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皮下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男性患者:年龄40~80岁,体质量65~80kg,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皮下组(n=30)、静脉组(n=20)和对照组(n=10)。皮下组患者术毕皮下接一次性200mL止痛泵(含芬太尼2mg+利多卡因100mg);静脉组术毕接静脉泵(含芬太尼2mg)。泵流量为2mL/h。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以及苏醒后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总镇痛舒适评分,不良反应和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情况。结果:术后镇痛组苏醒后4,8,12,24h的VAS评分、总镇痛舒适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镇痛组各时点VAS评分以及总镇痛舒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lt;0.05)。镇痛组患者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比例相当,对照组患者都曾要求使用止痛剂。仅有静脉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反应。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皮下持续泵入芬太尼利多卡因复合液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术后镇痛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OPCABG)患者术后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皮下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 5 0名OPCABG男性患者 ,年龄 40~ 80岁 ,体重 65~ 80kg ,随机分为两组 :D组 (n =3 0 )和V组 (n =2 0 ) ,D组患者术毕皮下接一次性止痛泵 ,配方为芬太尼 2mg +利多卡因 10 0mg加生理盐水至 2 0 0mL ;V组患者术毕接静脉止痛泵 ,配方为芬太尼 2mg加生理盐水至 2 0 0mL。泵流量为 2mL/h。记录患者术中咪唑安定、芬太尼用量 ,手术时间 ,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以及术后 4、8、12、16、2 4h的MAP、HR、SpO2 ,记录苏醒后 1、4、8、12、2 4h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 ,总镇痛舒适评分 ,不良反应和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 4、8、12、16、2 4h的MAP、HR、SpO2 ,苏醒后 1、4、8、12、2 4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总镇痛舒适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患者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比例相当 (P >0 0 5 ) ,仅有V组 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反应。结论 :OPCABG患者术后皮下持续泵入芬太尼利多卡因复合液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术后镇痛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行冠脉搭桥术的老年患者,小剂量硫酸镁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莽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老年患者患者90例,均分为3组,每组3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单纯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5 mg氟哌利多,MF1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 μg/(kg·h)芬太尼+0.5 mg/(kg·h)硫酸镁+5 mg 氟哌利多,MF2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 μg/(kg.h)芬太尼+1 m/(kg.h)硫酸镁+5 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48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12 h内MF1组和MF2组明显低于F组(P<0.05).而在12 h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MF1组和MF2组显著低于F组(P<0.01).MF1组和M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硫酸镁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胸外科手术后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术后患者行自控皮下镇痛和静脉镇痛,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皮下镇痛组(S组)和静脉镇痛(I组),每组30例。镇痛药物为芬太尼20μg/mL 利多卡因10mg/mL的混合液。术后48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等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VAS、PCA按压、镇痛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组局部反应和镇痛泵报警次数的百分率显著高于S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患者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胸外科手术后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皮下镇痛实际应用时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与曲马多联合芬太尼两种镇痛方式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后均以电子镇痛泵行静脉自控镇痛。A组为氟比洛芬酯组,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150 mg+芬太尼0.5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为曲马多组,镇痛泵配方为曲马多500 mg+芬太尼0.5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相似,但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尹蓓  孟静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88-189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后均以电子镇痛泵行静脉自控镇痛.A组为氟比洛芬酯组,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150 mg加芬太尼0.5 mg加托烷司琼6 mg;B组为对照组,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0.8 mg加托烷司琼6 mg.两组镇痛泵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记录术后6h、12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RS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及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与芬太尼组相似,但不良反应显著降低.良好的观察、护理可保证镇痛效果,增强术后镇痛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前术毕用于上腹部手术对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Ⅲ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术后用氟比洛芬酯100 mg;Ⅱ组术前用氟比洛芬酯100 mg、Ⅲ组术前用氟比洛芬酯50 mg+术毕静注入50 mg,术毕三组患者清醒均使用静脉镇痛PCIA泵芬太尼10μg/kg+雷默司琼0.6 mg加生理盐水到100 ml行静脉镇痛.记录各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生命体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 hⅠ组VAS显著高于Ⅲ组(P0.05),8 hⅠ组的VAS显著高于Ⅱ组及Ⅲ组(P0.05),术后122、4、48 h三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点Ⅲ组VAS均低于Ⅱ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的恶心发生率较高,但与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呕吐以及嗜睡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头晕的发生明显多于Ⅲ组(P0.05)。由于术后留置导尿没有发生腹部胀满、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结论分别于术前术毕使用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超前镇痛及追加药物镇痛能明显降低开腹术后疼痛,是一种很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次注射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对颔面外科术后患者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颌面外科手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毕立即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均连接静脉镇痛泵.静眯镇痛泵含芬太尼500μ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持续输注量2 mL/h,单次PCA 1 mL,锁定时间10 min.分别记录并比较术后1 h、4 h、6 h、20 h、24 h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 h、4 h、6 h 3个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Ramsay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24 h内芬太尼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在PCA期间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总例数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术毕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增强颌面外科手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减少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ASA 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3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拔除气管导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10 min(T4),观察3组MAP、HR、SpO2,术毕拔管清醒后均采用芬太尼0.5μg/kg术后镇痛.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7个不同时段疼痛程度并记录需追加芬太尼镇痛患者的时间间隔及追加次数;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组不同时间点MAP、HR、Sp02比较,B、C组T2~T4各点MAP、HR较T1及A组显著升高,尤以C组为著(P<0.05),A、B两组患者在术后对应时段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且术后24 h内需追加芬太尼镇痛的患者明显少于C组(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毕应用帕瑞昔布钠40 mg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胆囊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术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进行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n=25)芬太尼1.2 mg+生理盐水共100 mL;研究组(n=25)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0.6 mg+生理盐水共100 mL。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VAS评分、24 h用药量、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S评分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胆囊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外科手术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腹部外科手术的镇痛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部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前、术毕时分别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l/kg缓慢静脉注射,术毕镇痛泵内应用芬太尼0.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对照组术毕镇痛泵内应用芬太尼1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分别记录术后4、8、12、24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及芬太尼的用量。结果术后4、8、12小时实验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无显著性差异,芬太尼用量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自控静脉镇痛(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对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胸外科手术后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 选择全麻下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术后病人行自控皮下镇痛(PCSA)和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两组:皮下镇痛组(S组)和静脉镇痛(I组),每组30例。镇痛药物为芬太尼20μg/ml+利多卡因10mg/ml的混合液。术后48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等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I组局部反应和镇痛泵报警次数的百分率显著高于S组(P <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病人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胸外科手术后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皮下镇痛实际应用时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与术后镇痛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25例。P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经T3T4间隙行双侧胸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术后镇痛经两侧硬膜外导管分别持续泵入0.375%罗哌卡因5 ml/h。G组患者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记录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 h疼痛VAS评分及镇静程度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及48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浓度。结果 P组患者镇痛后各时间点时安静痛、咳嗽痛VAS评分及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G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皮质醇及ATⅡ水平术毕均升高(P<0.05),P组患者术后24T4间隙行双侧胸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术后镇痛经两侧硬膜外导管分别持续泵入0.375%罗哌卡因5 ml/h。G组患者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记录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 h疼痛VAS评分及镇静程度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及48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浓度。结果 P组患者镇痛后各时间点时安静痛、咳嗽痛VAS评分及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G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皮质醇及ATⅡ水平术毕均升高(P<0.05),P组患者术后2448 h降至正常水平。与G组比较,术毕、术后24及48 h胰岛素、皮质醇及ATⅡ水平均低于G组(P<0.05)。结论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与术后镇痛可一定程度上抑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激激素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术后芬太尼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泵接于硬膜外导管;B组(31例)采用全身麻醉,自控镇痛泵接于周围静脉.镇痛泵药物配方:芬太尼0.3 mg,丁丙诺啡0.6 mg,胃复安2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2组负荷量均为5 mL,持续速度2 mL/h,自控镇痛泵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比较2组VAS评分、48 h用药总容量、自控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实进数.结果:2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和BCS舒适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8 h用药总容量、自控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实进数低于B组(P< 0.05).结论: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均可较好控制上腹部手术后疼痛,经硬膜外用药量较经静脉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96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mg(对照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8mg(观察组)。每组98例,术毕接PCA泵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观察记录生命体征(BP、HR、SaO2、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VAS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用芬太尼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镇痛效果确切,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5例,A组于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B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C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术毕3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氟比洛芬酯150mg+芬太尼0.6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比较3组术后2,8,24h时VAS评分,记录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术后2,8,24h时VAS评分及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C组(P<0.05),A组手术结束后2,8h时VAS评分及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或手术结束前30min应用氟比洛芬酯均可增强食管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但手术前应用较手术结束前应用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或ASAⅡ级行全子宫切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B和C三组。术毕PCIA为A组:芬太尼1.0mg,格拉司琼6mg;B组为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格拉司琼60mg;C组患者在麻醉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格拉司琼6mg。镇痛泵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10mL。记录术后4,12,24,36,48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力  袁军 《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1):61-65
目的观察羟考酮多模式镇痛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羟考酮组(Oxy组,n=20)与芬太尼组(Fen组,n=20)。两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常规全凭静脉诱导和维持,手术缝皮时停止维持药物输注,同时:Oxy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羟考酮0.10 mg/kg;Fen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芬太尼1.0μg/k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呛咳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入室、缝皮(T0)、拔管(T1)、拔管后5 min(T2)血压和心率(HR);拔管后10 min、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静息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无差异(P0.05),Oxy组呛咳评分明显低于Fen组(P0.05),Ramsay评分Oxy组高于Fen组(P0.05),Oxy组于T1和T2的收缩压(SBP)低于Fen组(P0.05),Oxy组术后6 h及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Fen组(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的多模式镇痛,能提高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手术患者的苏醒质量,有效缓解患者术后12 h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7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皮下泵注芬太尼自控镇痛 (PCSA)组和静脉泵注芬太尼自控镇痛 (PCIA)组 ,每组 3 9例 ,两组芬太尼的负荷剂量均为 3 μg/kg。PCA药物配方为 :芬太尼 40 0mg +曲马多 40 0mg +氟哌利多 15mg( 7.5mg/d ,两天共 15mg) +0 .9%氯化钠至 90ml。持续给药注速为 1.5ml/h ,PCA剂量为 0 .5ml,锁定时间为 6分钟。分别于术后 3、6、12、2 4h对病人进行观察 ,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静评分、病人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术后 2 4h内VAS评分、镇静评分、病人满意度及不良反应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CSA组与PCIA组的效果相近 ,但前者可以避免引起静脉炎、血液返流及肢体活动受限等缺点 ,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鼻内窥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60例,手术结束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毕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1 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物为酒石酸布托啡诺8 mg+氟派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对照组: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为负荷剂量后接自控镇痛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1.2 mg+氟派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均采用持续输注2.0 mL/h,单项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