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通过被动式设计策略、高性能的围护结构和高效的设备体系降低其使用阶段能耗。零能耗建筑在此基础上,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进一步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这两类节能建筑的材料和设备系统的隐含能耗、环境影响和成本通常高于一般建筑,同时对构件的后期维护和替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从生命周期的范畴分析其环境和经济效益。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够为建筑项目的建造、运行和拆解等阶段提供多专业共享的数据平台。本文基于BIM,通过LCA和LCC方法对一座小型住宅建筑在不同节能目标情景下的生命周期全球变暖潜势值(GWP)、一次能耗(PE)和成本(LCC)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零能耗乃至正能源建筑在降低一次能耗和GWP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也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住宅建筑能源价格较低,如果按近年的价格指数计算,零能耗建筑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初建成本和后期构件替换成本增量将抵消其使用阶段节约的能耗成本,因此生命周期成本高于普通节能建筑。如果未来50年能源价格涨幅超过建筑安装价格涨幅,那么零能耗建筑在生命周期成本方面将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典型建筑保温材料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3类典型建筑保温材料(聚苯板、岩棉板、硬泡聚氨酯板)功能单位(以单位质量kg计)生产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气体排放进行调研与分析,并计算获得3类保温材料生产生命周期不可再生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温室效应影响.同时,为更好地比较不同保温材料之间的生命周期环境友好性差异,结合保温材料在不同区域的使用特性,将功能单位进一步扩展为“满足相同节能要求的单位面积(以m2计)产品生产”,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以“单位质量kg”计,岩棉板生产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最小,硬泡聚氨酯板次之,聚苯板最大;而以“满足相同节能要求的单位面积m2”计,则聚苯板生产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最小,岩棉板最大.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已越来越多地考虑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聚苯板作为被广泛使用的建筑保温材料,对其开展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很有必要。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典型聚苯板生产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气体排放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并基于此计算获得我国功能单位(以单位质量kg计)聚苯板生产生命周期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影响指标为52.72 kgCoal-R当量/kg板,能源消耗影响为3.951 kgce当量/kg板,温室效应影响为5.636 kgCO2当量/kg板,酸化效应影响为1.425×10-2kgSO2当量/kg板,富营养化影响为1.374×10-3kgPO43-当量/kg板。  相似文献   

4.
5.
张轶楠 《辽宁建材》2011,(10):42-43
岩棉板是目前国内外工业与民用建筑较普遍采用的A级防火保温材料。本文论述了岩棉板的生产与应用概况,对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张赟 《化学建材》2012,(4):29-30,34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指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的属性信息。实际上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提供一个单一的、完整一致的、逻辑的建筑信息库。通过讨论探索的是BlM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各类应用,希望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索建筑能耗管理。  相似文献   

7.
王洁  韦保仁 《江苏建筑》2010,(4):106-108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环境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对建筑物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是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发出了一些建筑物生命周期评价的软件工具,它们都是针对各自的国家开发出来的,不适用于所有国家。我国在建筑业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也已开始,但总的说来还很不深入。  相似文献   

8.
9.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周期(LCA)评价理论,界定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范围,并对建筑生命周期从物化、使用到拆除处置各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清单分析,明确了低碳建筑的内涵,提出了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量的评价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命周期评价与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的脚步正在全面加快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可采用的一种环境评价方法为 :生命周期评价 (LifeCycleAssessment,简称LCA) ,同时提出在建筑项目中进行生态和人文环境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萍萍  徐运明 《山西建筑》2014,(23):236-237
概述了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着重对金属岩棉夹芯外墙板的技术特点、保温性能进行了研究,指出金属岩棉夹芯板的保温性能优越,对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夏辉 《山西建筑》2012,38(25):229-230
简要介绍了岩棉板在外墙保温工程中的应用,从岩棉板的特点、施工工艺、细部做法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归纳了岩棉板的质量验收标准,通过实践证明了岩棉板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建筑外墙外保温围护结构的防火性,使得外保温围护结构能够与墙体具有防火等级相同、耐久性与墙体使用寿命相同,选用岩棉板外墙外保温防火结构系统,采用先进的岩棉板加钢丝网锚固技术、保温层抗裂技术、内外层一体化设计及施工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具体工程中,通过竣工后检测,其传热系数、耐候性指标均达到了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邵艳丽 《山西建筑》2014,(32):85-87
以岩棉保温板、钢丝网软配筋薄抹灰施工技术在某民用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系统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了此种方法的工艺原理与工艺特点,重点对其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该工艺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以促进该方法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中使用较多的保温材料是EPS板,对外墙保温改造使用EPS板产生的环境效益给出量化结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结合实际调研,从EPS生产、销售运输、既有建筑使用EPS、回收运输、回收生产、回收得到PS颗粒等6个方面,用Ebalance软件对EPS板全寿命周期能源消耗及环境排放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全寿命周期中,1 kg EPS板可减少酸化潜值0.331 kg SO2当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55.0 kg Coal-R当量、减少能源消耗27.7 kgce当量、减少富营养化潜值0.0218 kg PO43-当量、减少全球变暖潜值61.6 kg CO2当量,既有建筑应进行外墙保温改造。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玄武岩纤维有捻纱将网布包覆岩棉板整体合成制备一种新型网织增强岩棉板,研究了网织增强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耐候性、耐冻融性和抗冲击性等。研究结果表明,与同密度等级的普通岩棉板相比,网织增强岩棉板可大幅提高其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具有良好的透湿性能;与基层墙体采用粘结为主锚栓锚固为辅的固定方式可节约锚栓用量。应用于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冻融性和抗冲击性,为现阶段建筑外墙保温工程合理采用岩棉技术提供了可行性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相群 《山西建筑》2012,(23):220-221
结合昆山世茂蝶湖湾T8~T10高层住宅工程外墙保温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JX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技术性能、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并且通过实践证明该施工技术施工便捷、保温隔热性能高、防火效果好、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一种适用于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外墙外保温体系的组成、岩棉保温装饰一体板与钢边框复合轻质板的连接方式、外墙外保温体系的系统试验等。该外墙外保温体系具有保温效果好、防火性能优异、体系连接安全、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alysis system—BEPAS, which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framework. In BEPAS, environmental impact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ree main aspects of a building that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building facilities, building materials and location. In addition, a set of environmental databases were developed, covering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profiles of these environmental aspects. The BEPAS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a new or existing building.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a case project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assessment procedures and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i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