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例1男性,56岁。反复咳嗽、咳痰、气喘20年,加重3年,出现反复发热、呼吸困难3个月余,于2004年9月14日人院。查体:体温37.8℃,呼吸23次/min,脉搏120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杵状指,桶状胸,双侧肺泡呼吸音减弱;肺功能测定:肺活量占预计值14%,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10%;血气分析示:pH7.30,动脉血氧分压(PaO2)54.9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78.5mmHg,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无明显肺动脉高压表现。诊断为双肺弥漫性间质性纤维化。期间并发右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气胸难以吸收。有糖尿病史1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320mg/d和地塞米松10mg/d冲击治疗,逐渐减量为甲基强的松龙20mg/d合并硫唑嘌呤100mg/d治疗3个月,病情未见好转,遂决定行双肺移植术。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29日,我院为1例双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自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下右肺叶移植麻醉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0岁,身高1.50m,体重38kg。因反复发作性双侧气胸、咯血、呼吸困难加重2年人院。肺穿刺活检诊断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查体:心率(HR)96次/min,血压(BP)96/60mm Hg,呼吸(RR)30次/min。术前2周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面罩加鼻导管高流量(15L/min)吸氧下血气分析:pH7.132,PaCO2 71mm Hg,PaO2 78mm Hg,BE-10.8mmol/L。拟行右肺全切和肺移植术。  相似文献   

4.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麻醉处理及术中运用ECMO支持的经验.方法 8例终末期肺病患者术前进行了充分的调整和准备,手术均为双侧前胸切口序贯式双肺移植.麻醉诱导常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及维库溴铵诱导,肌肉松弛后行气管内插管;术中麻醉维持以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和维库溴铵,间断静注芬太尼.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根据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调节机械通气参数,必要时行手控通气.所有患者于麻醉诱导后进行股动、静脉穿刺置管,并给予ECMO辅助,转流期间维持激活凝血时间(ACT)160~200s,血流量1.8~2.5 L·m-2·min-1.结果 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机械通气下生命体征平稳,手术过程顺利.结论 ECMO是双肺移植术中心肺辅助的有效手段,可提高肺移植手术的麻醉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可行性及手术技术。方法 2004年12月28日为1例肺功能重度低下且呼吸机依赖的终末期肺气肿病人进行了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结果 术后106h脱机,术后第15d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经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症状消退。术后28d胸部CT显示两肺扩张、血液灌注良好,左侧胸腔少量包裹性积液。病人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第41d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是可行的,该方法可和单肺移植一样在我国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手术指征和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进行了9例序贯式双肺移植。2例受者在第1侧肺植入后恢复通气和灌注,再作第2侧肺的切除和植入;6例在第1侧肺植入后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再完成第2侧肺的切除和植入;1例在体外循环(CPB)下完成,同时使用一氧化氮(NO)吸入。结果前2例患者术中出现严重的移植肺水肿,术后仅生存12和36h。使用ECMO的6例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关,术后移植肺氧合良好,拔除口插管时间为36~72h,平均为48h,其中4例患者顺利恢复出院,最长已生存16个月,1例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大咯血,1例术后3周死于肾功能衰竭。使用CPB的1例患者术中死于大量渗血和严重的酸中毒。结论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指征较广,但手术风险大;使用ECMO可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病人男,30岁。体重62kg。身高172cm。术前诊断原发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II级。1998年1月20日在全身麻醉、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双肺移植术,现将体外循环方法报告如下:使用COBE人工心肺机,Univox肝素化膜肺及表面肝素化体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CPB)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1例双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伴感染的患者在CPB下行序贯式双肺移植术。术中采用游离肋间肌包埋支气管吻合口,术后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三联药物抗排斥反应。结果 患者术毕送层流病房,34h恢复自主呼吸。术后22d出现带状疱疹;26d出现右腹股沟压痛,右下肢深静脉栓塞,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65d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吻合口通畅。随访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在CPB下行序贯式双肺移植具有整体双肺移植、改善肺功能等优点;用游离带蒂肋间肌包裹支气管吻合口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三联药物抗排斥反应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双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4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20年,加重3年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0℃,呼吸24次/min,脉搏95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口唇轻度紫绀,杵状指,桶状胸,双侧肺泡呼吸音减弱,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无明显杂音。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55.4mmHg,二氧化碳分压78.9mmHg,pH值7.32。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呈重度阻塞性减退,伴小气道明显损害,弥散功能呈重度减退。  相似文献   

10.
7例序贯式双肺移植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肺部疾病终末期病人,肺移植是惟一的治疗手段。序贯式双肺移植由于比单肺移植具有更广泛的指征、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术临床麻醉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成年人原位肝移植术期的变化及麻醉处理。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复合硬外麻醉;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术中监测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凝血功能、体温、血糖、尿量及出血量。根据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 无肝期均外静脉转流技术,可以使术中血液动力学埸于稳定。无肝期初期及新肝期理。结果 无肝期均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可以使术中血液动  相似文献   

12.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总结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43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分析和讨论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经验及相关问题。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0.3 mg/kg、芬太尼5-15μg/kg或舒芬太尼50-100μg、维库溴铵0.1 mg/kg或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间断给予芬太尼5-15μg/kg或舒芬太尼50-150μg、维库溴铵0.05 mg/kg或罗库溴铵0.15 mg/kg,吸入1%-2%异氟烷,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3-6mg·kg-1·h-1维持麻醉。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7- 133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23-230min。体外循环后静脉持续输注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循环稳定;静脉输注硝酸甘油、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维持肺动脉舒张、降低肺动脉压。体外循环后除1例因持续性心动过缓应用临时起搏器外,其余均恢复满意的窦性心律;所有病人移植后心脏功能满意。围术期免疫抑制方案采用巴利昔单抗、环胞霉素A、霉酚酸酯和皮质激素四联方案。除1例心肾联合移植病人术后3个月死于感染致多器官衰竭外,其余病人均无任何排异反应和并发症、痊愈出院。平稳的麻醉诱导和维持、围术期稳定的血液动力学、良好的供心保护、免疫抑制治疗等是保证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成年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和麻醉管理方法。方法52例晚期肝病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指标、凝血功能、体温、尿量及出血量等。根据成人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及术中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52例行肝移植术病人无术中死亡。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基本平稳。pH值和BE等代谢性指标变化较大;所有病人手术期间血游离Ca^2 均偏低。术中体温变化不大。结论肝移植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凝血因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变化复杂,应加强麻醉管理和监测,并积极实施血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儿童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总结2006年1月至2006年9月在德国Charite医院12例儿童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特点。12例ASAⅢ或Ⅳ级择期肝移植术患儿,入手术室后面罩给氧、吸入七氟醚,开放右前臂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15 mg/kg、异丙酚2~3 mg/kg、芬太尼2~5μg/kg和罗库溴铵1~1.2 mg/ kg麻醉诱导;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3μg/kg、罗库溴铵0.2~0.3 mg/kg、吸入1%~1.5%异氟醚及静脉输注异丙酚4~6mg·kg~(-1)·h~(-1)维持麻醉。静脉输注多巴胺1~5μg·kg~(-1)·min~(-1)、硝酸甘油0.2~0.4μg/·kg~(-1)·min~(-1)、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01~0.04μg·kg~(-1)·min~(-1)或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40~100μg或肾上腺素10~40μg维持循环稳定。术中采用加温床、加热毯和加温输液仪等进行保温处理。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60~140 min,手术时间为420~610 min。术中监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中心静脉血温;进行动脉血气分析(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测定血钾、血钙、血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1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术中保温、平稳的麻醉诱导和维持、围术期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有效的肝、肾、心脏保护措施、及时调整血气和电解质、凝血功能的监测和管理和免疫抑制治疗等均是保证儿童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行双肺移植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双肺移植治疗的重症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8例,ASAⅢ或Ⅳ级。观察麻醉后双肺通气30min、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转流后15min、单肺通气、肺动脉阻断30min、肺动脉开放和手术结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心超检查心血管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麻醉后双肺通气30min比较,ECMO转流后15min时PaO_2、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明显升高,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和PaCO_2明显降低(P0.05)。与ECMO转流后15min比较,单肺通气时PAP、PAWP明显升高,SVV明显降低(P0.05);与肺动脉阻断30 min比较,肺动脉开放时SVV明显升高,PAP、PAWP明显降低(P0.05)。4例术毕即刻撤除ECMO,余16例辅助带入ICU。3例术后第1天行开胸探查止血术;13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左心功能不全,其中4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后,2例给予右股静脉-右股动脉(V-A)ECMO转流,2例给予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V-V)ECMO转流。术后仅3例分别于第5、第6和第13天行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心血管形态学均得到改善。结论积极改善围术期心功能、麻醉诱导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ECMO的合理应用和术后的过渡辅助是IPAH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不横断胸骨双侧前胸切口双肺移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不横断胸骨双侧前胸切口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的可行性及手术技术。方法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为3例终末期肺病患者进行了不横断胸骨双侧前胸切口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供肺均以改良的棉子糠LPD液灌注保存;手术时间分别为9.5h、6.5h和8.5h;第1和第2个植入供肺的冷缺血时间分别为195/465、250/330和250/440min。结果受者术后脱离呼吸机的时间分别为6、11和10d;ICU病房停留时间分别为9、16和13d;康复出院时间分别为41、67和30d。没有1例发生影响伤口愈合的并发症。结论双侧前胸切口不横断胸骨开胸双肺移植,手术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减少了胸骨愈合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有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提高,值得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的静脉-静脉转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血流动力学、生化、体温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原位肝移植术中使用JostraRotaFlow离心泵、热交换器、边缘肝素化进行开放式静脉-静脉转流。结果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时间(136.7±60.4)min,灌注流量0.5~3.5L/min,动脉压维持在(82.3±3.3)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4.05)c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