB1、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检测miR-410-3p表达情况。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ELISA检测各组细胞炎症因子IL-8、IL-6、TNF-α含量。结果:miR-410-3p与HMGB1存在靶向关系。与Normal组相比,其余组细胞中miR-410-3p表达显著降低,HMGB1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Normal组对比,其余各组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炎症因子IL-8、IL-6、TNF-α含量,HMGB1、NF-κB p65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miR-410-3p可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率、炎症因子IL-8、IL-6、TNF-α含量及NF-κB p65水平,且miR-410-3p可通过负向调控HMGB1的表达,从而影响HMGB1/NF-κB通路对缺血性神经元的调控。结论:miR-410-3p过表达后,可通过抑制HMGB1/NF-κB通路表达,从而影响脑缺血性神经元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Tp)膜蛋白Tp0971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的分子机制。方法:课题组前期表达的Tp0971重组蛋白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浓度的重组Tp0971刺激巨噬细胞,分别采用ELISA和实时定量PCR检测TNF-α和IL-1β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 p38,ERK1/2以及JNK1/2的磷酸化,并用相应的抑制剂处理观察TNF-α和IL-1β的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核转位情况,并采用抑制剂处理观察其在介导TNF-α和IL-1β分泌中的作用。结果:ELISA结果显示,重组Tp0971能在0.5~10μg/ml剂量范围内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并能促进其mRNA表达,采用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 D)或翻译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处理后,TNF-α和IL-1β的转录和分泌水平显著降低。Tp0971也可诱导p38,ERK1/2以及JNK1/2磷酸化,采用其相应的抑制剂处理后,TNF-α和IL-1β分泌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Tp0971能诱导NF-κB p65亚基核转位,采用NF-κB抑制剂PDTC处理后,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降低。结论:Tp0971激活MAPKs和NF-κB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LPS)和DMED治疗组(LPS+DMED);称重并计算各组大鼠肺系数、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含水量;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IL-1β、IL-6及TNF-α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法染色各组大鼠肺组织NF-κB(p6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LR9和NF-κB(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LPS组比较,DMED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大鼠的肺系数、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含水量,改善感染性休克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IL-1β、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减弱肺组织中NF-κB(p65)的活化,抑制TLR9和NF-κB(p65)的蛋白表达。结论 DMED对感染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减轻炎症因子和抑制TLR-9/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对TNF-α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的反应效果,探讨急性肺损伤体外细胞模型最佳造模方法。方法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10 ng/ml TNF-α刺激2 h组,10 ng/ml和100 ng/ml LPS分别刺激2、4、8、16 h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浆IκB-α含量和IκB-α、NF-κB p65磷酸化水平,qRT-PCR检测细胞TNF-α、IL-1β和IL-6 mRNA转录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1β和IL-6质量浓度。结果 TNF-α刺激导致A549细胞大量凋亡或死亡,而LPS刺激对A549细胞生长形态无明显影响,且与LPS的刺激质量浓度和时间无关。TNF-α刺激可明显增加A549细胞内IκB-α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P<0.05),而LPS刺激对A549细胞内IκB-α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且与LPS的刺激质量浓度和时间无关(P>0.05)。TNF-α刺激可显著增加A549细胞内TNF-α、IL-1β、IL-6 mRNA转录水平和培养上清中IL-1β、IL-6质量浓度(P<0.05),而LPS刺激对上述炎症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并无显著影响(P>0.05),且与LPS的刺激质量浓度和时间无关(P>0.05)。结论 TNF-α可以有效刺激A549产生过度炎症反应,而LPS不能刺激A549细胞产生炎症损伤,因此建立急性肺损伤体外细胞模型时可以考虑用TNF-α代替LPS刺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Rg1(Rg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炎性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LPS刺激BV-2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Rg1对BV-2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和反转录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Rg1(10、20、40μmol/L)对细胞炎性蛋白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 (COX-2)、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炎性信号分子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Rg1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细胞炎性蛋白酶iNOS和COX-2、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与炎性信号分子NF-κB的上调,并且iNOS、COX-2和NF-κB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Rg1可通过调控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炎性因子释放从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发挥抗神经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胰岛β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方法用LPS处理胰岛β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SIRT1表达变化。用pcDNA3.1-SIRT1慢病毒感染胰岛β细胞,qRT-PCR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核因子-κBp65亚型(NF-κBp65)、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PS处理后的胰岛β细胞中SIRT1表达水平降低。pcDNA3.1-SIRT1慢病毒感染可以提高LPS条件下胰岛β细胞中SIRT1表达水平。LPS处理后的胰岛β细胞中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升高,凋亡率升高,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NF-κBp65、TLR4蛋白表达升高。过表达SIRT1可以降低LPS条件下胰岛β细胞中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NF-κBp65、TLR4蛋白表达。结论 SIRT1减少LPS诱导的胰岛β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并下调细胞中NF-κB信号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土荆皮乙酸(PLAB)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抗炎作用及影响M1表型偏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给予0.5μmol/L PLAB和1μ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阻滞剂GW9662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PPARγ和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水平。结果 PLAB能够明显降低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IL-1β、TNF-α的mRNA水平,上调PPARγ的mRNA水平。下调NF-κB p65、p NF-κB p65、IKKα、IKKβ、p IKKα/β、IκBα、p IκBα的蛋白水平,使RAW264.7细胞阻滞在G0和G2期。GW9662可以抵抗PLAB的抗炎作用。结论 PLAB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并抑制巨噬细胞向M1表型偏移,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调控NF-κB/PPARγ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2X4受体在高糖介导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高糖处理PC12细胞建立拟糖尿病细胞损伤模型,应用MTS比色法检测不同糖浓度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并确定最佳建模浓度.对各组细胞进行不同干预后,通过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P2X4 mRNA、受体蛋白和P65蛋白变化.结果 不同糖浓度处理细胞24h后,细胞存活率随糖浓度增大逐渐降低;通过高糖建模并经不同处理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高糖+5-BDBD组与之相比显著上升;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P2X4 mRNA、受体蛋白和NF-κB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升,高糖+5-BDBD组与之相比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2X4受体参与高糖介导PC12细胞损伤,高糖能诱导PC12细胞NF-κB转录复合体形成,进而介导P2X4受体表达上调,使细胞过度激活并大量释放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对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ZD7155组、LPS组和LPS +ZD7155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RAW264.7细胞内TNF-α和IL-1β mRNA表达,凝胶电泳迁移检测法(EMSA)检测RAW264.7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活性的变化.结果 和空白对照组相比,ZD7155组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1β含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P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和ZD7155组(均P〈0.05).LPS组细胞内的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是空白对照组的2.19倍(P〈0.01)和1.77倍(P〈0.01),细胞内NF-κB和AP-1活性是空白对照组的1.43倍(P〈0.01)和1.90倍(P〈0.01).而LPS+ZD7155组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1β含量较LPS组下降(均P〈0.05),细胞内TNF-α和IL-1β mRNA表达较LPS组下降了34.7%(P〈0.01)和49.72%(P〈0.01),同时细胞内NF-κB活性和AP-1活性较LPS组下降了46.15%(P〈0.05)和48.42%(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通过活化转录因子NF-κB和AP-1,参与了LPS诱导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