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Bmi-1、POU5F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69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6例子宫颈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新鲜组织标本中Bmi-1 mRNA、POU5F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Bmi-1 mRNA、POU5F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1±0.05和1.75±0.17,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1.16±0.17和1.46±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 mRNA、POU5F1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倍比关系分别为1.31±0.49和1.20±0.95。Bmi-1 mRNA表达与民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POU5F1 mRNA表达与民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Bmi-1、POU5F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可能与子宫颈癌的不良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李世森  杜昆利  刘小娟 《癌症进展》2021,19(19):1965-1969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DK12)、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6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距离肿瘤组织﹥5 cm).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K12蛋白、PARP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利用Ualcan和GEPIA数据库对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K12、PARP1 mRNA表达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 mRNA表达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Ualcan和GEPIA数据库显示,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CDK12 mRNA和PARP1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K12和PARP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12、PARP1蛋白阳性表达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K12蛋白阳性表达、PARP1蛋白阳性表达、TNM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蛋白呈高表达,二者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作为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POU5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142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及86例癌旁黏膜组织存档蜡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组织中POU5F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POU5F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POU5F1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胞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47.2%(67/142),高于癌旁黏膜组织的23.3%(2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U5F1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远处转移、CEA、CA50及CA199均无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中POU5F1高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6.4个月,低于低表达者的3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POU5F1表达为影响OS的独立因素。结论 POU5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且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及OS有关,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预测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邓伟  芦永福  王学红 《癌症进展》2021,19(10):997-1001
目的 探讨汉族、藏族胃癌(GC)患者G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GC患者(汉族30例,藏族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汉族30例,藏族30例)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患者(汉族30例,藏族30例),收集胃黏膜组织,其中汉族G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藏族G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汉族CAG组织、藏族CAG组织、汉族CNAG组织、藏族CNAG组织各3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汉族、藏族不同胃黏膜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特征GC患者GC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在汉族和藏族患者中,GC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CAG组织、CNAG组织,癌旁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NAG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藏族间同一类型胃黏膜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区分民族的情况下,GC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CAG组织、CNAG组织(P﹤0.05),癌旁组织和CAG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NAG组织(P﹤0.05).浸润深度为T3~T4、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GC患者GC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浸润深度为T1~T2、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G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组织、癌旁组织、CAG组织、CNAG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下降,但其在汉族、藏族间同一类型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TGFBI表达情况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因此动态检测TGFBI对GC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高辉  张雪  刘文月 《癌症进展》2021,19(5):483-486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糖蛋白激素蛋白斯钙素2(STC2)、转移抑制基因23-H1(NM23-H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0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的病变组织,再收集30例健康女性(正常组)的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STC2、NM23-H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组织中STC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NM23-H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TC2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正相关(r=0.358,P﹤0.01),NM23-H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呈负相关(r=-0.361,P﹤0.01).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中STC2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中NM23-H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1/2肌层、低~未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均是STC2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是NM23-H1阴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STC2、NM23-H1表达存在明显异常,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浸润深度﹥1/2肌层、低~未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STC2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则是影响NM23-H1阴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肺鳞癌组织标本135例和癌旁组织标本1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肺组织中FGFR1和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肺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肺鳞癌组织标本中FGFR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肺鳞癌组织中,FGFR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VEGF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FGFR1及VEGF均为肺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肺鳞癌患者的FGFR1和VEGF表达水平升高,并在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洁  柯洋  郜辉  易善永 《癌症进展》2021,19(21):2210-2213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胃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取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YAP1的表达情况,分析YAP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YAP1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YA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8.2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3.46%(P﹤0.01).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YAP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为T3~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和未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均是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YAP1蛋白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YAP1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随访6个月,104例胃癌患者病死9例,病死率为8.65%,其中YAP1阳性表达患者的病死率为9.86%,与YAP1阴性表达患者的6.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YA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胃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汉族及维吾尔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汉族TNBC患者140例,维吾尔族57例,检测E-cad、VEGF的表达情况,并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两组TNBC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的表达无差别,VEGF阳性率汉族低于维吾尔族(P<0.05),同时,两组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1≤r<1, P<0.05),而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0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没有明显关系。结论 E-cad在汉族与维吾尔族TNBC中没有表达差异,VEGF阳性率在汉族女性TNBC中低于维吾尔族,但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别,提示维吾尔族TNBC患者可能存在与汉族患者不同的影响其预后的因素,需采取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陈亚柯  徐青青  孙宁  宋洋  邱新光  陈建民 《癌症进展》2021,19(9):915-918,934
目的 探讨BECN1、性别决定区Y盒转录因子9(SOX9)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10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比较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ECN1、SOX9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组织中BECN1、SOX9表达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 BECN1、SOX9阳性均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甲状腺癌组织中SOX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ECN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组织中BECN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OX9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N1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5.26±8.39)个月,明显长于阴性表达患者的(30.16±7.35)个月;SOX9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1.20±8.03)个月,明显短于阴性表达患者的(35.74±6.99)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BECN1及SOX9表达均是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存在BECN1低表达、SOX9高表达,不同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BECN1及SOX9表达存在差异,且BECN1及SOX9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曾赟  王昕炜  尹必俭  沈政洁 《癌症进展》2019,17(11):1306-1309
目的探讨CD151和uroplakin 1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6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6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CD151和uroplakin 1A在NSCLC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的CD151和uroplakin 1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织(P﹤0.01);有吸烟史、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的CD15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1);有吸烟史、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的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学分型的NSCLC患者的CD151和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51及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80例,同时阴性表达的患者26例,CD151阴性、uroplakin 1A阳性或者CD151阳性、uroplakin 1A阴性的患者50例;CD151阳性表达和uroplakin 1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7,P﹤0.01);CD151和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和同时阴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2%,CD151阴性、uroplakin 1A阳性或者CD151阳性、uroplakin 1A阴性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2.0%;CD151和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上述另两种情况(P﹤0.05)。结论与肺部良性病变比较,NSCLC患者的CD151和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更高,且其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5年生存率有关,有利于指导多学科综合治疗,可能成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miR-34a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8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和32例健康对照组织中miR-34a的表达,分析其在维吾尔族、汉族妇女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iR-34a作为宫颈癌肿瘤标记的诊断价值。结果: miR-34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CINⅡ~Ⅲ级和健康对照组织(P<0.05),同类宫颈病变组织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的表达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无显著相关(P>0.05)。miR-34区分宫颈癌与健康者、CINⅡ~Ⅲ级患者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灵敏度87.5%,特异度81.0%)和0.767(灵敏度78.3%,特异度70.7%),从所有受试者中区分出宫颈癌患者的AUC为0.810(灵敏度83.7%,特异度70.7%)。结论: miR-34a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且无种族表达差异,可能成为宫颈癌诊断及病情预测的新型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激活的激酶C受体1(RACK1)、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宫颈癌患者、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23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宫颈癌组织、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各组RACK1、HSF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并分析RACK1、HSF1、E-cadherin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ACK1、HSF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深肌层浸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中RACK1、HSF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浅肌层浸润、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浅肌层浸润、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年龄>50岁、腺癌、临床分期为Ⅲ期、深肌层浸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RACK1阳性表达、HSF1阳性表达均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E-cadherin阳性表达是宫颈癌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RACK1、HSF1、E-cadherin可作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组织及宫颈癌细胞系中miR-135a-5p、GATA3和STAT3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各宫颈组织及细胞中miR-135a-5p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组织和细胞中GATA3和STAT3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35a-5p与GATA3 3’UTR间的作用,分析miR-135a-5p和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iR-135a-5p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均上调(均P<0.05)。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降低(P<0.05);STAT3mRNA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miR-1 3 5 a - 5 p 可靶向作用于GATA3 3 ’UTR。宫颈癌组织中miR-135a-5p与GATA3(r=-0.6656)、GATA3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534)。在宫颈癌中miR-135a-5p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GATA3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结论 宫颈癌中miR-135a-5p和STAT3表达上调,GATA3表达下调,三者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本研究检测了NEK5在人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量变化对于临床病理发展的影响,旨在研究NEK5蛋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宫颈鳞癌患者癌转移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50对宫颈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制成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EK5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确认NEK5 mRNA在宫颈鳞癌病理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我们收集了140例新鲜冻存宫颈鳞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包括3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 级组织,35例CIN Ⅱ-Ⅲ级组织及35例宫颈鳞癌组织,运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NEK5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量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相比癌旁正常组织,NEK5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01);NEK5蛋白表达上调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NEK5蛋白表达水平、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都是宫颈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qRT-PCR结果显示,NEK5 mRNA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上皮内瘤变CIN Ⅰ 级组织、CIN Ⅱ-Ⅲ级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相比正常组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在宫颈癌病理发生发展中,NEK5表达水平异常上调,提示其可作为宫颈鳞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gr5基因在新疆维、汉族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住院的Ⅱ、Ⅲ期准备行术前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肠镜活检组织,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各94例,其中汉族50例,维吾尔族4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实时荧光(qRT-PCR)法分别检测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gr5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直肠癌组织中Lgr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5.1%,高于癌旁组织的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r5 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中(9.77 ±7.04)高于癌旁组织(3.25±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汉族Lgr5蛋白和mRNA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gr5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Lgr5 mRNA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Lgr5基因表达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Lgr5基因表达在维、汉不同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G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c-Met和VEGF-C的分子表达水平及三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 RT-PCR)技术相对定量检测43 例宫颈浸润癌,30例CIN Ⅲ和27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HGF mRNA、c-Met mRNA和VEGF-C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HGF mRNA、c-Met mRNA和VEGF-C mRNA在正常宫颈、CIN Ⅲ和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升 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三者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 HGF mRNA与c-Met mRNA和VEGF-C mRNA表达相关(P<0.01)。结论HGF、c- Met和VEGF-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参与了宫颈癌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形成, 对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已经成为癌症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改变与癌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全基因组范围内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已经成为癌症的新标志。该研究旨在探讨膀胱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ladder cancer 1,DBC1)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关系及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其能否作为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工具用于子宫颈癌筛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43例正常子宫颈组织、3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以及54例子宫颈癌组织进行HPV16、HPV18感染的检测;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上述组织DB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方法检测10例甲基化阴性的正常子宫颈组织和10例甲基化阳性的子宫颈癌组织中DBC1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18.6%、34.3%和68.5%;HPV18的感染率分别为2.3%、8.6%和16.7%;DBC1基因发生甲基化率分别为23.3%、40.0%和87.0%;在79例高级别宫颈损伤及子宫颈癌样本中,其中50例HPV16/18感染阳性,29例HPV16/18感染阴性;阳性组中DBC1基因发生甲基化率88.0%,阴性组甲基化率为55.2%(P<0.05);10例甲基化阳性子宫颈癌组织中DBC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10例甲基化阴性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结论:DBC1基因甲基化可能作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分子标志物,结合HPV16/18感染检测有助于子宫颈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