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189-192
目的:探究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机制,为浅表性膀胱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和复方苦参注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肝功能与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肝功能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8~+、细胞因子(IFN-γ与IL-2)、肝功能(AST和ALT)与肾功能(BUN和Cre)显著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与CD4~+/CD8~+)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6和CRP)显著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联合治疗后联合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与CD4~+/CD8~+)、细胞因子(IFN-γ与IL-2)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细胞因子(TNF-α、IL-6和CRP)、CD8~+、肝功能(AST和ALT)与肾功能(BUN和Cre)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提高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以及降低化疗药物毒性,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C-CIK联合膀胱内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患者122例,按照术后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治疗,观察组在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分析治疗12个月后患者累积复发率、累积生存率、安全性及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累积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由化疗引起,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DC-CIK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3 T细胞、CD4 T细胞、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联合膀胱内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可有效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和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经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肝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经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和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7.6%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获益率分别为85.3%和61.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 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提高,CD+8 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经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肝转移瘤,能够提高近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35例行胃癌根治术的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EP化疗方案:100 mg/m2足叶乙苷,d13,静脉滴注;25 mg/m2顺铂,d1-3,静脉滴注.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5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外周血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CD3+、CD4+、CD8+、CD4 +/CD8+及CD45RA+/RO+)及NK细胞.结果:(1)观察组化疗前后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化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化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CD3+、CD4+、CD8+及CD4+/CD8+、CD45RA+、CD45RA+绝对值、CD45RO+绝对值、CD45RA+/RO+)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可有效提高机体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疾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蒿芩清胆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胆囊癌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晚期胆囊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GP方案化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蒿芩清胆汤治疗。治疗后,评价2组近期疗效,并采用卡氏评分评价两组生活质量。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CD3~+、CD4~+、CD8~+及CD14~+等T细胞亚群水平;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P0.05)。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为(79.5±1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9.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及CD14~+等T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胆囊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辅加冷冻卵巢癌瘤苗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S-TIL)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76例卵巢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分为S-TIL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分别于化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采外周静脉血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CD3+、CD4+、CD8+、CD4+/CD8+比值在H d左右即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巢癌术后化疗联合应用S-TIL治疗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清胰化积方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5月6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动脉灌注化疗或全身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胰化积方治疗。统计治疗后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卡氏功能量表(Karnofsky,KPS)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4~+/CD8~+)、B淋巴细胞比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D3~+、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中位生存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胰腺癌化疗患者采用清胰化积方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加穴位放血与西药治疗湿疹的疗效差异,并探讨针刺加穴位放血对湿疹患者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湿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加穴位放血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按辨证分型的方法分为3型,采用针刺加穴位放血疗法.对照组口服西药盐酸西替利嗪.共治疗6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和5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水平上升(P<0.01),CD8+水平下降(P<0.01),CD4+/CD8+上升(P<0.01),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加穴位放血治疗湿疹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并能够调整患者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恢复人体的免疫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乌苯美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乌苯美司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玫瑰花结法检测68例尖锐湿疣患者在乌苯美司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乌苯美司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CD8+T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乌苯美司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胸腺肽属于细胞免疫增强剂,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有一定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探讨胸腺肽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ngren syndrome, pSS)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62例p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硫酸羟氯喹片加胸腺肽肠溶胶囊治疗.同时设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为87.5%,优于对照组70.0% (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SS患者CD3+CD4+ 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高于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CD3+CD4+ T淋巴细胞及CD4+/CD8+均升高,而CD8+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pSS发病相关.胸腺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pSS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4.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6.
17.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对少阴病篇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是少阴寒化证的脉证提纲 ;四逆汤是治疗少阴阳虚阴盛证的主方 ,并对“急温之”等进行了说明 ;指出真武汤证 82条中“仍恶寒”是表未解 ,真武汤证两条体现了《伤寒论》方证辨证一方多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国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数据库2006-2016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应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国际ITP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发文机构分布及主题分布情况,重点对目前ITP的国际研究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期刊论文936篇,2006-2015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量呈稳固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东亚、欧洲及北美洲地区,文献发文排名靠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论文产出最多的机构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模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幽门螺杆菌根除、系统评价、T淋巴细胞增殖为研究热点;大剂量地塞米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反应等高频关鍵词为最新研究方向.结论;本文明确了ITP主题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地域分布,以及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可以为我国ITP科研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头颈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2例(β体阻滞剂治疗)。结果:5天内总的症状消失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停药反跳率分别为8.8%和4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峡谷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且稳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