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将采取整形保乳术治疗的33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常规保乳术治疗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乳房美容效果、手术情况、住院时间、肿瘤转移复发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97.0%)明显高于对照组(78.8%),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肿瘤转移和复发比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P>0.05。结论: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在治疗早期乳腺癌中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但整形保乳术的乳房美容效果更好,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行整形保乳术组(22例)与常规保乳术组(30例)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的肿瘤特点、组织切除量、术后并发症、切缘情况及术后RTOG美容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分布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整形保乳术的原发肿瘤更多见于中央区、内上象限和内下象限。整形保乳术组和常规保乳术组切除组织重量分别为(106.23±17.47) g和(62.47±8.36) g,最近手术切缘分别为(10.32±1.89) mm和(7.70±1.93) mm,最远手术切缘分别为(22.09±4.41) mm和(15.17±2.67) mm,整形保乳术组明显优于常规保乳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形保乳术组美容效果评价为优和良的为20例(90.9%),常规保乳术组美容效果评价为优和良的为24例(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结论:整形保乳术可切除更多的组织量以有效保证手术切缘,而术后美容效果较常规保乳术无明显差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朱江  康骅  海涛  王亚军 《癌症进展》2013,11(5):392-399,419
目的总结乳房整形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其对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保乳手术中应用乳房整形技术与否分为乳房整形技术保乳组(A组,70例)和传统手术保乳组(B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率、生存率及术后乳房美容效果,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0.5个月(6~62个月),随访率为93.3%(140/15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主观满意率、乳房美容客观评分均优于B组。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乳房整形技术进行保乳手术治疗安全性好,而且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佳,是一项值得推荐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 月至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整形保乳术组(67例)与常规保乳术组(117 例)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度、切除组织重量、手术切缘及二次扩切手术率。结果:整形保乳术组发生血清肿10例、血肿3 例、切口愈合不良2 例,常规保乳术组发生血清肿57例、血肿17例、切口愈合不良1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整形保乳术组美容效果满意度优于常规保乳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整形保乳术组的切除组织重量、最小手术切缘及最大手术切缘均优于常规保乳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两组患者二次扩切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整形保乳术不仅能有效保证保乳手术切缘,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近乳晕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整形保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2 月至2013年1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二)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60例近乳晕区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行整形保乳术,对照组30例行标准保乳术,比较两组术中切除的乳腺局部标本质量,肿瘤距外科切缘最近的距离,术后患乳美容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切除的乳腺标本量为(71.03± 12.92)g vs .(41.53± 7.13)g,肿瘤距外科切缘最近的距离为(13.30± 2.97)mmvs .(10.63± 1.65)mm,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者满意率为93.33% vs . 83.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试验组切除的乳腺组织量更大、范围更广,而术后患乳美容效果与对照组无差别。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整形保乳术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试验组)的临床效果,并与同期70例传统乳腺癌手术(对照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乳腺美容效果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为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后复发率分别为3.1%和0%,对照组分别为12.9%和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中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地缩短保乳手术的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同时,整个手术操作简单,可降低术后复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效果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h和12h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下积液和上肢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能有效的减轻创伤,并提高美容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与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海南省临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乳组和根治组,每组34例。根治组患者采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保乳组患者采用早期保乳手术治疗。结果保乳组患者手术时间(165.5±2.6)min、出血量(260.5±20.5)ml、切口长度(4.5士1.2)cm、住院时间(9.3±2.2)d,均低于根治组患者的(185.6士4.5)min、(284.6±30.5)ml、(15.3±2.8)cm和(13.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乳组患者术后美容的优良率88.2%高于根治组患者的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乳组患者的情感状况(17.5±1.5)分、生理状况(18.8±1.5)分、功能状况(18.6士1.5)分、附加条目(21.6±1.3)分和生活质量总分(96.5±4.6)分,均高于根治组患者的(14.0±1.5)分、(14.5±1.6)分、(12.4±1.6)分、(17.5±1.2)分和(77.8±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乳组患者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为5.9%,根治组患者为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早期乳腺癌根治术相比,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更理想的手术指标和恢复速度,提高了美观度与生活质量,且近期复发率相当,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个体化乳腺癌保乳术1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标准保乳术和整形保乳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合理选择及应用。方法将既往接受保乳术的165例患者分为标准保乳组(n=64)和整形保乳组(n=101),比较两组的肿瘤特点、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美容效果。结果 标准保乳组和整形保乳术组在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复发转移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肿瘤分布位置、切除组织量、乳房大小、原发肿瘤大小或范围、是否行新辅助化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保乳组切除乳房组织量大于标准保乳组;应用整形保乳术的原发肿瘤更多见于中央区、内上象限、下象限。结论 对保乳患者进行分阶段动态评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个体化保乳模式保证了良好的术后乳房美观效果;整形保乳术可切除更多的组织量以保证切缘阴性,增加了保乳成功率且减少了不必要的乳房全切及乳房再造手术,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16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81例与对照组8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引流量、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腋淋巴结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美容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腋淋巴结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美容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3年生存28例,复发3例,3年生存与复发率分别为93.3%、10.0%;对照组3年生存27例、复发4例,3年生存与复发率分别为90.0%与13.3%,2组间3年生存率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5.72±12.56)min,对照组为(81.29±11.1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平均为(15.32±1.58)枚,对照组为(14.87±1.9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引流量与拔管时间分别为(321.98±28.62)ml、(4.81±1.52)d,对照组为(534.62±31.82)ml、(8.10±2.14)d,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引流量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乳房美容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均给予相关对症处理,在化疗停止后自行消失。结论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理想,可获得更好的乳房外观效果,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自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0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150例与开放组15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术后1周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术后美容效果和并发症,及术后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 微创组出血量低于开放组,术后瘢痕小于开放组,术后愈合时间优于开放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血清Cor、E、NE水平术后1周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优良率(96.67%)高于开放组(68.00%)(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7%)低于开放组(31.33%)(P<0.05);两组术后随访1年术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小,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延迟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行乳房保留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放疗后辅助化疗;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先行辅助化疗,再行放疗,延迟>8周.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LR)、总生存(O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3年,观察组及对照组LR率分别为20.00% (15/75)和36.00% (2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31,P=0.031);观察组及对照组OS率分别为94.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2.953,P=0.134).观察组并发症1例,为皮下积液,转移2例;对照组并发症6例,其中皮下积液6例.转移8例,两组比较具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3±3.4)、(69.1±4.8)、(80.5±5.1)、(79.5±6.1)和(70.3±2.6)、(55.9±3.3)、(60.2±4.1)、(65.1±5.8)分,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631,P=0.003).结论 延迟放疗能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患者生存状况产生积极影响,预后效果较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全切术后实施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与观察组(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及术后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胀、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RBC、TP、HG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5±0.4)h、(317.5±32.6)ml,与对照组[(3.4±0.4)h、(318.1±33.0)ml]比较,其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腹腔镜辅助全胃全切术治疗胃癌患者后实施"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74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CAF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蒽环类±CTX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缓解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为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3,P=0.017).观察组出现神经毒性和肌肉关节疼痛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血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贫血、脱发、肝功能异常和过敏反应的几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物±CTX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更高,但轻微不良反映较多的,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做并发症防治措施,预防和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外侧筋膜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修复乳房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乳腺癌保乳术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房修复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观察组38例采用胸外侧筋膜皮瓣移植,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乳房重建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均无肿瘤复发.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病灶切除术中,利用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乳房缺损部位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铂类和吉西他滨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三阴乳腺癌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25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 d;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 d,21 d 1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 d.治疗2个周期对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RR为52.2%,DCR为82.6%,对照组RR为30.4%,DCR为56.5%,2组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R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9.6%,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恶性呕吐、腹泻、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铂类和吉西他滨治疗三阴乳腺癌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表柔比星联合紫衫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以环磷酰胺联合表阿霉素化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的新辅助化疗法,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大小、叉头框蛋白A1(FOXAl)和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l)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1%和84.9%,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两肿瘤直径大小、癌细胞中FOXAl和BRCAI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和17.9%,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对于肿瘤的缩小,FOXAl、BRCAl水平降低等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全昌银  张志强  胡鹏  杨卫兵 《癌症进展》2018,16(6):705-707,73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除切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 选取4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32例(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35例(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TH和血钙水平.结果 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PTH和血钙水平分别为(1.28±0.32)pmol/L和(2.21±0.32)m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7±0.44)pmol/L和(2.48±0.4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血钙和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0.74%、46.67%和31.85%,高于对照组的28.01%、18.07%和18.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78.20±14.29)ml,高于对照组的(32.02±10.0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的发生率均为15.56%,均低于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及侧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P﹤0.05).结论 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相比,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的比例高,且手术方式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蒽环类化疗时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接受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和TE(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均采用CAF方案和TE方案化疗,试验组在给予阿霉素或表柔比星30 min前给予右丙亚胺(奥诺先)静脉滴注(右丙亚胺:阿霉素或表柔比星=10:1),30 min内滴完.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12个月以后出现血清BNP升高,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以后血清cTn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cT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K-MB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以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LVEF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以后,对照组LVEF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丙亚胺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可以明显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保护心肌细胞,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药物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