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并非致病因素(如链球菌及其产物)直接对肾脏的感染或破坏所致,多数人类肾炎是免疫介导的疾病,这已得到充分证实。目前,体液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在肾炎发病机理的作用已得到公认,细胞免疫尚缺乏直接证据。免疫机理是疾病的始发机理,在此基础上,在炎症介导系统(如补体、嗜中性白细胞等)的参与下,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并产生临床症状。此外,肾小球滤过功能及结构特点等肾脏局部因素和非免疫机理在肾炎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在部分类型肾炎的发病及易感性方面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进展机理深入的研究,认识到肾功能进行性损害除了起病的免疫因素外,还有非免疫因素的影响。目前已知持续性肾病范围尿蛋白(3.5g/24 h)会导致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和肾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情复杂,对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明确。为了研究发病机理,探讨防治方法和对予后进行判断,最近我们对本病进行了免疫功能的动态观察。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按全国1977年北戴河会议制订的肾小球疾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对30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住院患者做了免疫功能检查,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病4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普通型8例,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研究证实,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迁延性肝炎均可引起免疫复合物病,即在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肾小球内证实存在HBsAg,同时血浆中也得到高浓度的HBsAg,说明这是肾小球肾炎的特异性免疫发病机理。本病系免疫复合物肾炎之一种,临床上称之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本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因此对本病的深入探讨研究十分必要。下面就我院肾病疗区1993年住院的176名肾病患者中乙肝病毒检测情况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由于广泛开展肾活检,并采用电子显微镜和先进的免疫荧光检查技术,对研究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证实: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的发病与免疫有密切关系,而血液凝固异常对肾炎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下面主要就肾炎时血凝异常及其治疗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肾小球肾炎是一个常见病,国内外对本病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对其发病机理免疫机制的研究,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有大量的报道。我院1979年以来对26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几种免疫功能检查,对肾病的免疫功能和诊断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肾小球肾炎月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本与肾衰率分别高达40~70%和50%,严重立协患者的生命.其主要原因在于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亟待进行深入研究.1#小款归类发庆祝理研究现抉80年代以前,巴小球肾炎发病机理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抗肾小球基底映g和植环免疫复合物型t’·’].80年代以后,提出了原位免疫复合物到[’]和不溶性或难溶性复合物理论t‘]以及补体系统的C:肾炎因子、单核细胞在河炎发病中的作用.与此同时,除侧重研究肾炎发病与上述体液免疫功能还乱有关外,还注意了细胞免疫功能采乱在肾…  相似文献   

8.
<正> 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常通过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间接证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特别是对肾脏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较多,目前已经证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免疫  相似文献   

9.
肾炎的免疫发病学说自60年代起便已得到公认,人们就免疫复合物(IC)的沉积、自身抗体的产生,原位IC的形成及细胞介导性反应等免疫发病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人们似乎更关心继免疫反应之后的各种肾小球损伤的继发机制的激活。正如其它原因所致的组织损伤一样,肾小球的免疫性损伤也是由于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临床肾活体标本萤光免疫检查发现,在肾炎的发病过程中有纤维蛋白存积在肾小球的证据,所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凝血可能是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因素。为了研究这个因素,三年前我室就开始探测肾炎病人血和尿中纤维蛋白原和/或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以下简称FDP),并应用于临床肾脏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基质增多伴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临床上以血尿反复发作为特点,但可呈现以无症状血尿到急进型肾炎间各种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通过对IgA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来指导临床诊治。本文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系膜细胞等方面分析IgA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对IgA肾病的西医研究状况进行总结。IgA肾病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其发生与遗传及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IgA免疫复合物在肾脏不断沉积损伤肾小球,并通过旁路途径使补体活化,白细胞聚集,炎症细胞激活或肾小球固有细胞活化。释放炎症因予、细胞因子加重肾小球损伤。  相似文献   

12.
肾脏病学     
陈香美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2):887-889
在广大肾脏病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肾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尤其是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理方面取得了可喜进步。一、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理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肾穿刺活检标本后发现,载脂蛋白(Apo)B和E多数在肾小球系膜和毛细血管袢...  相似文献   

13.
肾炎的发病机理大家都认为与机体免疫机制的改变有关。而且绝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于肾小球基底膜所引起。但近年来,由于萤光抗体检查未能在所谓特发性肾病综合征(亦称微小病变型肾炎或足突型肾炎)的肾小球基底膜上找到免疫球蛋白,对这型肾炎的免疫机制抱有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因为近年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抑制免疫药物是治疗肾炎的主要措施,对临床工作者说来,肾炎是否由免疫引起,有着重要意义。为  相似文献   

14.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是小儿常见疾病,已知为一种免疫复合物肾炎,但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以往认为APSGN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株所引起,与M蛋白有关。近年来的研究有了以下几个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在肾炎研究领域中,对发病机理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较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免疫复合物可在原位(in Situ)形成和抗原的电荷与致肾炎性(nephritogenicity)有关的问题。 在免疫复合物(IC)的形成部位方面,本世纪50~60年代,主要根据对血清病肾炎的研究,提出了肾炎发病机理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抗原和相应抗体是在血循环中形成IC的,IC随血流经肾脏时,非特异性地在肾小球中沉积,从而引起肾炎。CIC理论提出后,得到了普遍接受,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免疫复合物肾炎发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肾脏疾病与抗血小板制剂众所周知,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主要与免疫体系有关。近年逐渐弄清了肾小球肾炎的进展、恶化及恢复与血液凝固系统、纤溶系统、血小板系统、kinin-kallikrein系、补体系密切相关。因此,采用抗凝固疗法、纤溶疗法治疗肾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各种抗血小板制剂也进入了治疗肾炎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变,且不易治愈.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能对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疾病进程进行模拟,在新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机理和造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迅速发展,指出了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免疫反应。因对复杂的发病机理有了很多新解释,肾炎的发病将可望得到控制。关键在于以下三方面。 一、除去抗原 致成肾小球肾炎的抗原有(1) 外因性抗原,包括药剂、细菌、寄生虫及病毒等;(2)内因性抗原包括核抗原、免疫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及  相似文献   

19.
梁慧 《新疆医学》2010,40(6):112-115
近来免疫病理学研究已经证实白细胞粘附分子为炎症过程的枢纽,而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故对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肾脏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发现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白介素-6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恒  刘劲松 《重庆医学》2005,34(2):277-278
目的同步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尿IL-6水平.结果 (1)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01,进一步观察显示,随着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血、尿IL-6水平明显升高.(2)血清,尿IL-6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1)本实验结果提示:慢性肾小球炎体内存在着细胞因孒IL-6的改变,并随着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血、尿IL-6明显升高.(2)测定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IL-6水平有助于阐明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