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喉癌nm 23-H1 蛋白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作者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6 例喉癌手术标本中nm 23-H1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喉癌原发灶中nm 23-H1 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6.3% ,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90.5% ,伴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43.2%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05)。随着喉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的进展,原发灶中nm 23-H1 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随着癌细胞组织学分级的升高,nm 23-H1 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由此提示,nm 23-H1 基因在喉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了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乳腺良恶性肿瘤nm23-H1蛋白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m23-H1蛋白与乳腺上皮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1例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39例乳腺癌,nm23-H1生表达率为33.3%(13/39),无淋巴结转移的31例乳腺癌阳性率为77.4%(24/3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良性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阳民生率为100%(11/11)〉乳腺癌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nm23-H1表达与口腔鳞癌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0例口腔鳞癌nm23-H1的表达。结果:nm23-H1在口腔鳞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67.5%(27/40);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40%(4/10);非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76.7%(23/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m23-H1在抑制口腔鳞癌转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并可望成为指示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nm23H1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喉癌nm23-H蛋白表达珉其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作者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6例喉癌标本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喉癌原发灶中nm23-H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6.3%,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90.5%,伴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43.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5)。随着喉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的进展,原发灶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  相似文献   

5.
nm23-H1和P53表达与乳腺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nm23-H1、P^53蛋白在乳腺肿瘤中表达与浸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1例乳腺肿瘤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良性肿瘤两各基因产物nm23-H1、P^53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1%,乳腺癌则分别为52.9%和55.7%。在70例乳腺癌中,nm23-H1低表达、P^53过表达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过表达与nm23-H1低表达呈负相关。结论:nm23-H1与P^  相似文献   

6.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nm23-H1在67人舌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总阳性率为65.7%,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40.7%,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2.5%,差异极显著。nm23-H1表达与肿物大小,分袭方式和癌周淋巴细胞浸润密度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肠癌中nm23-H1表达与浸润的转移的关系。本文应用链霉菌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大肠癌中nm23-H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发现大肠癌中nm23-H1阳性率为71.6%,nm23-H1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nm23-H1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肠癌中无明显差异。结果:nm23-H1低表达可能仅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nm23-H1在67例人舌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总阳性率为65.7%,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40.7%,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2.5%,差异极显著(P<0.001)。nm23-H1表达与肿物大小(T分期)、侵袭方式和癌周淋巴细胞浸润密度相关(线性趋势分析,P值分别为0.0027、0.004、0.0039),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认为nm23-H1通过对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相关病理因素的调节作用影响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v6、nm23-H1基因蛋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CD44v6阳性检出率为69.6%(32/46),其中淋巴结受累乳腺癌阳性率为72%(18/25),无淋巴结转移组检出率为66.7%(14/2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淋巴结受累乳腺癌的CD44v6强阳性表达检出率为64%(16/25),明显高于淋巴结未受累乳腺癌的强阳性表达检出率33.3%(7/21)(P<0.05);nm21-H1阳性表达率为71.7%(33/46),其中淋巴结受累乳腺癌和未受累乳腺癌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20/25)、61.9%(13/21),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nm23-H1异常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学改变,CD44v6强表达可能对判断乳腺癌转移风险有一定指导意义,nm23-H1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8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H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预后的联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肺癌石蜡组织中nm23-H1的表达;结果:59.6%的腺癌和54.1%的鳞癌有nm23-H1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nm23-H1表达的阳性率为21.9%,而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其表达率高达78.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m23-H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其可能抑制淋巴结的转移过程,是观察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以NDPK/nm23H1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人鼻咽癌中nm23H1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31例鼻咽癌中nm23H1基因产物表达的阳性率为41.9%(13/31)。其中无转移组的阳性率为52.3%(11/21),有转移组的阳性率为20%(2/1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转移的颈淋巴结组织中nm23H1产物表达极微或无表达,其阳性率为0,与无转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述结果说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产物的表达,在无转移组呈高表达,在有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呈低表达,其表达与转移呈负相关,说明人鼻咽癌的转移与nm23H1基因的低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和nm23-H1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对33例乳腺癌标本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作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原发病灶组和淋巴结转移病灶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6^(21/33)和69.7%(23/33),nm23-H1蛋白更丧失率分别为60.6%(20/33)和75.8%(25/33)。33例乳腺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同时出现P^53蛋白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CD44V4、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胃癌CD44V6、nm23-H1阳性率分别炎61.4%和45.2%,伴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nm23-H1阳性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失衡是导致胃癌淋巴转移机制之一,CD44V6、nm23-H1,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76例乳腺病变组织中nm23-H1及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乳腺病变组织中nm23-H1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果nm23-H1基因在56例乳腺癌中表达率为44.64%,10例乳腺纤维瘤均阳性,10例纤维囊性病9例阳性,后二者均高于乳腺癌中阳性率(P<0.005,P<0.01);P53在乳腺癌中阳性率35.71%,在所有良性乳腺疾患中均阴性(P<0.025)。同时发现nm23-H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25,P<0.05),与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5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与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nm23-H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另外,nm23-H1表达缺失与P53的阳性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上有协同作用。结论nm23-H1的表达缺失及P53的阳性表达提示乳腺肿瘤恶性度高、淋巴转移潜能大,二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价更为全面可靠。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李启明 《九江医学》1996,11(3):133-13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大肠中nm23-H1、p53、PCNA以及IV型胶原的表达情况,以研究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及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1.6%、52.7%、81.1%。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IV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nm23-H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53、PCNA过表  相似文献   

1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产物在人鼻咽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以NDPK/nm23H1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人鼻咽癌中nm23H1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31例鼻咽癌中nm23H1基因产物表达的阳性率为41.9%(13/31)。其中无转移组的阳性率为52.3%(11/21),有转移组的阳性率为20%(2/1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转移的颈淋巴结组织中nm23H1产物表达极微或无表达,其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84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CD44V6和nm23-H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为63.1%和48.8%。伴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1),且二指标间呈负相关(P<0.01)。表明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失衡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84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CD44V6和nm23-H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为63.1和48.8%,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得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1),且二指标间呈负相关(P〈0.01)。表明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失衡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nm2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抗癌基因nm23在乳腺癌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型,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S-P法,对35例乳腺良性病变及138例乳腺癌进行nm2检测分析。结果,nm23在乳腺性病变及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15,60.1%,两者无明显差别,但乳腺癌中nm2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极显著差异P〈0.05-0.01。  相似文献   

20.
肺癌中nm23—H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总阳性率为50%。大细胞癌阳性率为16.7%,小细胞肺癌(SCLC),肺炎性假瘤和正常肺组织未见表达。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细胞转移没有负相关,nm23-H1阳性病人的生存率氏于阴性者,表明nm23-H1基因在肺癌发生、转移和预后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