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班春梅 《吉林医学》2012,33(18):4018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提高糖尿病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同时给予降糖及治疗并发症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按时服药、自我监测血糖、自我护理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健康教育后明显降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有助于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在老年糖尿病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宣教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遍教育与个体化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2组患者住院当天及出院后6个月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住院当天,糖尿病知识知晓及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糖尿病知识知晓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住院当天,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控制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宣教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利于其血糖水平的控制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住院的67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0例和对照组3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通过监测血糖、采用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测定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评价自我管理水平、护理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护士对两种教育方法的认同感调查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前后的血糖、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满意度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健康教育路径也有更高的认同感.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干预后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医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红蓝球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干预后,血糖控制效果明显,治疗依从性显著升高,整体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王文君 《吉林医学》2010,31(19):3163-3164
目的:找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依从服药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方法:16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稳定期出现不依从服药行为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研究各组出现服药不依从的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进行8周的健康教育,然后再观察4周服药不依从行为。所有资料经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不依从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正确的治疗方法;在4周的观察期内,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早期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双C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双C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依从性佳率、双C知识掌握佳率、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依从性差率、发生低血糖率、双C知识掌握差率、胰岛素用量、血糖的达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依从性佳率、依从性差率、发生低血糖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帮助血糖控制,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观察.方法选择同期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3例)和CNP组(n=3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施行常规健康教育措施,CNP组患者入院后在CNP下施行健康教育措施,出院前1 d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出院4周后采用Morisky-Green(MG)测评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饮食依从性情况.结果出院前1 d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统计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出院4周后两组患者用药及饮食依从性好的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推行在CPN下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并提高出院后对用药及饮食的依从性,利于患者对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与依从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及依从性。方法:将24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各120例,其中,A组120例给予全套的护理措施,B组120例由患者自愿选择路径。结果:A组和B组患者宣教、评估、经验交流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2、2.92、3.22,均P<0.05)。出院时,A组控制血糖的效果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院意义(t=1.99,P<0.05);A组饭后运动、饮食规矩自我管理能力优于B组(χ2=3.82、2.03,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有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必须以患者的依从性良好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进行比较,以评价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及健康知识水平方面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随机宣教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使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依从性、复发率进行测量并分析比较。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依从性、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有效实施能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策略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后遵医率、两组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和自我监测管理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不遵医率5.0%,对照组治疗后的不遵医率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总遵医率达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遵医率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及自我监测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策略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并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做健康教育,使孕妇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规范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使血糖达标。方法:收集住院妊娠糖尿病孕妇3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门诊围产期妊娠糖尿病孕妇3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和定期分阶段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照组采取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就诊时医生的口头健康教育,无糖尿病知识定期评估,未规范监测血糖。对两组健康宣教前后对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比较;对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由宣教前的30%提高到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由30%提高到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宣教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可增加糖尿病孕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度,提高治疗依从性,使其保持理想的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3-01月于作者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34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7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临床诊疗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计的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均进行3周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接受3周的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胰岛素注射方法的掌握、血糖监测以及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认知以及对低血糖认知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周的健康教育后对照组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为(7.2±1.6)mmol/L,餐后2 h血糖为(8.6±2.5)mmol/L,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降至(5.7±1.1)mmol/L,餐后2 h血糖降至(6.8±1.3)mmol/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得到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使得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高糖尿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住院糖尿病健康教育执行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住院糖尿病健康教育执行单进行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后糖尿病知识掌握及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应用住院糖尿病健康教育执行单进行教育效果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的人数分别为456、428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疾病知识、饮食治疗、特殊检查、血糖监测、运动治疗、足部护理、低血糖防治的认知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口服药物的名称、使用时间、剂量及作用时间等方面的认知,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住院糖尿病健康教育执行单能够增强护士责任心,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行为改变,同时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15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分别采用授权赋能教育模式和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教育。结果干预前后观察组DMSES和DSQ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DMSE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DSQ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DMSES、DSQL评分差异均显著(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自测血糖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自测血糖次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赋能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配合治疗和监控血糖主动性和自我效能,血糖控制平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构化教育模式结合ABC管理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结构化教育模式结合ABC管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结构化教育结合ABC管理方法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促进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有计划性,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并于不同时间使用不同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PRS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院后1年、2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而且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慢性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独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慢性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①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慢性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②健康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③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饮食、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常识、并发症征象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率分别为84%、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包括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我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开展家属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治疗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2型糖尿病标准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对患者和其家属均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对患者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对两组健康教育前后客观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自身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家属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应予推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5月入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将全部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以一对一的口头宣讲、发放教育手册、床边演示、定期讲课、随时指导、病室小广播宣教、电话咨询等方式实施具体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用药指导和出院指导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干预组的依从率达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具体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