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年的5月,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G.Carr)的题为《ITDoesn'tMatter》的文章在美国《HarvardBusinessReview》刊出,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质疑IT价值、触及整个IT业命运的世纪论战由此开火。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体、IT业界巨头尤其是CIO、商业界重量级人物和专家学者们都积极参战发表看法。去年的5月,卡尔出了一本书《DoesITMatter?———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CorrosionofCompetitiveAdvantage》,似乎想让论战深入下去。卡尔宣称“:企业应该减少对信息科技的支出,要当新技术的追随者而非先行者,要注重信息科技的‘防弊’而非‘兴利’。”通用电气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弗瑞·伊梅尔特说,‘IT无用论’的文章是非常愚蠢的。在市场生长缓慢并且风险不断增高的现实环境下,科技创新对企业来说是势在必行的选择。”在美国,迅速增长的IT投资,似乎没有得到明显的回报,人们开始质疑IT价值。2001年10月17日,麦肯锡公布研究报告《IT与生产力》,宣称:占经济总量69%的53个行业部门为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3%。尽管IT投资浪潮中62%的资金增长是投入在这53个部门,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遭受了生产力下降的厄运。”《纽约时报》刊登出IBM战略主管WladawskyBerger的观点:IT业已经进入“后技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卡尔挑起了论战。今年,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趋于平淡。沉寂过后是回归理性的最为清醒的时刻。在卡尔《ITDoesn'tMatter》刊发两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前年的5月,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G.Carr)的题为《ITDoesn'tMatter》的文章在美国《HarvardBusinessReview》刊出,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质疑IT价值、触及整个IT业命运的世纪论战由此开火。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体、IT业界巨头尤其是CIO、商业界重量级人物和专家学者们都积极参战发表看法。去年的5月,卡尔出了一本书《DoesITMatter?——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CorrosionofCompetitiveAdvantage》,似乎想让论战深入下去。卡尔宣称“:企业应该减少对信息科技的支出,要当新技术的追随者而非先行者,要注重信息科技的‘防弊’而非‘兴利’。”通用电气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弗瑞·伊梅尔特说,‘IT无用论’的文章是非常愚蠢的。在市场生长缓慢并且风险不断增高的现实环境下,科技创新对企业来说是势在必行的选择。”在美国,迅速增长的IT投资,似乎没有得到明显的回报,人们开始质疑IT价值。2001年10月17日,麦肯锡公布研究报告《IT与生产力》,宣称:占经济总量69%的53个行业部门为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3%。尽管IT投资浪潮中62%的资金增长是投入在这53个部门,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遭受了生产力下降的厄运。”《纽约时报》刊登出IBM战略主管WladawskyBerger的观点:IT业已经进入“后技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卡尔挑起  相似文献   

3.
前年的5月,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G.Carr)的题为《ITDoesn'tMatter》的文章在美国《HarvardBusinessReview》刊出,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质疑IT价值、触及整个IT业命运的世纪论战由此开火。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体、IT业界巨头尤其是CIO、商业界重量级人物和专家学者们都积极参战发表看法。去年的5月,卡尔出了一本书《DoesITMatter?———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CorrosionofCompetitiveAdvantage》,似乎想让论战深入下去。卡尔宣称“:企业应该减少对信息科技的支出,要当新技术的追随者而非先行者,要注重信息科技的‘防弊’而非‘兴利’。”通用电气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弗瑞·伊梅尔特说,‘IT无用论’的文章是非常愚蠢的。在市场生长缓慢并且风险不断增高的现实环境下,科技创新对企业来说是势在必行的选择。”在美国,迅速增长的IT投资,似乎没有得到明显的回报,人们开始质疑IT价值。2001年10月17日,麦肯锡公布研究报告《IT与生产力》,宣称:占经济总量69%的53个行业部门为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3%。尽管IT投资浪潮中62%的资金增长是投入在这53个部门,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遭受了生产力下降的厄运。”《纽约时报》刊登出IBM战略主管WladawskyBerger的观点:IT业已经进入“后技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卡尔挑起了论战。今年,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趋于平淡。沉寂过后是回归理性的最为清醒的时刻。在卡尔《ITDoesn'tMatter》刊发两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前年的5月,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G.Carr)的题为《ITDoesn'tMatter》的文章在美国《HarvardBusinessReview》刊出,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质疑IT价值、触及整个IT业命运的世纪论战由此开火。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体、IT业界巨头尤其是CIO、商业界重量级人物和专家学者们都积极参战发表看法。去年的5月,卡尔出了一本书《DoesITMatter?——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CorrosionofCompetitiveAdvantage》,似乎想让论战深入下去。卡尔宣称“:企业应该减少对信息科技的支出,要当新技术的追随者而非先行者,要注重信息科技的‘防弊’而非‘兴利’。”通用电气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弗瑞·伊梅尔特说,‘IT无用论’的文章是非常愚蠢的。在市场生长缓慢并且风险不断增高的现实环境下,科技创新对企业来说是势在必行的选择。”在美国,迅速增长的IT投资,似乎没有得到明显的回报,人们开始质疑IT价值。2001年10月17日,麦肯锡公布研究报告《IT与生产力》,宣称:占经济总量69%的53个行业部门为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3%。尽管IT投资浪潮中62%的资金增长是投入在这53个部门,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遭受了生产力下降的厄运。”《纽约时报》刊登出IBM战略主管WladawskyBerger的观点:IT业已经进入“后技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卡尔挑起了论战。今年,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趋于平淡。沉寂过后是回归理性的最为清醒的时刻。在卡尔《ITDoesn'tMatter》刊发两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前年的5月,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G.Carr)的题为《ITDoesn'tMatter》的文章在美国《HarvardBusinessReview》刊出,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质疑IT价值、触及整个IT业命运的世纪论战由此开火。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体、IT业界巨头尤其是CIO、商业界重量级人物和专家学者们都积极参战发表看法。去年的5月,卡尔出了一本书《DoesITMatter?——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CorrosionofCompetitiveAdvantage》,似乎想让论战深入下去。卡尔宣称“:企业应该减少对信息科技的支出,要当新技术的追随者而非先行者,要注重信息科技的‘防弊’而非‘兴利’。”通用电气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弗瑞·伊梅尔特说,‘IT无用论’的文章是非常愚蠢的。在市场生长缓慢并且风险不断增高的现实环境下,科技创新对企业来说是势在必行的选择。”在美国,迅速增长的IT投资,似乎没有得到明显的回报,人们开始质疑IT价值。2001年10月17日,麦肯锡公布研究报告《IT与生产力》,宣称:占经济总量69%的53个行业部门为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3%。尽管IT投资浪潮中62%的资金增长是投入在这53个部门,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遭受了生产力下降的厄运。”《纽约时报》刊登出IBM战略主管WladawskyBerger的观点:IT业已经进入“后技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卡尔挑起了论战。今年,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趋于平淡。沉寂过后是回归理性的最为清醒的时刻。在卡尔《ITDoesn'tMatter》刊发两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3年5月,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刊载了卡尔题为《IT不再重要》(IT doesn’t matter)的文章,认为信息技术已经变得如此普及,对公司来说它不可或缺,但它已不能提供战略性竞争优势。卡尔的论断引爆了一场触及整个IT业未来命运的大论战,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IT业界巨头、商业精英以及专家学者都席卷进来,信息技术的战略价值问题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争议。一年后,卡尔在此文的基础上写成《IT是否无关紧要?信息技术及其对竞争优势的侵蚀》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CIO们请注意:当IT企业的sales正在向你们灌输“IT是重要的”这一思想的时候,他们的后院却传来了最新的激烈争吵,分歧正是“IT是否重要”——这个IT业赖以安身立命的原则性问题。据说,这是“自1990年争论新经济是否存在后,另一场重大论战”。这场论战始于2003年5月号《哈佛商业评论》杂志的一篇题为《IT不再重要》的长文,随后《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财富》等主流媒体也很快加入了讨论,而《哈佛商业评论》更是收到了包括企业CIO在内的众多来信,来信中持正反意见的都有。争论之激烈,迫使其总编辑不得不公开表示将该篇文章列入“争议类”——也就是目前尚无定论。微软、英特尔等企业的老总也纷纷跳出来反驳该文章的论点。 IT产业已经后院起火。但对诸位CIO来说,这场论战在热闹之外,还有一些深意,颇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去年被不少业界人士称作‘小年’的确,东南亚经济危机、水灾、政府机构改革造成的购买力滞后等都对IT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年是令人兴奋的一年,共和国五十周年大庆、澳门回归、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部将为IT业带来新的活力。那么,在迈向新进纪的前夜.在‘小年’中也保持了较好‘收成’的IT企业们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相似文献   

9.
《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今年5月刊载的尼古拉斯·G·卡尔的长文《IT是否还重要》曾经引发了对IT商业价值的大辩论。最后占上风的仍然是一个富有弹性的结论:IT本身几乎从来不曾带来战略差异性,但是IT依然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它创造了过去不存在的可能性和选择机会。IT是在走向商品化,但与IT应用伴随而来的业务流程改进、业务创新、管理技巧并未商品化。尽管具体的投资回  相似文献   

10.
丁伟 《微电脑世界》2002,(24):102-102
2002年,世界经济萧条,IT 业是萧条的明星;同样的2002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IT业是增长的明星。在这样一种独特的背景下,由《计算机世界》报社主办的以“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IT企业的选择”为主题的2002中国IT 财富年会于 11月 3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的IT业今年虽然是增长的明星,但从各位与会的中国IT 精英略显严肃的脸上,我们却仿佛能看到今年增长背后的艰辛。  相似文献   

11.
一句话介绍自己:热衷于IT工作为职业的耿直人。最喜欢的一本书:《菜根谭》最喜欢的影视作品:《虎口脱险》最神往的地方:西藏古格王朝1在IT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1997年开发九七系统,第一次实现了交换机工单的自动处理,看到平日需要7个人完成的工作,只需要两个人来处理,心里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感到了科技的魅力,感到了科技是生产力。2对IT业的愿望?IT成为企业的INFRASTRUCTURE,就象我们生活中的牙刷及牙膏一样。这里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让IT成为企业的“水、电、气”一样,所有的员工及领导都能意识到IT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可或缺,而…  相似文献   

12.
梁半秋 《计算机》2002,(21):7-7
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IT产业的常青树、不倒翁、黄锦缎IBM,最近也发出了最为沮丧的声音:说什么2002经济反弹不力,2003年,也不过10%左右的平平增长而已。似乎IT业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似乎IBM也感到举步维艰了。IBM新任总裁Sam Palmisano对31.8万人之多的IBM雇员说:也许不得不采取规模性裁员手段了。预计它将在北美地区裁员1万人,这相当于该地区雇员裁减  相似文献   

13.
圈点     
王志东: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2004年2月18日,王志东在北京宣布,他创办3年的点击科技成功获得了1300万美元的融资金额。他断言这对点击科技而言是个里程碑,而且对于IT产业来说,也是一个信号,它标志着继网站和网络游戏投资热潮之后,软件已成为国际资本投资IT领域的新热点。他宣称,虽然一直以来,网站和网络游戏这些领域是风险投资的特点所在,但是它们其实距离生产力的范畴还有一段距离,而软件———更准确地说,是王志东所宣称的那种“协同软件”———才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所以,国际资本很可能将由此掀起对软件的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14.
IT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软件世界》1999,(10):24-26
IT业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在一国经济增长中最具有成长性的产业,其原因即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而从IT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也不断地随之改变,并且为未来发展的模式确立新的标准和理念。到lggg年,网络已经有730年的发展,而计算机的发展则更加久远一些。以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发展,无疑在20世纪后半期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7巨大的技术支持,从而也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提出7要求。经济增长一般地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更多地是偏重于数量的增长。在历史上,伴…  相似文献   

15.
魏珺 《多媒体世界》2010,(22):49-49
“目前来看,力诺集团的IT投入正呈逐渐增长趋势。特别是集团提出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变,由技术创新型企业向创造型企业转变的这‘两个转变’之后,IT建设在未来更是一个重点。”在力诺集团已经工作5年的CIO宋成玉介绍道。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月,麦肯锡全球研宪院(MGI)出品报告《1995~2000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报告》(原名:US Productivity Growth 1995-2000),对美国1995~2000年期间史无前例的劳动生产率跳跃式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论及IT业与美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IT的广泛应用并不是1995年后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重要的原因……对IT的高额投资并不是创造‘神话’的主要力量”;“在绝大部分经济领域中,对IT方面的大幅投资没有起到任何帮助生产力增长的作用”的观点。 该报告一经发布,立刻引起各方关注。日前,本刊邀请了国内的几位专家、学者,就麦肯锡报告及信息化相关的诸多问题展开一场对话,在探讨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对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做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IT态度     
一段时间以来,“产品中心、技术马区动”一直是IT业发展的主线,“客户中心、应用驱动”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哪怕是在市场推广方面也没有成为基调。相比于商业,IT厂商似乎更愿意谈论产品和技术。至于很多IT的话题,更是只在圈内便完成了“提出、  相似文献   

18.
一清点评     
《软件工程师》2001,(12):62-62
<正> 麦肯锡报告结论惊人,对IT投资几无实效 麦肯锡报告显示,新经济鼎盛的1995至2000年期间,美经济成就主要来自少数商业领域,而非IT。对IT的高额投资并非创造生产力增长的神奇力量,在绝大部分经济领域里,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投资相比,信息技术投资往往在技术本身和市场开拓方面都存在较高的风险,而且规模越大、与企业管理联系越密切、集成度越高的系统,风险也就越大。如何降低其中的风险?如何解决IT投资回报(ROI)的问题?5月中旬,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淮松向记者表示,“未来IT服务的最关键点,应该从产品和价格转向价值和服务,在此前提下,与客户建立全方位的信任关系是帮助客户规避IT投资风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太极公司给自身的定位就是“做中国最优秀的IT服务提供商”,并且公司营业额连续3年保持了35%的增长。在实践中,太极感到IT服务…  相似文献   

20.
向农 《微电脑世界》2001,(24):29-30
即使是IT业急剧下滑的今天,IT依然是财富的聚积地。2001年12月1日,在《计算机世界》报社举办的“中国IT财富年会”上,50位主导中国IT市场的著名企业总裁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纵论中国IT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