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及恢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根据Y省电子政务数据灾备中心的建设与应用要求,对关于政府数据灾备中心建设与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信息网络安全》2007,(7):49-49
14日,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和西安高新区举行合作签约仪式,GDS万国数据投资上亿元将在西安高新区建立大型数据/灾备中心。此次合作签约,不仅标志着GDS万国数据的数据/灾备中心网络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标志着西安高新区打造数据/灾备中心基地建设序幕的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3.
共享式灾备中心作为容灾备份的关键因素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它也面临着多用户数据的共享存储、集中存储中数据的安全等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共享式灾备中心,通过建立海量缓存和数据的加密存储,既有利于灾备中心工作效率的提升,又保障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经实验证明,灾备中心磁盘IO的写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且数据的加密基本不影响灾备中心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较低、无院内实时灾备库等问题,结合当前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特点和需求,探讨关于连云港市医疗数据灾备中心的建设与实践。通过灾备中心,实现了各医疗机构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库的异地实时容灾保护,同时满足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直采需求。  相似文献   

5.
王玉蕾 《福建电脑》2008,24(11):95-97
随着商业银行数据大集中的逐步完成,我国各金融信息系统灾备中心建设也不断向数据中心方向迈进。一个好的金融信息系统基础网络的的规划和建设对于保证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数据集中程度高、分支机构多的金融单住灾备中心网络建设的目标、原则、方案和可行性分析。该方案对于金融信息系统生产中心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金融业灾备体系也逐步完善。在但在我国金融业灾备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灾备建设水平不一、灾备中心选址过度集中、灾备中心管理及监督缺失等一系列影响到全国金融灾备体系可靠运行的问题。本文就此类全局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政府对保险公司灾备系统建设的规范入手,介绍了保险公司灾备中心的建设的三种模式特点和适合哪些公司选择,针对自建模式下的安全性设计的总体要求和安全规范、组织和人员、物理安全、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灾备中心自建模式和外包模式建设中碰到典型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地震波形数据的存储与应用是国家地震数据灾备中心的重要业务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海量地震波形数据基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存储方式所存在的数据存储离散、查询效率低下等问题,从大数据平台的角度,提出基于Hadoop的地震波形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着重阐述了业务需求、功能设计和实现原理。希望为国家地震数据灾备中心存储平台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系统.系统在临时备份文件生成后将其划分成变长数据块并计算其指纹值作为数据块的惟一标志,在传输文件到远程灾备中心时只传输数据块的单一实例,减小传输量,节省远程灾备中心处存储空间;在灾备中心建立hash表记录已存储数据块指纹值;为了提高数据可靠性,引入受限的冗余...  相似文献   

10.
地震波形数据的分析应用是国家地震数据灾备中心未来可做内容之一.从大数据平台的角度,介绍地震波形数据的基本情况和灾备中心业务架构,着重阐述了地震波形数据在大数据架构下的分析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单介绍EMC SRDF技术,重点阐述了银行如何利用该技术进行新旧数据中心搬迁、灾难备份的系统设计,详细介绍了如何按照系统设计要求逐步将旧数据中心安全地、迅速地搬迁到新的数据中心,并最终形成一套灾难备份系统。  相似文献   

12.
刘琰 《电脑学习》2011,(4):65-67,69
分析了威胁高校数据中心安全的各类因素,介绍了容灾系统的基础知识,详细论述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数据中心容灾系统设计的原则策略,并对主要模块和功能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能够充分保证灾难发生时,信息系统仍能正常工作,目前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本文参考IBM公司SHARE78的7个灾难恢复等级,将灾难恢复系统分为数据级、系统级和应用级3个层次。根据这种层次划分,重新合理地定义了9个灾难恢复等级,并对各个等级详细地给出了定性的说明和定量的规定。本文提出了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体系结构,并用三维模型描述了灾难恢复指标、备份与恢复技术和灾难恢复计划与措施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容灾系统,它在远程建立数据备份中心,通过Internet备份数据。该系统在Linux操作系统中以内核模块的方式运行,针对Linux内核的存储机制,在内核的设备驱动层对数据进行截获,在内核的文件系统层对数据进行备份,同时对于应用程序透明。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与数据备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难恢复的目的是减轻灾难对单位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信息系统所支持的关键业务功能在灾难发生后能及时恢复和继续运作。任何灾难恢复系统实际上都是建立在数据备份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6.
数据库迁移之后的容灾研究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领域,数据库的部署应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数据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损坏,提高数据库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本文通过提出一种基于DG的TB级数量容灾方法,解决了一彩票研发中心数据库TB级数据出现的宕机问题。经过实施,彩票中心数据库实现了高效运行,具有容灾的功能,解决了两台数据库在迁移之后单纯的HA。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信息时代巨量数据的存储要求.多种网络存储技术和理论先后出现.同样也给数据容灾带来新的挑战。简单介绍数据容灾的意义.提出在融合存储系统上实现的容灾的体系结果研究及基于融合存储系统的容灾实现.通过在融合存储系统上的相关数据论证基于融合存储系统的数据容灾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工作将对今后基于融合存储系统的数据容灾研究有较好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容灾系统建设的意义及目标,容灾系统在具体构建过程中软硬件的选择和搭配,并以SQL Server为例,介绍了数据库容灾的各种方案。  相似文献   

19.
Availability assessment of a data center with disaster tolerance (DT) is demanding for cloud computing based businesses. Previous work attempted to model and analyze the computing systems without a good consideration on disaster occurrence, unexpected failure of network connection and proper dependencies between subsystems in a data cent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vailability model of a data center for DT using stochastic reward nets (SRN). The model incorporates (i) a typical two-level high availability (HA) configuration (i.e., active/active between sites and active/passive within a site), (ii) various fault and disaster tolerant techniques; (iii) dependencies between subsystems (e.g. between a host and virtual machines (VMs), between a network area storage (NAS) and VMs) and dependency between disastrous events and physical subsystems; and (iv) unexpected failures during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enters. The constructed SRN model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steady state analysis, downtime cost analysi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with regard to major impacting parameter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e availability improvement of the disaster tolerant data center (DTDC) and featured system respons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elected variables. Th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DTDC in this paper provide a selection basis of designing for disaster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trade-off between system availability and downtime cost with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