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受区域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影响,华北油田已开发的砂岩油藏以复杂断块砂岩油藏为主,且大多数处于中高含水期。以典型的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岔河集油田为例,在层序地层学指导下,创新应用"井震控局、沉积控面、模型控线、动态控点"的精细统层对比技术,实现了全三维闭合精细地层对比;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创新提出"分阶段、先动态、寻增量、定权值、给约束"的劈产技术,实现了油藏内多层合采的油砂体的产量归位,在单砂体剩余油潜力量化上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为华北油田在复杂断块砂岩油藏上规模化实施"二次开发"提供了扎实地质基础与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动态和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进行了精细描述,总结出了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根据剩余油的分布类型,提出了潜山油藏剩余油潜力的分布和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期油藏经营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藏经营管理是近年来为提高油藏开发效益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该文介绍了油藏经营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操作步骤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根据任丘潜山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特点及堵水治理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堵水的选井原则及对策。介绍了1995年以来,针对不同油藏条件和井况所采取的堵水措施,施工12井次,可对比的9井次,有效率达100%,年累计增油1.11×104t,平均单井增油1116t。指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的堵水、复堵、注水泥等措施可有效封堵主要出水裂缝,控制含水率上升,减缓产量递减;为提高堵水效果,要加大堵剂用量、封堵半径,油井要有较好的含油层段接替,堵水后要保持产液量;因堵水造成的对含油缝洞的污染,可在酸化解除污染后再进行有机复堵。  相似文献   

5.
油藏经营管理(ReservoirManagement)是近年来为提高油藏开发效益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该文介绍了油藏经营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操作步骤和原则。针对目前我国东部油田开发的现状,提出了高含水期油藏经营管理的具体做法,要以区块为对象,组织地球物理、地质、油藏工程、采油工艺、钻井工程、地面建设和经济分析等多学科协同研究,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研究作为关键,合理的措施配置作为重点,主攻难题,实现油藏经营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油藏精细描述的方法确定剩余油分布区,认为水平井、侧钻井、大位移多靶点定向井等特殊钻井技术以及注采工艺等措施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油气采收率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任丘潜山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特点及堵水治理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堵水的选井原则及对策,介绍了1995年以来,针对不同油茂条件和井况所采取的堵水措施,施工12井次,可对比的9井次,有效率在达100%,年累计增油1.11×10^4t,平均单井增油1116t。指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的堵水,复堵,注水泥等措施可有效封堵主要出水裂缝,控制含水率上升;减缓产量递减;为提高堵水效果,要中大堵剂用量,封堵半径,油井  相似文献   

8.
高含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东部主要油区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阶段,有大约40%~60%的储量需要在该阶段采出。精细油藏描述是油田有效开发的最基础工作,因此高含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对于油田生产实践和提升规律性认识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基于详细的中外文文献调研,结合典型油田实践经验总结,系统介绍了目前高含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5个方面主要问题。认为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开发过程中储层变化规律研究、多信息综合剩余油表征技术和高含水油藏三次采油相关研究等属于高含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5个关键问题,并明确提出了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几种新技术和方法。指出高含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发展趋势集中在断裂体系精细解释、储层构型精细表征技术、测井水淹层解释、优势渗流通道研究和多点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技术等5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江汉油田开发后期,如何在高含水区寻找剩余油的几种思路,即通过构造精细解释挖掘断层附近、微构造高点剩余油;通过老井复查、小层精细对比、砂岩追踪挖掘零线附近、油砂体边部剩余油;通过沉积微相分析、油藏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监测等手段挖掘井间、层间及层内剩余油。  相似文献   

11.
准确表征剩余油是特高含水期油藏研究重点,而目前与底水油藏有关的剩余油研究甚少.以NF25底水油藏为例开展深入研究,目标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构造、夹层、流动单元、韵律、开发井网及井型等因素控制,剩余油分布归纳为"2高"(构造高部位、高层位剩余油富集)、"3低"(层内低渗段、层间低渗层、井网控制程度低区域剩余油富集)、"4...  相似文献   

12.
油藏进人高含水开发期以后,主力油层基本上水淹,由于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和井况影响形成的剩余油分布零散.针对高含水期多油层断块油藏的特点,在细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微构造研究、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研究,并建立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然后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采取不同的挖潜措施.研究成果应用于矿场生产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萨尔图油田河流相储集层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萨尔图油田葡I组河流相储集层非均匀性复杂,在高含水后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油。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组合是决定砂体非均质性质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大量剩余油的根本原因。高弯曲河道剩余油分布与侧积体变化一致,呈侧积层和废弃河道遮挡的环形条带状。最外缘的废弃河道和点坝下游处剩余油富集;与注水砂体连通不好的点坝存在较多的剩余油;低弯曲河道与顺直河道水淹沿主流快速推进,河道边部形成继续分布的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4.
萨中水驱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油层水淹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压裂选井、选层难度越来越大,效果逐年变差.通过大量数据调查统计,对普通压裂、多裂缝压裂、限流法压裂和选择性压裂4种压裂方式不同压裂井的压裂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压裂前含水率、不同油层的压裂厚度和重复压裂厚度比例等影响压裂效果的因素重新做了评判.压裂前含水率是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油层选取的压裂厚度能够保证压裂井增液幅度,但在不同压裂方式下重复压裂效果不同,给出了各项技术界限.研究结果为特高含水期采油井的压裂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吐哈油田中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吐哈油田3大主力油区目前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建立了精细的储层预测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结合硼中子寿命、RST储层饱和度、CHFR过套管电阻率等先进测井技术和保压密闭取心等多项新技术求取井点及层内剩余油饱和度,并运用数值模拟和综合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剩余油在层内、层间、平面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韵律层内纵向上水驱油特征相近,扫油厚度系数都很高,水淹后挖潜余地很小;纵向上物性较差、吸水状况差的层,平面上非均质较强的区域以及同井之间区域,是现阶段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也是今后挖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是油藏晚期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试井技术能求取地层径向渗流参数的特点,结合油藏工程学有关原理,提出了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并在双河油田437块进行了精心的试井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及油水井试井资料的精细解释,研究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油富集带位于井间一定区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对于高含水开发后期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新认识,对老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Withthetargetofraisingeconomicbenefitandlower-ingthecapitalinvestmentandcostoftheal1production,acompletesetofprogramsandrelativetechnologiesforfur-thertappingtheoilreservepotentialinordertomaintainastableoilproductionasthecenterhavebeendeveloped.Thesekeytechnologieshaveresultedinpronouncedeffectinthestableoilfieldproduction.StabilizingOilProductionbyControllingWater-CutByananalysisofinformationsfromalloilfieldspro-ducedathighwater-cutstagebothathomeandabroad,itisrecognizedthatoil…  相似文献   

18.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分布预测成为高含水期油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研究进行了概述,对四种剩余油预测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认为剩余油分布预测应强调地质资料的精细化、生产数据的系统完整性,将动静资料合理利用,做到剩余油分布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9.
喇、萨、杏油田高含水期稳产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喇、萨、杏油田生产出发,以年产原油5000×10~4t为目标,分析研究了油田历年剩余可采储量、新井建成能力、产液量与液油比增长率、措施增产油量的边际成本等稳产条件和所采取的调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兴隆台潜山太古界地层水中Cl~-的含量较高,变质系数为0.94~1.14,脱硫酸系数为1.8%~5.6%。平面上,边界断层(台安大洼断层)附近水的交替作用较活跃,地层水变质系数高,1 800~2 100 m的HCO_3~-含量由凹陷边缘向中心递增,低值主要分布在边界断层附近;剖面上,太古界地层水中Cl~-含量高于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地层水的变质程度低,处于封闭环境,油气保存条件好。基于兴隆台潜山内幕油藏存在多套油水系统推测:潜山内幕地层水为"夹层水",潜山内幕深层依然具备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