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高血压不同阶段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布变化。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6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遗传性盐敏感型高血压大鼠(DahlS)和遗传性盐抵抗型高血压大鼠(DahlR),在5周龄投与8%食盐饲料,分别在10,11,12周时取材,制作心肌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计算单位面积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免疫细胞在DahlS和DahlR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DahlS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均较同时期DahlR组增多(P&;lt;0.01)。DahlS组自10周起至12周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P&;lt;0.01)。DahlR组在高血压不同时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无显著性变化(P&;gt;0.05)。心肌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强度,DahlS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均由(+)到(++),且均可见组织内毛细血管增多。DahlR组无变化。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间的血管上均有表达,并随高血压的病程延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常祺  黄昌林  黄涛 《中国临床康复》2011,(10):1741-1744
背景:了解在体外或体内环境下,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达到既加强成骨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双重作用。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后,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成骨潜能的变化。方法: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单独或联合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细胞。细胞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结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与结论:联合先后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4个检测项目上优于同时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单独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表明合理的联合使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不仅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快速增殖及向成骨细胞转化,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介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背景:了解在体外或体内环境下,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达到既加强成骨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双重作用。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后,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成骨潜能的变化。方法: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单独或联合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细胞。细胞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结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与结论:联合先后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4个检测项目上优于同时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单独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表明合理的联合使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不仅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快速增殖及向成骨细胞转化,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介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高血压不同阶段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布变化。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6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遗传性盐敏感型高血压大鼠(DahlS)和遗传性盐抵抗型高血压大鼠(DahlR),在5周龄投与8%食盐饲料,分别在10,11,12周时取材,制作心肌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计算单位面积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免疫细胞在DahlS和DahlR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DahlS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均较同时期DahlR组增多(P<0.01)。DahlS组自10周起至12周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P<0.01)。DahlR组在高血压不同时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无显著性变化(P>0.05)。心肌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强度,DahlS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均由(+)到(),且均可见组织内毛细血管增多。DahlR组无变化。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  相似文献   

5.
背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制剂临床上已经用于眼表创伤的修复,但是对于使用何种浓度的生长因子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愈合以及两种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比较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初步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克隆的影响。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生长因子作用人角膜上皮细胞3,5,7 d后检测人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观察细胞克隆形态及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 结果与结论:不同质量浓度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分别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干预5d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10μg/L质量浓度时MTT值最大;质量浓度10μg/L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人角膜上皮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质量浓度1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P=0.02)。结果证实,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均能促进人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并增加其克隆形成能力。质量浓度10μg/L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干预5 d促进人角膜上皮细胞克隆形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脂肪干细胞被证实对软组织创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关于其机制的研究中,更多的学者倾向于脂肪干细胞的旁分泌机制,即脂肪干细胞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对创伤部位细胞的修复功能具有促进作用。但脂肪干细胞分泌的因子种类,每种因子的含量,以及对软组织创伤修复,尤其是口腔黏膜的作用,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分别于1,2,3,4,5d时,采用CCK-8法检测0,1,10,20,50,10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在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上述各因子的中和抗体后,对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值均大于300。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且随着因子浓度的变化而呈现峰值性改变,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促进作用在50μg/L时达到峰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促进作用在1μg/L时达到峰值(P≤0.05),两者的中和抗体均能抑制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促进作用;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提示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可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中所含有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因此应注意选择适宜的细胞因子浓度,从而有效地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及不同细胞因子对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1在郑州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漕、纯化后,分3组对其进行诱导分化:①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②表皮生长因子组。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组。诱导后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培养及诱导前后的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增殖培养3d即可见细胞分裂像和克隆单位.细胞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生长能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和联合诱导组微管相关蛋白-2mRNA的表达高于表皮生长因子组,而表皮生长因子组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有较多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培养,并可向神经干细胞方向诱导。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干细胞向胶质细胞方向分化.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8.
生长因子bFGF与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因子bFGF与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528300)冯景唐,何健民,牛寒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它被认为是血管生成刺激物;成纤维细胞增殖趋化因子;成肌细胞、角膜细胞、神...  相似文献   

9.
贝复济,即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生长因子(融合蛋白)是一种生物活性极强的促分裂原,人体含量极少.它对多种组织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角膜细胞、神经细胞、胶质细胞、骨细胞等具有促进分化和均衡生长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加速创面愈合,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创面微循环,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背景:作者以往研究初步证明在单纯使用胰蛋白酶制作的大鼠肺气肿模型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归巢"到病损肺组织,并参与肺血管形成促进肺组织修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样具有强大的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模型大鼠肺毛细血管再生和肺气肿病理修复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采用烟熏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肺气肿模型.成功造模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气管内注入400 U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气管内注入2 μ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次,周,共3次;单纯细胞移植组于尾静脉注入4×10~9L~(_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移植组气管内注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同时,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4周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形态学指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D3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PaO_2值明显升高(P<0.05),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大体及光镜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肺表面光滑平整,呈淡粉红色,弹性好,切面可见肺泡大小均匀一致;模型对照组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理改变;余4组均较模型对照组病变程度有所好转.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单纯细胞移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移植组平均肺泡数、CD34~+相对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平均肺泡面积、平均内衬间隔则明显减少(P<0.05),此4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烟熏加气管内滴入弹性蛋白酶构建的大鼠肺气肿模型的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增加肺的毛细血管数、扩张肺血管,增加肺血流量,改善通气,血流,肺组织通过自身的代偿缩小了肺泡面积,减小肺容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及不同细胞因子对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1在郑州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分3组对其进行诱导分化:①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②表皮生长因子组。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组。诱导后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培养及诱导前后的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增殖培养3d即可见细胞分裂像和克隆单位,细胞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生长能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和联合诱导组微管相关蛋白-2mRNA的表达高于表皮生长因子组,而表皮生长因子组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有较多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培养,并可向神经干细胞方向诱导。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干细胞向胶质细胞方向分化,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依赖特定的生长和分化因子能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等不同组织。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有明显的骨诱导作用,能诱导未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可逆地形成骨与软骨,并最终导致新骨生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亦参与调控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的软骨与骨的分化。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便寻求合适的骨形成诱导方法以代替常规的成骨培养体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肿瘤研究所。材料: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肿瘤研究所暨全军骨科中心完成。①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3种不同的生长因子(100μg/L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10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100μg/L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加10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成骨培养体系处理。②其增殖和分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检测和钙结节Von Kossa染色观察。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检测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不同生长因子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①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能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特别是其分化。②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能刺激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值率提高近100%;虽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但其能促进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结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效的分化因子,两者在体外都能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能协同作用加速骨诱导及骨形成,可以用作分化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韧带组织的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转基因方法将外源性基因转入细胞内能促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泌。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表型变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方法:取P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3组,正常培养组为对照组,其他2组分别转染重组腺病毒(Ad.bFGF-eGFP)及空病毒(Ad.eGFP)。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曲线,ELISA法分析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转染后细胞呈现均一的成纤维细胞表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腺病毒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空病毒组及对照组;ELISA结果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腺病毒组在7 d内上清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质量浓度较空病毒组及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腺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其向成纤维细胞分化,增加增殖活力,促进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愈合伤口产生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基质酶的基质成分.然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或伤口基质重塑过程失调,会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增殖.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皮肤创面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从5例进行瘢痕修复手术患者身上同时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分离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种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采用JC-1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水平改变.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两种细胞的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减慢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和合成(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表达和合成均无影响.然而可上调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P<0.05).此外,10,10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呈去极化趋势,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ATP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皮肤创面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形成中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背景:实验研究表明,生长因子能促进心肌血管再生,采用纤维蛋白胶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血管再生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胶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局部相关血管生长因子表达与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探讨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再生的治疗作用。 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和上海新兴血液制品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1-06/2003-03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动物实验室和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雌雄不拘。随机将犬分为2组: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每组6只。 方法:①将12只成年健康杂种犬于麻醉开胸后暴露心脏,结扎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动物随机分为2组: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于急性心肌梗死30min后行透壁心肌打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则于急性心肌梗死30min后行非透壁心肌打孔,并随后向孔道内注射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胶。②术后第8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PIAS-2000型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程序分析缺血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变化。③均数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梗死区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定量分析。 结果: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分别有5只和6只犬进入结果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梗死区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的显色面积均高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t=-7.505,-2.690与-6.895,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的平均吸光度也高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t=15.271。P〈0.05)。 结论: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提高缺血心肌局部相关血管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等)的表达水平,增强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作用广泛的修复始动因子,能有效地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功能。借助慢病毒载体进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观察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基质合成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11在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ViraPower慢病毒载体系统;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只。②实验过程和分组:分离培养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待培养的第1代细胞生长至60%融合时,将细胞与克隆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悬液共培养,定义为实验组细胞;同时设立对照组细胞,与不携带任何基因的慢病毒悬液共培养;空白组细胞,未接受外加处理。③转染后48h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方法检测3组半月板细胞培养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激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3H-脯氨酸摄入法检测胶原合成;转染后第2,4,6,8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①与重组慢病毒共培养48h后,在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而对照组和空白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未能检测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共培养6d后实验组细胞吸光度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②实验组细胞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分裂前期及分裂期的时间较对照组和空白组缩短(P<0.05)。③实验组细胞胶原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利用慢病毒转基因技术能有效地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入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继而促进半月板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有可能为治疗半月板损伤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接的成骨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分析基因转染效果实验,于2007-11-27/2008-12-0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细胞诱导.5周龄Wistar大鼠用于移植实验.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徐霖博士惠赠.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将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与磷酸钙胶原材料复合培养,植于Wistar大鼠后腿肌袋内,正常饲养2,4周后取出植入的复合材料,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参数的比较以及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前后新生血管数目的比较.结果:利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转染细胞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从形态、增殖特性和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等方面分析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重组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目的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转染的细胞有大量目的基因mRNA转录和目的蛋白表达.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长均加快,细胞周期中增殖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转染与未转染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比较,碱性磷酸酶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分泌量小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P<0.01).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与未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组均有Ⅰ型胶原mRNA表达,但是,转染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均无Ⅰ型胶原基因mRNA转录.转染有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复合材料部分被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内有新生血管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增殖较快,但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理想.外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稳定表达,对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子细胞转染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背景:既往研究证实补肾益精中药能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目的:观察右归丸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将传3代的骨髓基质细胞用右归丸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设单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正常组为对照。结果与结论:诱导7d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右归丸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部分细胞呈双极或多极神经元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单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相比,右归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巢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果说明,右归丸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毛细血管,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并形成创面处的新生肉芽组织.  相似文献   

20.
背景:微血管的生成是脂肪细胞成活的关键。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对血管生长有促进作用。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将自体大网膜脂肪颗粒移植于背部,然后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5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5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于移植15,30d处死大鼠取出移植物。结果与结论:10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实验组移植物的残余质量和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促进移植的脂肪颗粒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