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提高焦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陕北地区常见的气煤、肥煤、东风煤进行单独炼焦,分析3种煤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炭质量。在此基础上将3种煤按不同比例配煤炼焦,分析不同配比下焦炭质量的变化,研究最佳配煤方案。结果表明:气煤单独炼焦所得焦炭质量差,但配入气煤可增加产气率和焦饼收缩度;肥煤是优质炼焦煤,但单独炼焦所得焦炭气孔率高,需配煤以改善焦炭质量;东风煤无法单独炼焦,但少量配入可增加焦炭强度,减少优质炼焦煤用量。气煤、肥煤、东风煤质量比为1∶6∶3时,焦炭质量最好,孔隙小,无缝隙和绽边,色泽为银灰色,无海绵体,部分熔合;配煤胶质层最大厚度Y=20.4 mm,最终收缩度X=7.2 mm。  相似文献   

2.
选择低灰、低硫的长焰煤进行预处理,按照焦化厂的日常配比代替其中的气煤或瘦煤进行配煤炼焦实验;小焦炉实验表明,配入6%的动力煤可以提高焦炭的强度和块径;对于强黏结性的焦煤,预处理动力煤的配比可达到20%。  相似文献   

3.
在对神府长焰煤基础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现有配煤方案,通过添加神府长焰煤替代部分1/3焦煤和气煤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结果表明,在增加肥煤配比时可以用长焰煤替代部分1/3焦煤和气煤,有利于降低焦炭的硫分和灰分,扩大炼焦煤资源,降低配煤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了扩大炼焦煤资源,优化配煤结构,结合烟煤配煤炼焦理论,通过高炉喷吹用烟煤的工业铁桶试验研究,分析了配加烟煤后配合煤的性能变化和所炼焦炭的质量。结果表明:适当增加1/3焦煤、减少气煤配比,烟煤配加质量分数控制在2%~3%,可以有效优化配煤结构,使配合煤的灰分、硫分及挥发分保持在稳定状态,改善焦炭的机械强度、热强度,提高焦炭的块度,同时还可以降低配煤成本,当烟煤配加质量分数为2%时,配煤成本可降低15.60元/t。  相似文献   

5.
选用焦煤、1/3焦煤、肥煤、瘦煤、长焰煤进行配煤,堆密度为0.7g/cm3和1.0g/cm3,采用2kg焦炉炼焦,对焦炭的冷态强度和热态性能分析检测,探讨了堆密度及低阶煤加入量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入低阶煤后,焦炭的冷态强度及热态性能变差,配比小于5%时,影响较小,适当提高原料煤堆密度,焦炭的冷态强度及热态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神木煤与黏结煤为实验对象,探究神木煤与黏结煤配伍的配比对炼焦黏结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达到完全融合状态的配煤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神木煤与气煤、肥煤和焦煤配煤时,其黏结性能与wO∶wH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神木煤配比增加,配煤黏结性变差,配煤GRI值快速下降且其实验值远低于单种煤加和计算值;在一定的神木煤配入比例内,Y值与加和计算值基本吻合;配煤wO∶wH的影响与神木煤比例的影响一致;神木煤与气煤、肥煤和焦煤配伍时,当配煤达到完全融合状态时,神木煤的最大配比分别为30%(质量分数,下同),50%和40%,配煤Y值≥10,且神木煤与气煤、肥煤、焦煤配煤的焦渣特征指数分别大于4,5,4.  相似文献   

7.
对焦炭界面结合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配煤粒度及添加沥青对无烟煤配合炼焦所得焦炭的界面结合状况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配煤比、堆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装炉煤粒度,有利于界面结合。沥青在配料中对煤有不同程度的改质,从而增加了容惰性组合的能力和改善了界面结合状况。  相似文献   

8.
《煤化工》2016,(5)
为开发较高比例无烟煤参与配煤炼焦的技术,研究了无烟煤配比为12%时,无烟煤合适的粒度控制范围及结焦机理,通过不同粒度无烟煤参与配煤炼焦试验,得出无烟煤的粒度对其参与配煤炼焦所得焦炭的冷热态强度均有明显影响。随着无烟煤粒度增大,焦炭光学组织中大于300μm的惰性组分增多,焦炭冷热态强度呈下降趋势,这些大尺寸惰性组分周围基本无其他组分包裹,形成明显裂纹;用12%的无烟煤替代瘦煤,无烟煤粒度小于0.3 mm时,焦炭冷热态强度保持稳定。试验得出:无烟煤较高比例参与配煤炼焦的最佳粒度为小于0.3 mm。  相似文献   

9.
采用2kg试验焦炉对新疆6种单种煤及其4种配合煤分别进行了顶装和捣固炼焦,考察了2种情况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捣固炼焦增加了堆密度,改善了黏结性,进而提高了焦炭质量,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可多配入气煤、瘦煤和贫煤等弱黏煤。  相似文献   

10.
选用柳林焦煤、韩城贫煤或潞安贫煤、滕南1/3焦煤、兖矿气煤、肥矿气肥煤,依据捣固炼焦机理、煤岩配煤技术,进行贫煤代替瘦煤的炼焦配煤试验,总结出"焦煤、贫煤、气肥煤、气煤、1/3焦煤"的配煤方案。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所生产出的焦炭完全能够满足大型钢铁公司对焦炭冷态强度(Ad≤12.50%,St,d≤0.75%,Vdaf≤1.5%,M2590%,M106.5%)和热态强度(CRI27%,CSR65%)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一配煤比和不同的装煤堆密度煤样进行炼焦试验,得出焦炭的耐磨强度、抗碎强度、显气孔率、焦炭的反应性、反应后强度与装煤堆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焦炭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配合煤性质和工艺条件。配合煤的性质主要是结焦性、煤的粘结性对焦炭强度的影响较大;炼焦煤的性质影响焦炭的灰分、硫分等化学组成,影响焦炭强度。炼焦的工艺条件是水分、灰分、细度、堆密度等;结焦时间影响焦炭冷态、热态性能和显微特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主焦煤资源短缺而气煤储量相对丰富的资源特点,采用气煤为主焦化煤种,配用焦粉做瘦化剂,并添加一定量的沥青作粘结剂,通过系列配煤方案制备铸造型焦,获得可制备一级铸造焦的优化配煤方案为45:50:5。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煤和沥青配入量减少,焦炭的M40提高,气孔率Ps降低,焦炭显微结构越趋向于致密化。在实验配比条件下,沥青添加量降低对于焦炭强度提高的影响较气煤显著;而气煤配比减少对于焦炭气孔率降低的影响较沥青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5.5m捣固焦炉结焦时间的改变,探讨了在配煤比不变的条件下结焦时间变化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延长结焦时间能有效提高焦炭的抗碎强度和反应后强度,改善焦炭的耐磨强度和反应性,有效降低焦炭硫分,而且能够配入更多的弱黏结煤,降低入炉煤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韶钢6 m焦炉焦炭热强度稳定率,分析了国内1#焦煤煤质、焦煤水分、清场含杂煤配用量、配煤比调改次数等对焦炭热强度稳定率的影响,通过加强对焦煤煤质、焦煤水分、清场含杂煤的管控,减少配煤比调改次数,使焦炭热强度标准偏差σn-1由2018年第1季度的1.64降低至第4季度的0.95,提高了焦炭热强度稳定率。  相似文献   

16.
齐洪涛  李双林 《煤化工》2012,40(5):61-62,67
探讨了备煤、炼焦工艺和参数对焦炭强度的影响,从装煤堆密度、装煤粒度、结焦速率、炭化室宽度、熄焦方式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装煤堆密度和采用干法熄焦是改善焦炭强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40kg试验焦炉对唐钢肥煤、瘦煤资源进行优化配比,找出不同质量肥煤和瘦煤配合结焦规律以及对焦炭强度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肥煤、瘦煤最佳配比:肥煤38%,焦煤37%,1/3焦煤12%,瘦煤13%。实际生产后,焦炭强度M40由原来的80.4%上升到81.0%。  相似文献   

18.
任学延 《煤化工》2012,40(1):31-33
通过4 kg实验焦炉,分析了长焰煤配入粒度、配入比例及配煤结构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焰煤配入粒度以小于3.0 mm为宜,配入比例可达3%,在常规生产配煤结构中,可适当增加肥煤比例,从而减少长焰煤配入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石油焦的特性研究及配煤炼焦试验,考察其对配煤黏结性能及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石油焦会引起煤的黏结指数下降,加入石油焦配煤炼焦会降低焦炭灰分,提高焦炭硫分,降低焦炭冷强度,提高焦炭热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