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老二要复辟奴隶制,拼命鼓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反动谬论。林彪阴谋篡党夺权,也学着孔老二的腔调,极力宣扬自己是“天才”,诬蔑劳动人民是只懂得“油盐酱醋柴”、“妻子儿女”的愚人。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党的“十大”精神指引下,一个批林批孔群众运动的新高潮,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这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只有搞好批林批孔,才能保证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全面专政,才能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批孔是批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批林的继续深入。这场斗争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时期以来,“四人邦”控制御用写作班子,“北霸天”梁效,“南霸天”罗思鼎,自称“史学理论权威”,霸占史坛,南北呼应,大搞影射史学。他们根本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歪曲几千年的文明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用“儒法斗争”代替阶级斗争,反对和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功绩,否定劳动人民和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作用;极力吹捧帝王将相;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史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期。在当时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中,孔子顽固地站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立场,螳臂挡车,妄图扭转历史前进的车轮,恢复已经走向崩溃的奴隶制。他在鲁国内外积极进行反动政治活动,打击新兴的封建势力,但都遭受失败。当时人说:“他狼狈得象一条丧家之犬。”他又聚徒讲学,向他们灌输他那一套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反动思想,企图把他们培养成他的反动政治活动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梁效、罗思鼎之流,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打着“评法批儒”的旗号,大搞“古为帮用”的影射史学。他们把敬爱的周总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比作“儒家”,含沙射影地进行攻击和诽谤;他们无耻地把自己一伙打扮成当代的“法家”,借吹捧历史上的“法家人物”,来吹捧他们自己。他们炮制连篇累牍的黑文,刮起阵阵“复古主义”的妖风,向封建的帝王将相顶礼膜拜,为地主阶级涂脂抹粉,为封建的剥削制度大唱赞歌,大肆贩卖资产阶级的唯心史  相似文献   

6.
“英雄的工人阶级、光荣的集体农民……天才的知识分子”,这是勃列日涅夫制做的三顶帽子。这个无产阶级的可耻叛徒竟然颂扬起工人和农民来了,岂非咄咄怪事。大家知道:正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出卖了苏联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列宁和斯大林所创建的社会主义苏联变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使苏联工农群众重新沦为资产阶级的奴隶,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事情很清楚,新沙皇颂扬苏联工人和农民是假,掩饰他们的叛徒行径是真。“天才的知识分子”,这顶桂冠可谓堂皇。然而,这顶高帽并不是赐给苏联广大的知识分子的。因为今日的苏联,广大的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一样,遭受苏修叛徒集团的统治与迫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史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四人帮”一伙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目的,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以批儒评法为名,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是肆意歪曲,在他们的笔下,一部春秋战国史变成了帝王将相史,地主阶级的法家成了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儒法之间的斗争成了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法家是爱人民的,是和人民的利益根本一致的。这完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原理的公然背叛,是反动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再版。对此,我们必须给予彻底的揭露和批判,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8.
一、胡适宣传的"多元历史观"实质上是主观唯心论的历史观.自五四运动以后,三十多年来在中国进行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以在思想战线上,在历史科学的战线上,也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的激烈斗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日益广泛传播,胡适就立即用实用主义唯心史观向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三上桃峰》的主角青兰,是作者精心炮制的一个“理想人物”,是按照孔老二鼓吹的“上智下愚”的规格,刻画出来的艺术形象。请看第二场,青兰追马上桃峰,同桃峰大队社员二虎讲不上三句话,便不耐烦地说:“哎呀,和你讲不清楚,还是领我去找找你们干部吧。”第三场,杏岭大队群众为病马“议论纷纷”,青兰见了又厉声斥道:“大家干活去吧,这个问题我们干部研究解决”。好一个“干活去”!好一个“干部研究解决”!孔老二不是鼓吹“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吗?刘少奇不是诬蔑农民“散漫”、“保守”、“狭隘”、“落后”,离开他“就要糟糕”吗?还有林彪,不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哲学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从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实践观出发,彻底清算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家、思想家的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而且也进一步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即阐发和丰富了此前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1.
王张江姚“四人帮”极端仇视马克思主义,疯狂反对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大搞唯心史观。他们同一切蔑视辩证法的人不能不受惩罚一样,终于遭到了覆灭的下场。 (一)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什么?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林批孔群众运动,正在全国深入、普及、持久地开展。亿万工农兵口诛笔伐,狠批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狠批林彪鼓吹的孔老二的反革命复辟之道。形势一派大好,十分鼓舞人心。 孔老二这个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看家狗,为了维护奴隶制度,把吃人喝血、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说成是“生而知之”的“上智”,把从事生产劳动,受尽压迫奴役的奴隶们诬蔑为天生的“下愚”,还说什么这个差别是不可改变的。孔老二根据这个反动谬论,得出一个反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有助于清除现代化的文化阻滞力并推动人的现代化进程。然而,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却是以现代化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前提依据的。现代主义并没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扬弃,以至于产生了“现代性焦虑”和意义生活的丧失。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生存论转向有利于从微观领域颠覆现代主义的文化霸权。因此,应在现代日常生活世界中对“日常性”和“非日常性”进行双重批判,以建构一种能够不断自反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鲁迅发创“改造国民性”之说,究竟是否出于唯心史观,是值得争议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二十世纪开头那个思潮动荡的大变革年代,青年鲁迅睁大忧虑的眼睛正视现实,无数次深沉的思索,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呼吁。这个立足于救国拯民的探索,长期以来却被视为唯心史观而给予否定。近年来有少数论文对此作了实事求是的研讨,值得珍视,但它们仍然是在断定“改造国民性”之说为唯心史观的前提下才给予若干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然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者却不这样看,说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发展终极原因的揭示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一切反动派都是唯心论者。他们总是扯起唯心史观的破旗,篡改历史,使之成为实现反革命目的的工具。“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肆意伪造历史,宣扬唯心史观,践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则是远胜于其反革命前辈的。  相似文献   

17.
(一)现在,在文学战线上,修正主义者所能利用文学人性论向党和社会主义进攻,不是偶然的。现代修正主义者和老牌修正主义者一样,他们都是阶级矛盾的调和论或阶级斗争的熄灭论者。在政治上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必然会把文艺导至人性论的漩涡里。这表现在当前有两种反动文艺思想倾向,是最应当引起我们警惕和反对的。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 ,“我”和“我们”显然有区别 ,但在很多情况下 ,“我”会悄然向“我们”滑动 ,使话语的含义发生微妙而重要的变化。从修辞学理论来看 ,将“我”和“我们”混合使用 ,或者说在这两者之间滑动 ,修辞效果可能是比较好的 ,相对而言 ,完全把“我”隐去 ,只使用“我们”,尽管可能强化修辞效果 ,却可能败坏认同  相似文献   

19.
彻底否定“文革”,就必然要彻底否定在“文革”中发展起来的“大批判”。这种“大批判”是“文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为依据,以所谓“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四大”等为基本方法,采取了群众运动的形式,成为推行“文革”的重要手段。“大批判”贯彻“文革”的始终,遍及各个领域,流毒很广,危害极深,在政治、组织、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哲学史上,到了近代才真正开始了对人类认识本身的深入探索.而关于人类认识的起源问题又是整个近代哲学家们绞尽脑汁首先要解决而又未能真正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洛克在批判“天赋观念”时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而德国的理性派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了“大理石花纹”说与之争辩,考察一下他们之间关于认识起源学说的典型争论,并从中吸取一些思维经验教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丰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不是没有教益的.在这种考察中,笔者不同意现成教科书中(全增(占段)主编《西方哲学史》)把莱布尼茨定论为唯心主义先验论,也不同意对洛克的“白板说”所作的不恰当的过分肯定.笔者将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洛克和莱布尼茨在观念起源问题上的争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在扬弃他们观点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