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廖慧娟  陶一勤  胡海峰 《安徽医药》2019,40(3):285-287,288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中T型吻合与常规圆吻吻合两种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68例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手术方式分为T型吻合组32例及圆吻吻合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术后返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型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3.13%)低于圆吻吻合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中T型吻合的临床效果优于圆吻吻合。  相似文献   

2.
管皓楠  黄强  杨骥  刘臣海  谢放  汪超 《安徽医药》2018,39(5):589-594
目的 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胃肠吻合中吻合器吻合(SA)与手工缝合(H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Cochrane cent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1月收录的比较PD胃肠吻合中SA与HA效果及安全性的文献,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胰漏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等。纳入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PRISMA标准)、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930例患者。SA组322例,HA组608例。其中,1篇随机对照研究(RCT),6篇临床对照研究(CCT)。Meta分析显示:SA组患者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低于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7,95%CI:0.25~0.54,P<0.05);但SA组患者吻合口出血发生率高于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03,95%CI:2.37~27.21,P=0.0008);S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86,95%CI:-51.8~-15.91,P=0.0002);两组患者在吻合口漏、胰漏、胆漏、腹腔脓肿、总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术中失血量、住院总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术胃肠吻合中,SA相比传统HA,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但SA吻合口出血发生率高于H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行食管癌根治术750例患者临床资料,出现术后吻合口瘘28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左胸入路胸内吻合口瘘19例(弓上13例,弓下6例),Ivor Lewis术后吻合口瘘5例。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胸腔内引流、纵隔脓腔冲洗以及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结果 颈部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3例胸腔内瘘患者死亡,其余胸腔内瘘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包括1例食管内置入支架患者。结论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是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治疗的关键。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处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进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12年8月至2016年2月接受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或者开放手术进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3例临床资料,其中微创组手术患者48例,开放组手术患者55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声音嘶哑发生率等指标微创组较开放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手术死亡、乳糜胸发生、腹部切开裂开、术后大出血、吻合口瘘发生率等,微创组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τ=2.281,P=0.039)。但治疗费用方面,微创组患者较开放组花费更大。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微创进行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是安全的,但是其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临界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选取20例肺功能基本正常的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入晶体量和胶体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颈部吻合口瘘、术后心律失常以及术后肺部感染等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胸腔镜微创手术安全有效、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未明显增加术后呼吸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短期疗效。方法 以六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X光检查确诊的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组则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术后根尖周指数评级(PAI)、临床疗效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6、0.377,P>0.05);两组患者术后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水平分别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2、0.326,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PAI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0、34.456,P<0.001);但两组术后出现继发性根尖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3,P=0.356)。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的疗效与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相似,但前者手术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2种不同引流方式(单根多孔引流管与双胸腔引流管)的效果,选择较佳的引流方式。方法 收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排除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持续出血、支气管残端持续漏气而再次手术的数据完整的83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上叶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依据引流管放置方式不同分为单根多孔引流管组(44例)与双胸腔引流管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平分(VAS)的差异。结果 单根多孔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双胸腔引流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根多孔引流管组患者术后第2天VAS评分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小于双胸腔引流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放置单根多孔引流管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汪强  庞奇  宋超  李志强 《安徽医药》2019,40(8):930-933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36例)和标准开胸手术组(32例),胸腔镜手术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标准开胸手术组采用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手术组[(126.73±192.69)mL比(301.30±380.66)mL],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10.89±4.01)d比(14.06±6.61)d],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5.17±2.41)d比(6.75±3.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腔镜手术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3%)低于开胸手术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传统开胸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PD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接受PD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化为胰腺-空肠组与胰管-黏膜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医生操作,胰腺-空肠组于术中行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胰管-黏膜组于术中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考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胰腺-空肠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6.67%,胰管-黏膜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胰瘘(POPF)外,胰腺-空肠组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33%,胰管-黏膜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腺-空肠组的并发症严重程度高于胰管-黏膜组,III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空肠组的的术后POPF的发生率为30.00%,胰管-黏膜组为2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管-黏膜组POPF的严重程度低于胰腺-空肠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POPF与性别、胰管直径以及病理类型具相关性(P<0.05)。结论 除胰管较细患者建议行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外,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在PD手术中可最大程度降低PD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影响因素,探究对吻合口瘘患者采用经肛门瘘口置管引流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进行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130例,根据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9例)、未发生组(11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因素。根据吻合口瘘患者引流方式分为对照组(9例,单纯原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观察组(10例,双套管引流+肛门直肠双套管持续低压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治疗费用、手术造瘘占比)以及治疗后7 d内不良反应(便秘、腹泻、腹痛、麻木不适)。结果 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患者年龄更高、肿瘤分期中Ⅲ期占比更大、合并低蛋白血症、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占比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合并低蛋白血症、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吻合口瘘影响因素(P <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造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瘘的愈合情况及治愈天数。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患者接受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营养支持及穿刺引流后治愈,治愈的天数为术后32~78 d,平均(51.75±14.96)d;5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于胃癌术后23~45 d,平均(37.00±8.37)d。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后,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42例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单向式组), 44例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解剖性组)。比较分析两组肺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意外损伤率、中转开胸率、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淋巴结清扫目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中转开胸率和治疗费用等均优于解剖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相比, 具有同样根治效果, 且更安全、更微创、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CNL)在不同冲洗压力下治疗肾结石的疗效以及不用灌注泵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安徽省濉溪县医院行标准通道PCNL治疗肾结石50例临床资料,按不同冲洗压力,分常规组(采用灌注泵,设置流速压力0.5 L/min)27例及观察组(不用灌注泵采用冲洗袋,冲洗袋出口离肾盂55 cm)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术野、冲洗液用量、术后发热(>38.5 ℃)发生率、碎石取石时间、残石情况(长径≥0.5 cm)等。结果 不用灌注泵冲洗行标准通道PCNL,术野清晰,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残石率(P>0.05),减少冲洗液用量及术后发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用灌注泵冲洗可以满足PCNL疗效的要求,而且减少了术后发热机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胡婷婷  刘莉华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安徽医药》2020,41(9):1009-1012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超引导下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SA组43例,彩超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天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观察术后1、3、6、9个月时患者内瘘初级通畅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与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及肱动脉血流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6、1.594、0.527,P>0.05)。两组术后第1、3、6、9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和彩超引导下的PTA对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TCSPDS)治疗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1例Ⅱ型C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TCSPDS组(31)例、腹腔镜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LCSPDS)组(28例)和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UCUC)组(22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月经恢复时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SPDS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月经恢复时间、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均优于LCSPDS组、UC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SPD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低于LCSPDS组、UC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SPDS治疗Ⅱ型CSP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医疗费用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杨  姚寒晖  梁伟  朱亮  孙思楠 《安徽医药》2018,39(8):903-90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限期行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64例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及术后胃瘫等术后并发症的差异。随访3~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外科切除食管癌后应用瘘腔引流管处理食管胃肠吻合处发生瘘的利弊比较。方法对照分析并比较54例食管癌外科治疗后吻合处发生瘘患者预后情况。评判标准为:平均痊愈时间和死亡率的情况。一组(A组)采用胸腔内置入引流管,共21例患者。另一组(B组),在患者吻合I:1瘘处经DSA监测下放入瘘腔引流管,共33例患者。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1)。结果A组21例患者,病死7例,病死率为33.3%;剩余研究对象的瘘腔平均治愈时间为(52.6±6.51d。B组33例患者,病死1例,病死率为3.0%;剩余研究对象的瘘腔平均治愈时间为(28.4±7.6)d。两组患者的瘘腔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食管胃肠吻合口瘘的患者,在DSA引导下置入瘘腔引流管可显著使患者病死率下降,同时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可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方法10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根据预防术后吻合口瘘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腹腔引流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双套管引流联合肛门直肠双套管持续低压冲洗方法。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情况、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均为(7.2±1.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0%、其他并发症发生率6.00%均低于对照组的26.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0、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管放置时间(9.5±2.7)d、住院时间(15.5±4.8)d短于对照组的(15.4±4.3)、(21.3±5.7)d,住院费用(43547±3256)元少于对照组的(53439±479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有一定预防效果,但不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能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08例接受LCBDE的患者临床资料,按胆总管缝合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45例和T管引流组63例,比较两组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术后随访1~6个月,彩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估胆总管结石残余和狭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比11.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小于T管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总管狭窄。结论 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节省住院费用,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索国内外文献,利用高质量文献探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治疗胃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自200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对比机器人及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前瞻性文献,并利用改良MINORS评分筛选高质量文献,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淋巴结数目、切缘情况。结果 共纳入13篇前瞻性文献,共纳入病例5 378例(腹腔镜组3 813例,机器人组共1 565例),样本量范围为27~1 297例,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8,95%CI:0.88~1.32,P>0.05),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术后30 d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优于机器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1.03,95%CI:-53.75~-28.31,P<0.05),机器人组的术中失血量却少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5.22,95%CI:8.28~42.15,P<0.05),腹腔镜组所获取的淋巴结数目少于机器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20,95%CI:-3.26~-1.15,P<0.05)。而在近端切缘及远端切缘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均能够达到胃癌根治的效果,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方面优势明显,而机器人胃癌手术在术中失血量、淋巴结的清除数目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