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血竭与龙血竭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血竭与龙血竭及其伪品的差异。方法:分别应用性状及理化鉴别进行比较。结果:血竭、龙血竭及其伪品的性状和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特征有差异。结论:为血竭的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永福 《中药材》1990,13(4):21-22
本文对进口的麒麟血竭、国产的剑叶龙血树血竭及其伪品松香进行了TLC分析和UV扫描,供真伪鉴别参考.  相似文献   

3.
血竭、包合血竭与复方活化血竭抗血小板聚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竭、包合血竭(β环糊精包合血竭)与复方活化血竭(三七皂苷+β环糊精包合血竭,1:2)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体外、体内试验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三种血竭在内、体外均显示显著的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ADP)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血竭、包合血竭与复方活化血竭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4.
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来源血竭中血竭素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玉华  穆生媛  王伟  杭盖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2):1073-1074
用双波长簿层法测定了不同来源血竭中血竭素的含量,λs=475nm,λR=600nm,在0.21~1.05μg范围内线性良好,γ=0.9992。供试品的同板和异板精密度试验的RSD值分别为1.68%和3.47%(n=5)。结果准确,加样回收率为98.7%,RSD为1.13%(n=6)。  相似文献   

5.
血竭中血竭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鲁静  刘燕 《中成药》1992,14(5):36-36
血竭中血竭素性质不稳定,测定采用以苦味酸乙醇溶液预先浸渍处理的高效硅酸板,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90:7:3)为展开剂,水平双侧对展进行分离。双波长锯齿扫描测定,λ_S=500nm,λ_R=600nm。本法较其他色谱法更为简便、快速,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酸化对血竭中血竭素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艳  马克昌  谢文 《中草药》2000,31(4):265-265
血竭素是血竭中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血竭素的含量测定常用作血竭和含血竭的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我们在对舒筋活血祛痛膏的血竭素测定过程中发现,对样品进行酸化处理可使血竭素的含量明显升高,因而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同时,酸化可提高样品薄层板的稳定性。1 材料血竭对照药材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手牌和皇冠牌血竭购自河南省医药公司。血竭素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试剂均为2级以上。CS-920薄层扫描仪,日本岛津。2 血竭素薄层扫描测定方法2.1 扫描条件:将血竭素高氯酸盐制成0.2mg/mL的甲醇溶液,点于含羧甲基纤维素…  相似文献   

7.
血竭、包合血竭与复方活化血竭抗血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竭、包合血竭(β环糊精包合血竭)与复方活化血竭(三七皂苷+β环糊精包合血竭,1:2)对动物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小鼠尾静脉注射腺苷二磷酸(ADP)致死与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方法观察血竭、包合血竭和复方活化血竭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血竭、包合血竭和复方活化血竭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血栓形成能力。结论:三种血竭均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岛津CS-91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测定血竭中血竭素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能得到较为灵敏和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dracoB1.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具有抗真菌、活血止痛、止血生肌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疮口出血、心腹卒痛等症。血竭可与多种药物组成复方制剂,《中国药典》1995版一部收录的含有血竭的复方中成药有10余种。血竭素(dracorhodin)为血竭中主要化学成分,许多中成药复方制剂常以血竭素作为定量指标,用于评价制剂工艺及稳定性的优劣,制定制剂的质量标准。血竭素定量分析方法有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导数光谱法等,现概述如下。1 薄层扫描法(TLCS)史晓海等[1]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骨折挫伤…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搞清楚了正品进口血竭的性状及理化鉴别方法,掺松香等其它杂质的伪品血竭的性状及理化鉴别方法,为临床大夫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市场上出现的"龙血竭""血竭"易混淆的现象,开展探源鉴别研究,为"血竭"和"龙血竭"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文献调研,市场分析,对"血竭"及"龙血竭"进行探源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血竭"和"龙血竭"来源、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使用。结论:通过鉴别与分析避免混淆"血竭"及"龙血竭"并分别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结合历史沿革的鉴别研究,可以对"血竭"和"龙血竭"进行质量鉴别,并指导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血竭的鉴别     
马秋菊  闵菊 《中成药》2007,29(1):I0011-I0012
血竭为较常用中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的神奇功效,临床应用于骨、外、内、妇、肛肠等科;自《唐本草》有记载以来,主要来源于进El,药源缺少,为贵重药物。国产血竭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发研究的进口血竭的代用品,其药理、毒理、临床应用结果无明显差异,有些药理作用还优于进El血竭。国产血竭在临床上已有较多应用。由于血竭药少价贵,植物来源复杂,易加工伪造,所以市场上经常出现血竭伪品、掺伪品,为此,药学工作者们积累了较多的鉴别方法。现收集分析、综述如下,以便更好地鉴别血竭的真伪优劣,为临床提供质量可靠的血竭药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鉴别血竭和龙血竭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血竭和龙血竭为对照,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结果:在检查的4批样品中,有2批掺有龙血竭。结论:此方法准确、直观,可用于控制血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药血竭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淑卿  郝颖  赵清 《中成药》2006,28(4):586-587
血竭系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 onorps dracoB I.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具有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的功能[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活血圣药”,是常用的名贵中药。血竭中的主要成分为血竭素、血竭红素、去甲血竭素等[2]。实验表明[3]血竭中血竭素具有热不稳定性。但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报道甚少。因此本试验采用恒温加速试验法,以血竭素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探索温度对血竭中血竭素的变化规律,预测有效贮存期,为血竭的合理应用、制剂、提供参考和依据。1仪器、试剂与药品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别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国产血竭和进口血竭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并采用判别因子(Discriminant Factorial Analysis,DFA)进行分析。结果:进口血竭和国产血竭气味差异明显。结论:电子鼻技术对进口血竭和国产血竭气味的判别与传统经验鉴别一致,电子鼻技术结合数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质量快速鉴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血竭药材的提取方法。方法:以血竭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比较浸渍法、索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SFE-CO2)法对血竭药材的提取效果。结果:SFE-CO2得到的血竭素含量较高。结论:SFE-CO2适用于血竭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牌国产血竭与进口血竭质量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个品牌5批国产血竭和3个品牌4批进口血竭等进行检测。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显示国产血竭与进口血竭成分完全不同;醇不溶物、炽灼残渣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说明国产血竭的杂质控制优于进口血竭。5批国产血竭的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一致,说明不同品牌的国产血竭成分基本相同,但其中1批的吸收度低于规定值。4批进口血竭中有1批为伪品,另有1批吸收度低于规定值  相似文献   

18.
复肢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玉珍  李秀芬 《中成药》1996,18(1):17-19
采用TLC法对复肢胶囊中血竭、延胡索、三七进行了定性鉴别;并应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血竭中血竭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简单,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吴敏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741-741
目的:考察高温环境对血竭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恒温试验法,将血竭样品分别置高温(40℃)、常温库环境(28℃)、阴凉库环境(10℃)条件储存12h,进行外观性状和血竭素含量比较。结果:高温环境条件下的血竭药材粉末存在结块以及颜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的现象,与阴凉库和常温库条件下的药材相比,高温环境条件下的血竭素含量略有上升。结论:血竭在相对高温(40℃)的条件下,外观性状变化明显。温度过高对粉末的性状和颜色影响很大。血竭素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血竭为棕榈科常绿藤本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cdracobl及同属植物的果实和树干渗出的树脂,主产于广东、台湾及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由夏季果实成熟时采集鳞片间分泌出的树脂提取的龙血树脂精制而成.其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内服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特别是在外科跌打损伤方面有比较肯定疗效,但在临床上一直把它作为一种配方辅佐.现已由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制成雨林牌血竭胶囊,我院1998年从广东湛江购进后,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临床应用的5例典型病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