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子结构对增塑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合度、分子量分布和支化结构对增塑聚氯乙烯加工流变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PVC的加工流变性能随聚合度的增加而恶化;拓宽分子量分布和引入支化结构均有利于加工流变性能的提高;增塑PVC的拉伸强度随聚合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压缩永久变形却随之减小;分子量分布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支化PVC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硼酸锌对PVC力学及阻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TGA、极限氧指数测定、SEM和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PVC/硼酸锌体系的热降解行为、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PVC中加入5%经偶联剂和振磨处理的硼酸锌,PVC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极限氧指数均得到了明显提高。PVC中加入硼酸锌后,在PVC热降解过程中、硼酸锌释放出的结合水能吸收PVC放出的氯化氢,生成的氯化锌使PVC脱氯化氢的反应活化能降低,反应速度加快,但使PVC脱氯化氢后分子链倾向于形成反式多烯链结构,有利交联和炭化反应,使PVC热失重明显减少,成炭量增加。硼酸锌可以用作PVC的阻燃和抑烟剂。  相似文献   

3.
在应力作用下聚氯乙烯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聚氯乙烯在振磨作用下的力化学降解及力化学降解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的分子量随振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力化学降解动力学服从方程式(1/Pt-1/Pin)=Kt+A(Pt:为振磨时间t时的聚合度,Pin为初始聚合度)。初始分子量高的PVC在降解的初始阶段(0-15h)有规断链为主;初始分子量较低的PVC在降解的初级阶段(0-20h)以无规断链为主。经适当降解的PVC的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4.
固相法CPE增容PVC/LDPE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PE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VC/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且低温氯化制得的CPE的改善效果优于两段氯化制得的CPE。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增容剂增加了共混体系相间相互作用或相界面粘附性,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产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辐照下PVC的降解及与丙烯酸丁酯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超声波辐照下,聚氯乙烯(PVC)在环己酮溶液中的降解及与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反应。结果表明,PVC在超声波辐照下可降解成低分子量产物,其分子结构与玻璃化温度基本未变。PVC的超声降解符合一般力降解规律,降解动力学方程为(21.5kHz,380W,25℃1.0%PVC)ln=1.56×10~(-4)t。经IR、XPS、NMR等分析表明,PVC与BA的超声共聚产物主要为嵌段共聚物。所得共聚物可以明显提高PVC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6.
在高速气流粉碎作用下PVC的力化学降解及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GPT、FT-IR、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在高速气流作用下聚氯乙烯(PVC)的力化学降解反应、颗粒形态和微晶结构变化及其对PVC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高速气流处理PVC,分子量将有所降低,晶体结构发生变化,颗粒尺寸和表观密度降低,比表面积增大,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温度、振幅、钢球直径等对PVC在振动磨中降解的影响,确定PVC力化学降解为无规断链过程。用力化学方法在振动磨中合成了MMA-PVC共聚物,通过IR和NMR对MMA-PVC共聚物结构进行了鉴定,研究了PVC/MMA配比和振磨时间对共聚反应产率及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热失重分析、SEM观察和冲击强度测定结果表明,MMA-PVC共聚物比PVC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MMA-PVC共聚物对PVC/PHMA(聚甲基丙烯酸己酯)体系有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8.
PVC/CEVA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SC对PVC/CEVA溶液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CEVA/PVC质量比分别为1:9、2:8、4:6、8:2的共混体系,各共混物均分别出现一个明显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VAc质量含量为5.9%,但氯含量为58%的CEVA与PVC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这是CR-MMA-CEVA接枝共聚物对增塑PVC人造革显示出较高粘合性能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微晶交联网络结构对增塑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温度对PVC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及加热形变量(针入度)的影响,发现与未增塑PVC相类似,增塑PVC在90℃左右出现断裂伸长率最大值;增塑PVC的形变量随PVC聚合度(结晶度)的增加而减小,软化温度则上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稀土矿物填充剂对聚氯乙烯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矿物可以作为聚氯乙烯(PVC)的填充剂、改性剂来使用。精矿及尾矿填充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热性能有所提高,稀土矿物-PVC复合材料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MBS树脂相相对分子量变化对PVC/MBS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控分子量合成了系列树脂相相对分子量变化的MBS树脂.将其与PVC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并测试PVC/MBS合金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分子量转移剂TDDM用量越多,MBS树脂相的相对分子量越低,PVC/MBS合金熔体流动速率越高、加工流动性越好、冲击强度越高,但对拉伸强度影响不大.这对开发系列MBS树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PVC/木粉复合体系加工方法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开炼机、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出机等加工设备,系统研究了加工过程、混炼工艺等因素对PVC/木粉复合体系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粉填料使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但是双辊混炼时,如果先将木粉与CPE混合制备母粒,然后再加到PVC中的母粒法工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三种混合设备的比较,双螺杆制备的PVC/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最好,木粉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效果最佳。微观形态观察表明,木粉填料的分散性与加工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直接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3.
聚苯乙烯在应力作用下的降解动力学及降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聚苯乙烯在振动磨中的力降解动力学和降解机理,对Baramboim所推导的聚合物力降解动力学方程进行了修正。修正方程可更准确地描述本乙烯在振动磨中降解时的分子量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在振动磨中的降解机理依赖于聚苯乙烯所受的应力强度。当应力强度较不时的聚苯乙烯的降解机理是人规断链过程;在应力强度较大时,聚苯乙烯的降解机理则是分子链多和同时发生断裂的一个非无规断链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详细研究了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和纳米碳酸钙(Nano-CaCO3)的三元复合体系的加工工艺和组成变化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如果先将CPE等弹性体和纳米CaCO3制成母粒,然后再与PVC进行混合,有利于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在复合体系中,纳米CaCO3和CPE达到了协同增韧PVC的作用,同时,纳米CaCO3具有补强作用,且当母粒的组成为CPE/纳米CaCO3=1∶2时,对PVC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己二酸丙二醇型聚酯增塑剂,将其作为辅助增塑剂用于软质PVC的制备,期望达到降低聚氯乙烯(PVC)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迁移和抽出的目的。通过引入第三单体三羟甲基丙烷,并控制第三单体的加入量,合成了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聚酯,并对PVC进行增塑试验,考察了聚酯的支化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对PVC增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不同分子量聚酯增塑剂与PVC树脂的相容性均良好,当采用较高分子量聚酯或较低支化度聚酯时,其增塑PVC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所显示的增塑效率较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