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衰,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我院于1988年12月以来采用654—2、多巴胺、速尿腹腔内注射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的诊断及分期、分型标准,并经EHF—IgM证实,全部病例入院后随机分组。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0—67岁,平均41.26±15.04岁;病程5—11日,平均6.8±1.95日;少尿期病程1—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 5 8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本组共 5 8例 ,男性 36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2 6~ 5 5岁 (平均年龄 32岁 ) ,发病后 5~ 7天入院 ,41例处于无尿期 ,1 7例处于少尿期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 ,并伴有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不同程度肺水肿 ,左心衰。血小板平均为 (6 1 .8± 1 .5 )× 1 0 9/ L ,血尿素氮 (BUN)平均为 (2 9.8± 3.5 ) mmol/ L ,血肌酐 (Scr)为 (1 0 92± 2 84.6 )μmol/ L,碳酸氢根 (HCO- 3)平均为 (1 4.8± 3.6 )mmol/ L,血钾…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 42例老年重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HFRS)分析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2 4例 ,女 18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6 5 .3岁。1.2 临床资料 诊断与分型依据卫生部 1987年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发热期入院 2 4例占 5 7.4% ,低血压休克期入院 4例占 9.5 2 % ,少尿期入院 14例占 33.33%。临床分型 :重型 32例占 76 .19% ,危重型 10例占 2 3.81%。血清尿素氮 (BUN)平均 2 4.7± 10 .2mmol/L ,肌酐 (Cr)平均 412± 32 6 .6umol/L ,血清转氨酶升高者 36例。少尿或无尿平均3.5天…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 995年 8月至 2 0 0 0年 6月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EHF)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32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   32例患者中男性 2 1例、女性 1 1例 ,年龄43.78岁 ,平均 2 3~ 72岁 ,均达到需要血液透析的标准 ,其中重型 7例 ,极重型 4例 ,少尿 7例 ,无尿 1 0例 ,非少尿型 1 5例 ,透析前少尿期1~ 7天 ,无尿期 3~ 1 0天。  并发症 :32例患者中高血容量综合征 6例 ,消化道出血 9例 ,肉眼血尿 2例 ,严重酸中毒 7例 ,高血钾症 2例 ,DIC1例 ,多脏器衰竭 2例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下降 ,肝酶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血清T3、T4水平的变化.方法对经免疫荧光抗体(IgM)检测确诊的4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进行了血清TT3、TT4水平的检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40.12±10.81岁.轻型5例、中型21例、重型12例、危重型4例.对照组20例,为体检健康者.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多尿期血清T3、T4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而且病情越重,血清T3、T4下降越明显,重型危重型患者少尿期血清T3、T4水平的变化较轻中型变化显著P<0.01.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可出现血清T3、T4降低,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水肿是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严重并发症之一。常成为迅速死亡的直接原因。我院于1982年1月至83年1月,共收治出血热合并急性肺水肿11例.经用苄胺唑啉加速尿治疗全部治愈.现报告于下。临床资料一、本文病例系我院1982年1月至8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6例出血热中合并有急性肺水肿的全部病例。本组共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24~69岁,平均34岁。农民10例,工人1例。按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的诊断依据,进行分型和分期。重型3例,危重型8例;入院时分期:发热期1例,发热、低血压重叠者1例,少尿期3例,低血压、少尿重叠者4例,发热、低血压、少尿三期重叠者2例。二、本文病例急性肺水肿均发生于少尿期及低  相似文献   

7.
方年 《中国乡村医生》1999,15(10):28-29
病例选自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我院收住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126例中的发热期患者共93例,全部病例按1985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定的标准而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9.5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8.6岁。其中治疗组伴低血压休克期9例,伴少尿期6例,对照组伴低血压休克期8例,伴少尿期7例,两组均为发病2~5天的患者,体温38~40.5℃,平均入院病日,治疗组为3.82天,对照组3.95天,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0年1月~2005年2月共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443例,死亡34例。病死率为7.67%,34例中男26例,女8例;年龄19~78岁,平均44.8岁。所有病例都符合1987年2月卫生部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试行)》的诊断标准,死于多尿期4例,其余死于休克、少尿期。  相似文献   

9.
1988年1月至1995年5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少尿期患者44例。经分组对照观察,酚妥拉明联合导泻逐水疗法显示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44例患者随机分组,两组病情无显著差异。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最早发生在第2病日,最晚第6病日,平均第4±1.5病日。  相似文献   

10.
琚新  郭明栓 《中原医刊》1991,18(1):9-10
重型出血热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一种危重情况,其病情复杂多变,各种病理变化互为因果,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也较高。1983年~1989年11月我们收治了1396例 EHF 患者,其中重型216例,死亡76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1987年2月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所规定的诊断分型标准。性别、年龄、居住地:死亡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2例;年龄18~61岁;城市25例,乡村51例。各期病死率:单纯发热期0例,低血压休克期34例(44.7%),少尿无尿期35例(46.1%),多尿期7例(9.2%).死亡原因:尿毒症及其合并症(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占我国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位[1],急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尿毒症及其并发症是流行性出血热致死的主要原因。我院自1995年~1998年8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48例,发生急性功能衰竭11例,占23%,主要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患者均为确诊的住院病人,其中男8冽,女3例,年龄14~63岁,平均38.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颅内出血一例,心衰3例。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液透析,存活9例。由于并发心衰,颅内出血各死亡一例。少尿期持续时间一般7~15天,一例长达对天,然后进入多尿期。2护理2.1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液透析(HD)对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疗效[1]。我院地处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区,从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共对25例重型出血热患者进行了血液透析配合透析治疗加强了护理工作,现将护理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平均48.6岁。HD前无尿11~例,平均 21天,少尿 13例,平均少尿 3天, 1例多尿期肾衰。BUN平均值为 39 4 mol/L。脑水肿 1例,肺水肿 4例。 HD最多9次,最少1次。经HD和积极综合治疗后痊愈1…  相似文献   

13.
孙爱玉  陶翠玲 《黑龙江医学》2001,25(12):915-915
流行性出血热 (EHF)是肾损害为主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其少尿期死亡率较高。目前 ,随着血液透析开展 ,在控制氮质血症 ,调整血容量以及降低病死率成效显著 ,但由于条件的限制 ,血透尚不能普遍开展。因此 ,采用中西药治疗EHF少尿期 ,对恢复肾功能、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临床意义。笔者以活血化瘀疗法治疗EHF少尿期病人 2 3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按 1991- 0 6黑龙江省常见急性危重症诊断及抢救成功标准 ,选择 1992~ 1994年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经西医综合治疗 1~ 3d仍无尿 (<5 0ml/d)和尿少 (40 0ml/d)者 ,且…  相似文献   

14.
史玉民  王宏利  康立  许荣放 《医学争鸣》2001,22(18):1644-1644
1 临床资料  1990 - 0 1/ 1997- 12住院的无少尿型肾衰 HFRS患者 5 5 (男 48,女 7)例 ,年龄 14~ 6 2 (平均 34± 11) a.农村居民 2 7例 ,城市居民 2 8例 ,二者无差异 .其诊断标准参照 1986年南京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和分型标准 .其中危重型 1例 ,中型 34例 ,轻型 2 0例 .5 5例出血热荧光抗体均阳性 .发热期体温 37.0~ 40 .4(平均 39.3± 0 .6 )℃ ,持续发热时间 1~ 14(平均 5 .4± 2 .0 ) d.和一般出血热比从发热的高度及持续天数无差异 .休克 8例 ,占 14.5 % ,持续 2 4h一例 ,其余多为 2~ 4h,休克发生少 ,持续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水平 ,以及NO/BUN比值变化与Cr的关系。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 ,用贝克曼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NO浓度和BUN、Cr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 (NO :9 6 9± 2 9μmol/l)比较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NO浓度在发病过程中均有所增高 ,在低血压休克期 (15 88± 3 78) μmon/l和少尿期 (18 2 6± 6 39) μmol/l增高最显著 (P <0 0 1) ,在少尿期NO/BUN比值变化最迅速 ,与血清Cr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结果表明NO参与了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整个炎症感染反应期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 ,NO/BUN比值和Cr对照起来分析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在反映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肾脏受损程度及预后也是一个较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徐永霞  冯美多  王鸿  李春明 《中外医疗》2009,28(15):183-183
目的了解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出现低血钾的治疗。方法将我院2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低血钾病例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低血钾经治疗后血钾均恢复正常。结论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绝大多数患者为高血钾症状,偶有表现为低血钾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纠正低血钾及离子紊乱。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收集从1975年1月~1986年6月住院的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患者中资料较完整的中型病例180例(轻型住院日期短,多无少尿期,重及危重型病情多变,死亡病例较多,不易比较,故选用中型),应用速尿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观察血液透析疗法对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病人的疗效 .[病例报告 ]制定合理的血液透析方案 ,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应症和禁忌症 .10 9例病人行血液透析后 ,存活 97例 ,死亡 12例 ,其存活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89%和 11% .[讨论 ]血液透析虽然对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病人有确切而肯定的疗效 ,但应严格掌握血液透析的时机、适应症和禁忌症 .  相似文献   

19.
以导泻疗法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6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易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以导泻疗法为主,对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67例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979年元月至1981年元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88例患者,有少尿期经过者67例,其中尿闭13例,采取以导泻疗法为主进行治疗。二、诊断依据:67例均系流行性出血热典型患者。24小时尿量在500毫升以下或发生尿闭者(24小时尿量在100毫升以下)。三、治疗方法: 1.口服甘露醇导泻:每次口服20%甘露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82~1986年7月,用血液透析治疗32例流行性出血热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出血热肾衰),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对血透时机、透析方法和出血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长期随访的必要性。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5,女7;年龄17~64岁(20~40岁占19例)。入院时本组12例少尿,20例无尿;无尿病例,最少一日,最长达十日。32例均有出血倾向及典型的“三红征”,3例有血清学诊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合并冠心、风心各1例。并消化道出血4例次,昏迷10例次,心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