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个阶段,考虑初始创新投入在两阶段分配、非研发投入及新产品开发费用等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构建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并测度了2013~2015创新年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结果表明:大多数区域高技术产业初始创新投入对研发产出和经济产出均有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都较低,且各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差异较大;技术研发效率水平高于整体效率水平,而经济转化效率水平低于整体效率水平。最后,依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两阶段效率及其在整体效率中的权重对各区域进行重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单边突破式、双向协调式等多条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兵团科技进步水平和民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2001-2015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兵团科技进步和民生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兵团科技进步是民生发展的格兰杰成因,民生发展不是科技进步的格兰杰成因.进一步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科技进步中科技投入、资源配置以及科技产出3个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科技资源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对民生有促进作用,而科技资源配置对民生发展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基于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互动发展的理论假设前提下,从组织生态学、空间结构和价值链的角度探讨二者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同时选取2008-2018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验证,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二者动态影响规律.实证研究显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协同发展的长期稳定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且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更为突出.基于此研究结果,从国家、产业及企业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协整检验是进行回归分析的首要过程,是避免伪回归的主要方法.然而,大多数协整检验技术都是建立在非稳健的普通最小二乘框架下.这对于普遍具有尖峰厚尾的时间序列来说,可能会导致统计检验的失效.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本文提出带线性时间趋势模型的分位数回归协整检验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静态协整分析,我们构建了一个分位数残差累积和(QCS)统计量来检验不同分位点上变量间的动态协整关系.应用分位数回归和泛函极限理论,推导出了统计量的渐近分布,并提出了修正的QCS统计量,拓展了其在序列相关以及长期内生性模型中的应用.模拟给出了统计量的临界值并证明了本文的协整检验方法具有良好的有限样本性质.最后,利用所提方法,检验了可支配收入与实际消费之间的动态协整关系,发现随着分位点的增大,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那么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积极影响?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在4变量系统内检验了我国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和固定资本投资、劳动投入、科技创新投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②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Granger影响,科技创新投入增加会导致经济增长;③在1-15年滞后期内,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冲击为正向效应。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并由此得出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相关性和协整检验方法,分析外国直接投资、进出口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共同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但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不存在协整关系,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7.
运用时间序列模型的动态计量方法对科研投入的效果进行分析.以GDP作为检验科研投入效果的经济指标,对1980-2001年我国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科研投入与GDP的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以此为起点并结合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了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即误差修正模型(ECM),该模型刻画了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分析方法,考虑数据结构突变的可能性,本文研究发现,对结构突变的数据序列,恩格尔—葛兰杰检验没有检测到协整关系;通过设定虚拟变量,成功检测到该协整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基于现有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利用外资之间的协整关系在1997年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9年至2007年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RG)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TRG与GDP的对数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进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由Granger因果分析,得出结论:深圳TRG的增加必然导致GDP的增长,反之不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分析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现金投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现金投放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2)固定资产投资是现金投放量的Granger原因.(3)来自固定资产变动的冲击,会对当期现金投放量产生短暂、强烈影响,然后在稍低的水平对其保持长期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染  徐运保 《运筹与管理》2022,31(5):226-232
以2011~2018年沪深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市企业参与PPP项目建设对企业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行业竞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参与PPP项目建设总体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并且参与PPP项目程度越深,抑制作用越明显。二者的关系在科技型行业和传统型行业中存在异质,参与PPP项目有助于提高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但是不利于提高传统型企业技术创新。行业竞争对PPP项目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随着行业竞争加强,参与PPP项目与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正相关越大,参与PPP项目与传统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负相关越小。对此,企业家要有长远意识,坚持创新型发展,同时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行业竞争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破除垄断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有研究忽略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同期因果关系问题的缺陷,本文使用了有向无环图分析方法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并采用2001~2011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84家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R&D投资越多、R&D波动性越小越有利于直接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外方注册资本情况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并且还可通过对企业R&D投资来间接地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区域外商投资质量通过企业R&D投资和R&D波动性间接地抑制了企业的创新产出;而区域对外贸易情况则是通过企业R&D波动性和外方注册资本情况来间接地影响企业创新产出。因此,企业应通过维持R&D活动的稳定性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同时当地政府不应盲目过多的吸引FDI,而应重点吸引、鼓励外商投资者在本地建立R&D部门,增强R&D活动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冯琬娟  贾涛 《运筹与管理》2022,31(6):139-146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3~2017年创业板313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决策层背景多样性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导向的影响以及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决策层背景多样性的三个分维度(决策层受教育程度、行业经验和任职经历的技术性背景)均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导向有显著正影响;股权集中度对决策层行业经验和任职经历的技术性背景均有显著负影响;股权集中度在决策层背景多样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导向之间有负向调节效应;股权制衡度在决策层背景多样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导向之间有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在股权结构优化、决策层建设以及技术创新投资导向的设计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杰  吴艳  陈亮 《经济数学》2013,(4):94-99
基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支撑和转化等四个影响因素,构建新能源储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主要新能源储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表明,我国新能源储能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经费投入和科研能力两大因素.新能源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经费投入、科研人员配备、科研成果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大,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描述了房地产投资与GDP间关系在以2001、2008年为分界点的三个时期上的不同特征;其次用变结构协整模型侦测协整关系的结构变点;再次利用分段协整检验、邹氏断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变点做进一步验证。结论如下: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上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两者关系的发展呈现三段式:2001年之前两者尚未形成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不显著,1998年到2001年是形成期;2001年之后两者形成了长期均衡关系,表现为协整关系比较显著;2008年之后协整关系脱离原均衡水平,向高位发展。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督与调控,促使其与国民经济保持长期均衡,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医疗制造业创新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企业并购衍生和营销活动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解决创新估计中固定效应的冗余参数问题。采用2010-2017年国内162家医疗装备制造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多种估计偏差纠正方法的比较分析,证实Half-Panel Jackknife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能较好地控制企业数据的抽样特征与个体异质性。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间的并购衍生作为创新选择机制,引导全系统企业的熊彼特式“创业实验”;本地声誉和全球通道作为创新规模扩大机制对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政府支持能显著提升创新效率,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等内部因素也具有积极贡献。显示“创业实验”对创新系统的核心功能是促进技术创新一选择创新一扩大创新规模。从而揭示了优化制度环境和激励结构以促进各行为主体创业实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实证分析西部九省市固定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的关系,Engle-G ranger检验拒绝部分省市具有均衡增长关系,面板协整检验接受西部地区具有均衡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appropriate method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find a systematic quantitative methodology to tackle this problem. In a recent survey covering 182 industrial innovative firms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model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data collec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only 16% of the enterprises operate on the best-practice frontier and there are som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many enterprises.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were found among about 70% of the inefficient enterprises and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were found among the remaining 30% of the inefficient enterprises. Thus the internal innovation harmonizing process in these enterprises is considerably inefficient. Based on the restricted ranges of the input/output factors, a multi-objective DEA projection model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o provide a benchmark for auditing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 that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in situations of confining score rang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1952-2008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在所研究期间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并且短期动态校正作用明显.同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性检验等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国在1991-2008年的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均衡中,滞后一期、二期的经济增长自身、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转移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很显著;长期均衡中,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转移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技术转移的原因,技术转移与自主创新存在互为因果关系。为此,我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转移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促进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