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浸酸黄牛裸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分别对锆-铝-钛鞣黄牛鞋面革的预鞣、鞣制、复鞣、填充及加脂工艺进行研究,综合考察坯革的理化性能和废液的环保性能,优化并组装得出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的黄牛鞋面革最佳生态型制备工艺,即预鞣采用2%戊二醛,鞣制采用10%锆-铝-钛配合鞣剂,复鞣采用2%锆-铝-钛配合鞣剂,填充采用2%氨基树脂、6%丙烯酸聚合物、7%栲胶和6%合成鞣剂,加脂采用2%卵磷脂、2%羊毛脂、3%合成油和3%蓖麻油。该工艺制得的坯革收缩温度超过93℃,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和感官性能与铬鞣革基本一致,满足行业标准。与铬鞣相比,锆-铝-钛鞣黄牛鞋面革制备工艺符合生态设计理念,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和环保性,对促进制革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铁-锆-铝鞣黄牛鞋面革的复鞣工艺进行研究,以坯革收缩温度、增厚率及得革率为评价指标,对复鞣剂的种类、用量及配伍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铁-锆-铝配合鞣剂用量为4%,丙烯酸聚合物鞣剂用量为6%,氨基树脂鞣剂用量为4%,植物鞣剂用量为7%,该复鞣工艺所得坯革得革率高、增厚率大,收缩温度超过92℃,坯革感官性能良好,并且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锆-铝-钛鞣黄牛鞋面革湿态染整工艺,首先研究了锆-铝-钛配合鞣剂的复鞣用量,然后以增厚率、得革率及柔软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填充及加脂材料的种类、用量及配伍方案进行优化,最后对各个优化方案进行组装,综合考察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感官性能,得出最佳的锆-铝-钛鞣黄牛鞋面革湿态染整工艺。研究表明,复鞣时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2%,填充时氨基树脂鞣剂用量为2%、丙烯酸聚合物鞣剂用量为6%、植物鞣剂用量为7%、合成鞣剂用量为6%,加脂时卵磷脂加脂剂用量为2%、羊毛脂加脂剂用量为2%、合成油加脂剂用量为3%、蓖麻油加脂剂用量为3%,该工艺所得坯革得革率高、增厚率大、柔软度好,收缩温度超过93℃,感官性能良好,坯革物理机械性能满足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自制系列铁-锆-铝配合鞣剂的稳定性、反应性进行检测,优选出最佳的铁-锆-铝配合鞣剂配比,并基于铁-锆-铝配合鞣剂及其鞣革体系进行山羊鞋面革的制作,检测所鞣得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感官性能和耐水性等,并与传统铬鞣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所鞣得坯革的收缩温度达到了88.7℃,成革平均收缩温度达到90℃以上,同时所鞣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均达到了行业标准对鞋面革的要求,与铬鞣革接近。与纯铁鞣相比,铁-锆-铝配合鞣剂所鞣革具有优良的耐水洗能力。业已证实,采用本研究的铁-锆-铝配合鞣剂及其配套工艺鞣制的山羊鞋面革,其鞣制效果可与铬鞣革媲美。  相似文献   

5.
选用市场上购买的黄牛盐湿皮进行试验,通过修边、称重、水洗、预浸水、去肉、主浸水、脱毛、浸灰、脱灰、软化,得到黄牛软化裸皮。通过不浸酸鞣革工艺,运用锆-铝-钛配合鞣剂,对脱灰软化后的黄牛裸皮进行鞣制,得到黄牛鞋面革坯革,然后经过削匀、复鞣、中和、染色、加脂、填充、干燥、涂饰等工序,成功制得黄牛鞋面革。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基于铁-锆-铝配合鞣剂鞣制黄牛鞋面革的鞣制工艺进行研究,以坯革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的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鞣剂用量、转动时间、提碱终点p H和提碱后温度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方案。结果表明:铁-锆-铝配合鞣剂用量26%,转动时间5h,提碱终点p H值3.9~4.1,提碱后温度40℃,所鞣制的坯革柔软丰满、耐水洗,收缩温度超过91℃。与常规铬鞣相比,鞣制废液中的COD值较大幅度降低,但坯革耐酸碱性能不如铬鞣革。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山羊服装革的工艺板块进行设计与组装,并运用功能性、生态性、经济性等指标,对其工艺板块的运行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采用1%改性戊二醛进行预处理,采用20%锆-铝-钛配合鞣剂进行鞣制,并采用2%丙烯酸树脂+3%醛类鞣剂+4%乙烯基共聚物树脂类鞣剂这一复鞣方案进行复鞣,所得的成革收缩温度大于90℃,鞣制废液的BOD5/COD为0.256,其它物理-机械性符合行业标准,感官性能与铬鞣革相当。  相似文献   

8.
以铬鞣革为参照物,对所制得的锆-铝-钛鞣黄牛鞋面革进行了生态性能检测和分析,并对其感官性能进行评价。其相关的感官性能能满足鞋面革的轻工业行业标准。此外还对"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标志"中所规定的4项特殊化学指标进行的检测,其中六价铬、偶氮染料、五氯苯酚均未检出,游离甲醛含量也远低于最高限量标准,满足生态皮革的要求。对鞣制的坯革浸提液进行经口急毒性试验,由试验动物的体重变化以及症状观察判断,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制坯革浸提液经口注射是无毒性的。锆-铝-钛鞣黄牛鞋面革能满足生态皮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基于无铬多金属配合物鞣剂的少铬鞣黄牛纳帕鞋面革生产工艺,其采用1%阳离子加脂剂进行鞣前预处理;12%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与2%铬鞣剂进行鞣制;8%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进行复鞣。该工艺鞣制得到的蓝湿革收缩温度高于95℃;成品革收缩温度超过100℃。铬污染较常规工艺小,理化性能与感官性能均符合行业标准,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实用工艺。  相似文献   

10.
针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在黄牛鞋面革制备过程中的浸酸及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设计正交试验对鞣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出,最佳不浸酸鞣制工艺为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2%,提碱终点p 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转动时间为3 h;最佳浸酸鞣制工艺为戊二醛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0%,初始液比为90%,提碱后升温至40℃,提碱终点p H为4.2-4.3。两种最佳鞣制工艺所得坯革革身柔软丰满,颜色均匀,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接近铬鞣革,并且鞣制废液不含铬,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鞣制废液中COD和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大幅度降低,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其中不浸酸鞣制工艺的清洁性能最优,所得鞣制废液中氯离子含量降低98%,仅为270 mg/L;浸酸鞣制工艺的鞣革性能更优,所得坯革可达91℃,耐撕裂性能还稍优于铬鞣革。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利用锆-铝-钛无铬鞣革屑,采用草酸法水解、THPS改性,制备蛋白填料,并回用于制革填充工序。锆-铝-钛鞣革屑的最佳水解条件为草酸用量15%,水用量750%,温度90℃,时间8 h,水解率可达到89%以上。蛋白水解物的最佳改性条件为THPS用量为40%,温度70℃,pH=7,时间6 h,改性产物溶解度高,填充效果好。将其应用于锆-铝-钛鞣白湿革及蓝湿革的复鞣填充工序,增厚率分别为14.56%、11.18%,填充效果好、防霉性好,成革性能符合鞋面革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选择有机膦盐鞣剂预鞣,然后采用铝鞣剂和锆鞣剂结合进行主鞣,使革身柔软,粒面平细,具有较好的复鞣、染色和加油性能。最后用收敛性强的植物鞣剂和合成鞣剂复鞣。生产过程清洁环保,成品革不含六价铬等有毒有害成分,革身柔软、丰满,粒面紧实细致,不松面,皮革感观和理化指标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基于铁-锆-铝配合鞣剂鞣制的黄牛鞋面革的鞣前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以坯革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的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预处理材料的种类、用量、作用温度和转动时间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而得出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常规铬鞣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预处理材料为戊二醛GT50,用量1.5%,作用温度30℃,转动时间15min,所鞣得的坯革柔软丰满,收缩温度达91℃以上,耐水洗性能优异,并且鞣制废液中COD值较常规铬鞣法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对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的黄牛鞋面革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坯革的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中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预处理剂用量、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初始液比、提碱终点pH及提碱后升温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鞣制工艺,即预处理材料为戊二醛,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0%,初始液比为90%,提碱终点pH为4.2~4.3,提碱后升温至40℃。通过优化工艺得到的坯革收缩温度可达91℃以上,耐水洗、耐酸碱性能优异,并且物理机械性能与铬鞣革不相上下。此外,鞣制废液中不含重金属铬,且COD含量和色度明显低于常规铬鞣法,清洁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基于铁-锆-铝配合鞣剂鞣制的黄牛鞋面革的鞣前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以坯革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的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预处理材料的种类、用量、作用温度和转动时间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而得出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常规铬鞣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预处理材料为戊二醛GT50,用量1.5%,作用温度30℃,转动时间15min,所鞣得的坯革柔软丰满,收缩温度达91℃以上,耐水洗性能优异,并且鞣制废液中COD值较常规铬鞣法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合成鞣剂     
合成鞣剂在制革工业上用途广泛,它可做预鞣剂、主鞣剂、复鞣剂.用于植物鞣革工艺中它能溶解栲胶、分散颗粒,减少沉淀,和减弱其收敛性;并有加速栲胶渗透,标白、防霉、调整PH值等作用;用于铬鞣及其它矿物鞣革工艺中,可做预鞣、结合鞣、或者复鞣之用,能使鞋面革粒面紧实,身骨丰满,手感好,用于绒面革,能使绒毛整洁,色泽鲜明;用于手套服装革,能使革柔软耐用,透气性能好.代替性合成鞣剂,具有很好的鞣革性能,可以单独用作鞣剂,或者取代一部分天然鞣  相似文献   

17.
对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制黄牛鞋面革的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坯革的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中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鞣剂用量、提碱终点pH、补液后温度及补液后转动时间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得出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常规铬鞣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先用2%的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再采用30%的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制,提碱至p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继续转动3 h,所鞣得的白坯革柔软丰满,收缩温度可达87℃,撕裂强度与铬鞣革相当。与常规铬鞣相比,鞣制废液中COD、氯离子、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显著降低,其中氯离子含量降低了98%,仅为270 mg/L,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醛鞣剂和合成鞣剂搭配3种植物栲胶对黄牛皮进行预鞣与主鞣处理,探索了基于植物鞣剂的无金属鞣黄牛鞋面革的生产工艺,分析测试了所鞣坯革的收缩温度、增厚率、感观及物理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采用2%的醛鞣剂GT50、4%的合成鞣剂AS、2%的合成鞣剂DLE预鞣,再以8%的坚木栲胶ATO、8%的荆树栲胶ME和10%的栗木栲胶KPS对其进行主鞣,通过上述方法所得坯革的综合性能最优,为以植鞣为主的牛皮轻革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性三聚氰胺树脂、改性戊二醛、铬鞣剂等设计皮革少铬结合鞣正交试验,以结合鞣所得的蓝湿革收缩温度、撕裂强度、粒面平细度以及鞣制废液的铬含量、COD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少铬鞣黄牛鞋面革鞣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两性三聚氰胺树脂、1%改性戊二醛依次对黄牛浸酸皮进行预鞣,然后采用3%铬鞣剂对其进行主鞣,所得蓝湿革收缩温度为95.8℃,撕裂强度为41.71 N/mm,粒面平细度良好,综合性能最优;鞣制废液中铬含量为58.0 mg/L、COD含量为6 670.0 mg/L,均低于常规铬鞣废液中的铬含量、COD含量。  相似文献   

20.
就改性戊二醛鞣前预处理对锆-铝-钛配合鞣剂鞣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改性戊二醛用量、浸酸p H对鞣剂吸收率、坯革收缩温度及物理感官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组织学方法观察改性戊二醛预处理对鞣后坯革胶原纤维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戊二醛预处理可提升鞣剂鞣革性能,并且促进鞣剂的吸收。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为:浸酸p H值2.5、改性戊二醛用量1.5%、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20%。该工艺所得坯革收缩温度可达94℃,鞣剂吸收率为88%,经湿态染整及干态整饰后,坯革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