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压浸出工艺作为一种强化冶金技术,具有技术指标稳定、作业环境良好、生产成本较低的特点,且对黑铜泥中砷浸出效果优于常规氧压酸浸、氧压碱浸。采用氧压浸出工艺处理黑铜泥,探索了硫酸初始浓度、压力、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等对铜、砷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比8 mL/g、硫酸初始浓度80 g/L、反应温度120 ℃、氧分压0.3 MPa、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铜、砷浸出率分别达到99.78%、97.08%,其中砷浸出率分别比氧化酸浸、氧化碱浸工艺高出7.79、9.76个百分点。是黑铜泥浸出处理工艺的良好选择,适合常规铜冶炼企业技术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2.
黑铜泥氧压酸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了反应压力、初始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等对氧压酸浸黑铜泥时铜、砷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铜、砷浸出率可达98.64%、95.72%,渣中锑、铋含量较原料分别富集了7.8倍和9.5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采用氧化浸出法从黑铜泥中综合回收铜砷,考察了酸度、双氧水用量、温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铜和砷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度200 g/L、双氧水用量30%、温度80℃、浸出时间2.0 h、液固体积质量比9∶1条件下,铜、砷浸出率达99.53%和98.24%;氧化酸浸液按n(NaHS)/n(Cu)=1.1加入硫氢化钠进行沉铜,铜砷分离后液中铜质量浓度低于0.01 g/L,砷质量浓度大于40 g/L,铜砷得到有效分离;富砷液通入二氧化硫还原,可得到三氧化二砷和还原后液,还原后液可返回氧化浸出。  相似文献   

4.
黑铜泥是铜冶炼系统电解液净化脱杂时的产物。通过对黑铜泥常压氧化浸出工艺进行优化,在反应酸度为 130~140g/L、反应温度为 80~90℃、初始砷浓度为 45~50g/L、液固比为 11~12 时,可显著改善黑铜泥浸出效果。黑铜泥中铜浸出率可达到 98%,渣率在 6.9% 左右,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搅拌速度、浸出时间、初始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质量比等条件对稀硫酸浸出铜闪速炉烟灰硫酸化焙烧所得焙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浸出条件下:搅拌速度400r/min、浸出时间70min、初始硫酸浓度0.8mol/L、浸出温度60℃、液固质量比5∶1,铜、铁、砷、铟等有价金属浸出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采用高压酸浸工艺处理铜阳极泥。对铜阳极泥进行预处理后,再控制浸出时的温度140℃,氧分压0.9 MPa,液固体积质量比5∶1,硫酸质量浓度250 g/L,通氧时间150 min,可有效地浸出铜,铜浸出率达93%以上,贵金属也得到富集。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鼓气速度、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对黑铜渣中铜、砷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鼓气速度0.8m~3/h、硫酸浓度1.5mol/L、浸出温度80℃、L/S=6、浸出时间3h的优化条件下,铜、砷浸出率分别达到94.4%、92.1%。  相似文献   

8.
从铜转炉烟灰中浸出铜、锌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新刚  张琰  张霞 《湿法冶金》2011,30(1):57-59
研究了从铜火法冶炼中的铜转炉烟灰中用硫酸浸出有价金属。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铜、锌浸出率影响较小,而硫酸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则有较大影响;在搅拌速度300 r/min、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 h、液固体积质量比7∶1、硫酸浓度1.80mol/L条件下,锌、铜浸出率均大于9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硫酸从布袋灰中浸出有价金属锌和铜,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锌、铜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为1.61mol/L的硫酸,在温度95℃、液固体积质量比6∶1条件下搅拌浸出2h,锌浸出率达97.23%,铜浸出率达96.78%,浸出效果较好;砷随铜、锌浸出进入浸出液。  相似文献   

10.
从铜铅锌复杂多金属精矿中两段加压浸出锌铜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地铜铅锌复杂多金属精矿,研究了采用两段加压浸出法浸出锌、铜、铁。试验结果表明:以H2 SO4初始质量浓度105 g/L、Fe质量浓度约15 g/L、Zn质量浓度约55 g/L的溶液为浸出剂,在温度120℃、浸出时间2 h、液固体积质量比4 mL/g、总压力1.9 M Pa、搅拌转速600 r/min、添加剂加入量为矿石质量的0.3%条件下进行一次浸出,锌浸出率为72%左右,铜基本不被浸出,溶液中铁去除率为95%;对一次浸出渣,在硫酸初始质量浓度140 g/L、液固体积质量比4 mL/g、总压力1.9 M Pa、搅拌转速600 r/min、温度160℃、浸出时间3 h、添加剂加入量为一次浸出渣质量的0.3%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浸出,锌、铜、铁浸出率分别为85.91%,77.76%和58.84%;二次浸出液配制浸出剂用于一次浸出。一次浸出液中,H2 SO4及Fe质量浓度较低,便于后续工序净化除杂、获得符合锌电积要求的净化液。  相似文献   

11.
Copper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CuCl2-N H3-N H4 Cl和CuCl2-CuSO4-N H3-N H4 Cl体系中蚀刻废杂铜,考察了蚀刻液组成、铜氨溶液中初始离子质量浓度、温度、溶液流动状态、蚀刻液 pH 等因素对铜溶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Cl2-NH3-NH4Cl体系中,在铜质量浓度120~165 g/L、氯质量浓度150~200 g/L、pH 8.0~8.5、温度45℃、强化流动条件下,废杂铜的蚀刻速率为0.25 g/(min · L );CuCl2-CuSO4-N H3-N H4 Cl体系中,在铜质量浓度35~75 g/L、氯质量浓度35~80 g/L、p H 10.0~11.0、温度45℃、强化流动条件下,废杂铜的蚀刻速率为0.33 g/(min · L )。  相似文献   

13.
介绍金隆铜业有限公司近几年铜电解精炼的生产状况,分析高杂质电解条件下阴极铜出现质量波动的原因和采取的解决措施、电积脱杂方面的改造和效果、萃取法脱除锑铋在电解液净化方面的应用、降低阴极铜含银的措施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正>Through centralized price bidding, Jiangxi Copper Company Limited bought shares of Yantai Guoxing Copper Co., Ltd. at listing pric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hare transferring, Jiangxi Copper will join hands  相似文献   

15.
5棒材反向挤压力计算 正向挤压法和反向挤压法挤压时的挤压力曲线如图6^[3]所示。反挤压时铸锭与挤压筒内衬间基本不存在摩擦,在挤压过程中挤压力基本保持不变,挤压峰值压力出现在挤压终了阶段,反挤压所需挤压力在同一条件下比正挤压大约降低25—30%。影响反向挤压力的主要因素有金属变形抗力、变形程度、挤压速度、制品与模具接触表面摩擦条件、挤压模角、制品断面形状等。  相似文献   

16.
某厂以300 t固定式阳极炉冶炼高品位废杂铜,产出的炉渣含铜率较高,在25%~35%之间,因缺乏炉渣冶炼回收装置,只能将这些炉渣直接折价对外销售,导致冶炼生产中铜损失较大。为了降低冶炼炉渣的含铜率,在分析该厂原料杂质成分和含量的基础上,结合铜冶炼原理,选择合适的渣型,试验不同造渣剂在冶炼时对渣含铜率的控制情况,最终探索出一种有利于控制渣含铜率的复合造渣剂。在工业生产试验中,分别从渣型选择、氧化时间、渣温控制、保温时间、造渣剂配比等方面对生产操作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了将渣含铜率控制在18%以下的目标,可大幅减少炉渣销售损失。  相似文献   

17.
铜的生物湿法冶金在德兴铜矿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结合德兴铜矿堆浸厂的生产与研究情况,分析了采用细菌浸出-萃取-电积工艺生产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探讨了该工艺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8.
孙德华 《有色金属加工》2009,38(5):31-33,43
铜及铜合金反向挤压在国内应用比较少。本文结合反向挤压的生产技术特点和在铜加工行业的使用经验对铜合金反向挤压技术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Copper gleams     
Total world shipments of copper powder came close to 70?000 short tons last year. North America took 24?000 tons; Europe and Asia each took 20?000 tons and other countries 5 000 short tons. Bearing manufacture accounts for more than 50 per cent of the total.This is a short news story only. Visit www.metal-powder.net for the latest metallurgy industry ne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