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方法.我院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共进行5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均获得成功.现将体外循环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2例原位心脏移植成功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式及术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03年5月和2003年12月先后为2例终末期心肌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环孢素A 强的松 骁患”三联疗法。结果 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心功能良好,生活质量好。结论 经典法原位心脏移植操作方便、缝合牢固确实,但存在术后心房偏大的不足;围手术期处理中应重视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和胃肠道营养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例1女性,51岁,中度肺动脉高压,糖尿病,术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例2男性,26岁,极度肥胖,轻度肺动脉高压,两例均采用Shumway标准移植术;供体均为脑死亡者,供心保护液采用4度改良St.Thomas保护液;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三联治疗,根据血环孢素浓度及心内膜活检调整环孢素A用量。结果 2例均顺利渡过手术和围手术期,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急性排斥反应,心功能正常,出院至今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受体-供体选择,良好的供心保护,吻合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围术期处理和严密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肖立琼  刘家琴  徐明 《江西医药》2003,38(2):109-110
我院于2001年8月~2002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先后进行了4例原位心脏移植术,4例均获成功。现将体外循环的特点及处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例受体中,1例为女性,3例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1、26、62、65岁,体重分别为41、108、75、70Kg,  相似文献   

5.
自1967年Bamard在南非成功地施行人类第一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以来.随着医学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心脏移植经验的积累,手术疗效的不断提高。患者术后存活时间大大延长,生活质量也有根本性改变.因此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终末期心脏病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我院从2005年6月-2007年1月成功地施行心脏移植手术3例。第一例、第三例于术后2个月顺利出院.现生存状态良好。第二例术后13天死于急性排斥反应。现将3例患者的监护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经验。方法2例患者均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IV级。女性患者年龄36岁,体重54kg,身高168cm;男性患者年龄67岁,体重79kg,身高170cm。2例均实施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时间197~203min,供心总缺血时间125~133min,热缺血时间1~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4~110min,后并循时间78~103min,平均动脉压55~85mmHg。心肌保护为UW液及冷盐水灌注,均自动复跳。结果2例患者均存活,心功能I级,生活质量好。结论良好的CPB材料和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而做好心肌保护和血液保护以及预防排斥反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7月,我院为2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实施了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已存活至今,各项检测指标表明植入心脏功能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4年7月我们为一例以前施行过心内直视右心室流了道拓宽术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患者康复顺利。按照三联免疫治疗的方法行抗排异治疗;二次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得以控制。目前患者心功能良好,肝、肾功能正常,已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文中对供心的采取、心肌的保护、手术方法、术后的免疫监测、抗排异和抗感染等作了介绍。供心在输送的过程中持续地经冠状静脉窦灌注中低温氧合血心麻痹液。手术后除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外,还应用了诸如无创伤性的心排量测定等综合方法监测了排异反应。笔者认为出现急性排异临床表现时,不必等待心内膜心肌活检证实,而应积极地行抗排异冲击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5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围手术期临床经验。方法5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3例使用标准法、2例接受双腔静脉法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供心保护液为4℃ Stanford大学溶液或HTK液。免疫抑制治疗采用赛尼哌加“三联”方案。结果5例供心移植完成后均自动复跳,循环稳定,4例术后至今未发生感染及并发症,心功能1级,已恢复正常工作;1例于术后早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GRRT)后14天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MOF)。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供心及其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前提,重视围术期处理,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缜密的随访是移植成功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 8例行背驮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肝癌患者,ASAⅢ~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再灌注期(新肝早期)及新肝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股静脉压、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精确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对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电解质、凝血功能、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结果 围麻醉期8例成功,康复出院6例,术后死亡2例(抢救性肝移植),出院后死亡1例(肝癌复发).无肝前期、无肝期HR与术前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再灌注期则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在无肝前期、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尤以再灌注期最为显著.酸碱平衡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以再灌注期最明显.从无肝前期至再灌注期凝血功能进一步紊乱,尤其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再灌注期血钾和术前相比有明显增高,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再灌注期体温下降明显.结论 提高原位肝移植麻醉安全性的关键是及时、有针对性的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酸碱平衡、电解质、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我院自2003-09以来,开展的1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手术过程及经验体会。方法本组9例患者接受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1例接受经典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手术。3例术后应用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甲基泼尼松龙三联预防排斥反应,7例应用普乐可复、霉酚酸酯、甲基泼尼松龙预防排斥反应。应用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口服拉米夫定、静脉滴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生存至今,生活质量良好。多普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血流正常,1个月后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结论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 ,血液及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肝移植例数不断增加 ,存活率得以提高 ,为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延长了生命 ,提高了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我院在 1979年 9月即施行了一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 ,至今已完成 36例。本文收集了 2 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病例 ,从手术室护理的角度阐述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洗手护士 ,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为20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9例,其中心肾联合移植1例。术中及术后给予一氧化氮(NO)吸入及静脉持续泵入前列环素,降低肺动脉压预防右心功能不全。手术应用巴利昔单抗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常规抗排斥治疗采用环孢素A(CsA)与泼尼松(Pred)加霉酚酸酯(MMF)三联方案。肾功能不全患者延迟时间应用CsA。结果 3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大剂量MP冲击治疗3d缓解;1例术后第3d出现肾功能衰竭,给予血液透析;早期霉菌感染2例。早期死亡2例,1例为术后25h上消化道出血;1例为心肾联合移植术后18d发生肺动脉栓塞。随访1~84个月,晚期死亡2例,1例为术后35d肾功能不全及抗排斥药物神经毒性反应所致;1例为术后46d感染性休克死亡。存活病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分级),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严格掌握受体适应证、合适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围术期管理是提高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鼠同种异体颈部心脏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稳定可靠、经济实用的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单人操作。动物麻醉后迅速摘取供心备用;受体鼠肝素化,解剖出右侧颈外静脉及其分支,结扎并剪断其分支。用微血管夹钳夹近心端主干,近颅侧结扎,距该线结约1mm缝一6-0Prolene线作牵引线,剪断血管主干,牵引线引导颈外静脉穿过Cuff管,用两把显微镊将血管壁外翻在Cuff管外,5-0丝线环扎固定。类似方法处理右侧颈总动脉。供心于无名动脉跟部前壁作一小切口,将颈总动脉Cuff管插入其内,环扎固定;同样方法将颈外静脉Cuff管插入肺动脉内并环扎固定。先开放颈外静脉,再分次开放颈总动脉。结果全部移植成功,无吻合口漏血或回流受阻,全组无手术死亡,移植物复跳率100%。总手术时间45~60min,其中吻合时间仅3~8min。结论该模型是一种实用、理想、易于复制的器官移植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已停跳供心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47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28.1~29℃),轻一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2~119 g/L),60~90 ml/(kg·min)的流量进行体外循环灌注;供心保护方法:先采用1000 ml 8℃的HTK液首次直接灌注心脏,供心切下后,将供心放到套有无菌塑料袋的无菌器皿中继续将剩余量的4℃HTK液灌完,流出的HTK液可用来浸泡供心.结果 47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的灌注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可使巳停跳供心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1年8月~2003年6月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了6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采用环孢素A(CsA),骁悉(MMF)及皮质类固醇(Pred)新三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蜕皮甾酮(EDS)对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取供体、受体各20只SD大鼠建立腹腔心脏移植动物模型,受体术后EDS组(10只,每日腹腔注射EDS20mg/kg),对照组(10只,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另10只为仅开关腹腔假手术组.术后第7天,取移植心脏病理学观察细胞形态及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移植受鼠和假手术组,采血测血清心肌酶谱、氧化代谢产物.TUNEL技术和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及相关基因了解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病理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均提示EDS组心肌细胞损害轻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EDS组血清各心肌酶含量明显减少(P<0.01),氧化代谢产物明显减少.对照组与EDS组相比AI上升.EDS组凋亡相关基凶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减弱.结论 EDS对移植心脏有多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创伤大以及对机体干扰明显,术期常出现严重的循环及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犤1,2犦。现将我们成功地为2例原位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麻醉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例1男,55岁,体重66kg。反复乏力、纳差、腹胀、右季肋部隐痛4年,加重伴眼黄、尿黄2月入院。例2男,59岁,体重65kg。乏力纳差、腹胀、腹部隐痛不适十余年,加重10d入院。2例均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性)”。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外科行原位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本文2例患者,术中、术后病情基本稳定,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肝移植极为复杂和危险。等认为,技术上的,免疫以及生理上的因素为肝移植成功的三大要素。他并指出,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病人死于胆道合并症。Calne等认为,胆汁引流为肝移植的薄弱环节。本文先对肝移植的历史简单进行文献复习,进而对肝移植病人的死因略加讨论和分析,最后重点对胆汁引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