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颖 《山西建筑》2007,33(32):101-102
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根据Hird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某电厂开发建设项目大面积堆载排水固结沉降,并预测后期固结沉降,分析论证大面积堆载排水固结法对于加速软土的固结,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堆载预压的地基处理原理是通过对地基施加预压荷载,使软粘土地基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土体孔隙减小,产生排水固结,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工后沉降的的一种经济、便捷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动力固结法分析了双层软土地基的设计、施工及检测过程,总结了施工前、后地基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并计算了地基加固深度及工后沉降,并分析后继的补救措施———水泥搅拌桩的工后沉降。结论表明:下卧软弱土层的双层地基经动力固结法处理后仍具有较大的工后沉降,水泥搅拌桩次之;对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要求较严格的工程采用动力排水固结法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王士勇 《山西建筑》2007,33(22):104-105
介绍了软土地基沉降推算方法,阐述了排水固结法配合预压法解决工后沉降的方法,分析了土体固结与超载量、超载作用时间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提出结合土体固结性质,增加卸载考核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广州南沙泰山石化成品油库区大面积深厚淤泥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探讨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高含水率、大孔隙比淤泥地基的基本原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对不同区域的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分层沉降进行监测,利用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手段对施工过程和加固效果进行检测.根据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动荷载作用下淤泥质土的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土体沉降的发展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土压力变化、土体沉降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土的抗剪强度不断提高,工后沉降大大降低,土体达到超固结状态.研究表明,"动静结合,先轻后重,逐级加能,少击多遍,逐层加固"的施工工艺,结合空间网状排水体系(由水平排水体+竖向塑料排水板+土体微裂隙排水系统组成),对处理大面积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加固效果明显,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大大改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该法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席宁中  于海成 《建筑科学》2012,(Z1):215-219
结合山东某港口大面积吹填软土地基处理实践,阐述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相关监测和检测内容及其基本操作方法;分析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过程中土体表面沉降、分层沉降、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具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双重加固特征,堆载能加速软土地基的固结变形,但在堆荷较小情况下,被加固土体总体仍表现为土体向加固区中心位移的收缩固结变形特征。从工后现场原位测试及试样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可以看出,淤泥土层加固后含水量、孔隙比均有大幅减小,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得到较大改善,土体强度增长幅度可达100%~300%。说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应用于处理大面积吹填软土地基是成功可行的,其加固效果明显,有效影响范围可达排水板深度。  相似文献   

7.
多元复合地基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形式,其利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桩型对地基土进行加固,以期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加速地基固结的作用。以高置换率散体材料桩联合不排水桩的多元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散体材料桩内径、竖向渗流,对散体材料桩和土体均采用固结方程进行求解,同时考虑多元桩和土体共同承担外部荷载,推导了该多元组合型复合地基的固结控制方程及解析解答,并对解答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对多元组合型复合地基的固结性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近吹填土的真空动力固结加固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动力固结法将强夯技术和真空降排水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真空降水技术对土体进行有效预压,同时利用真空排水技术加速强夯过程中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孔隙水排出,提高土体强度、降低压缩性、改善砂土抗液化条件。真空动力固结法目前国内外应用研究比较少,不能简单套用已有的动力固结经验,须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以完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针对某工业基地新近吹填完成的大面积淤质粉细砂土,采用真空动力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试验研究并获得成功,产生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为后续大面积处理施工提供了决策依据及工程经验,可供类似吹填造地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国内进行了多处人工堆山工程,其特点是堆载分层施加、荷载分布面积大、施工期较长且总荷载非常大,进行常规地基处理往往不能满足堆山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结合堆山工程逐级施加的堆土荷载之间通常有较长时间间隔的特点,认为地基可在分级堆填间歇时间内发生一定程度固结有效应力提高,导致土体强度增加,因此地基承载力也产生相应的提高,利用固结引起土体强度增长导致的承载力提高是堆山工程成功的关键。从有效应力法和剪切试验两方面分析了土体固结引起强度增长的机理和计算,提出不排水条件下考虑土体强度增长的地基承载力分析方法,运用该理论分析了人工堆山工程案例,并对堆山工程提出建议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真空预压施工是排水固结法中的一种型式。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在构筑物及道路等在建造前,对天然地基预压,使土体固结沉降基本完成,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采用沉降监测方法 ,通过现场监测和对观测成果进行理论分析 ,推算某填方高度下地基土的最终沉降量 ,结合实测沉降值 ,使得路基结构层施工在允许变形范围内进行 ,不再因为沉降量不明、冒然施工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从而有效指导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的施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托西部某高速公路填方路基工程,采用剖面沉降仪,对路基剖面沉降进行了长期监测.本文详细介绍了剖面沉降管的布设工艺与监测方法,研究了路基剖面沉降规律,认为对数曲线较好的描述了路基剖面沉降基本规律.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建议,为填方路基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梅 《中国建材科技》2021,30(5):143-144
针对陇东地区某高速公路K1322+492-K1322+624段路基沉陷病害进行成因分析,采用了干拌水泥碎石桩及注浆加固的路基综合加固技术。通车后对路基沉降进行监测发现,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且施工简单、快速,与其他地基处理方式相比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采用无砟轨道,应严格控制路基的工后沉降。在石武客运专线河南段马头岗的路基地基处理施工、填筑成型及预压期间,利用多种观测元件,通过多断面进行不间断的,全程的沉降变形监测,根据监测的数据及时对路基施工工艺进行纠正和改善,保证了路基的施工质量,满足了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公路工程沉降路段路基施工技术,是保证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工作之一。论文针对公路容易产生沉降的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通过相关施工工艺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公路工程沉降路段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机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路基工程的质量,从而提高了公路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张永雨  高德  王利超  冯振华 《矿产勘查》2020,11(8):1759-1765
通过对桥台高填方路段地质勘察及变形监测,针对不均匀深厚杂填土,分析路基和桥台变形原因,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概化计算模型,对比路基沉降估算值与实测值,并针对性地提出处治措施,最终采用路基注浆及加固桥台的处治方案。实践证明深厚杂填土沉降量可采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预估,同时处治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路基变形的问题,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武威 《中国建材科技》2023,32(2):113-114
对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路基路面处理,特别是在地质较特殊区域,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以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及路基强度的提升,避免路基路面沉降。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并分析控制路面沉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某城市新区滨海主次干道沿线均为深厚软土路基,软土层平均厚度超过20m,路基填筑高度2.0~8.0m。为控制工后沉降对道路正常使用的影响,设计时需选取可靠的沉降计算方法,确保工后沉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对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治的道路先行段分别采用分层总和法和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沉降计算,比对计算及实测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更为吻合,能够为路基处治方案的设计优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观测,可保证施工期间路堤的施工质量及道路运营期间的正常运行.目前,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选择方法均根据经验定性分析,存在诸多不合理性.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公路软土地基沉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计算各影响因素与软土路基最终沉降量之间的关联度,确定主导影响因素.分析各主导因素对软土路基最终沉降量的影响,从而为软土路基典型沉降观测断面的选择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及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分类,就目前高速公路地基沉降的估算和推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控制路基沉降的工程措施及施工管理方法,以保证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