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3.
论李白对庄子的承继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虹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54-56,105
李白诗歌作品中使用庄子典故多达70多首,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庄子的直接承继。李白虚静的创作状态亦即道家所谓的"精神漫游",具体体现在李白诗歌的三个突出特点,即喜欢醉酒而作、喜欢写月亮和水。李白作品中虚静的文学境界,是道家虚静的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李白寄情与山水诗的大量创作,是庄子文艺理论的具体阐释和道的哲学内涵在文学上散发出的光芒。李白作品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是对道家思想最恰当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审美态度、审美境界、审美体验、审美创造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具有东方特点的庄子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5.
庄子认为,悟道真正的奥秘在于“虚”。庄子之“虚”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否定常规的内心修炼功夫,它循着回归自然的途径,通过排除感官活动、生理欲望、贪生意识、名利物欲、道德观念、情感波动、知性活动、一己成心等,使生命最本真的愿望得以呈现,从而将世俗之人提升为体道之人。“虚”的工夫,类似于现象学所倡导的“悬置”方法,对改善现代人的心灵生态颇具启迪。  相似文献   

6.
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刘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王夫之《庄子解》,胡远睿《庄子诠诂》,支伟成《庄子校释》,朱季海《庄子故言》,张默生《庄子内篇新释》,钟泰《庄子发微》,陆永品《庄子通释》等,对《庄子.养生主》的注疏多有分歧,本文拟作一个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7.
庄子"物化"思想具有梦觉物我之化、自然死生之化和通"道"自化三方面内容,其内在逻辑是从感知认识推知理性体悟,再到对生活实践的应用指导。它阐释了对生命本真的探求和理解,提出"心与物化"和"技与物化"的践行之途。  相似文献   

8.
庄子之"忘"从"美学的"角度看,具有深刻的艺术哲理.它是一种审美态度、艺术心灵,是一种自由创造的境界."忘"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人生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9.
《庄子》一书,虽非专门探讨美学(艺术)思想的著作,但字里行间透射出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艺术)思想,并且其哲学与美学实际上已贯通合一。因此,要对庄子美学思想进行探研,就必须由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入手。老子和庄子开创的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范畴———“道”,可以看作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一块基石。庄子哲学最终要对“道”进行体认,体认的方式乃“唯道集虚”,而这种方式直接通向了审美,形成了他关于美与审美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虚静和自由是古代两种主要的审美心态,这两种审美心态都源于庄子。"虚静"与"自由"心态是艺术家创作的基本心理条件,对艺术家的审美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等都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先秦明确主张自由、强调个性解放的哲学家,具体来说他的自由观主要体现为下面三重境界:超越世俗利害而得自由,虚静以体道即遵照自然规律而得之自由,最后通达绝对精神之自由——"逍遥游",现从这三个方面作一梳理,以窥庄子自由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快乐观主要是推崇所谓的"至乐", 庄子的"至乐"绝不同于世俗所以为的至乐,而是体道之时所呈现的一种生命体验.至乐是一种超越于世俗苦乐之上的快乐境界,因此又被庄子称为"无乐"."无乐"并不意味着停止了一切情感活动,而表现为一种宁静超然,无所扰动,澄明通达的心灵状态.至乐绝非"适人之适",而是一种"自适之适"或者"忘适之适",即一种把自我的舒适与满足推向极至的精神享受.庄子的至乐观,在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中传响不绝.庄子对至乐的思考,或许能够促使一味追求世俗享乐的现代人,对"何为最大的快乐"这一终极人生问题有更深的体悟.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六个方面略述庄子贵真尚自然的文学美学思想——诗意、真情、正理、清气、创新、文采、灵活,七者相互浑融。  相似文献   

14.
"唯道集虚"是庄子传授给世人的一个悟道法门。"虚"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否定常规的内心修炼工夫。从生存层面上说,虚能够使自己远离祸害,拥有一种安全感,进而悟道。从本体层面上说,虚能够使自己的本体——本性与世界的本体——道自行呈现。虚的工夫,类似于现象学所倡导的"悬置"方法,对现代人实现个体幸福而言颇具启迪。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身体”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非常重视"身"的观念,在《庄子》中"身"共出现了115次。庄子之"身"既有形躯之义,更是形与心的交感相合。庄子以身体道,其身体不仅是个体生命的表征,且是介入世界的实践主体,其价值态度、理想境界等都在身体上开显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他提倡自然无为的处世哲学,“自然”在庄子的学说里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与美学内涵,它既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要求,也是对自然万物天性的认识,表现到艺术创作上就要求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备自由、空明的心境,创作出的作品要能表现自然万物的本原性生命,传达万物的纯然本性。庄子的这种自然主义艺术观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主观精神和作品的自然天性上。  相似文献   

17.
庄子并不是混世主义者。庄子极力鞭笞的是“物”对于人的统治。他所追求的是个人精神上的自由、洒脱。庄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有为。  相似文献   

18.
庄子认为,女性伦理美应该体现"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表现为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对于女性的外表,庄子主张"大朴不雕";对于女性的心灵和人格,庄子主张去"迹"返"真". 虽然庄子以"全德全形"为女性伦理美的最高境界,但在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庄子认为女性的内在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庄子审美心理机制表现为一个由低到高的连续运动过程,它起始于审美主体以“虚静”为中心的审美心理准备,经过审美主体以“坐忘”为特征的精神追求,归于审美主体与“道”合一后以“若化”为表现的最高审美体验。庄子审美心理机制对中国文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