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曹骏生 《中国调味品》1991,(2):32-32,F003
酱油、酱等传统的调味品,其制品的香气与使用的曲菌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人所共知的事。目前,日本制造酱油曲采用的曲菌主要有米曲霉(以下简称A)和酱油曲霉(以下简称S)两种。这两种曲霉产生的水解酶和酿造特性不同。简言之,即A比S产生的α一淀粉酶含量高,而植物组织分解酶群含量低。这样,表现在制曲时,A曲升温快,容易管理,原料中淀粉消费量高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3.
三株酱油曲霉蛋白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今野曲霉,沪酿3.042、311三株米曲霉生理特性和生长规律的研究,得出今野曲霉产酶高峰期为44h,沪酿3.042曲霉及311曲霉为48h;三株供试菌制曲最适温度为25℃,培养基最适含水量100%,最适PH为7;311曲霉最适盐分4%,沪酿3.042、今野曲霉最适盐分2%。  相似文献   

4.
以米曲霉1228为发酵菌种,豆粕和麸皮为原料制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制曲工艺条件;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进行酱油酿造试验。结果表明:豆粕与麸皮以6:4配比,采用90%加水量和0.5%接种量制曲32 h,成曲的中性蛋白酶酶活为1473 U/g;发酵20 d后,测得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6.90 mg/mL,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为163.60 mg/mL,酱油色泽棕红,酱香浓郁。  相似文献   

5.
酱油曲霉蛋白酶及其用于酱油酿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酱油生产蛋白质利用率,对酱油曲霉B和米曲霉进行了比较.通过酱油曲霉B和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的酶活比较;无机氮和拌水率对酱油曲霉B和米曲霉产酶的影响;无机盐对酱油曲霉B产酶的影响:米曲霉3.042和酱油曲霉B对大豆蛋白的消化能力及酱油曲霉B用于酱油生产的效果等试验.结果表明:酱油曲霉B能大量产生中性蛋白酶,所产碱性蛋白酶是米曲霉3.042所产的200倍,大豆蛋白消化能力也远高于米曲霉3.042,其蛋白质利用率比米曲霉高10%~20%,所产酱油口感不逊于米曲霉3.042生产的酱油.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调味品工业用于酱油生产的菌种主要为沪酿3042。此菌株适宜固态制曲,不但具有蛋白酶活力高,还具有生产快,易管理,提高原料全氮利用率等特点。但菌株经过长期的移种和保藏后,可能出现下述两种不良情况:一是保藏不妥,菌种出现杂菌污染;二是优良性状减弱或消失,产生菌种退化。无论出现那种不良情况,都会给酱油产量与质量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定期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米曲霉与非耐盐的乳酸菌——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共同制曲,研究了其对制曲过程中主要酶系活力和发酵过程中质量指标、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较米曲霉组有显著提高,而中性蛋白酶活和α-淀粉酶活没有显著变化。添加了乳酸菌后的酱油不仅提高了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总氮、还原糖的含量,同时酱油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及自由基清除能力都显著增加,而有机酸含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
酱油生产技术的研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该文叙述了沪酿3.042米曲霉的制曲技术及各种发酵工艺对酱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应用微生物原生质体分离、再生和融合技术,通过“通电 PEG”处理米曲霉H_1菌株产生的突变株,经过反复评选、最后获得了产酶活力高,产孢量多,生长快,易于培养的131和144新菌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原生质体融合已成为曲霉、青霉、毛霉等工业菌种改良的极有价值的技术方法。已有报告、通常采用的聚乙二醇(PEG)促融剂的融合方法与新开创的电融合方法相比,仍有某些缺点。特别指出的是当用PEG处理时,获得的种间融合率比种内融合率更低。本文作者通过米曲霉与酱油曲霉种间电融合,不仅增加了融合株的生成率,而且还  相似文献   

11.
这是在上海海鸥酿造公司及上海粮油学会联合召开的科技会议上,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胡学智教授等所送的论文。此文虽已在《工业微生物》发表,但内容与酿造工业有密切关系,而且叙述全面,为此特于转载。  相似文献   

12.
董英  郑伟 《食品科技》2007,32(4):22-23
通过对酱油曲霉2128生理特性和生长规律的研究,得出酱油曲霉产酶的高峰期为分泌蛋白酶最适温度为28℃、培养基最适水分为100%、最适pH值为7、最适盐分为4%。  相似文献   

13.
两种曲霉制曲酿造酱油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报告了选择沪酿3042和3758混合制曲,采用低盐固态工艺实验酿制酱油每100斤豆饼多产二级酱油20-30斤;试验组酱油谷氨酸含量提高27.5-31.4%。而且黑曲霉代谢果胶酶比米曲霉高3倍左右,解决了因酱醅含水分稍大,影响淋油,出油率低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详细介绍了采用机械通风、厚层曲料试制3.324甘薯曲霉种曲、并获得成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酱油制曲新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6.
UE336-2米曲霉应用于酱油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该文叙述了UE336-2米曲霉的特性,论述了成曲中性蛋白酶活力比对照菌沪酿3.042米曲霉提高了l倍,酱油生产原料全氮利用率提高7.1%,同时还介绍了新菌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常用的酱油生产菌株黄曲霉UV-1229,米曲霉沪酿3.042、UE3362、3811、Xi-3菌株的产酶能力,生长能力和发酵能力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培养温度和培养基水份对各菌种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曲霉沪酿3.042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黄曲霉UV-1229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任广鸣 《食品科学》1990,11(5):37-41
生产酱油时制曲的重要性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通过对制曲时产生香气挥发物的研究并与未接种的大豆--小麦面粉混和料相对比证明:制曲时同产生的挥发物与米曲霉的生长和其孢子的形成有关。在菌丝体阶段形成的香气挥发成分不同于制曲时孢子体阶段的挥发成分。酸性均质物中的乙醇萃取物不同于中性和碱性均质物中的萃取物。  相似文献   

19.
米曲霉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一阶段我厂酱油种曲感染较严重,最突出的就是毛霉感染曲盘四周,其次是黑曲霉的感染。酱油车间使用了感染种曲之后,大曲中有许多白棉桃状的白色菌丝,酶活下降很厉害,因此决定对种曲进行分离,纯化工作。所用分离培养器皿,均经灭菌;分离操作在无菌室,无菌箱内进行,分离所得纯种经过严格筛选,并多次测定其蛋白酶活性、孢子生成量以及菌株镜检,所得纯种的性能均超过或不低于原菌性能,方投入生产,取得明显效果。分离方法一般多采用稀释法,本试验采取培养皿分离法,较为简捷,兹将分离方法详细介绍如下。1 准备工作将直径6cm…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鱿鱼内脏为原料,添加麸皮和面粉,接种米曲霉制曲酿造鱿酱油.以成曲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蒸料时间、制曲温度、面粉添加量、原料配比、接种量、制曲时间等因素对制曲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制曲工艺条件为:鱿鱼内脏与麸皮的质量比为1:2,面粉添加量2%,接种量1.5%,制曲时间120 h.优化后制得的成曲的蛋白酶活力为308.59 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