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增多.其中,发生缺损的离断SCI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脊髓损伤的修复已经成为21世纪急需解决的医学难题之一.鉴于SCI后将导致损伤平面以下传导束支配的大范围运动感觉功能缺失,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因此,当前脊髓修复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恢复已经中断了的传导束的传导功能[1].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损伤患者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使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失去高级中枢(大脑、脊髓)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器官功能紊乱,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器官(膀胱尿道、直肠肛门和性)功能障碍最为常见。1 历史回顾 脊髓损伤是人类最严重的灾难性损伤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而且影响患者工作单位、生活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在人类的医学史上,脊髓损伤一致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毫无希望的疾病。古希腊医学鼻  相似文献   

3.
正常膀胱功能包括贮尿和排尿两方面,是由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相互协同而完成的。膀胱尿道的神经支配包括交感(T_(12)-L_3)、副交感(S_(2-4))和躯体神经(S_(2-4))三方面,并受脊髓、脑桥的调节和大脑皮层的意识控制。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损害了病人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使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失去了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和/或脊髓)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功能紊乱。其中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器官(膀胱尿道、直肠肛门和性)的功能障碍最为常见。SCI后的膀胱功能,往往依SCI的平面不同而有所差异。圆锥以上SCI占全部SCI的85%,对盆底器官而言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期多发展成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患者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尿潴留与尿失禁同时存在,尿路感染和膀胱内高压引起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逆向损害肾脏功能,是圆锥上SCI病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痉挛性膀胱尚可根据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的协同性如何,再细分为协调和不协调两个亚型,以不协调者最为多见。圆锥部SCI占全部SCI的15%,对盆底器官而言属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期多发展成低张力、无反射的弛缓性膀胱,患者贮尿功能良好而排尿功能障碍,尿潴留与尿路感染常见。 据Tanagho(1988)估计,在美国有超过50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修复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原因之一是由于损伤脊髓的再生能力极其有限。传统观点认为,作为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成年哺乳动物脊髓神经细胞已经失去了有丝分裂的能力。因此,SCI后修复的惟一途径是通过残留神经元轴突残端出芽或残留轴突侧支出芽(即:神经的可塑性)的形式再生,  相似文献   

5.
植入式电刺激膈肌起搏器恢复高位颈髓损伤的呼吸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据统计美国约有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 jury,SCI)患者30万,2001年SCI新发病例约为1万1千人,52%发生在颈髓,其中20%在急性期需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且最终仍有约5%(200~400人)呼吸机不能撤除。我国估计SCI患者约有10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5万。随着医疗急救技术的进步,高位颈髓损伤呼吸功能障碍而依赖呼吸机长期存活的病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细胞移植方面。近年来,随着对SCI自身免疫过程的深入研究,采用免疫疗法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再生抑制性微环境、诱导损伤轴突再生、促进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等方面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蒋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5):1270-127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治疗的组织工程学策略是希望通过组织水平的脊髓重构以实现脊髓功能的全面恢复.脊髓组织结构特殊、解剖复杂,既是神经元中继站,又是大脑与肢体问感觉、运动信号传导通路的有序、定向排列结构.  相似文献   

8.
环磷酸腺苷在大鼠脊髓背侧半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XR  You SW  Jin DD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8):517-521
目的观察在体内给入环磷酸腺苷(cAMP)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脊髓T10背侧半切伤模型,通过在脊髓损伤局部、大脑运动皮层、和蛛网膜下腔内给入cAMP,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损伤区局部神经丝(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皮质脊髓束(CST)纤维、脊髓神经纤维及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BB)。结果cAMP在脊髓损伤局部和大脑运动皮层给入时,损伤区可见大量脊髓再生纤维,在蛛网膜下腔内给入时损伤区可见极少量皮质脊髓束纤维存在。cAMP组损伤区NF分布较多,GFAP较少。所有动物后肢运动在5~6周恢复正常行走,BBB评分的时间曲线在对照组和cAMP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结论在体内给入cAMP能诱导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我国脊髓损伤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脊髓伤残程度,恢复其功能,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SCI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术干预、激素冲击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但仍缺乏有效措施。近些年,细胞移植治疗SCI逐渐成为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就细胞移植修复SC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SCI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嗅鞘细胞移植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治疗脊髓损伤(SCI)的方法,多数报道认为这与嗅鞘细胞诱导轴束生长有关。为了解嗅鞘细胞移植对SCI后脊髓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SCI的机制,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前肢功能训练引起可塑性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在立体定位仪的引导下,致伤大鼠双侧红核和皮质脊髓背侧束(dCST)后,对大鼠行前肢功能训练6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示踪皮质脊髓腹侧束(vCST)的出芽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ST投射神经元(CSNs)生长相关蛋白_(43)(GAP_(43))和神经营养素共同受体P75(P75~(NTR))的表达,荧光金逆行示踪CSNs存活情况。结果:大鼠SCI后,前肢功能训练可诱导vCST出芽增加,上调CSNs GAP43和P75~(NTR)的表达,减少CSNs死亡。结论:大鼠CSI后,前肢功能训练增强可塑性变化的可能机制包括上调CSNs GAP43和P75~(NTR)的表达,减少CSNs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损伤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受伤脊髓的微环境很复杂。根据笔者的既往经验和SCI研究的进展,“微环境失衡”是导致SCI再生和恢复不佳的主要原因。脊髓微环境的不平衡损害了再生和功能恢复。本次综述旨在促进临床学者们了解SCI所涉及的病理过程和开发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局部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探讨hUCMSCs局部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anl cord injury,SCI)的最佳移植时机。方法:雌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A、B、C、D组,以Impactor Model-Ⅱ打击器制备脊髓胸10(T10)损伤模型。A组为单纯损伤组,B组损伤后3d移植hUCMSCs,C组损伤后1w移植hUCM-SCs,D组损伤后3w移植hUCMSCs,分别于造模后24h、移植前1d及移植后8w(A组与D组损伤后相应时间点相同)每周对各组大鼠后肢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BBB评分);移植后8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和血管再生情况,10周时用生物素葡聚糖胺(biotin dextran amine,BDA)示踪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CST)观察轴突的再生情况。结果:SCI后24h各组大鼠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在移植前和移植后1周与A组相应时间点的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2w起各时间点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SCI后9w时到达平台期,与实验结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各组移植后BBB评分逐渐上升,后一个时间点与同组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6w开始C组明显高于B、D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A组脊髓中未见Brdu阳性细胞,损伤区血管形态欠完整,未见新生血管;损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增生,细胞肥大、突起增多、排列不规则,形成胶质瘢痕;未见BDA标记的皮质脊髓束通过损伤区。B、C、D组脊髓中均有Brdu阳性标记的细胞存活,C、D组中细胞数量明显多于B组,但三组中均未见到移植细胞向神经元或神经胶质样细胞分化;B、D组损伤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较A组减少,但排列仍欠规则;C组损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形态趋于正常,排列规则,且有大量星形胶质细胞通过损伤区,血管再生数目及通过损伤区的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也明显多于B、D组。结论:大鼠SCI后局部移植的hUCMSCs能长期存活,抑制胶质瘢痕形成,改善后肢运动功能;SCI后1w移植的效果优于SCI后3d和3w时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对SCI病理研究的进展,目前认为SCI过程可分为:1)急性损伤。主要是创伤本身对神经元造成的细胞坏死、轴突断裂等。2)继发性损伤。造成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是细胞坏死和凋亡,这一病理过程对SCI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SCI常导致脊髓不可逆性的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采用细胞移植治疗SCI的主要目的在于逆转不利于SCI轴突功能恢复的病理过程,从而减少脊髓功能丧失并促进其功能恢复。包括:1)促进再生。移植物可充填损伤部位并形成细胞桥,从而为损…  相似文献   

15.
<正>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及反射功能)的障碍,胸腰段的脊髓损伤即截瘫[1]。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困难,临床上只有L1  相似文献   

16.
脊髓束损伤(SCI)影响相当数量年轻充满活力的男性的健康。勃起功能障碍(ED)是SCI的常见后果。自枸橼酸西地那非上市后,该药已显示对各种原因所致ED的有效性。Derry F等人回顾了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SCI所致E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资料。研究包括两个随机对照试验与四个前瞻性的治疗SCI所致ED的枸橼酸西地那非应用资料。通过整体有效性评分及更为特异性的勃起功能评分评估其有效性。结果显示,报告勃起功能有改善及能进行性活动的患者比例高达94%,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采用细胞移植治疗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主要研究进展。脊髓损伤(SCI)常常造成病人肢体功能障碍、尿便失禁、甚至完全瘫痪,导致灾难性后果。人们曾一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不可修复的,但不断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轴突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只是再生的条件十分复杂。SCI的修复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障碍,其中包括神经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SCI)治疗的关键在于神经传导束的恢复,郎轴突的再生.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在损伤后难以自发再生,主要原因包括中枢神经元很弱的再生能力和神经细胞周围抑制性内环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青年患者的发病率最高[1-4].研究表明.预防和逆转继发性SCI对于最大程度地保留残存的脊髓功能和促进损伤脊髓结构及功能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也足当前治疗SCI的主要手段之一[1.2.5].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能有效地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外科干预性手术治疗在北美被广泛地应用于急性SCI的临床治疗.然而,因缺乏严密设计并严格执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学者们对外科手术治疗时间窗口的界定、手术术式的选择和手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1.2.5~8].笔者现就外科干预性手术治疗时间的选择对急性脊髓损伤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脊髓损伤所导致的功能损害(如截瘫),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而且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SCI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识还不全面,建立有效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对脊髓损伤研究深入的前提,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并浅谈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