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神经内外科整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组织化医疗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脑系科,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医疗网络体系。入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8例,其中,将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脑系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66例作为治疗组(组织化医疗模式治疗组)。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分散在我院内科、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62例作为对照组(以往常规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定(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7.47±5.24,ADL59.74±15.56,GCS13.72±1.06;治疗后对照组NIHSS16.18±9.89,ADL34.00±10.54,GCS10.84±1.5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治愈率提高41.1%,平均住院日缩短10.34d,病死率降低了20.9%,并发症降低了20.1%,致残率降低了20.2%。结论:采用组织化医疗模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比以往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化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组织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护理并发症、死亡率、服务满意度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ADL评分、GCS评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护理并发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化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在三级医院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出院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按延伸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3个月内再住院率,出院后3个月内吸入性肺炎发、压疮和跌倒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20.36 ±4.33)d比(16.29 ±2.18)d]、3个月内再住院率降低(16.67%比3.33%)、出院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升高[(30.08±9.32)分比(48.27±10.39)分]、出院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吸入性肺炎、压疮、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3.33%,13.33%,16.67%比0.00%,3.3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模式能够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质量,实现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的专业性、持续性和延伸性,保证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出院后能够得到专业支持和帮助,是一种先进有效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消化道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外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外伤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消化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及治疗前后运动状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行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强化消化道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路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抢救患者42例为对照组,44例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抢救为急诊抢救阶段试验组,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后,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合理支付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路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外伤抢救患者42例为对照组,44例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抢救为急诊抢救阶段试验组,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后,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合理支付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路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抢救患者42例为对照组,44例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抢救为急诊抢救阶段试验组,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后,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合理支付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道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外科ICU收治的12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消化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消化道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加强消化道护理干预将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观察临床路径在颅脑外伤病人康复中的效果,为提高颅脑外伤病人的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01—2013-12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一科的86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2例)和实验组(临床路径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模式进行治疗;实验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实施临床路径模式治疗,对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住院天数(68±1.36)d和治疗费用(1.25±0.58)万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住院天数(90±1.38)d和住院费用(1.80±0.56)万元(P0.05),病人满意度试验组(9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1%)(P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实现了诊疗标准化,不但能够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远隔部位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组),72例无需手术(非再次手术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因素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千伤、脑积水、着力部位、着力部位与血肿位置、远隔部位骨折、去骨瓣减压术、手术体位、术中出血量、术中急性脑膨出均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脑干伤、脑积水、枕部着力、着力部位与血肿对侧或双侧、远隔部位骨折、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脑干伤、脑积水、枕部着力、着力部位与血肿对侧或双侧、远隔部位骨折、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应加强监测,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氧气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2009年1-8月按便利抽样法抽取某院胸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4个临床科室140个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进行细菌污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胸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科的氧气湿化瓶标本消毒前的平均菌落数分别为(21±5)、(19±3)、(12±4)、(29±6)cfu/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75.8%、79.6%、65.2%和97.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气湿化瓶检测出的主要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00%、肺炎克雷伯菌占19.33%、铜绿假单胞菌占16.67%、鲍氏不动杆菌占9.0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6.00%、其他杂菌占26.67%。各种菌株检出率最高的为呼吸内科,最低的为神经内科。结论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相当严重,护理人员要加强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注意改善病房环境,提高输氧装置的清洁消毒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评估记录单在经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0例入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统一的术前评估记录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生理等情况的评估,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268.88±38.38) ml,手术时间为(142.1±10.10)min,住院时间为(12.88±0.56)d,血压升高2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7.50±54.05)ml,(178.40±11.83)min,(25.63±1.02)d,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6,2.288,10.960;χ2=4.114,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HAMA为(10.42±2.64)分,HAMD为(9.44±2.65)分,明显低于术前(13.53±4.63),(12.32±2.44)分及对照组患者术后的(13.12±3.34),(11.82±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43,3.856,3.544,2.64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64±1.65)分,满意2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55±1.63)分,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3,Z=4.073;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行术前评估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情绪影响,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并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以为术前、术中护理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潮气量和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4例)采用小潮气量(6ml/kg)机械通气治疗,B组(n=44例)采用常规潮气量(10ml/kg)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H、PaO2、PaCO2)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治疗0.5h、24h的气道压力指标气道峰压(Ppk)、平台压(Pplat)、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变化情况以及气压伤发生率、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B组pH(7.44±0.05)、PaO2(10.12±1.34)明显高于A组(7.37±0.07),(8.51±1.23)(P〈0.05),PaCO2(4.81±1.03)明显低于A组(6.77±1.14)(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0.5h气道Ppk、Pplat、PEEPi水平[(4.50±0.72)、(3.60±0.76)、(1.07±0.20)]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0.5h[(3.67±0.65)、(3.04±0.57)、(0.80±0.15)](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24h时气道Ppk、Pplat、PEEPi水平[(4.27±0.54)、(3.58±0.67)、(0.95±0.11)]均明显高于A组24h患者[(3.62±0.76)、(2.92±0.72)、(0.72±0.22)](P〈0.05)。A组气压伤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18.2%)(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7.5±3.4),(12.7±4.2)较B组(12.2±5.1),(17.3±6.5)明显缩短(P〈0.05),而存活率(84.1%vs77.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避免肺组织损伤,是一种有效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专科护士院内会诊指导压疮湿性换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病专科护士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院内会诊,指导院内会诊科室的护士进行压疮换药及落实防压疮措施、观察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5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压疮干性换药方法;将2006年5月-2007年4月收治的3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则由老年专科护士会诊后制定方案,并指导护士实施压疮湿性换药法,比较两组的疗效、治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压疮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已治愈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8.22±5.19)d,换药为(6.19±2.52)次,对照组治愈时间(24.14±7.11)d,换药(25.46±7.50)次,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老年专科护士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会诊,将个体化的压疮评估与湿性换药的方法在临床中推广,使压疮护理的新知识得到有效应用,使压疮治愈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减少。由此可见老年病专科护士院内会诊指导压疮的护理,可明显提高压疮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陶利平  李骁  陈霖  吴春成  胡兵  王春晖 《华西医学》2014,(10):1823-1826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开腹手术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的成本-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596例接受ERCP治疗(ERCP组)及173例接受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取石组)的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对同一时期29例接受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治疗(ERCP+LC组),38例接受单纯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及129例接受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手术取石+切除组)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指标同上。结果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中,ERCP组与手术取石组的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总费用[(1.31±0.63)万元、(2.06±0.75)万元]、住院时间[(8.91±4.95)、(12.14±5.15)d]及术前准备时间[(3.77±3.09)、(5.13±3.9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3组间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与手术取石+切除组住院总费用[(1.89±0.46)万元、(2.32±0.89)万元]、住院时间[(9.00±3.74)、(12.47±4.50)d]及术前准备时间[(3.24±1.83)、(5.15±2.9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与腹腔镜组比较,住院总费用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治疗,ERCP具有费用少、住院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短且与外科手术等效的优点;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ERCP+LC术相比传统外科开腹手术,也具有同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重型肝炎伴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的血氨水平及肝性脑病(HE)发生率,探讨HRS与HE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因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450例,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HRS,分成HRS组(病理组,105例)和非HRS组(病理对照组345例),测定两组的生化指标和血氨,并统计两组HE发生率和分级。结果 HRS组血氨水平为78.4±25.6μmol/L,高于非HRS组的48.3±18.7μmol/L(t=2.68,P<0.05)。HRS组中有47例发生HE(分级为HEI12例、HEII16例、HEIII10例、HE IV9例),发生率为44.7%,高于非HRS组的34例(HEI 13例、HEII 9例、HEIII 8例、HEIV 4例),发病率为9.8%(χ2=64.45,P<0.05)。HRS组MELD、TB、DB、BU、CREA的水平分别为34.7±4.5、431.1±211.9μmol/L、319.2±157.3μmol/L、19.2±6.6mmol/L、258.2±115.1μmol/L,高于非HRS组的26.3±6.8、249.2±205.3μmol/L、180.1±140.3μmol/L、4.0±1.2mmol/L、75.4±18.1μmol/L(t值分别为2.45、3.75、3.65、11.47、7.86、1.51,P<0.05);GGT、ALP、K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HRS加重血氨水平升高,促进HE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补铁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46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贫血患者分为静脉和口服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其Hb、RBC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静脉组治疗前后的Hb为(70.05±16.19)g/L及(86.19±13.04)g/L,RBC为(2.51±0.56)×1012/L及(3.08±0.65)×1012/L,Hct为0.218±0.051及0.274±0.046,SF为(215.43±98.31)μg/L及(510.99±136.96)μg/L,TSAT为(21.03±5.83)%及(33.51±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Hb、Hct、SF、TSAT增高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5)。口服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补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铁剂。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辅助爪形钢板固定治疗伴有肺挫伤的连枷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长春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32-1134
目的探讨伴有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外科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26例伴有肺挫伤的连枷胸患者资料,其中15例保守治疗,11例胸腔镜辅助爪形钢板手术内固定,比较两组需呼吸机通气支持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伤后第3天疼痛指数、病死率等指标。结果需呼吸机支持率手术组(27.3%)与保守组(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手术组(4.45±0.37)d,保守组(14.33±0.50)d,手术组明显短于保守组(P〈0.01);ICU住院时间手术组(6.09±0.37)d,保守组(20.20±0.98)d,手术组明显短于保守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手术组18.2%,保守组73.3%,手术组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病死率手术组9.1%,保守组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数手术组(4±1.9),保守组(7±1.5),手术组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率,减轻疼痛程度,从而缩短病程。但是对病死率影响不大,对需要机械通气率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唑来磷酸联合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去势治疗后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伴不同程度骨痛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唑来磷酸组(A组,n=18):唑来磷酸4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以上,每28d1次,2~3次;唑来磷酸联合89Sr组(B组,n=21):唑来磷酸4mg(方法同上),89Sr148~222MBq/kg体重。分别观察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前后A组疼痛评分分别为6.05±3.55和3.61±1.97,tPSA分别为(66.32±24.21)和(24.53±9.94)μg/L(P〈0.001);B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93±3.71和1.66±0.91,tPSA分别为(67.41±23.85)和(20.56±8.64)μg/L(P〈0.001)。两组骨转移灶消失或减少率分别为55.56%和71.43%。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B组止痛和减少骨转移灶效果优于A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89Sr对去势治疗后的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的止痛效果明显,可显著减少骨转移灶,较单独应用唑来磷酸效果好,是一种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8例,分别采用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0.0±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80.0±15.0 ml、平均住院时间20.0±1.0 d、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1.9±1.5周。疗效判定优13例、良23例、差2例,优良率为94.7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PFNA与DHS进行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应用PFNA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均方面优于DHS且临床疗效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