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降香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历代本草对其记载较为混杂,至今基原仍存在较大争议。从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面进行考证可知,降香本名降真香,历代本草中多以降真香为正名记载,自明代《本草纲目》将降香作为降真香的简称,后至清末、民国时期逐渐以降香作为药材正名。从古至今降香基原历经变革,古代(1840年前)国产降香基原考证为黄檀属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Benth.、斜叶黄檀D. pinnata (Lour.) Prain、两粤黄檀D. benthamii Prain、滇黔黄檀D. yunnanensis Franch.等能够产生香材的藤本植物,进口降香基原则考证为黄檀属印度黄檀D. sissoo DC.、小花黄檀D. parviflora Roxb.等具有心材的木本植物;由于降真香(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植物名与药材名相同,1840—1948年部分著作误将山油柑作降香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首次收录降香,规定其基原为降香檀D. odorifera T. Chen。据记载,古代国产和进口降香均无明确道地产区;1949年至今,唯一道地产区为海南省。历代本草记载,进口降香以颜色红且香气甜而不辣,或颜色紫而油润者入药为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降香檀心材替代进口降香入药,其品质以颜色紫红、质地坚硬油润者为佳。历代本草记载降香炮制方法包括将其刮下碾成细末和烧存性;近现代以加工成细粉或镑片为主。考证结果为今后成方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降香具有"辟恶,止血,生肌"的功效。近代研究证明其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合物;目前国内对降香的药理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上。拟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对降香产地、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综述,以冀对降香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药理作用的机制等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草为我国传统中药,其来源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其中乌拉尔甘草是临床的主流品种。乌拉尔甘草中主要含有黄酮、三萜、苯丙素、多糖等类化学成分。查找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对乌拉尔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为其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相关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厚聪  袁德培  刘圆 《中草药》2014,45(23):3486-3493
豆科(Fabaceae)山豆根属Euchresta J. Benn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生物碱类、甾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HIV活性、抗血小板聚集、中枢抑制、抗氧化、调血脂、抗菌等药理活性.综述了国内外对山豆根属4种植物山豆根E. japonica、台湾山豆根E. formosana、伏毛山豆根E. horsfieldii、管萼山豆根E. tubulosa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延龄草属(Trillium L.)植物全世界约有50种,我国有3种,分别为吉林延龄草T.kamtschaticum Pall.、西藏延龄草T.govanianum Wall.和延龄草T.tschonoskii Maxim。延龄草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药用延龄草属植物在抗癌、抗炎、镇痛、抗阿尔茨海默病、保肝、抗病原微生物、抗骨质疏松、抗氧化及改善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对国内外延龄草属植物的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延龄草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咸虾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离鉴定斑鸠菊属植物咸虾花中的化学成分 ,为PC-12细胞生长促进剂的筛选提供样品。方法 :90%乙醇提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 ,用IR ,NMR和MS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并鉴定了 4个三萜化合物 ,分别为降香萜醇乙酸酯 (bauerenylacetate,I) ,无羁萜酮 (friedelin ,Ⅱ ) ,表无羁萜醇 (epifriedelanol,Ⅲ ) ,20(30) 蒲公英烯-3β ,21α-二醇 [20(30) taraxastene-3β ,21α diol,Ⅳ ]。结论 :化合物I和Ⅳ为首次从斑鸠菊属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咸虾花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表明 ,这 4个化合物对PC-12细胞的生长都无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繁庆  孙雨颉  范春雨  刘冠科  张冰洋  姚铁  邱峰  李巍 《中草药》2023,54(19):6497-6510
龙胆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龙胆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口山)酮类及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保肝、抗肿瘤、调节胃肠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带状疱疹、高血压、突发性耳聋及各类炎症性疾病。通过对龙胆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Linn.)Merr.为傣族常用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含有皂苷类、含硫酰胺类、酚及酚苷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降糖、调脂等药理作用。对榼藤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系统综述,并依据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对榼藤子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榼藤子苷、榼藤子酰胺A-β-D-吡喃葡萄糖苷、榼藤酰胺A、榼藤子皂苷D及榼藤子皂苷E作为榼藤子药材潜在质量控制指标,为榼藤子的质量评定及新型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秋茄(Kandelia candel)属于红树科(Rhizophoraceae)秋茄属(kandelia),是一种生长于滨海滩涂的海洋植物,在广西沿海地区被民间用作药物使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酚酸类、有机酸、甾醇、含氮化合物、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秋茄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降血糖和血脂、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深入总结秋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为该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鉴定不同产区胎菊、朵菊的主要差异化学成分,为杭白菊的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不同产区的杭白菊胎菊和朵菊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综合运用数据非依赖扫描(DIA)与数据依赖扫描(DDA),结合本地及在线数据库,鉴定主要化学成分。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胎菊与朵菊、不同产区胎菊与朵菊、道地产区(桐乡)与非道地产区胎菊与朵菊进行模式分类,以分析过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t检验筛选出主要的差异化合物。结果 从供试样品中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胎菊与朵菊化学轮廓差异明显,D-甘露糖、羟基芫花素、槲皮素等为主要的差异化合物;不同产区胎菊化学轮廓差异较明显,其中桐乡胎菊中鸟苷、姜糖酯B等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可作为鉴定道地产区的标志性成分;不同产区朵菊的差异相对较小,但浙江和其他省份(江苏、河南)产朵菊有一定差别,红车轴草素-7-O-β-D-葡萄糖苷为主要的差异化合物。结论 不同产区胎菊的差异较大,而朵菊的差异较小,可能的原因为杭白菊成熟后,化学成分的含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降香檀叶的显微及其活性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方法:采用药材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定方法。结果:降香檀叶主要显微鉴别特征为射线细胞、韧皮部细胞等富含草酸钙结晶,下表皮主为平轴式气孔,粉末可见由2个大小悬殊细胞组成且壁疣明显的非腺毛;薄层色谱中两产地降香檀叶中均可检出异黄酮6-羟基-鹰嘴豆芽素A和鹰嘴豆芽素A。结论:该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能有效鉴别降香檀叶。  相似文献   

12.
树参属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加科树参属植物大多数为我国民间传统常用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被载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畲族医药学》等书籍中。系统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Sci Finder,Pubmed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对树参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文献整理、分析及总结。结果表明,该属植物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多炔类、苯丙素类、黄酮类、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补体、抗肿瘤、杀虫、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此外,树参属与人参属亲缘关系密切,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群。然而,仅有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变叶树参D.proteus,乔木树参D.arboreus,黄漆木D.morbifera,三棱果树参D.trifidus和1个不确定种D.cf querceti进行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且与临床功效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亟需对树参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临床功效,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本文从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两方面对国内外树参属植物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航  曹树萍  陈抒云  过立农  郑健  林瑞超 《中草药》2014,45(24):3630-3640
淫羊藿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亦是苗族习用药材,淫羊藿属植物中含有黄酮、木脂素、苯酚苷、生物碱、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在广泛的文献检索基础上,以国内7种药用淫羊藿为对象,对淫羊藿中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类汇总,并对其品种鉴别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淫羊藿药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崇峰  范圣此  罗毅  孟兆青  徐晶晶 《中草药》2018,49(13):3183-3192
蟾酥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蟾酥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蟾蜍内酯类、吲哚类生物碱、甾醇类及其他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蟾酥具有抗肿瘤、强心、抗炎、局麻、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对近年来蟾酥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蟾酥的物质基础研究、药效机制阐释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雪松  许浚  张喜民  张铁军  陈常青 《中草药》2015,46(7):1081-1095
元胡止痛方由延胡索和白芷组成,为临床常用经方,镇痛疗效确切。目前研究发现该方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有机酚酸类、甾体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其中以延胡索生物碱及白芷香豆素类为主要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镇痛、舒张血管、解痉等活性。针对元胡止痛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方的现代化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一味临床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丹参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心悸失眠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丹参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述了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丹参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石见穿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石见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为石见穿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查阅近20年国内外有关石见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报道,对其进行分析和综述.石见穿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研究主要集中在萜类和多糖类,其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目前对石见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抗肿瘤和妇科中的作用受到医药领域的关注,但是缺少其具体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对石见穿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充分利用天然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万英洁  夏建新  唐丽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3):4565-4573
新疆一枝蒿为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民间传统常用药材,主要分布于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地区、天山地区和昆仑山区,生长于海拔1 500~4 000 m的草原和森林地带。随着对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逐步深入,新疆一枝蒿的活性部位及有效成分也为新药研发所重视。针对新疆一枝蒿的研究现状,该文从药用民族植物学角度对新疆一枝蒿植物分布、民族应用、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开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讨新疆一枝蒿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欣  李亚辉  李来来  刘明  钱海兵 《中草药》2019,50(1):134-141
目的筛选广金钱草挥发油抗炎作用的关键化学成分及靶标蛋白。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金钱草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建立小分子配体库,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进行反向靶标预测,通过KOBAX 3.0筛选抗炎通路,采用分子对接技术(SYBYL 2.1)将关键小分子与瞬时受体电位(TRP)通路中的靶标蛋白进行能量匹配,基于Cytoscape3.5.1构建化学成分-靶标网络模型。结果从广金钱草挥发油中共检测出48个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及文献检索确定33种化合物结构,占挥发油总量的90.1%。关键化学成分17个,共筛选出88个靶标蛋白,TRP通路包括11个潜在靶标。分子对接发现叶绿醇、三十一烷、法尼基丙酮和角鲨烯等为广金钱草挥发油发挥抗炎作用的关键化学成分。TPRV1、PRKCB和PRKCD为抗炎关键靶标蛋白。结论初步筛选了广金钱草挥发油抗炎的关键靶点及活性成分,为其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藏族药兔耳草属药用植物资源充足,品种丰富,具有行血解毒,清热调经的功效,在藏族医药体系中应用广泛,是藏族药中常用的上品药材,在多种方剂中作为主药。但目前兔耳草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报道较少,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革叶兔耳草Lagotis alutacea,短穗兔耳草L.brachystachya,短管兔耳草L.brevituba,圆穗兔耳草L.ramalana,云南兔耳草L.yunnanensis这几个种的兔耳草属植物的药理和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他种的兔耳草属植物罕见报道。目前研究表明,兔耳草属药用植物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苯丙素苷类、甾体类、三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抗肝损伤、抗炎、抗痛风等多种药理活性。兔耳草属药用植物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对其的研究开发较少。本文搜集了对近年来兔耳草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藏族医药体系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和深入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