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情况。方法:确诊为ACS患者90例为研究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t组)患者45例人院后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口服1次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同样测定血清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UAP组和AMI组血清MMP-9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ACS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定ACS患者8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f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清髓过氧化酶(MPO)的水平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MMP-9及MPO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9及MPO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9及MPO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新蝶呤(Np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59例(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d),强化治疗组62例(阿托伐他汀剂量80mg/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1周Npt、MMP-9水平;比较两组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普通治疗组1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强化治疗组(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Npt、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h两组血清Npt、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普通组的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Npt、MMP-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有效减少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作用可能与降低Npt、MMP-9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脂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10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分析比较组间及阿托伐他汀治疗(10 mg/d)前和治疗后2、4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hs-CRP和MMP-9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ACS患者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2周后,仅hs-CRP及MMP-9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TC、LDL-C、hs-CRP及MMP-9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半年随访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hs-CRP、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ACS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小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g/d,大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g/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MP-9、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6.089~17.895,P<0.05),大剂量组MMP-9、Hs-CRP水平变化更为显著(t=6.089、5.21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大剂量较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5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非他汀治疗组32例。分别于发病24h内和治疗7d后测定血清CD40L和MMP-9水平;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者35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ACS患者治疗7d后CD40L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他汀治疗组两者降低程度明显高于非他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浆CD40L和MMP-9之间成正相关(r=0.52,P0.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增高,血清CD40L与MMP-9之间成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表达,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和基质成分降解,具有稳定斑块作用;ACS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强化治疗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对进一步预防ACS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单核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非调脂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氟伐他汀干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MMP-9mRNA表达,酶原电泳法测定其活性.结果随着氟伐他汀浓度增加,单核细胞表达MMP-9mRNA水平逐渐降低,氟伐他汀浓度为0.1,1.0μmol/L时MMP-9mRNA光密度从90.0±10.5分别降至78.6±13.9(P<0.05),65.1±10.4(P<0.01),培养其中的MMP-9酶活性光密度从480.7±32.7降至330.6±31.6(P<0.05),202.8±29.8(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氟伐他汀在体外可抑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单核细胞表达MMP-9,并降低其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ACS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浆TNF-α及MCP-1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30)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浆TNF-α、MCP-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血浆TNF-α及MCP-1水平下降(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TNF-α及MCP-1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炎性反应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TNF-α及MCP-1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定ACS患者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1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7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比较各组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水平变化。结果:ACS组与SA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MMP-2、TIMP-2及MMP-2/TIMP-2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2、TIMP-2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2水平,升高TIMP-2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n=20),B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10 mg/d(n=20),C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n=20).在治疗一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RP、TNFα及血脂水平. 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10 mg/d和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周后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仅有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血清CRP及TNFα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强化动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干预可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和TNFα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病例及血液标本120例,试验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 SA组),对照组。对照组为同期冠脉造影显示无明显局限性狭窄者。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测定MMP-9、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IL-1β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与AMI组、UAP组比较MMP-9、TNF-α、IL-6、IL-1β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P组与AMI组、UAP组比较MMP-9、TNF-α、IL-6、IL-1β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MI组和UAP组MMP-9与TNF-α、IL-6显著相关(r=0.37,0.42,P<0.05;r=0.45,0.51,P<0.05),与IL-1β呈弱相关性(r=0.236,0.259,P<0.05);而SAP组和对照组MMP-9与IL-6、IL-1β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增高,并伴有TNF-α、IL-6、IL-1β水平的增高,且血清MMP-9增高的水平与TNF-α、IL-6、IL-1β水平相关;MMP-9及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提示了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可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前测三组入选者的血脂,ELISA测三组血清MCP-1含量;阳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每位患者在同样常规治疗时还给予辛伐他汀5mg/d,共2周。2周后再测阳性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血清MCP-1含量和血脂。结果实验前三组之间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MCP-1含量显著增加(P〈0.01),经过2周治疗后,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MCP-1含量较自身和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外通过抑制血清MCP-1的含量保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S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8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前1周20 mg/d阿托伐他汀口服,62例观察组患者于PCI术前1周开始口服40 mg/d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服药前及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不良反应。结果 PCI术后12 h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IL-8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心肌灌注分级(TMPG)Ⅱ、Ⅲ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0%和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S患者PCI术后急性炎症反应,显著改善心肌灌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脂水平和超敏 C 反应蛋白( h sC R P)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血脂及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对血脂和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脂水平,还显著降低C 反应蛋白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并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缺血的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邱丹  黄毅  刘建英  刘振峰 《西部医学》2008,20(3):504-506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血清中MMP-9和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25例患者在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20例正常人血清MMP-9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TNF-α水平高于稳定期、正常人,而后两组TNF-α水平相近;但三组MMP-9水平相近。结论TNF-α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对COPD急性加重期进行检测。MMP-9在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都有高水平表达,尚待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临床诊断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另外选取CAG结果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UAP组和AMI组行PCI术治疗的还分别于术后6 h,1,2,3,7,14,21,28 d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血清MIF、MMP-9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血清MIF、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之间血清MIF、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之间血清MIF、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MIF与MMP-9之间的相关性:ACS患者血清MIF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PCI术后MIF、MMP-9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MIF术后2 d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28 d回复术前水平;MMP-9术后1 d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21 d回复术前水平。结论血清MIF、MMP-9水平与冠脉斑块不稳定性有关,而与冠脉狭窄程度无关,且MIF与MMP-9之间存在正相关;PCI术可能加重了术后冠脉内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白介素-18(IL-18)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56 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32例作为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作为AMI组,稳定性心绞痛36例作为SAP组,健康成人4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ACS患者发病后第1天、第3天和第10天血清中的MMP-2、IL-18浓度,Clauss法检测Fib的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UA组和AMI组患者血清中MMP-2和IL-18浓度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Fib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ACS组患者血清中MMP-2的含量于发病后第1天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IL-18在发病后第3天达到峰值。结论   MMP-2和IL-18在ACS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ACS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75例.强化治疗组术前7d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天1次;常规治疗组术前7d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天1次;余治疗相同.检测治疗前后两组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1d和7d,强化治疗组CRP水平分别为(8.1±3.1)、(12.6±3.2)、(7.9±2.7 )mg/L,常规治疗组分别为(8.21±3.0)、(13.0±3.3)、(11.8±3.1 )mg/L,两组术后CRP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治疗后1d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TC、TG、HDL、LDL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TC、TG、LDL均降低,HDL均升高,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前应用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短期强化预处理不仅可以强化调脂作用,而且可以明显减少PCI术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黄雷  黄艳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82-248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还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缺血的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