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胸壁深度烧伤创面的不同修复方法,以探索最佳手术方案.方法 根据烧伤创面具体情况及深度达皮肤、皮下组织层、部分胸肌、肋骨、肋间肌等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结果 本组46例患者45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结论 根据创面具体情况选择游离皮片移植、邻近皮瓣、肌瓣、肌皮瓣、大网膜转移等术式进行修复,能较快消灭创面,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
李方奇 《淮海医药》2006,24(6):454-455
目的 探讨应用足背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技术.方法 根据足部创面的大小和位置,设计足背皮瓣,转移至受区.结果 8例皮瓣中,完全成活7例,1例部分坏死,经植皮后创面愈合,成活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足背皮瓣是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该皮瓣转移范围大,供受区相近,供瓣区隐匿且不影响负重及行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0年2月—2015年4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13例,创面均合并跟腱或骨外露,供区原位缝合,蒂部反折处及筋膜瓣表面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3例筋膜瓣成活无虞,供区切口及受区移植皮片均愈合良好。随访6~15个月,患者跟踝部外形无明显臃肿,可正常穿鞋行走,小腿供瓣区仅遗留一条线状瘢痕。结论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具有不损伤主干动脉,组织瓣成活可靠,供区美观,受区外形佳,对穿鞋影响小等优点,是修复跟踝创面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深度烧伤创面的皮瓣修复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深度烧伤创面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对52例深度烧伤创面根据烧伤创面的深度、部位、创面条件及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结果52例深度烧伤创面采用各种皮瓣修复后,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51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深度烧伤特别是难治性或晚期骨外露合并感染创面均考虑皮瓣移植,重视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深度烧伤创面采用皮瓣修复能达到创面和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周大为  李元耿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48-1648
目的:探讨根据足部软组织缺损各区域划分采取不同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应用含胫后动脉踝上皮支和腓动脉外踝上皮支修复Ⅰ区创面;(2)2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Ⅱ区创面;(3)2例应用含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皮瓣逆行修复Ⅲ区创面:(4)2例3处应用含跖背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Ⅴ区创面。结果:11例创面修复均获成功,外观及耐磨性均较好。结论:根据足部软组织缺损区域的划分来采取不同皮瓣修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并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第1跖背动脉逆行跖背皮瓣或足背皮瓣转移修复足远端创面是成熟的技术,报道较多。但是使用第1跖背动脉-第2趾背动脉顺行第2趾内侧岛状皮瓣转移则较为少见。本文报道灵活使用第1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足背胫前肌肌腱止点区创面1例。男,50岁。车祸导致小腿、足部严重创伤,曾多次手术,现足背胫前肌肌腱止点区裸露,大小为4 cm×3 cm,肌腱部分坏死,周围为足背游离植皮瘢痕区,足跟内、后、外侧皮肤软组织脱套伤愈合后为软组织瘢痕区,小腿前、内侧为股外侧游离皮瓣移植区,已存活,胫前动脉远端已结扎。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政权  李治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53-1454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皮瓣外观、功能较好,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轻。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对供区破坏小,受损区重建满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式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腓肠肌肌瓣在膝关节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应用VSD联合腓肠肌肌瓣治疗的13例膝关节深度烧伤,观察创口愈合、肌瓣成活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13例患者肌瓣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随访812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耐磨、有弹性;膝关节主动屈曲(95.3±5.8)°,被动屈曲(113.2±7.6)°,可正常站立行走,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腓肠肌肌瓣移位修复膝关节深度烧伤创面能加快创口愈合,提高皮瓣成活率,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满意,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多种复合方式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以来我科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多种复合方式移植修复63例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63例中,深Ⅱ度烧伤瘢痕37例,Ⅲ度烧伤功能部位创面26例,均为一次手术完成;其中49例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大张刃厚皮移植,7例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小皮片移植,7例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网状皮片移植。结果63例中术后复合皮全部成活,愈后植皮区及供皮区瘢痕增生不明显,功能恢复较好,色素沉着较轻,外观满意。结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多种方式复合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是一种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烧伤创面覆盖材料,修复关节功能部位的创面,改善烧伤创面植皮片愈合皮肤的外形和功能,减轻供皮区的瘢痕。方法应用自制的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于3例烧伤创面上。结果未发现排异反应,愈合皮肤柔软,有弹性,耐磨,非常平整,无挛缩及癜痕。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构良好。3例病人2例成功。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负重区深度冻伤组织坏死的显微清创与组织修复方法。方法199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以足负重区为中心深度冻伤组织坏死8例16足,利用显微镜的引导对冻伤区域准确的识别与清创,去除坏死组织,保护具有活性的组织结构,应用血运充足的小腿外侧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小腿内侧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与足创面一期愈合9足,二期愈合2足;前足残端直接短缩缝合5足,一期愈合4足,二期愈合1足。随访4—12个月,患者行走自如,足跟和前足皮瓣覆盖区组织营养状况良好,均恢复行走和正常生活。结论通过显微镜下精确的组织清创,使感染和坏死组织清除更确切、彻底,最大程度保留和保护正常组织,且以血运丰富、组织容量好、动脉供血的轴型组织瓣进行修复,可加速组织愈合,提高组织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吴明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22-3223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I豳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7例.分别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0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5例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37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2周~24个月.3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轴线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偏离3 cm,导致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 cm,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为旋转点过低(离外踝尖4 cm),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 cm,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完全坏死.典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半年,能正常行走,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可靠,不损失肢体主要动脉,供区破坏少等优点,是修复踝足创面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逆行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6例,切取面积最大12cm×7cm,最小5cm×3cm。结果皮瓣远端坏死1例,经植皮后痊愈,其余35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皮瓣血运、弹性及质地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质地良好、有感觉,手术切取操作简便,不损伤主干血管,是修复儿童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用带蒂筋膜皮瓣、肌皮瓣修复踝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41例年龄在4~58岁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9种带蒂筋膜皮瓣、肌皮瓣转移修复治疗.结果 36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皮肤浅层坏死,3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得到3~36个月随访,皮瓣良好.结论 择机选用合理的带蒂皮瓣、肌皮瓣转移修复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较理想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15.
傅常清  白丽梅 《河北医药》1999,21(5):337-339
目的探索创伤引起的足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及足部软组织溃疡长期不愈的修复方法,方法: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损;足背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附骨骨髓炎所致的皮肤溃疡,足跟外侧皮瓣转位修复足跟皮肤溃疡,结果:本组11例,用上述三种方法覆盖全部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结论:下肢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安全,足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0例,缺损面积2.0cm×3.5cm~8.0cm×16.5cm,皮瓣切取面积2.5cm×4.0cm~8.5cm×18.0cm。结果30例术后均得到随访,26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边缘坏死3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发生创面感染6例。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对供区损伤小、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4例。结果 14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期从手术后6个月~3年不等。12例皮瓣成活,2例皮瓣完全坏死;12例成活的皮瓣中,3例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1例患者1年后溃疡复发。典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半年,能正常行走,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踝部及足跟部溃疡面修复的可靠皮瓣。它无需损害重要的外围脉管,且对外周脉搏弱的患者是有用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采用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28例,皮瓣面积为12cm×7cm-5cm×3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血运可靠,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肖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9,(10):1463-1464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1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方法。其中有6例皮肤远端达到跖趾关节,皮瓣面积6cm×7cm~15cm×17cm。结果:18例皮瓣中,12例皮瓣远端在跖趾关节近端者完全成活,6例皮瓣远端达到或超过跖趾关节者有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例皮瓣远端小隐静脉与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吻合者完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30例。结果:30例组织瓣移植全部成活。10例经3个月以上随访,外观臃肿逐步改善,功能恢复满意,骨髓炎无1例复发。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良好且实用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