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在预防血液透析用深静脉导管管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对照组单纯采用肝素盐水封管,试验组给予尿激酶与肝素盐水混合封管.结果对照组出现导管管内感染4例,试验组发生导管管内感染1例,尿激酶与肝素混合封管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管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预防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予以对照组肝素盐水封管;予以研究组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1次/周,余下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结果 1个月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肝素封管联合定期尿激酶预防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改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功能的作用。方法将46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月常规第一次血透用尿激酶加浓肝素封管1次,其余的为每次透析后用浓肝素封管;对照组每次透析后均为浓肝素封管,出现导管不通畅时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病人1年内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年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定期用尿激酶封管可明显改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总结按管腔容积80%封管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从右颈内静脉置入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例,采取按透析导管标注管腔容积80%的封管液量进行封管.回顾性分析导管相关感染和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导管相关感染为0.36次/1000导管日,未发生堵管事件,拔除导管1例,导管退出使用改为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2例,死亡1例.现阶段应用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者12例,血泵流量为300~250 mL/min之间,静脉压≤180 mmHg.结论 血液透析长期导管采取按管腔容积80%封管的方法,不仅有效减少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而且减少20%封管液量的注入能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抗生素封管与单纯肝素封管在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行血清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均给予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抗生素组与肝素组,各50例。抗生素组给予肝素钠(45 mg/mL)+头孢呋辛钠(10 mg/mL)混合液封管,肝素组给予单纯肝素钠(45 mg/mL)封管,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出口感染、血行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期间,抗生素组出口感染情况为轻度感染11例、中度感染5例、重度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34.0%;肝素组出口感染情况为轻度感染16例、中度感染9例、重度感染4例,感染发生率为58.0%,抗生素组出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期间,抗生素组血行感染情况为轻度感染10例、中度感染4例、重度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30.0%;肝素组出口感染情况为轻度感染17例、中度感染8例、重度感染3例,感染发生率为56.0%,抗生素组血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抗生素组发生切口出血5例,导管脱落3例,血流量不足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肝素组发生切口出血8例,导管脱落6例,血流量不足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抗生素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封管能够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正>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中心静脉插管已成为透析患者的主要通路选择[1]。但导管容易发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而导致其功能丧失,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评价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血透中心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经右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42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肝素液,观察组规律性给予尿激酶肝素混合液,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1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高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使生物医学材料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并发挥其更多、更新的用途。由于老年化人口和植入生物医学材料的日益增多,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也越来越多[1,2]。导管相关感染是目前临床科室面临的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的严重问题之一,因此,预防和减少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素+抗生素封管预防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中心静脉置管血透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用肝素+抗生素混合液封管,B组用纯肝素封管,观察两组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引发的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 A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8.0%,B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23.0%,A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的渗血、出血以及堵塞等并发症均无差异.结论 肝素+抗生素混合液封管能有效预防血透中心静脉置管引发的感染,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延长股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充分透析效果;提高了病人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将32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封管,每组1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结果: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组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应用肝素封管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定期尿激酶封管能使导管通畅率增加,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再次置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性尿激酶定期、交替溶栓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血液净化中心使用长期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留置时间均大于3个月,并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导管血栓形成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按常规封管方法护理,观察组常规封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尿激酶持续微泵溶栓1次,于透析前1 d进行,尿激酶溶栓每2周进行1次,交替进行,连续观察6个月。每个月月末测定两组尿素的清除指数(Kt/V)、记录两组患者透析时平均血流速度(QB)、泵前平均动脉压(PA)、静脉压(PV)、上机前导管完全堵塞或不完全堵塞的发生例次、透析过程中流量不佳需要干预的例次、置管口渗血发生例次及滤器凝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尿素清除指数、平均血液流速、泵前动脉压、静脉压、患者上机前导管发生完全都塞、不完全都塞、治疗过程中需要护理干预的发生例次、滤器发生凝血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置管口渗血的发生例次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溶栓后无诉不适。结论预防性尿激酶定期、交替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维持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1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易发因素及预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的易发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08例患者在导尿前均行尿培养证实无尿路感染。108例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包括A1组和A2组,A1组(24例)更换引流袋1次/d,A2组(30例)更换引流袋1次/3d。B组包括B1组和B2组。B1组(23例)接受膀胱冲洗2次/d。B2组(31例)不行膀胱冲洗。全部病例均于导尿后第4天和第7天进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和患者的菌尿明显相关,每3d更换引流袋的菌尿发生率低于每天更换者(χ2=6.89,P<0.01);膀胱冲洗组菌尿的发生率高于不冲洗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58,P<0.05);留置尿管的时间越久,菌尿的发生率越高(χ2=7.99,P<0.01)。结论:导尿后不膀胱冲洗,引流袋更换2次/周,缩短尿管留置时间等能降低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岚 《河北医学》2008,14(10):1158-1160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方法:对437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按置管部位、时间、病因及导管的通畅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因;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而导管血流量是否充足对感染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为减少感染发生,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缩短.对那些有易感因素的患者,如股静脉置管,病情需要不得不长期留置导管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加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才能有效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4年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以来,十分重视其监控工作。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所以了解我院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对我院3年来NICU的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成立NICU,总面积为60平方米,床位12张。设备较陈旧,布局不合理,床间距不符合院内感染要求,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院内感染率比较高。共发生的25例院内感染中,肺炎10例,占40%;肠炎7例,占28%;脐炎3例,占12%;鹅口疮3例,占12%;其他2例,占8%。2006年经过改进,NICU总面积达到了130平方米,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得到了更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降低,见表1。表12004年2006年院内感染发病率比较年度新生儿例数院内感染数院内感染率(%)20041822513.72006715577.9注:2004年与2006年感染率比较,P<0.05。2NICU感染的高危因素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成立留置导尿CQI小组,界定其职责,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按照PDCA的护理程序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由24%下降至6.5%。2009年5月—2010年1月的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2008年11月—2009年4月的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避免了因尿路感染而对患者造成的身体损伤和心理压力,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3985-3986
目的:研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避免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实验室感染及医院患者的交叉感染。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最大限度地控制检验科的医源性感染,保护实验室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结论:预防和控制措施得当,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检验科的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毕月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62-4062
胸部手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较为常见,多因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胸部组织手术创伤使胸廓活动受限,术口疼痛使患者不能有效的排痰以及手术前后防治不当等因素引起,尤其是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长期吸烟者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发生率更高。我科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间,剖胸手术30例,现将我们对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护理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人手,加强护理感染控制的组织结构建设,规范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强化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推进院感信息化实时监测。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由2008年的4.9%下降至2011年2.1%;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上升,由2008年73.5%上升至98.7%;手卫生依从性提高,由2008年14.3%上升至2011年39.7%;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下降,由2008年3.2‰下降至2.4‰。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