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巨结肠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之间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患儿35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实施传统开腹巨结肠根治术患儿3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巨结肠根治术,相比传统开腹术式,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恢复明显加快,治疗时间缩短,且并发症较少,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幼婴先天性巨结肠1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0例患儿中,行单纯经肛门手术8例,腹腔镜辅助下1例,中转开腹1例;切除肠管23~38cm,其中单纯经肛门切除肠管最长32cm;均一期完成手术,均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夹层感染,无切口感染病例;均一期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一期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观、并发症少的优点,且对初学者易于掌握,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例因先天性巨结肠实施根治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Soave’s法巨结肠根治术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两种方法会阴部手术操作相同,均行Soave’s法直肠结肠全层吻合。术前均消化道造影,24h延迟拍片,直肠黏膜活检明确诊断。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儿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可充分发挥腹腔镜下探查的优势,减少对肠道的干扰,有效防止肠黏连,创伤少、恢复快、切口美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近期疗效及影响痊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经肛门改良Soave术,对照组给予肛门改良Soave术.对比2组手...  相似文献   

5.
王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665-666
目的评价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经肛门根治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2周后给予扩肛活疗,耐心做好出院指导工作。结果 2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随访2个月~1年无便秘、大便失禁,排便2次/d~5次/d。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该疾病患儿获得治愈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雪芝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47-3648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之一,占婴儿消化道畸形第二位。一般在明确诊断后,如患儿全身情况良好,不论任何年龄,均应尽早实施根治术,腹腔镜是新发展起来的微创外科技术。由于对患儿损伤小,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等优点。我院自2006年开展小儿腹腔镜外科手术,通过对25例应用腹腔镜soave根治术治疗婴儿及新生儿巨结肠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试验将针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进一步分析患儿的病情控制成果,为其康复治疗提供策略。方法 试验选取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使用经过肛门巨结肠根治术,观察组患儿应用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从治疗上看,两组患儿手术用和麻醉时间的对比差异不大,但是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则有明显差异,即观察组为(6.56±2.63)m L和(7.22±1.36)d,对照组则为(21.35±10.36)mL和(10.64±2.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肛门功能的改善方面,本研究分析了患儿的Krickenbeck评分和排便频率。在术后1年,观察组Krickenbeck评分和排便频率分别为(8.44±0.72)分和(1.41±0.52)次/d,对照组则为(8.02±0.75)分和(2.04±0.51)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从患儿康复情况中看,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则为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我们调研了患...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消化道常见的畸形,手术方法很多。近年来,微创手术的开展对本病手术的治疗有了新的改进,在腹腔镜治疗本病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手术方式采用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对患儿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达到手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目的。我院近年来采用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巨结肠27例,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室全期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于我院采取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全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给予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者手术室全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治疗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巨结肠的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及疗效评估,总结新生儿巨结肠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8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术前经钡灌肠检查和(或)直肠粘膜活检明确诊断,其中32例常见型,9例长段型,7例短段型,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后,采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改良Soave术式)进行治疗,对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并评估其近远期疗效。结果均成功完成一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无再次手术者,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短段型及常见型共39例单纯经肛门手术,长段型7例腹腔镜辅助,2例开腹手术。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平均为(7±2)d,手术时间平均为(88±15)min,出血平均为(7±2)ml,切除肠管长度平均为(18±6)cm,住院天数平均为(10±2)d。随访3个月~8年,无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夹层感染及腹腔感染等);远期并发症有吻合口狭窄9例,便秘8例,大便失禁8例,小肠结肠炎10例,肛周皮炎10例,经过处理均治愈或好转。术后半年复查钡灌肠检查均提示结肠形态恢复良好,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消失。术后1年排便功能评分4分38例,3分7例,2分1例。所有病例均生长发育、营养状况良好。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使大部分确诊的新生儿巨结肠患儿一期完成根治手术,安全,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效果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安琪  胡兴  钱红梅  陈晓宇 《安徽医药》2015,36(8):1011-1013
目的 调查分析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应对方式与抑郁的相关性,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Harvey简化CDAI计算法、抑郁自评量表(SDS) 、应对方式量表(MCMQ)对100例克罗恩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62%的克罗恩病患者存在抑郁;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指数与抑郁呈正相关(r=0.556,P< 0.01);面对与抑郁呈负相关(r=-0.578,P< 0.01);回避与抑郁呈正相关(r=0.165,P< 0.05);屈服与抑郁呈正相关(r=0.215,P< 0.01)。 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多存在抑郁,与疾病程度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相关性,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减少患者抑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利培酮或者喹硫平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98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以及喹硫平组。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喹硫平组采用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MMSE评分、BEHAVE-AD评分以及TESS评分。结果 利培酮组与喹硫平组的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幻觉、偏执妄想、行为紊乱、昼夜节律紊乱、攻击行为、焦虑恐惧以及情感障碍评分值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喹硫平组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的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或者喹硫平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均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但与利培酮相比,喹硫平的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合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帕金森病(PD)及T2D伴发PD(T2D-PD)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其转录后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T2D患者21例、PD患者20例、T2D-PD患者17例以及正常对照25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血清相关microRNAs的表达水平;miRanda分析软件预测miR-206可能靶向IGF-1 mRNA表达的作用位点。结果 T2D-PD患者血清IGF-1水平较PD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而较T2D组显著升高(P<0.001);T2D-PD组血清miR-206相对含量显著低于T2D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P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iRanda软件预测miR-206可以靶向性结合IGF-1 mRNA的3''-非编码区(3''-UTR),mirSVR评分为-1.285,PhastCons评分为0.6561。结论 miR-206介导的IGF-1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伴发PD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提示血清IGF-1水平可能成为糖尿病伴发PD早期临床诊断的关键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颗粒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监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左旋多巴片,125 mg/次,2次/d,每周调整药物用量,逐渐增量至250 mg/次,3次/d,每日总剂量不超过6 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天麻钩藤颗粒,5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36%、7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钩藤颗粒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天拓  何晶晶  苏义林  朱凯 《安徽医药》2018,39(10):1194-1198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44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未行放化疗而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肾母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病理诊断同步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CD133和CD44阳性信号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计算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同时收集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肾母细胞瘤患儿6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中位数为36个月,其中46例年龄≤36个月,18例年龄>36个月。肿瘤大小(最大直径)2~19 cm,中位数为6.5 cm,其中32例≤6.5 cm,另外32例>6.5 cm。58例表现为预后好的病理特征,6例表现为预后差的病理特征。根据NWTS的分期,24例为1期,26例为2期,4例为3期,8例为4期,2例为5期。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结果显示,44%(28/64)的标本为CD133阳性,13%(8/64)的标本为CD44阳性。CD133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肾母细胞瘤NWTS分期有正相关性(r=0.813,P<0.05);在女童中CD133评分高于男童(P<0.05);CD133评分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133在肾母细胞瘤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及恶性程度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万素馨  向毅  罗亚玲 《药学实践杂志》2018,36(3):260-264,281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收集2014—2016年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8篇文献纳入本系统评价,均为随机对照研究,样本量1 796例(研究组900例,对照组896例)。研究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精神问卷(NPI)、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和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方面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态、病理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考虑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睡前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1片/次,1次/d,维持1个月,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增加剂量至2片/次,1片/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 m L中,1次/d。15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59%、91.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英夫利西单抗药物谷浓度与抗体监测对儿童克罗恩病治疗54周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8月—2023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克罗恩病的6~17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及抗体监测方式分为被动监测组和主动监测组,比较2组患儿治疗54周结肠镜下黏膜愈合率、疾病活动度和实验室指标等结局。结果 研究共纳入77例克罗恩病患儿,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及抗体被动监测组34例,主动监测组43例,男性48例,女性29例。治疗54周主动监测组黏膜愈合率较被动监测组高,分别为80%(24/30)和46.43%(13/2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54周2组总的临床缓解率为84.42%(65/77),被动监测组与主动监测组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6.47%(26/34)和90.70%(39/43),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上,主动监测组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较被动监测组显著。2组患儿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产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英夫利西单抗药物谷浓度与抗体进行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比可能提高治疗54周时结肠镜下的黏膜愈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肿大及眼征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Graves病患者154例。分别按照患者有无甲状腺肿及有无甲状腺眼征,分为甲状腺肿大组(A组)和无甲状腺肿大组(B组)以及有眼征组(C组)和无眼征组(D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FT3、FT4、TSH、TPOAb、TGAb、TRAb 。 结果 154例患者中,甲状腺肿大者112例(72.7%),伴甲状腺眼征者62例(40.3%)。甲状腺肿大组的FT3、FT4、TPOAb和TRAb均高于无甲状腺肿大组(P<0.05),年龄小于无甲状腺肿大组(P<0.01)。有甲状腺眼征组的TPOAb、TGAb和TRAb均高于无甲状腺眼征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肿大与年龄、TPOAb、TRAb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295、0.198,P<0.05)。甲状腺眼征与TGAb、TRAb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0.228,P<0.05)。 结论 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肿与年龄、高滴度的TPOAb和TRAb相关,甲状腺眼征与高滴度的TGAb和TRAb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养心定悸胶囊联合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定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初始剂量0.25 g/次,3次/d,1周后逐渐根据病情调整用量,直到达到适合患者的治疗量为止,最高剂量不超过1 g/d,分3~4次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养心定悸胶囊,3 g/次,2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T-AUT)、帕金森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及神经递质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后,两组UPDRS、SCOPT-AUT、PDQ-39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比较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5-HT、NE、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定悸胶囊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缓解症状,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和神经递质水平,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