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淋巴间质型胃癌5例。5例均属进展期胃癌,其中3例已有淋巴结转移,手术时平均年龄超过55岁、但术后生存时间均超过13年。本组病人的病理形态学特点为:①癌周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密集,部分区域有淋巴滤泡形成;②生长方式以膨胀型为主;②大体形态以Borrmanns Ⅱ型为多见。本型胃癌提示:癌周间质的淋巴细胞反应与胃癌病人的术后生存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
田延龙  高晓  田伟  吴宏培 《吉林医学》2013,(25):5220-5221
目的: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粘液样肿瘤(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 of soft tissue,OF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对3例OF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HE形态特点、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者,年龄45~70岁,病程2~5年。其中1例为鼻腔后鼻孔黏膜下,2例为四肢皮下。肿物直径3~6 cm,大体均有清楚界限,不完整的骨壳包绕,镜下肿瘤分叶状,瘤细胞形态一致,核圆形致椭圆形,核分裂像不易见。细胞间基质多为纤维粘液样,部分区域富于胶原及玻璃样变。肿瘤细胞表达Vim(3/3)、s-100(3/3),灶状表达desmin。结论:OFT是一种罕见肿瘤,生长缓慢,有特征性的骨壳包绕、均一的瘤细胞、显著的纤维粘液样背景等组织学特征及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6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发病年龄15~65岁。3例呈息肉样突向支气管腔,1例位于支气管旁呈结节样,2例呈浸润性生长并破坏管壁浸润大块肺组织,1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主要由鳞状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根据近年文献将其分为低度和高度恶性两个类型。  相似文献   

4.
粘液表皮样癌2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粘液表皮样癌(简称粘表癌)是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自1970—1980年,我科共收治51例,占我院涎腺肿瘤的11.5%,占涎腺恶性肿瘤的29.3%。性别:男29例,女22例,男女之比1.3:1。年龄:年龄11~66岁,平均年龄41.7岁,其中30—50岁占总数70.6%。  相似文献   

6.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本病人为辽河油田中心医院2009年间的病例。1.2方法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UM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 Vision两步法,所用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结果2.1临床资料男性,57岁,一年半前左肘皮下肿物手术切除未做病  相似文献   

7.
连军胜 《当代医学》2013,(31):79-80
目的研究分析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和鉴别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5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其中14例高分化者,1例低分化者,高分化者和低分化者比为14:1。肿瘤细胞OK、CEA、EMA、CK8均呈阳性表达。结论根据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免疫组化和组织学变化,有助于鉴别耳鼻喉肿瘤与其他肿瘤。掌握组织学分类方法对于临床正确诊断耳鼻喉肿瘤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分析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旨在探索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诊断方式。方法本文选择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分析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分析,随后统计了患者的大体检查结果、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本次实验选择的15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中,有11例男性患者和2例女性患者;高分化患者13例,低分化患者2例;患者的肿瘤细胞,如CK、CEA、EMA、CK8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本次实验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通过对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分析,主治医师能够更好的诊断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为患者的及时治疗奠定医疗基础。  相似文献   

9.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1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总结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效果。方法 :对 12 0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本组 12 0例中术后局部复发者 11例 ,区域淋巴结转移 5例 ,肺部转移者 1例 ,患者预后较好。组织病理表现分为高、中、低三种程度。结论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分三种程度 ,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 ,病变广泛者可考虑选择性舌骨上或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附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88年3月 ̄1998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39 ̄50岁,3例发生在外阴,1例在盆腔底部。肿瘤最大径4 ̄15cm。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阳性反应分别为vimentin(4/4),desmin(4/4),actin(1/4)、SMA(1/4)、CD3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Auclair量化分级系统对88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组织学分级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本次实验的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涎腺粘液表皮样癌88例。采用Au-clair量化分级系统对本组病例行组织学分级,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度恶性34例(38.6%),中度恶性(Ⅱ级)20例(22.7%),高度恶性(Ⅲ级)34例(38.6%)。Ⅲ级患者年龄长于Ⅰ级患者,[(43.7±17)vs(33.9±13.9)],P<0.05。Ⅰ级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21%)低于Ⅱ级(50%)和Ⅲ级患者(76%)(P<0.5)。Ⅲ级病例的肿瘤直径[(3.8±1.4)cm]大于Ⅰ级[(2.9±1.8)cm]和Ⅱ级病例[(3.5±2.9)cm](P<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0.05)。结论:应用Auclair量化分级系统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行组织学分级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认识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并随访观察。结果男10例,女7例,年龄3~72岁(平均43.2岁)。病变部位:下肢10例(其中大腿9例),背部2例,肘部、胸部、颈部、腹股沟和腹膜后各1例。肿瘤直径2.1~13.5cm不等,平均7.6cm。光镜下:瘤细胞小,梭形或星形,核深染有轻度异形,核分裂不常见。组织学特征为:轻至中度丰富细胞的纤维粘液样区和呈漩涡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区在同一肿瘤中交替出现。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波形蛋白阳性。7例有随访结果。结论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是一种独立存在、进展缓慢的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13.
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照权 Allen  PW 《铁道医学》1998,26(5):290-292
目的 认识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由Jaffe和Lichten-stein在1948年首先报告并命名。它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至今国内外报告不多,本文收集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涎腺粘液表皮样癌67例临床病理观察和37例角蛋白-PAS-A.B,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认为本病多见于成年女性。小涎腺中腭腺为其好发部位。常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结节性肿块。易复发,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染色对其临床病理分型及生物学特性的判断有所帮助,并支持本病起源于涎腺闰管贮备细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88年3月~1998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39~50岁;3例发生在外阴,1例在盆腔底部.肿瘤最大径4~15 cm.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阳性反应分别为vimentin (4/4)、desmin (4/4)、 actin (1/4)、SMA (1/4)、CD34(3/4), S-100蛋白为阴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全部呈强阳性表达.随访4例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特征性的间叶性肿瘤,主要累及成年女性的会阴和盆腔,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但不发生转移.肿瘤具有鲜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可能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在其生长过程中激素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乳腺粘液癌又称乳腺粘液腺癌、粘液样癌、胶样癌,其特征为巨检及组织学均可见细胞外上皮性粘液,临床上少见,但预后较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乳腺粘液癌,探讨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心原性肝硬变或称淤血性肝硬变,是由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引起的肝纤维化。本文18例均经尸检证实。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8~53岁。基本心脏病变:风心8例,肺心及慢性心包炎各3例,梅心及原发心脏肿瘤各2例。心力衰竭病程自4个月至9年,平均2年半左右。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发作形式不同。18例中16例死于心衰,2例分别因肝性昏迷和一般衰竭死亡。临床上肝脏肿大者14例,  相似文献   

20.
多重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 MPC)是指同一宿主的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中发生两个以上的原发癌①②。近年来,随着对各种癌症的诊断水平及疗效不断提高,长期生存的病例增加,因而MPC的报告亦日渐增多。在外科治疗上,对各原发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